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世界军事革命史 中 19世纪下半叶-20世纪上半叶【2025|PDF下载-Epub版本|mobi电子书|kindle百度云盘下载】

世界军事革命史 中 19世纪下半叶-20世纪上半叶
  • 军事科学院世界军事研究部编 著
  • 出版社: 北京:军事科学出版社
  • ISBN:7802375975
  • 出版时间:2012
  • 标注页数:1219页
  • 文件大小:281MB
  • 文件页数:725页
  • 主题词:军事革命-史军事史-世界

PDF下载


点此进入-本书在线PDF格式电子书下载【推荐-云解压-方便快捷】直接下载PDF格式图书。移动端-PC端通用
种子下载[BT下载速度快]温馨提示:(请使用BT下载软件FDM进行下载)软件下载地址页直链下载[便捷但速度慢]  [在线试读本书]   [在线获取解压码]

下载说明

世界军事革命史 中 19世纪下半叶-20世纪上半叶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

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第四编 工业化时代的军事革命509

第十章 军事工业化革命509

第一节 第二次工业革命与军事工业化的基本条件509

一、工业革命的深化与资本主义内在矛盾的发展510

(一)第二次工业革命的浪潮席卷欧洲、北美等地510

(二)资本主义国家发展的不平衡及其矛盾斗争514

二、工业力量与军事力量的大规模融合520

(一)近代军事工业体系的形成与军队规模的扩大520

(二)武器技术的发展和“枪炮革命”525

(三)军队机动和通信方式的革命528

第二节 工业化战争时代的到来530

一、工业化战争的雏形——克里木战争530

(一)科学技术成为战争胜利的关键531

(二)工业科技成果在克里木战争中的应用及战法创新533

(三)沙俄军队的失败与米柳金改革539

二、工业化战争的发展——美国南北战争547

(一)美国南北战争是工业时代的第一场“总体战”548

(二)战争中的军事革新552

(三)战争的意义与战后美国逐步走向军事大国之路568

第三节 普鲁士军事变革与工业化战争的高潮576

一、普鲁士军事变革的推动力576

二、步兵武器的提升拉开军事变革的帷幕580

三、改革兵役制度、部队编制与教育训练,提高官兵素质585

(一)兵役制度和动员体制的改革585

(二)教育训练改革588

四、充分发挥铁路网运输潜力,提高国家快速动员能力和军队机动能力590

五、“军事管理革命”——确立总参谋部在军队中的最高领导地位592

六、新型通信技术和战争新变化推动指挥原则的更新597

七、普鲁士军事变革及普法战争的意义和影响599

第四节 日本、中国追赶世界潮流的军事近代化改革601

一、西方列强对中国和日本的侵略与东西方在军事领域的巨大差距601

二、中国晚清政府的军事近代化改革604

(一)晚清政府的前期军事改革604

(二)晚清政府的后期军事改革606

三、日本明治政府的军事近代化改革608

(一)实现军事制度的近代化609

(二)创立近代军事教育体系611

(三)狠抓军事工业与武器装备的近代化612

四、中、日两国近代军事改革得失比较614

第五节 军事理论的繁荣与发展619

一、无产阶级军事科学的建立620

二、资产阶级军事科学的丰富与发展628

(一)毛奇的军事思想和作战理论629

(二)“海权论”鼻祖马汉的军事思想和海军战略理论638

第十一章 “海军革命”与巨舰大炮时代的到来648

第一节 近代科技与发明在海军武器装备领域的应用648

一、第二次工业革命对海军革命的影响648

二、蒸汽铁甲战舰的出现650

第二节 战争对铁甲舰发展的推动与海军的变革656

一、克里木战争与铁甲舰军备竞赛657

二、海战革命的发生——首次铁甲舰交战659

三、铁甲舰队新战术的尝试——利萨海战和中日黄海海战663

四、海军军制的变革和海军理论的更新670

