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中国宪法 第3版【2025|PDF下载-Epub版本|mobi电子书|kindle百度云盘下载】

- 许崇德主编;何华辉,魏定仁副主编 著
- 出版社: 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 ISBN:7300071074
- 出版时间:2006
- 标注页数:326页
- 文件大小:20MB
- 文件页数:340页
- 主题词:宪法-中国-高等学校-教材
PDF下载
下载说明
中国宪法 第3版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第一章 《中国宪法》导言1
第一节 中国宪法是一门学科1
一、社会科学的一个门类1
目录1
二、中国宪法是一门创新性学科4
第二节 中国宪法的科学体系7
一、中国宪法课程的体系安排7
二、本课程体系同宪法典结构的关系8
第三节 中国宪法的学习意义和方法10
一、学习中国宪法的重要意义10
二、以科学发展观统率本课程的学习方法12
第一节 宪法的概念15
一、宪法词义的演变15
第二章 宪法的基本理论15
二、宪法——国家根本法16
三、宪法——各种政治力量对比关系的集中表现18
四、宪法——公民权利的保障书19
五、宪法与宪政21
第二节 宪法的特点22
一、宪法的产生的特点22
二、宪法规范的特点24
三、宪法所调整的社会关系的特点25
第三节 宪法的分类27
一、传统的宪法分类27
二、新的宪法分类28
三、实质性的宪法分类29
一、人民主权原则31
第四节 宪法的基本原则31
二、基本人权原则33
三、法治原则35
四、分权原则36
第五节 宪法的作用40
一、宪法发挥作用的前提条件40
二、宪法对经济基础的作用40
三、宪法对国家权力的作用42
四、宪法对法制建设的作用45
第六节 监督宪法的实施46
一、监督宪法实施的内容及重要意义46
二、现代国家的宪法监督制度47
三、我国的宪法监督制度50
四、增强宪法意识和建设和谐社会52
第三章 宪法的历史发展54
第一节 宪法的产生和发展54
一、宪法的产生54
二、宪法的发展56
第二节 旧中国宪法的产生和发展60
一、宪政问题在中国历史上的提出60
二、中国资产阶级民主共和国的宪法62
三、北洋军阀和国民党政府颁布的宪法63
四、人民革命根据地的宪法性文件67
第三节 新中国宪法的产生和发展69
一、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69
二、1954年制定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70
三、1975年通过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72
四、1978年通过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73
五、1982年通过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74
六、现行宪法经历四次部分内容的修正77
第四章 国家性质80
第一节 国家政权的阶级本质80
一、体现国家性质的三个决定性因素80
二、人民民主专政实质上是无产阶级专政81
三、人民民主专政是最大多数人的民主83
四、人民民主专政是民主与专政的结合86
第二节 国家政权的经济基础87
一、社会主义公有制是经济制度的基础87
二、非公有制经济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89
四、财产权的保护91
三、分配方式91
五、发展生产的目的和手段93
第三节 国家的精神文明建设95
一、精神文明建设在宪法中的地位95
二、教育科学文化建设96
三、思想道德建设97
第四节 国家的根本任务99
一、历史发展的必然要求99
二、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99
三、推动三个文明协调发展100
四、构建和谐社会实现战略目标102
第五章 国家形式104
第一节 政权组织形式104
一、马列主义国家学说的组成部分104
二、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概念106
三、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适宜性110
四、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建设115
第二节 国家结构形式118
一、国家结构形式的概念和类别118
二、我国是统一的多民族国家120
三、我国单一制结构形式的灵活性和可包容性124
第三节 国家标志125
一、国旗、国徽、国歌、首都和纪年的确定125
二、国旗、国徽、国歌、首都和纪年概述126
三、国歌的确定过程及其意义127
第六章 中央国家机关129
第一节 体系和原则129
一、中央国家机关的含义129
二、中央国家机关体系的发展变化130
三、中央国家机关的组织和活动的原则139
第二节 全国人民代表大会145
一、全国人民代表大会是最高国家权力机关145
二、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的任期和工作程序148
三、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各委员会151
四、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代表153
第三节 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156
一、常务委员会的性质和地位156
二、常务委员会的职权157
三、常务委员会的工作程序159
四、加强常务委员会的制度建设161
第四节 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161
一、主席制度的历史变革161
二、主席的法律地位163
三、主席的职权和作用164
第五节 国务院166
一、国务院的性质和地位166
二、国务院的组织形式和领导体制169
三、民主的和有效的政府172
四、国务院各部门及所属机构175
第六节 中央军事委员会175
一、中央军事委员会在宪法中的地位175
二、中央军事委员会的组成176
三、中央军事委员会的职权177
