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战后世界局部战争史 第2卷 冷战后期的局部战争 1969-1989【2025|PDF下载-Epub版本|mobi电子书|kindle百度云盘下载】

- 军事科学院世界军事研究部编 著
- 出版社: 北京:军事科学出版社
- ISBN:9787802376786
- 出版时间:2014
- 标注页数:654页
- 文件大小:333MB
- 文件页数:670页
- 主题词:局部战争-战争史-世界-现代
PDF下载
下载说明
战后世界局部战争史 第2卷 冷战后期的局部战争 1969-1989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第四编 苏攻美守形势下的冲突与战争3
第十一章 两大阵营的分化与中、美、苏大三角关系的形成3
第一节 社会主义阵营内部的分化3
一、苏联入侵捷克斯洛伐克5
(一)捷克斯洛伐克的改革及“布拉格之春”5
(二)苏联对捷克斯洛伐克的武装干涉6
二、中、苏关系的破裂及边境武装冲突11
(一)中、苏敌对关系的形成11
(二)中、苏关系破裂的影响19
第二节 资本主义阵营内部矛盾的扩大23
一、西欧国家对美国的离心倾向23
(一)法国的“欧洲人的欧洲”24
(二)联邦德国的“新东方政策”25
(三)西欧国家联合的发展25
二、日本追求对美国平等关系的努力27
第三节 第三世界的发展壮大31
一、第三世界力量的发展31
二、不结盟运动的兴起33
第四节 大国的战略调整和中美苏大三角关系的形成35
一、美国的战略收缩35
(一)“尼克松主义”的出台36
(二)“现实威慑”战略的确定39
二、苏联的进攻性战略43
(一)对西方国家的“缓和”策略46
(二)加强以重工业为核心的综合实力48
(三)实施进攻性军事战略51
三、中国的战略调整55
四、中美苏战略大三角关系的形成58
第十二章 苏联在亚、非的扩张与第三世界的反霸斗争63
第一节 苏联对南亚的渗透与第三次印巴战争63
一、印巴两国的紧张关系与苏联的插手63
(一)巴基斯坦内乱63
(二)印度干涉巴基斯坦内政67
(三)苏联对南亚的渗透69
二、印度的战争准备与印、巴双方的兵力对比72
三、战争经过及孟加拉国的建立75
(一)印军对东巴的入侵75
(二)印军对西巴的入侵80
(三)孟加拉国的建立81
四、第三次印巴战争的特点及影响82
(一)印军作战的主要特点82
(二)巴基斯坦战败的教训86
(三)第三次印巴战争的影响87
第二节 苏联插手非洲与安哥拉内战89
一、安哥拉的民族解放战争与苏联的介入89
二、安哥拉的内战与美、苏的争夺92
第三节 沙巴战争与欧加登战争96
一、沙巴战争96
(一)沙巴战争的起因96
(二)第一次沙巴战争98
(三)第二次沙巴战争100
二、欧加登战争与苏联的武装干涉101
(一)战争的背景与起因101
(二)战争经过105
(三)苏联的战略空运107
(四)战争的经验教训109
第四节 越南与柬埔寨的战争112
一、战争的起因112
二、双方的战前准备与部署114
三、作战经过116
(一)越军大规模进攻柬埔寨117
(二)越军实施“扫荡”119
(三)越军进行重点进攻120
(四)民柬三方的抗战与越南的撤军122
四、越、柬战争的国际影响124
第十三章 第四次中东战争128
第一节 阿拉伯国家的战争准备128
一、埃及的反攻战略及争取苏联军援、重整军备的努力129
二、阿拉伯国家之间的团结协作与开战决策141
三、埃及、叙利亚对以色列的作战计划147
(一)西奈方面的态势和埃及的作战计划148
(二)戈兰高地方面的态势及叙利亚的作战计划158
四、实施伪装与欺骗160
第二节 第四次中东战争的经过166
一、戈兰高地的作战166
(一)叙利亚军队进攻戈兰高地166
(二)以色列军队越境进攻叙利亚170
二、西奈前线的作战172
(一)埃军突破以军运河防线172
(二)埃军进攻受挫177
(三)以军偷渡运河成功180
三、联合国促成“就地停火”189
第三节 第四次中东战争的特点和影响195
一、第四次中东战争的特点195
(一)战争的目标、时间和规模受到有意识的控制195
(二)大量使用先进的战术导弹等武器装备198
(三)电子战频繁而激烈201
(四)作战物资损耗巨大,严重依赖美、苏战时补给205
