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柔性制造系统手册【2025|PDF下载-Epub版本|mobi电子书|kindle百度云盘下载】

- 德雷珀试验室著;刘尔巽等译 著
- 出版社: 北京:宇航出版社
- ISBN:7800340511
- 出版时间:1987
- 标注页数:384页
- 文件大小:12MB
- 文件页数:402页
- 主题词:柔性制造系统
PDF下载
下载说明
柔性制造系统手册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目录3
第一篇 概论3
第一章 引言3
第二章 什么是柔性制造系统4
2.1 柔性制造系统的优点5
2.2 什么时候采用柔性制造系统7
2.3 经营管理和组织机构问题9
第三章 柔性制造系统的购置10
3.1 购置柔性制造系统的步骤10
3.3 柔性制造系统的实施计划12
3.2 建立柔性制造系统的工作组12
3.4 招标13
3.5 评审13
第四章 小结14
第二篇 柔性制造系统介绍17
第一章 柔性制造系统的组成部分17
1.1 柔性制造系统说明17
1.2 工作站20
1.2.1 机械加工站20
1.2.2 装卸站22
1.2.4 清洗站23
1.2.3 控制站23
1.3 物料传送系统24
1.3.1 零件传送24
1.3.2 缓冲储存27
1.4 控制系统软件27
1.4.1 控制系统结构27
1.4.2 软件介绍30
1.5 其他重要单元34
1.5.1 夹具和托盘34
1.5.2 刀具35
1.5.3 冷却液和切屑处理系统36
1.5.4 人员37
1.5.5 检验系统38
1.5.6 柔性制造系统的线外工作38
第二章 柔性制造系统的三个实例39
2.1 安装在阿芙柯-莱卡明公司的卡尼和特雷克(Kearney 39
Trecker)的柔性制造系统39
2.1.1 概况39
2.2.1 概况44
Allison)的柔性制造系统44
2.2 安装在底特律柴油机公司艾利森分部(Detroit Diesel44
2.1.2 系统组成44
2.2.2 系统组成45
2.3 卡特匹勒(Caterpillar)拖拉机公司的G L柔性制造47
系统47
2.3.1 概况47
2.3.2 系统组成47
第三章 柔性制造技术的发展趋势49
第四章 机床性能数据汇总表53
1.1 采用柔性制造系统所需的条件89
第一章 柔性制造系统的规划89
第三篇 用户指南89
1.2 确定生产目标90
1.3 实现柔性制造系统的步骤90
第二章 柔性制造系统的设计与评审94
2.1 用户的第一步工作94
2.2 零件和机床的选择96
2.2.1 选择方法96
2.2.2 基本原则98
2.2.3 预选零件和机床99
2.2.4 数据收集101
2.2.5 采用柔性制造系统时的生产成本102
2.2.6 柔性制造系统机床费用数据104
2.2.7 零件和机床的选择104
2.2.8 投资分析105
2.2.9 人工选择过程的多次重复106
2.2.10 实例研究106
2.3 方案设计108
2.3.1 方案设计问题110
2.3.2 方案设计程序117
2.3.3 方案设计实例:通用电器公司的柔性制造系统118
2.4 评审待选的柔性制造系统设计方案121
2.4.1 评审矩阵表124
2.4.2 运行原则125
2.4.3 模拟126
2.4.4 经济分析130
2.4.5 评审矩阵表:通用电气公司柔性制造系统设计方案的评审134
2.5 柔性制造系统设计方案的最终选择135
第三章 如何编写招标书137
3.1 编写招标书的原则137
3.2.1 技术要求139
3.2 招标书的内容139
3.2.2 系统的控制和监测144
3.2.3 文件145
3.2.4 供货厂商的职责145
3.2.5 安装后的服务145
3.3 系统的选购项目146
3.3.1 检验146
3.3.2 切屑和冷却液的回收147
3.3.3 刀具室147
3.3.4 无人操作148
第四章 如何评审卖方的投标书149
4.1 评审投标书149
4.2 选择卖方151
4.3 最终的订货技术条件151
第五章 安装和试运转154
5.1 接收柔性制造系统的准备工作154
5.1.1 工作人员154
5.1.2 配备柔性制造系统的工作人员155
5.1.3 质量控制156
5.1.4 生产和库存管理157
5.1.5 维护工作的准备158
5.2.1 安装现场的准备159
5.2.2 安装场地以外的准备159
5.2 安装准备工作159
5.2.3 其他准备工作160
5.3 安装和调试160
5.3.1 机床和系统的验收试验160
5.3.2 典型的调试问题161
第六章 怎样运转柔性制造系统163
6.1 第一级的工作165
6.1.1 规划决策165
6.1.3 辅助支援服务166
6.1.2 评审柔性制造系统的性能166
6.2 第二级的工作167
6.2.1 分批和均衡167
6.2.2 柔性制造系统中零件的分批168
6.2.3 柔性制造系统工作负荷的均衡168
6.3 第三级的工作169
6.3.1 派工计划和调度170
6.3.2 工件和物料传送系统的运动171
