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摄影构图艺术【2025|PDF下载-Epub版本|mobi电子书|kindle百度云盘下载】

- 李兴国著 著
- 出版社: 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 ISBN:7303047875
- 出版时间:1998
- 标注页数:376页
- 文件大小:17MB
- 文件页数:395页
- 主题词:
PDF下载
下载说明
摄影构图艺术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第一章 摄影的本源与艺术特征1
一、摄影画面的特点1
二、摄影画面的本质2
三、摄影艺术与其它艺术的关系4
1.摄影创作与绘画的关系5
2.摄影创作与文学的关系6
3.摄影创作与音乐的关系8
四、摄影构图的目的9
第二章 画面构图是形象语言表达的基础12
一、视觉的趣味点——主体13
二、与主体构成特定情节的对象——陪体26
三、突破二维空间限制的标志——前景32
四、画面构成的基础——背景40
五、意境与联想的条件——空白46
六、寻找画面构图的和谐感——均衡55
七、鲜活艺术形象展示——运动60
1.画面内部运动61
2.画面外部运动64
3.画面综合运动66
第三章 拍摄角度与画面构成74
一、方向变化与画面形象效果76
1.正面结构形式76
2.侧面结构形式79
3.斜侧面结构形式82
4.背面结构形式84
1.平角度拍摄87
二、高度变化与画面形象地位87
2.仰角度拍摄91
3.俯角度拍摄95
4.顶俯角度拍摄98
三、距离变化与画面容量范围100
1.远景:感受宏观态势与规模101
2.全景:主体与环境的交融组合103
3.中景:生动情节的展示104
4.近景:重在神与态的表现106
5.特写:心灵的交往107
6.景别概念与视觉要求111
四、手的造型魅力113
第四章 画面形象造型119
一、突现物体的立体感120
1.再现物体的多面120
2.光线与物体的立体结构121
3.背景影调对物体立体感的影响123
二、再现物体表面质感124
1.光线的描绘与刻画124
2.技术条件的保证130
三、伸展画面的纵向空间131
1.线条透视131
2.空气透视136
第五章 画面形象造型因素143
一、影调配置143
1.形成画面基调146
2.展示影调对比152
3.影调合理配置154
二、重新认识线条155
1.选择和提炼线条159
2.借助线条结构抒情表意162
3.线条与画面节奏166
4.线条与画面动感168
5.线条贵在简练169
第六章 画面视觉空间的“再造”与拓展175
一、镜头的光学特征176
1.长焦距镜头177
二、两极焦距镜头造型潜力177
2.短焦距镜头183
三、变焦距镜头的造型特点188
1.优选画面框架形式188
2.视觉心理外化与体现189
3.拓展两极空间190
4.空间延续和空间表现191
四、同景别不同焦距镜头拍摄的画面差异193
1.透视效果193
3.景深范围194
2.背景范围与视觉信息量194
4.清晰度和色彩饱和度195
第七章 画面光线语言造型200
一、光线的任务与作用201
1.满足摄影技术上对照度的基本要求201
2.完成画面的艺术造型202
3.强调主要场景和主要人物202
4.再现环境气氛与时间概念202
5.画面构图的需要203
二、自然光的分析203
1.自然光照明的特点204
2.自然光运用的思路要点205
三、室外直射光造型206
1.太阳初升和太阳欲落时刻208
2.正常照明时刻213
3.顶光照明时刻215
4.直射光造型效果分析220
1.日出前及日落后232
四、室外散射光造型232
2.阴天241
3.雨雪天246
4.雾天252
五、室内自然光造型253
1.室内自然光的特点254
2.室内自然光的运用255
六、人工光线的成分构成263
1.主光265
2.辅助光269
3.轮廓光271
4.背景光274
5.装饰光276
七、人工光线的造型277
1.光线成分的组合效果277
2.不同景别用光的侧重点与区别287
3.布光的规律与要求289
4.光线对人物脸型不足的校正292
第八章 培养摄影者的眼睛295
1.极强的感受弱光和强光的能力296
一、人眼的视觉特征296
2.极强的亮暗适应能力297
3.极强的色彩适应能力297
5.视焦点变换灵活而清晰299
二、镜头的功能与“仿生”性300
1.对光色变化“超常”敏感300
2.镜头拓展了人眼的视域302
3.镜头比人眼的观察更富哲理304
4.镜头角度的丰富变化与内涵306
三、人眼与镜头观察的异同309
第九章 画面美的探寻314
一、画面美始自审美主体的审美条件315
1.审美主体即电视工作者,要具备一双从事电视画面创作的、“不同一般”的眼睛315
2.电视工作者要注意自身审美意识的培养316
二、画面美与观众审美需求319
1.信息与信息量320
2.对时空和自然的驾驭力321
3.富有哲理的思考323
三、画面美与创造美的物质手段324
1.摄影机技术的美学价值325
2.两极焦距镜头的画面造型美感328
3.电子特技技术的“物化”表现功能331
4.电脑三维动画的人为创造功能333
四、画面美与构成美的形式335
1.寻找支点,统领视线336
2.贵在章法,美在简练339
3.突破平面——空间的再现与再造347
五、画面美与对光线的审美观照358
1.光线的感染力359
2.光线的造型性362
3.光线的创造性368
参考书目373
后记374
4.视界范围大而不变形399
热门推荐
- 952771.html
- 2858192.html
- 2796380.html
- 811513.html
- 488999.html
- 1675183.html
- 1248809.html
- 2393913.html
- 1631286.html
- 1524841.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2061295.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860353.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2097171.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576586.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1186005.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3137266.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1334713.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755465.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3721997.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31830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