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中古诗人抒情方式的演进【2025|PDF下载-Epub版本|mobi电子书|kindle百度云盘下载】

中古诗人抒情方式的演进
  • 胡大雷著 著
  • 出版社: 北京:中华书局
  • ISBN:710103814X
  • 出版时间:2003
  • 标注页数:356页
  • 文件大小:14MB
  • 文件页数:370页
  • 主题词:古典诗歌-文学研究-中国-中古

PDF下载


点此进入-本书在线PDF格式电子书下载【推荐-云解压-方便快捷】直接下载PDF格式图书。移动端-PC端通用
种子下载[BT下载速度快]温馨提示:(请使用BT下载软件FDM进行下载)软件下载地址页直链下载[便捷但速度慢]  [在线试读本书]   [在线获取解压码]

下载说明

中古诗人抒情方式的演进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

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目录1

序 曹道衡1

绪言1

一 文学史的三大要素2

二 即将展开的以抒情方式为视角对中古文人诗歌发展历程的审视4

第一章 汉代人对诗歌文体功能的认识7

一 汉代人论诗的习气7

二 “诗言志”与“知人论世”14

三 社会功能对文体功能的要求17

第二章 五言诗的兴起与文人的尝试20

一 汉代人作诗的习气20

二 文人五言诗的兴起23

三 诗人在寻求第一人称抒情方式:“苏李诗”为代言体辨25

四 诗人以群体生活为基点的抒情:《古诗十九首》30

五 《古诗十九首》无题辨35

六 从“无题”到“杂诗”36

七 从“杂诗”到“咏怀”39

一 “诗赋欲丽”的提出:诗取得与赋平等的地位41

第三章 为诗歌的抒情吹响号角:《典论·论文》的时代意义41

二 具有榜样效应的赋的抒情42

三 赋的抒情探因48

四 “丽”与“情”52

五 “气”与“情”53

第四章 建安诗人改制乐府民歌与曹植创造出新型人物形象55

一 文人乐府中的抒情之作55

二 乐府民歌的特点与文人改制的起点56

三 建安诗人改制乐府民歌的逻辑步骤58

四 曹植创造出似我非我、非我似我的新型人物形象61

五 在诗歌中展开心理刻画66

第五章 “得意忘象”与阮籍诗歌对深层情感抒发的追求71

一 玄学的兴起与玄学思想方法71

二 阮诗运用玄学思想方法的总原则72

三 阮诗运用玄学思想方法的三大标志75

四 诗歌对抒发深层情感的追求79

第六章 “兴”与嵇康诗歌对言外之旨的追求83

一 “峻切”是嵇康五言诗的风格83

二 嵇康四言诗所抒发的情感84

三 清峻玄远:嵇康四言诗的风格定位88

四 四言诗的文体意味与“兴”89

五 “兴”与清峻玄远91

第七章 “诗缘情”的提出:陆机《文赋》与张华的贡献97

一 “诗缘情”的提出及时代意义97

二 “诗缘情”在艺术构思中的作用98

三 “诗缘情”是在张华影响下提出的99

四 张华论“诗缘情”101

一 行旅诗是陆机的代表作106

第八章 陆机诗歌情感矛盾的对立统一106

二 情感抒发的两种趋向108

三 “世网”112

四 行旅诗的空间时间与人生旅途意味115

第九章 左思《咏史》:个体抒情在时间上的扩张121

一 中古咏史诗形态分析121

二 咏史与典故的区别124

三 组诗的魅力125

四 多种多样的对比127

五 不重事迹而强调境遇128

六 个体抒情在时间上的扩张129

第十章 西晋诗人的逆反式抒情131

一 何谓“逆反式抒情”131

二 傅玄、张华、左思、张协、潘岳诸人的逆反式抒情132

三 根由探寻135

第十一章 郭璞《游仙》:个体抒情在空间上的扩张139

一 对郭璞《游仙》的不同评价139