第三节 日本近代海军建设与对马海战的意义674

一、日本近代海军建设674

二、战列舰作为决定性海战力量的确立——对马海战679

三、对日俄对马海战的反思682

第四节 英国海军“费希尔革命”685

一、无畏级战列舰的产生685

(一)无畏舰的出现686

(二)战列巡洋舰690

(三)军舰使用石油燃料692

二、教育体制改革693

三、建立核心水手体系和精简海军舰队697

四、重新分配舰队力量699

五、费希尔实施改革措施的理论思考701

第五节 海权论与美国海军建设705

一、海权论对美国海军建设的影响706

二、美国海军的改革与发展710

第五编 机械化时代的军事革命719

第十二章 机械化军事革命的开端——第一次世界大战719

第一节 机械化军事革命萌发阶段的社会历史条件719

一、科学技术进步与第三次工业革命的兴起719

(一)以石油和电力为标志的能源革命719

(二)以内燃机为代表的动力机械革命723

(三)以各种新材料为标志的原料和材料革命724

(四)以汽车、飞机为标志的交通运输革命726

二、帝国主义列强重新瓜分世界的斗争和世界大战的酝酿728

(一)垄断资本主义的形成和发展728

(二)帝国主义国家重新瓜分世界的斗争及两大军事集团的形成729

三、科技成果的军事应用和武器装备的发展731

(一)枪炮技术的进步731

(二)新型陆战武器坦克的出现733

(三)飞机的发展及其军事应用736

(四)海军舰艇技术的进步和航空母舰的问世738

(五)无线电技术的进步及其军事应用743

第二节 现代作战样式的产生与新型军兵种的出现745

一、陆战作战样式及战术革新745

(一)炮兵战术革新与机枪的突破性运用746

(二)野战阵地防御作战的重大革新——堑壕战和工程兵的发展755

(三)化学战和化学兵的出现762

(四)坦克战与坦克兵的出现766

(五)诸兵种协同作战方式和合同战术的诞生771

(六)战场机动方式向机械化过渡779

二、航空兵的建立与空中战场的开辟781

(一)航空兵的建立和初步发展782

(二)各种空战样式的出现788

(三)空战的深远意义813

三、海上作战样式的丰富与发展816

(一)舰队总决战思想及其终结——日德兰海战816

(二)封锁战和潜艇战822

(三)两栖登陆作战829

(四)航空母舰的使用及海军航空兵的建立833

四、电子战的产生837

(一)电子战的萌芽838

(二)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电子战的初步发展840

第三节 第一次世界大战在机械化军事革命中的地位与作用843

一、从短期的运动歼灭战到长期的阵地消耗战843

二、机械化武器装备的运用使战争呈现出立体化作战形式847

三、战争的广度和深度推动全民战争动员的发展848

四、军队作战行动与编制体制走向大型化、合成化和摩托化850

第十三章 两次世界大战之间的军事改革与创新854

第一节 军事创新的战略环境与动因854

一、军事上的挑战对军事创新的推动855

二、创新型军事理论的产生及影响858

(一)“大战略”和“总体战”理论858

(二)陆战军事理论的发展862

(三)空中战争论867

三、主要机械化武器装备的发展870

(一)作战飞机与防空武器的发展870

(二)坦克与反坦克武器的发展873

(三)海军武器装备的发展875

第二节 各主要国家的军队建设和军事改革877

一、机械化部队建设878

(一)英国装甲部队建设的成败及其原因878

(二)法国装甲部队建设885

(三)德国新型装甲部队的创建891

(四)装甲部队发展的经验与启示902

二、空中力量的发展905

(一)战后空中力量发展概况905

(二)战略轰炸部队907

(三)防空作战体系的建立919

(四)近距离空中支援战术925

(五)空降兵的组建931

三、海军部队的建设与改革936

(一)两栖部队936

(二)航空母舰部队949

(三)潜艇部队961

四、无线电和雷达的技术发展与军事运用971

(一)空军、陆军无线电通信系统972

(二)雷达技术的发展974

