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传播学教程【2025|PDF下载-Epub版本|mobi电子书|kindle百度云盘下载】

传播学教程
  • 郭庆光著 著
  • 出版社: 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 ISBN:7300032885
  • 出版时间:1999
  • 标注页数:293页
  • 文件大小:15MB
  • 文件页数:309页
  • 主题词:暂缺

PDF下载


点此进入-本书在线PDF格式电子书下载【推荐-云解压-方便快捷】直接下载PDF格式图书。移动端-PC端通用
种子下载[BT下载速度快]温馨提示:(请使用BT下载软件FDM进行下载)软件下载地址页直链下载[便捷但速度慢]  [在线试读本书]   [在线获取解压码]

下载说明

传播学教程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

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第一章 传播学的研究对象与基本问题1

第一节 从传播的定义看传播学的研究对象1

一、如何把握传播概念2

二、传播与信息4

三、传播的定义和特点5

第二节 传播学是研究社会信息系统及其运行规律的科学6

一、社会传播的系统性8

二、社会信息系统的特点9

三、社会信息系统的运行与社会发展11

第三节 马克思主义精神交往理论与传播学12

一、在人类交往活动的大系统中把握传播13

二、从物质交往和精神交往的辩证关系中把握传播15

三、研究传播学,为中国的社会发展服务18

第二章 人类传播活动的历史与发展21

第一节 从动物传播到人类传播21

一、动物社会的传播现象22

二、动物传播的局限性24

三、劳动创造了人类的语言25

四、人类语言的能动性和创造性27

第二节 人类传播的发展进程28

一、口语传播时代28

二、文字传播时代30

三、印刷传播时代31

四、电子传播时代32

第三节 信息社会与信息传播35

一、传播媒介的进化与社会发展35

二、信息爆炸与信息社会36

三、迎接高度信息化社会的到来38

第三章 人类传播的符号与意义42

第一节 符号在人类传播中的作用42

一、符号的定义42

二、信号与象征符43

三、语言符号与非语言符号45

四、符号的基本功能46

第二节 人类传播中的意义交流47

一、什么是意义47

二、符号意义的分类48

三、传播过程中的意义49

第三节 象征性社会互动51

一、人类的象征行为51

二、象征性社会互动与传播52

三、象征性文化与现代社会54

第四章 人类传播的过程与系统结构57

第一节 传播的基本过程57

一、传播过程的构成要素57

二、几种主要的传播过程模式59

三、传播过程的特点64

第二节 社会传播的系统结构64

一、传播过程研究与传播系统研究65

二、系统模式下的社会传播结构65

三、社会传播的总过程理论68

第五章 人内传播与人际传播73

第一节 人内传播73

一、人内传播的过程与结构73

二、作为能动的意识和思维活动的人内传播76

三、作为社会心理过程的人内传播78

第二节 人际传播81

一、人际传播的动机81

二、人际传播的特点和社会功能83

三、人际传播与自我表达85

第六章 群体传播与组织传播89

第一节 群体传播89

一、群体的特征及其社会功能89

二、群体传播及其内部机制91

三、集合行为中的传播机制95

第二节 组织传播99

一、组织与组织传播99

二、组织内传播的过程与机制102

三、组织外传播及其形态106

第七章 大众传播110

第一节 大众传播的定义、特点与社会功能110

一、大众传播的定义110

二、大众传播的特点111

三、大众传播的社会功能113

第二节 大众传播的产生与发展过程116

一、大众报刊与大众传播116

二、电报、电影、广播与大众传播117

三、电视媒介与当代大众传播的发展118

第三节 大众传播的社会影响120

一、大众媒介与现代人的生活120

二、关于大众传播社会影响的两种观点121

三、大众传播、信息环境与人的行为124

第八章 传播制度与媒介规范理论129