二、第四次中东战争的影响206
(一)为和平解决埃、以矛盾打下基础206
(二)促进了阿、以双方军队的变革211
(三)促进了军事思想和军事高技术的发展214
第十四章 阿富汗战争219
第一节 阿富汗概况与苏联出兵阿富汗的原因219
一、阿富汗概况219
二、苏联出兵阿富汗的原因226
(一)阿富汗执政党的内讧及背离苏联的倾向226
(二)阿富汗反苏反政府抵抗运动的兴起229
(三)苏联霸权主义意识的膨胀230
第二节 阿富汗战争的经过231
一、入侵和占领阶段231
(一)苏军入侵和占领阿富汗231
(二)阿富汗人民抗苏游击战争的发展235
二、大规模围剿作战阶段239
(一)围剿、反围剿作战的基本状况239
(二)1982年5月潘杰希尔河谷战役244
(三)1982年六七月加兹尼战役253
三、战争“阿富汗化”阶段255
(一)苏联准备从阿富汗脱身255
(二)阿富汗抵抗力量继续广泛开展游击战259
四、和谈成功与苏联撤军阶段267
(一)1988年4月14日的《日内瓦协议》267
(二)苏联如期撤军271
第三节 阿富汗战争的特点及影响279
一、阿富汗战争的特点279
(一)战争持续时间长但参战兵力相对有限279
(二)战术层次、分队规模的游击战与反游击战是主要作战形式282
(三)阿富汗抵抗力量组织林立、各自为战284
二、阿富汗战争的影响287
(一)促使全球和地区战略格局发生深刻变化287
(二)成为苏联解体的重要原因之一292
(三)埋下阿富汗长期内战的隐患296
(四)推动苏军武器装备的改进298
(五)创立别具一格的游击战战术305
第五编 美攻苏守形势下的冲突与战争315
第十五章美、苏的战略调整与军备竞赛315
第一节 美国与苏联的战略调整315
一、美国的“新灵活反应战略”315
(一)“新灵活反应战略”出台的背景315
(二)“新灵活反应战略”的主要内容317
(三)“新灵活反应战略”的作用与影响331
二、苏联的战略退却333
(一)苏联实施战略退却的背景333
(二)苏联的战略调整与对美政策变化337
(三)苏联的“防御性军事战略”346
第二节美、苏军备竞赛与军备控制349
一、七八十年代的美、苏军备竞赛349
(一)美、苏的核军备竞赛349
(二)美、苏的常规军备竞赛356
二、七八十年代的美、苏军备控制361
(一)美、苏核军备控制谈判362
(二)美、苏和欧洲常规裁军谈判379
第十六章“低强度冲突”理论与局部战争386
第一节 美国“低强度冲突”理论及对局部战争的指导386
一、“低强度冲突”理论的形成和发展386
二、“低强度冲突”的主要样式及其特点391
第二节 美军入侵格林纳达394
一、格林纳达概况与军事政变394
二、美国对格林纳达政变的反应398
三、美军入侵格林纳达经过407
四、格林纳达战争的影响及其军事总结410
第三节 美军空袭利比亚414
一、1981年8月18日的美、利军事冲突415
二、“草原烈火”行动417
三、“黄金峡谷”行动423
(一)“黄金峡谷”的策划和实施423
(二)“黄金峡谷”行动的启示432
第四节 美军入侵巴拿马434
一、美、巴历史关系435
二、美国策划入侵巴拿马442
三、美国入侵巴拿马的作战经过446
四、美军入侵巴拿马的作战特点451
第十七章英、阿马岛战争456
第一节英、阿马岛主权归属之争457
一、马岛概况及战略地位457
二、英、阿马岛主权之争的激化460
第二节 马岛战争的爆发465
一、阿根廷收复马岛465
(一)南乔治亚岛事件465
(二)阿根廷决心武力收复马岛466
(三)阿军实施“罗萨里奥行动”469
二、英国对阿根廷收复马岛的反应与备战473
(一)英国舆论的强烈反应473
(二)英国积极进行备战477
第三节 英国重新占领马岛482
一、阿军的马岛防御与英军的战略展开482
(一)阿军的马岛防御482
(二)英军的战略展开与夺取南乔治亚群岛的先期作战485
(三)英、阿双方在国际舞台上的外交斗争490
二、英、阿两军争夺制海制空权的作战500
三、英、阿两军的登陆抗登陆作战508
(一)英军成功登陆马岛508
(二)英军在马岛的陆地进攻514
(三)英军对阿根廷港的最后总攻518
第四节 马岛战争的特点、经验教训与启示523
一、马岛战争的主要特点523
(一)高层决策指挥,实施总体作战524
(二)战争目的和范围有限但作战行动坚决525