第三节 苏联的军事理论和军事改革976

一、改变旧军队的传统和制度,创建无产阶级新型军队977

(一)第一次世界大战中俄国军队的瓦解977

(二)苏维埃政权的军事机构和武装力量的建立978

(三)苏维埃武装力量建设的特点981

二、20世纪20~30年代的苏联军事改革984

(一)军事改革的动因984

(二)精兵简政,实行一长制和新的兵役法986

(三)调整指挥机构,实行军兵种编制改革990

三、大纵深战役理论与机械化快速立体作战体系的确立998

(一)“连续战役”理论及其对“机械化战争”论的借鉴998

(二)大纵深战役理论和立体作战体系的提出与变化1001

第四节 两次世界大战之间的局部战争对军事改革的检验及启示1008

一、飞机、坦克在意埃战争中的运用1008

(一)飞机的运用大大缩短了战争进程1009

(二)超轻型坦克运用于复杂地形并获得成功1010

二、西班牙内战对世界主要国家军队的启示1012

(一)装甲坦克部队的运用及其经验教训1013

(二)航空兵的运用及其启示1018

三、苏军机械化部队在哈勒欣河战役和苏芬战争中的作战1025

(一)苏军坦克机械化部队在哈勒欣河冲突中的运用及经验教训1025

(二)苏芬战争中苏军坦克机械化部队运用的经验与教训1029

第五节 两次世界大战之间军事改革与创新的特点及启示1034

一、洞察未来战争模式,应对未来军事挑战,是进行军事变革的基本着眼点1035

二、以创新的军事理论为先导,实现人与武器系统的最佳组合1039

三、培养造就富于创造力的军官队伍,建立有利于创新的军事文化氛围1041

第十四章 机械化军事革命的高潮——第二次世界大战1045

第一节 第二次世界大战的战略指导和军事技术进步1045

一、“总体战”思想的运用及影响1046

二、新军事技术和机械化武器装备成为战场主宰1056

(一)陆军武器装备的发展1057

(二)海军武器装备的发展1060

(三)空军主要武器装备的发展1062

(四)V型火箭和原子弹的出现1064

第二节 机械化战争形态的发展与成熟1065

一、机械化陆战模式的创新1065

(一)德国“闪击战”初露锋芒1066

(二)新的防御作战样式的形成1077

(三)苏军大纵深进攻作战的完善1082

(四)各主要国家机械化陆军的迅猛发展1087

二、空战领域的革命1091

(一)不列颠之战中的防空作战1091

(二)战略轰炸——独立的空中战争样式1100

(三)近距离空中支援作战1112

(四)空降作战的出现与发展1122

三、海战模式的变化和发展1138

(一)航空母舰取代战列舰成为海战主力1138

(二)潜艇部队成为海上力量的重要组成部分1148

(三)两栖登陆战发展成为陆海空军联合作战的立体战争样式1153

四、合成军队和诸军兵种联合作战的发展1160

(一)合成军队的发展1161

(二)从合同作战到联合作战——作战方式的重大变革1165

(三)联合作战指挥系统的建立1171

五、电子战的发展1178

(一)无线电通信对抗在更大范围内展开1178

(二)无线电导航对抗的产生1180

(三)雷达对抗1181

(四)制导对抗与光电对抗的问世1184

六、军队后勤系统的变革和发展1185

(一)后勤兵力规模明显扩大1185

(二)军械和油料等专业勤务快速发展1186

(三)后勤组织指挥机构的完善和统一1188

(四)后勤保障方式的创新1189

(五)后勤保障手段的改进1191

第三节 机械化战争条件下的游击战及其理论发展1194

一、游击战争的历史演变1195

二、第二次世界大战中游击战争的发展及其主要特点1199

三、游击战争理论的发展创新和毛泽东的卓越贡献1206

第四节 第二次世界大战中机械化军事革命的特点和影响1211

一、科学技术对军事和战争的影响越来越大,地位和作用空前提高1211

二、军队的能量基础和物质技术手段发生质变1212

三、军队组成、作战方式和战争形态的革命性变化1213

四、人民游击战争在机械化大潮中的独特作用1215

后记1218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