二 场景与视点140

三 诗歌主人公摆脱了巫觋身份143

四 是欢愉还是悲伤146

五 从怀疑求仙到愤激人生148

六 殉物者与遗世者的双重性格151

第十二章 东晋诗人情感抒发闯入误区154

一 什么叫玄言诗154

二 玄学思想方法入诗154

三 玄言诗的魅力157

四 玄言诗的魅力如何实现163

五 诗歌在进一步趋向内心生活时闯入误区165

一 陶渊明其人其诗之“真”171

第十三章 陶渊明诗歌情感抒发的对立两极171

二 陶诗“静穆”的表现形式:充分肯定当前的自我行为173

三 陶诗之“真”并非“静穆”一途176

四 陶诗“豪放”的表现形式:与当前自我有距离的吟咏177

五 “静穆”与“豪放”是相互作用着的180

六 陶诗情感抒发一元论181

七 特殊的隐士风度与心态183

一 游览观赏自然山水景物与山水文学创造188

第十四章 谢灵运山水诗的情和景与内心矛盾188

二 游览观赏自然山水景物与谢灵运山水诗192

三 对谢诗情感抒发的两种对立的评价193

四 谢诗中的四季景物及其文化意味194

五 谢灵运身世与其诗中的四季景物199

六 谢诗的矛盾形态展示出诗人的矛盾心态201

第十五章 鲍照诗歌情感抒发在风格表现中的力量205

一 “俊逸”辨205

二 出人常想的立意207

三 豪迈深沉的气势210

四 奇异万状的形象213

五 直书胸臆的笔法215

六 奔放流畅的语言217

七 情感抒发对风格的巨大影响力219

八 情感抒发对选择体裁的影响力222

第十六章 谢朓山水诗的多端化情感抒发225

一 享有盛名的谢朓山水诗225

二 山水诗从深山老林走出来226

三 谢朓山水诗的多端化抒情230

四 山水诗中自然景物的多种作用234

第十七章 江淹摹拟之作再现前辈诗人的风采与辉煌238

一 沿袭旧题是乐府诗的传统238

二 标明所拟作品的“拟古”之作242

三 未标明所拟作品的“拟古”之作244

四 标明所拟作者的摹拟之作249

五 《杂体诗三十首》抒情方式分析253

六 《效阮公诗十五首》抒情方式分析261

七 再现与再创265

一 “宫体”的确立267

第十八章 南朝诗人对情感抒发的期望与焦虑267

二 鲍照诸人以“拟古”相标榜写女性270

三 谢朓诸人以咏物带出对女性的吟咏273

四 沈约诸人咏物中对女性的吟咏由附属到主导277

五 萧纲诸人由咏女色到咏内人279

六 陈后主倡导淫靡的曲调与放浪的吟咏方式283

七 宫体诗的失误285

二 音律缘情说287

第十九章 南朝文论家对“诗缘情”理论的拓展287

一 “诗缘情”笼罩下的南朝文论287

三 滋味缘情说290

四 情志合一说291

五 体物缘情说292

六 “诗缘情”的被误解294

第二十章 北朝诗人对金戈铁马的情感追求297

一 汉魏晋诗的写边塞写战争297

二 南朝纪实性边塞诗302

三 鲍照扩大了边塞诗的内涵303

四 吴均扩大了边塞诗的外延306

五 向北朝民歌学习的梁陈边塞诗309

六 北朝诗人虚拟性边塞诗的抒情方式311

七 北朝诗人纪实性边塞诗的抒情方式315

第二十一章 庾信《拟咏怀》抒情主人公的双重身份320

一 对庾信的两种不同的评价320

二 《拟咏怀》抒情主人公的双重身份321

三 抒情主人公双重身份的表现形式(上)322

四 抒情主人公双重身份的表现形式(下)326

五 抒情主人公的心理历程328

六 作为诗人的庾信的心态分析332

综论336

一 中古诗歌发展的两大突出阶段337

二 悲慨:中古诗人情感抒发的基调338

三 情感抒发在个体化与社会化之间追寻契合点340

四 情感抒发在描摹外在场景与物象中探求内心化的深度343

主要引用书目与参考文献348

后记353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