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基于学科素养的表现标准研究【2025|PDF下载-Epub版本|mobi电子书|kindle百度云盘下载】

基于学科素养的表现标准研究
  • 邵朝友著 著
  • 出版社: 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
  • ISBN:9787567561090
  • 出版时间:2017
  • 标注页数:175页
  • 文件大小:32MB
  • 文件页数:196页
  • 主题词:教育质量-教育评估-标准-研究

PDF下载


点此进入-本书在线PDF格式电子书下载【推荐-云解压-方便快捷】直接下载PDF格式图书。移动端-PC端通用
种子下载[BT下载速度快]温馨提示:(请使用BT下载软件FDM进行下载)软件下载地址页直链下载[便捷但速度慢]  [在线试读本书]   [在线获取解压码]

下载说明

基于学科素养的表现标准研究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

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引论1

一、研究背景1

二、文献评析2

三、研究设计11

第一章 我国为何亟需表现标准18

第一节 基于标准的国际教育改革趋势18

一、回应社会挑战的改革共识:素养导向18

二、规定高要求的教育输出:教育标准20

三、建立一致性的教育体系:基于标准22

第二节 我国深化课程改革对表现标准的呼唤25

一、课程标准的发展困境26

二、教师教学的实践困境28

第二章 表现标准的历史演变与界定32

第一节 经验化阶段32

一、从standard词源考察谈起32

二、评价的宠儿:经验判断35

第二节 具体化阶段38

一、1862—1917:历史深处的回眸38

二、1918—1949:课程先驱的遗产40

三、格拉泽的贡献与苦果42

第三节 概括化阶段46

一、对学习结果的再认识46

二、1988:教育标准的里程碑48

三、教育标准的普及时期50

第四节 表现标准的界定54

一、定义演进54

二、概念界定56

三、内涵解析58

第三章 表现标准的当代知识基础:学科素养62

第一节 学科素养解读62

一、素养与相关用语辨析62

二、教育领域的素养概念63

三、学科素养:错解与正名68

四、确定学科素养的逻辑起点71

第二节 学科素养模型及验证72

一、学科素养模型的考察72

二、学科素养模型的备择方案:一种分析框架76

三、学科素养模型的验证81

第三节 学科素养模型在表现标准研制中的作用85

一、架接表现标准与教育目的85

二、提供编制表现标准的参照框架88

第四章 基于学科素养表现标准的研制程序91

第一节 组织架构91

一、人员的组织91

二、任务与分工92

三、时间与经费94

第二节 研制路径94

一、先验路径94

二、后验路径95

三、整合路径97

第三节 研制流程99

一、始于内容标准的研制流程:马里兰州经验99

二、始于学科素养模型的研制流程:瑞士经验100

三、始于课程总目标的研制流程:台湾地区经验102

四、始于核心素养的研制流程:澳大利亚经验109

第四节 比较与借鉴114

一、比较114

二、借鉴115

第五章 基于学科素养表现标准的编制技术118

第一节 明确学科素养转化为表现标准的方式118

一、演绎方式119

二、归纳方式120

第二节 选择表现标准的呈现方式121

一、呈现方式的归类122

二、不同类型呈现方式的启示125

第三节 拟定表现水平126

一、拟定表现水平层级及名称127

二、撰写表现水平描述语132

第四节 确定表现样例141

一、确定表现样例的途径141

二、确定表现样例的选择:研制表现性任务141

第六章 基于数学建模素养表现标准的案例开发:以“圆的周长”为例146

第一节 案例开发设计146

一、开发目的146

二、主题选择与样本确定147

三、人员组织与数据收集148

第二节 案例开发过程148

一、确定“圆的周长”的学习要求指向数学建模素养149

二、研习拟定表现标准的基本技术150

三、依托技术拟定第一稿表现标准152

四、通过专家咨询拟定第二稿表现标准153

五、基于测试与反馈拟定第三稿表现标准154

六、根据专家与教师咨询意见确定最终表现标准157

第三节 案例整体反思158

一、访谈数据的分析158

二、基于访谈发现的建议161

结语164

参考文献166

后记174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