6.3.3 刀具管理171
6.3.5 对故障的反应172
6.3.4 系统的监测和诊断172
6.4 柔性制造系统各工作级的一体化173
6.5 运转柔性制造系统的其他问题174
6.5.1 柔性制造系统人员的配备174
6.5.2 上下班之间的合作175
6.5.3 实时零件编程176
1.1 柔性制造系统的招标书179
1.1.1 目标179
1.1.2 招标书中的术语定义179
第一章 “招标书”示例179
第四篇 附录179
1.1.3 应用规范、标准和规则180
1.1.4 产品说明181
1.1.5 生产要求181
1.1.6 系统所用加工设备181
1.1.7 技术支援和服务192
1.1.8 切削工具193
1.1.9 专用刀具、夹具195
1.1.10 供选用的项目197
1.1.11 对选用设备特殊附加性能的说明198
1.1.13 系统工艺说明200
1.1.12 柔性制造系统的控制系统200
1.1.14 系统生产和验收试验202
1.1.15 保证书203
1.2 有关柔性制造系统的一些问题203
1.3 设备订购标准205
1.3.1 一般要求205
1.4 数控下传输入子系统说明212
1.4.1 系统操作212
1.4.2 中心计算机装置213
1.4.3 软件、文件编制和培训214
1.4.4 今后扩展的能力215
1.4.5 目标图表和进展报告216
1.4.6 操作试验和验收216
1.5 机床验收试验规范和步骤216
第二章 加工棱柱体零件的柔性制造系统投标书示例217
2.1 投标信217
2.2 系统说明220
2.2.1 设备说明220
2.2.2 机床说明和零件流程221
2.2.3 运行原则221
2.2.7 运行方针222
2.2.6 模块化222
2.2.5 路线的确定222
2.2.4 生产计划222
2.2.8 生产参数及设想223
2.2.9 生产要求223
2.2.10 时间223
2.2.11 设想223
2.2.12 零件公差224
2.2.13 需要的人员224
2.3.1 007型立柱可移动式数控加工中心机床的特点225
2.3 机床说明225
2.2.16 系统平面布置图225
2.2.15 外围设备(由买方提供)225
2.2.14 零件编程、夹具及刀具225
2.3.2 系统运行所需的其他设备233
2.4 007型计算机数控装置234
2.4.1 引言234
2.4.2 控制特性235
2.4.3 显示器及键盘235
2.4.4 线性插补235
2.4.5 圆弧插补235
2.4.10 自动加速/减速(ACC/DEC)236
2.4.9 快速横向运动(定位模式)236
2.4.11 预备代码236
2.4.6 螺旋插补236
2.4.8 输入加工范围的校核236
2.4.7 进给率控制236
2.4.12 其他代码237
2.4.13 正/负编程237
2.4.14 英制公制转换输入237
2.4.15 绝对尺寸/增量尺寸输入237
2.4.20 操作者信息显示238
2.4.19 程序块删除238
2.4.18 程序停与选择停238
2.4.17 可编程的停留238
2.4.16 前导零的省略238
2.4.21 数控数据输入239
2.4.22 位置调定239
2.4.23 格栅调整239
2.4.30 单个/连续程序块运行240
2.4.29 快速横向超控240
2.4.28 进给率超控240
2.4.27 轴反转240
2.4.25 动力进给与增量精密进给240
2.4.24 格栅补偿240
2.4.26 禁止调定240
2.4.31 自动目标点对中(TPA)241
2.4.32 试运转241
2.4.33 伺服机构误差探测241
2.4.34 加工过程中的诊断241
2.4.35 “离线”诊断241
2.4.37 溜板反馈装置242
2.4.36 刀具数据管理242
2.4 38 稳定进给的自动返回243
2.4.39 FMS中托盘的偏置243
2.4.40 数控程序编辑243
2.4.41 固定循环G80系列244
2.4.42 FMS接口244
2.4.43 刀具数据带输入244
2.5.2 选择的理由245
2.5 物料传送245
2.5.1 引言245
2.4.45 人员培训245
2.4.44 计算机数控初始程序的输入245
2.4.46 环境要求245
2.5.3 说明246
2.5.4 小车规格246
2.5.5 物料装卸247
2.5.6 停车247
2.5.9 安全措施248
2.5.10 正常运行248
2.5.8 导引系统248
2.5.7 行车速度248
2.5.11 蓄电池249
2.5.12 设备清单249
2.6 柔性制造系统的控制250
2.6.1 系统的设计原则250
2.6.2 柔性制造系统概述250
2.6.3 基本功能251
2.6.4 系统的特性253
2.6.5 数据分配254
2.6.6 计算机之间的通讯254
2.6.7 交通管理255
2.6.8 刀具管理255
2.6.9 工作命令处理程序及待运区管理员256
2.6.10 编制计划257
2.6.11 特殊考虑事项258
2.6.12 数控零件程序修订方案的选用258
2.6.13 必备的计算机软件及硬件258
