图书介绍

中国文化概论【2025|PDF下载-Epub版本|mobi电子书|kindle百度云盘下载】

中国文化概论
  • 陈江风主编 著
  • 出版社: 南京:南京大学出版社
  • ISBN:7305039381
  • 出版时间:2002
  • 标注页数:415页
  • 文件大小:19MB
  • 文件页数:430页
  • 主题词:文化史-中国-高等学校:技术学校-教材

PDF下载


点此进入-本书在线PDF格式电子书下载【推荐-云解压-方便快捷】直接下载PDF格式图书。移动端-PC端通用
种子下载[BT下载速度快]温馨提示:(请使用BT下载软件FDM进行下载)软件下载地址页直链下载[便捷但速度慢]  [在线试读本书]   [在线获取解压码]

下载说明

中国文化概论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

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第一章 绪论1

第一节 中国文化的研究范围与对象1

一、 文化与文明1

二、 文化的结构与分类4

三、 文化的功能7

四、 中国文化概论的研究范围10

第二节 中国文化发展概述12

一、 中国文化的萌发与奠基12

二、 中国文化的成熟17

三、 中国文化的转衰20

四、 近现代中国文化的转型与走向23

第三节 中国文化的基本特征27

一、 道德理想主义特征27

二、 追求和谐统一的特征30

三、 延续性与内聚性特征35

第四节 学习文化概论的目的、意义和方法39

一、 学习概论的目的39

二、 学习概论的现实意义40

三、 学习概论的方法41

第二章 中国文化形成发展的自然与社会条件44

第一节 中国文化形成与存在的基础44

一、 地理环境44

二、 人种因素51

三、 经济与生产方式54

第二节 中国传统的政治制度60

一、 宗法制的政治架构61

二、 中国古代官吏制与等级制66

第三章 中国文化的基本精神76

第一节 中国传统文化基本精神的主要内容76

一、 天人合一与以人为本77

二、 刚健有为与自强不息87

三、 崇德利用和尚中贵和92

第二节 神话与民族精神98

一、 上古神话的产生与分类99

二、 神话中的民族精神105

三、 神话与各文化门类的关系108

第四章 传统文化的哲学基础117

第一节 哲学在中国文化中的地位117

第二节 儒家思想的演化121

一、 先秦儒家的伦理观念121

二、 汉代儒家的天人观念129

三、 儒家文化的理想人格133

第三节 道家思想的嬗变与墨家、法家思想的兴衰135

一、 道家思想的嬗变135

二、 墨家、法家思想的兴衰141

第四节 中国化的佛教与宋明理学146

一、 佛学是中国哲学的重要组成部分146

二、 儒学的新形态——宋明理学149

第五节 中国传统哲学的特征154

一、 与政治伦理联系紧密156

二、 唯物与辩证的思想传统158

三、 重天人关系和人际关系160

第五章 中国传统文化中的宗教163

第一节 中国传统宗教的总体特征163

一、 贫乏性166

二、 实用性169

三、 兼容性170

第二节 中国原始宗教171

一、 自然崇拜172

二、 图腾崇拜173

三、 生殖崇拜173

四、 祖先崇拜174

五、 天神崇拜175

第三节 中国传统道教176

一、 道教的形成176

二、 道教的思想渊源178

三、 道教的产生及其流布180

四、 道教的信仰特征和形式182

第四节 中国化的佛教183

一、 佛教的教义与宗派184

二、 佛教在中国的传播186

三、 佛教的中国化189

四、 佛教对中国传统文化的影响204

第六章 中国传统价值取向与自我修养207

第一节 传统的价值取向与国民心理207

一、 传统的价值取向207

二、 传统的国民心理215

第二节 传统的修养之道221

一、 儒家的心性修养221

二、 道家的虚静导引228

三、 佛家的定慧双修233

第七章 民俗与传统文化236

第一节 民俗在传统文化中的地位与作用236

一、 民俗的概念及其范围236

二、 民俗在文化系统中的地位238

三、 民俗的社会作用240

第二节 中国民俗的产生及历史背景243

一、 中国民俗的产生243

二、 民俗产生的条件及背景245

第三节 中国民俗的民族特点250

一、 多样性与共同性的统一250

二、 历时性与共时性的统一254

三、 实用性特点256

第四节 民俗与其他文化现象的关系258

一、 民俗与文学258

二、 民俗与历史学263

三、 民俗与社会学265

第五节 移风易俗与社会进步267

一、 移风易俗与国家政治的关系267

二、 扬善弃陋,倡导社会主义新风俗269

第八章 中国古代文学艺术的文学精神275

第一节 中国古代文学艺术的文化精神275

一、 天人合一的哲学背景275

二、 文以载道的教化传统281

三、 抒情写意的主体精神287

第二节 中国古代文学艺术的美学追求291

一、 审美与真善291

二、 意境与意象297

三、 形神与虚实303

第三节 中国古代文学艺术的审美形态309

一、 阳刚与阴柔309

二、 中和之美314

第九章 中国传统教育318

第一节 中国古代教育机构与考试制度318

一、 教育机构318

二、 科举制度331

第二节 中国古代教育思想及其特征337

一、 教育思想338

二、 教学思想344

第十章 中国古代科技355

第一节 中国古代对科学技术的贡献355

一、 古代人民的智慧与创造力355

二、 四大发明的历史意义362

第二节 中国古代科技的整体观365

一、 古代科技整体观的思想基础365

二、 古代科技整体观的长处与不足368

第三节 中国古代科技的实用性371

一、 实用性与古代国家政治的关系371

二、 实用性的具体表现与相互关系373

三、 实用性与传统思维方式的关系375

第四节 中国古代的科技方法论376

一、 古代科技方法论的逻辑起点376

二、 辨合、符验、解蔽的方法论380

三、 观变、知常、明理的方法论382

第十一章 创建社会主义新文化体系386

第一节 文化评估与文化选择386

一、 文化论争与文化变革(一)387

二、 文化论争与文化变革(二)392

第二节 传统文化与现代新文化建设397

一、 传统文化的历史地位397

二、 传统文化的前景403

三、 与时俱进创建社会主义新文化体系408

后记414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