四、中央军事委员会的领导体制177
二、最高人民检察院是最高国家检察机关178
一、最高人民法院是最高国家审判机关178
第七节 最高人民法院和最高人民检察院178
第七章 地方制度179
第一节 我国地方制度的历史发展179
一、地方制度的概念179
二、旧中国地方制度的历史沿革179
三、新中国的地方制度简述182
第二节 县以上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和地方各级人民政府186
一、县以上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186
二、县以上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191
三、县以上地方各级人民政府194
第三节 民族区域自治制度197
一、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是我国解决民族问题的基本制度197
二、民族自治地方的自治机关199
三、帮助民族自治地方的发展202
一、城市的地位和发展203
第四节 城市政权建设203
二、市政权的领导体制205
三、城市行政管理206
四、市辖区的政权建设208
第五节 基层政权建设209
一、基层政权的地位和历史演变209
二、乡、镇的人民代表大会和人民政府210
三、村民委员会和居民委员会212
第六节 特别行政区214
一、“一国两制”是设立特别行政区的指导方针214
二、特别行政区同中央的关系216
三、特别行政区的政治制度217
一、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的人民司法制度219
第八章 审判制度和检察制度219
第一节 我国司法制度的建立和发展219
二、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的人民司法制度221
第二节 审判制度225
一、人民法院的性质和任务225
二、人民法院的组织系统和职权226
三、审级制度和审判监督制度231
四、审判工作的基本原则233
第三节 检察制度237
一、人民检察院的性质和任务237
二、人民检察院的组织系统和人员的任免240
三、人民检察院的领导体制241
四、人民检察院的职权和行使职权的程序242
五、人民法院、人民检察院和公安机关的关系248
第四节 法官制度和检察官制度250
一、法官制度250
二、检察官制度251
第九章 选举制度253
第一节 选举制度的基本原理253
一、选举制度的概念253
二、选举制度和政党制度的联系254
三、选举者与被选举者的关系255
四、地域代表制与职业代表制的区别256
第二节 中国选举制度的历史发展257
一、新中国成立前的选举制度257
二、中华人民共和国选举制度261
一、选举权的普遍性265
第三节 选举制度的民主原则265
二、选举权的平等性266
三、直接选举268
四、秘密投票269
五、对民主选举的保障270
第四节 代表的当选和罢免271
一、代表的当选271
二、代表的补选273
三、代表的罢免274
第十章 政党制度275
第一节 中国各政党简况275
一、中国共产党275
二、中国各民主党派277
一、政党是现代政治制度的一部分282
第二节 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制度282
二、共产党对民主党派的方针283
三、民主党派在同共产党合作中进步285
四、多党合作制度的基本点和重要意义286
第三节 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290
一、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的性质和组织290
二、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的主要职能292
第十一章 公民的基本权利和义务295
第一节 公民基本权利和义务概述295
一、公民和权利的一般概念295
二、公民权利的相对性299
第二节 我国公民的基本权利301
一、公民在法律面前一律平等301
二 公民的政治权利和自由304
三、公民的人身自由和宗教信仰自由307
四、公民的社会经济文化权利312
五、特定人的权利保护316
第三节 我国公民的基本义务318
一、维护国家统一和各民族团结的义务318
二、遵纪守法和尊重社会公德的义务318
三、维护祖国的安全、荣誉和利益的义务320
四、保卫祖国、依法服兵役的义务320
五、依法纳税的义务321
六、公民的其他义务321
第四节 我国公民权利和义务的特点322
一、公民行使自由和权利的指导原则322
二、公民权利和义务的主要特性323
热门推荐
- 928968.html
- 3098733.html
- 2416810.html
- 2335233.html
- 522718.html
- 3627487.html
- 99359.html
- 3694896.html
- 795737.html
- 3143374.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2136974.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2072684.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2576997.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464645.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190522.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2769918.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157486.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2323005.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197076.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81333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