2.6.14 远程作业输入所需的选购设备259
2.6.15 适用于FMS计算机APT编译程序的选购设备259
2.7 工程计划管理和计划编制系统259
2.10 零件加工过程及时间分析表262
2.10.1 设想条件262
2.9 对买方技术要求的意见262
2.8 文件262
2.10.2 第Ⅰ部分:摘要263
2.11 定价、交货、期限及条件268
2.11.1 分期付款268
2.11.2 定价及发货268
2.11.3 装运进度表274
2.11.4 投标号、期限和条件274
2.11.5 终止订货赔款的进程表275
2.11.6 系统保证书的说明275
2.11.7 1970年职业防护与保健法案中与FMS设备有关的部分278
2.12.3 零件检验279
2.12.2 基础279
2.12 买方的责任279
2.12.1 买方与卖方合作279
2.12.4 冷却剂防护罩及切屑控制280
2.12.5 人员280
2.12.6 铸件280
2.12.7 买方对验收试验的支持280
2.12.8 其他装备280
2.13 机床验收280
3.1.1 说明283
3.2 工作量分布的研究283
工厂283
3.1 实例研究283
第三章 柔性制造系统零件和机床选择实例研究:石岛兵283
3.3 机床分类289
3.4 零件数据的修订289
3.5 零件、机床的选择结果294
第四章 通用电气公司柔性制造系统实例研究295
4.1 买方应当熟悉柔性制造系统技术要求的制定过程295
4.2 通用电气公司转塔稳定系统零件的制造系统295
4.2.1 工艺过程设计298
4.2.2 计算机辅助系统设计方法304
4.2.3 几种备选的系统方案306
4.2.4 在线检验312
4.2.5 系统性能估算313
4.2.6 成本数据316
4.2.7 投资分析320
4.2.8 采购说明书324
第五章 管理信息报告实例326
5.1 计算机数控机床工作站使用报告326
5.2 工作站的加工情况326
5.2.1 工作站运行情况摘要328
5.2.2 工作站机床组合运行情况摘要330
5.3 数控检验站使用情况报告331
5.3.1 检验工作站程序进行情况331
5.3.2 检验工作站运行情况摘要332
5.3.3 检验工作站组合运行情况摘要334
5.4 数控清洗机和烘干机工作站使用情况报告335
5.4.1 清洗工作站程序进行情况335
5.4.2 清洗工作站运行情况摘要337
5.4.3 清洗机和烘干机组合运行情况摘要339
5.5.2 手工操作工作站运行情况摘要340
5.5 手工操作工作站使用情况报告340
5.5.1 手工操作工作站运行情况340
5.5.3 手工操作工作站组合运行情况摘要343
5.6 系统零件生产情况报告344
5.7 单个工艺路线检查报告345
5.8 托盘使用情况报告346
5.9 运输小车使用情况报告346
第六章 机床精度349
6.1 有关机床精度的知识349
6.3.1 现状350
6.3 机床精度的现状和趋势350
6.2 定义350
6.3.2 趋势351
6.4 机床的误差源及其机理351
6.5 测定机床精度的工具及其应用352
6.6 消除误差的办法360
6.7 柔性制造系统一般的精度问题361
第七章 柔性制造系统名词汇编363
附1:本书中出现的缩写词376
附2:计量单位换算381
参考文献383
热门推荐
- 3082923.html
- 556301.html
- 1321536.html
- 2527921.html
- 2265675.html
- 1616223.html
- 201823.html
- 1838646.html
- 3029304.html
- 2697159.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753252.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896598.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2477208.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1965267.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991879.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632517.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1268272.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1092814.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484376.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1064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