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英汉空间介词多义性对比研究 认知语言学视角【2025|PDF下载-Epub版本|mobi电子书|kindle百度云盘下载】

英汉空间介词多义性对比研究 认知语言学视角
  • 张金生著 著
  • 出版社: 开封:河南大学出版社
  • ISBN:9787564926571
  • 出版时间:2017
  • 标注页数:571页
  • 文件大小:51MB
  • 文件页数:587页
  • 主题词:介词-比较词汇学-英语、汉语

PDF下载


点此进入-本书在线PDF格式电子书下载【推荐-云解压-方便快捷】直接下载PDF格式图书。移动端-PC端通用
种子下载[BT下载速度快]温馨提示:(请使用BT下载软件FDM进行下载)软件下载地址页直链下载[便捷但速度慢]  [在线试读本书]   [在线获取解压码]

下载说明

英汉空间介词多义性对比研究 认知语言学视角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

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第一章 绪论1

1.0 引言1

1.1 介词的定义1

1.1.1 汉语中的介词3

1.1.2 英语中的介词6

1.2 介词的意义结构8

1.2.1 介词意义中的构型成分8

1.2.2 介词意义中的功能成分10

1.3 空间介词语义研究概述20

1.4 本研究简介23

1.4.1 研究问题23

1.4.2 研究对象23

1.4.3 研究目的和意义26

1.4.4 研究方法27

1.4.5 全书结构28

第二章 理论视角30

2.0 引言30

2.1 主观主义意义观31

2.1.1 主观主义意义观与客观主义意义观31

2.1.2 意义是概念化33

2.1.3 介词的空间意义40

2.1.4 意象图式47

2.1.5 概念隐喻53

2.1.6 转喻57

2.1.7 介词的修辞意义60

2.2 基于原型的范畴观63

2.2.1 概述63

2.2.2 语言范畴化66

2.3 多义表征的网络结构模式观69

2.4 小结78

第三章 文献综述81

3.0 引言81

3.1 网络结构模式81

3.1.1 辐射范畴模式82

3.1.2 图式范畴模式96

3.2 对网络结构模式的评价100

3.2.1 标准的客观性101

3.2.2 内容的系统性107

3.2.3 结构的自然性108

3.2.4 方法的解释性110

3.3 介词意义对比研究112

3.3.1 英语与其他语言的介词意义对比研究112

3.3.2 汉语与英语介词的语义对比研究116

3.4 小结122

第四章 介词多义结构的功能一几何构型模式124

4.0 引言124

4.1 隐喻的另一种解释124

4.2 介词多义性结构的功能一几何构型模式126

4.3 意义描述标准129

4.3.1 空间意义129

4.3.2 修辞意义130

4.3.3 原型意义131

4.4 空间意义描述工具132

4.4.1 动体构型132

4.4.2 地标构型137

4.4.3 基本关系140

4.4.4 其他概念142

4.5 小结143

第五章 “容纳”概念编码的介词对比:“里”、“中”、“内”与“in”145

5.0 引言145

5.1 容器图式与介词145

5.2 汉语介词“里”的多义结构148

5.2.1 概述148

5.2.2 空间意义149

5.2.3 修辞意义159

5.2.4 意义结构165

5.3 汉语介词“中”的多义结构168

5.3.1 概述168

5.3.2 空间意义169

5.3.3 修辞意义174

5.3.4 意义结构180

5.4 汉语介词“内”的多义结构184

5.4.1 概述184

5.4.2 空间意义184

5.4.3 修辞意义187

5.4.4 意义结构189

5.5 英语介词“in”的多义结构191

5.5.1 概述191

5.5.2 空间意义193

5.5.3 修辞意义200

5.5.4 意义结构220

5.6 “里”、“中”、“内”与“in”的意义对比研究225

5.6.1 意义分布对比225

5.6.2 空间意义对比227

5.6.3 修辞意义对比244

5.6.4 对比结论258

5.7 小结260