第一节 传播制度与媒介控制129

一、国家和政府的政治控制130

二、利益群体和经济势力的控制131

三、广大受众的社会监督控制132

第二节 关于传播制度的几种规范理论134

一、极权主义制度下的媒介规范理论134

二、资本主义制度下的媒介规范理论136

三、社会主义制度下的媒介规范理论141

四、发展中国家的传播制度和媒介规范理论145

第九章 传播媒介的性质与作用147

第一节 作为工具和技术手段的传播媒介147

一、麦克卢汉的媒介理论147

二、媒介工具和技术的现实社会影响151

三、新媒介的发展趋势及其冲击153

第二节 作为社会组织的大众传媒156

一、传播者与大众传媒157

二、大众传媒的组织目标与制约因素158

三、传媒组织在信息生产过程中的作用161

第十章 大众传播的受众167

第一节 “大众”与大众社会理论167

一、“大众”的概念167

二、大众社会理论的形成和变化168

三、大众社会理论与传播学研究172

第二节 几种主要的受众观173

一、作为社会群体成员的受众174

二、作为“市场”的受众176

三、作为权利主体的受众178

第三节 “使用与满足”——一种受众行为理论180

一、受众的传媒接触动机和使用形态180

二、传媒接触的社会条件因素183

三、对“使用与满足”研究的评价184

第十一章 传播效果研究187

第一节 传播效果研究的领域与课题187

一、传播效果的概念含义187

二、传播效果的类型及研究课题189

三、传播效果研究的理论与实践意义191

第二节 传播效果研究的历史与发展192

一、早期的“子弹论”或“皮下注射论”193

二、“传播流”研究与“有限效果”理论195

三、70年代以来的宏观效果理论199

第三节 传播效果的产生过程与制约因素201

一、传播主体与传播效果201

二、传播技巧与传播效果203

三、传播对象与传播效果208

第十二章 大众传播的宏观社会效果213

第一节 大众传播与环境认知——“议程设置功能”理论213

一、“议程设置功能”理论的概要及特点214

二、对“议程设置功能”理论的研究216

三、“议程设置功能”理论的意义与问题217

第二节 大众传播、社会心理与舆论——“沉默的螺旋”理论219

一、“沉默的螺旋”理论的概要219

二、“沉默的螺旋”理论的特点221

三、对“沉默的螺旋”理论的研究与评价223

第三节 大众传播的潜移默化效果——“培养”理论224

一、“培养”理论的起源和背景225

二、“培养”理论关于社会与传播的基本观点226

三、“培养”理论的外围227

第四节 大众传播与信息社会中的阶层分化——“知沟”理论229

一、“知沟”理论产生的背景230

二、“知沟”理论及其反命题230

三、“知沟”理论的应用研究及其意义232

第十三章 国际传播与全球传播236

第一节 从国际传播到全球传播236

一、国际传播与全球传播的概念236

二、全球信息化的影响和冲击239

第二节 关于世界信息传播秩序的争论242

一、世界信息生产和流通的失衡状况242

二、“新世界信息秩序”论争244

第三节 国际传播与全球传播研究的若干重要课题248

一、国际报道中的新闻价值问题248

二、信息与国家主权问题250

三、文化帝国主义问题252

第十四章 传播学研究史和主要学派257

第一节 传播学的起源、形成与发展257

一、传播学的早期学术思想源流258

二、传播学的奠基者和学科开创者260

三、信息论和控制论对传播学的贡献263

第二节 传播学的主要学派266

一、传播学的经验学派266

二、传播学的批判学派270

第十五章 传播学调查研究方法277

第一节 传播学与调查研究277

一、传播学调查研究的类型277

二、调查研究的基本过程278

第二节 抽样调查法280

一、几种主要的随机抽样技术280

二、问卷设计282

第三节 内容分析法283

一、内容分析的定义和特点284

二、内容分析的课题和用途284

三、内容分析的程序和技术286

第四节 控制实验法288

一、控制实验法的用途288

二、控制实验的基本程序与技术289

后记293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