(三)具有远洋作战性质的诸军种联合作战525
(四)大量使用新式武器装备,战争呈现高技术化特征531
(五)后勤保障复杂,物资消耗巨大533
二、马岛战争的经验教训与启示535
(一)正确的战争指导是取得胜利的前提535
(二)快速反应能力是夺取现代战争主动权的重要因素538
(三)作战指挥效能的高低是能否取得战争胜利的关键540
(四)新型武器装备是未来战争的“撒手锏”542
第十八章 两伊战争与第五次中东战争544
第一节 两伊战争544
一、战争的起因545
二、战争准备547
三、战争的经过550
(一)伊拉克全面进攻阶段550
(二)伊朗军队局部反攻阶段553
(三)伊朗军队全面反击阶段554
(四)伊朗军队越境作战阶段555
(五)地面拉锯战和油轮战阶段558
(六)两伊弭兵言和阶段564
四、两伊战争的特点567
五、战争的经验教训569
(一)两伊在战争指导上的得失569
(二)双方未能充分发挥现代化武器装备的效能572
(三)两伊均偏重攻城略地,忽视机动歼敌573
第二节 第五次中东战争574
一、战争的背景和起因574
二、双方作战企图和战争准备580
三、作战经过582
(一)以军大规模进攻阶段582
(二)巴解总部撤出阶段586
四、交战双方的经验教训588
(一)以军获胜的主要原因588
(二)巴解组织和叙军失败的教训592
第十九章亚、非、拉部分国家的战乱594
第一节亚、非、拉部分国家的内战594
一、尼日利亚内战594
二、也门民主人民共和国的内战597
三、斯里兰卡内战599
四、菲律宾内战606
(一)统治集团内部矛盾引发的军事政变607
(二)政府军与共产党武装的内战608
(三)政府军与穆斯林武装的武装冲突609
五、乍得内战611
(一)哈布雷与古库尼两派之间的内战611
(二)伊德里斯·德比推翻哈布雷政府的内战614
(三)反对德比政府的武装叛乱615
六、尼加拉瓜内战617
七、萨尔瓦多内战622
八、苏里南与智利内战625
第二节亚、非、拉部分国家之间的冲突和战争627
一、普遍存在的边界争端和冲突628
二、坦桑尼亚与乌干达的战争631
三、西撒哈拉战争633
四、南、北也门的武装冲突636
五、南非对邻国的战争638
(一)南非入侵安哥拉639
(二)南非入侵莫桑比克等国642
六、乍得与利比亚的战争644
第三节亚、非、拉部分国家战乱频仍的原因和特点650
一、基本原因650
二、主要特点653
本卷后记654
热门推荐
- 2085601.html
- 1387864.html
- 2245211.html
- 469838.html
- 2354998.html
- 2817061.html
- 1479529.html
- 350740.html
- 1726603.html
- 3162209.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986630.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878239.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2097432.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799200.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319135.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3713008.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2608837.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1245407.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2016458.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364492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