第六章 “垂直性”正极维度介词对比(一):“上1”与“over”、“above”、“up”263

6.0 引言263

6.1 “上—下”意象图式(UP-DOWN)与介词264

6.2 “上1”的多义结构268

6.2.1 概述268

6.2.2 空间意义269

6.2.3 修辞意义271

6.2.4 意义结构272

6.3 “over”的语义结构274

6.3.1 概述274

6.3.2 空间意义275

6.3.3 修辞意义286

6.3.4 意义结构303

6.4 “above”的多义结构307

6.4.1 概述307

6.4.2 空间意义308

6.4.3 修辞意义311

6.4.4 意义结构314

6.5 “up”的多义结构316

6.5.1 概述316

6.5.2 空间意义317

6.5.3 修辞意义320

6.5.4 意义结构321

6.6 对比研究323

6.6.1 意义分布对比323

6.6.2 空间意义对比324

6.6.3 修辞意义对比333

6.6.4 对比结论337

6.7 小结338

第七章 “垂直性”正极维度介词对比(二):“上2”与“on”340

7.0 引言340

7.1 “接触”意象图式与介词341

7.2 汉语介词“上2”的多义结构343

7.2.1 概述343

7.2.2 空间意义343

7.2.3 修辞意义356

7.2.4 意义结构360

7.3 “on”的多义结构365

7.3.1 概述365

7.3.2 空间意义366

7.3.3 修辞意义376

7.3.4 意义结构391

7.4 “上2”与“on”、“over”等介词比较研究394

7.4.1 意义分布对比394

7.4.2 空间意义对比395

7.4.3 修辞意义对比403

7.5 小结406

第八章 “垂直性”负极维度介词对比:“下”与“under”、“below”、“down”、“beneath”408

8.0 引言408

8.1 “上—下”意象图式中的“下”方向的结构和功能409

8.2 “下”的多义结构410

8.2.1 概述410

8.2.2 空间意义410

8.2.3 修辞意义419

8.2.4 意义结构423

8.3 “under”的多义结构426

8.3.1 概述426

8.3.2 空间意义427

8.3.3 修辞意义433

8.3.4 意义结构445

8.4 “below”的语义结构448

8.4.1 概述448

8.4.2 空间意义449

8.4.3 修辞意义451

8.4.4 意义结构453

8.5 “down”的多义结构455

8.5.1 概述455

8.5.2 空间意义456

8.5.3 修辞意义460

8.5.4 意义结构462

8.6 “beneath”的多义结构465

8.6.1 概述465

8.6.2 空间意义465

8.6.3 修辞意义469

8.6.4 意义结构470

8.7 对比研究473

8.7.1 意义分布对比473

8.7.2 空间意义对比474

8.7.3 修辞意义对比485

8.7.4 对比结论490

8.8 小结492

第九章 对比研究小结495

9.0 引言495

9.1 对功能—几何构型多义模式的验证496

9.1.1 编码“容纳”概念的介词497

9.1.2 编码“垂直性”正极维度的介词498

9.1.3 编码“接触”概念的介词499

9.1.4 编码“垂直性”负极维度的介词500

9.2 介词意义结构的总体特点501

9.2.1 介词专用性501

9.2.2 介词的意义分布504

9.3 空间意义509

9.3.1 介词编码数量上的差异510

9.3.2 “上1”的出现比例511

9.3.3 “上2”的使用范围512

9.4 地标物体的空间概念化513

9.5 修辞意义516

9.6 对比结果的解释517

9.6.1 介词数量上的差异521

9.6.2 介词意义频次上的差异521

9.6.3 地标物体概念化的差异522

9.6.4 修辞意义差异522

9.7 小结523

第十章 结论525

10.1 内容总结525

10.2 主要贡献528

10.3 本研究的应用价值529

10.4 存在的问题和未来的研究方向530

参考文献532

中文部分532

外文部分538

后记570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