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中国典型海域赤潮灾害发生规律【2025|PDF下载-Epub版本|mobi电子书|kindle百度云盘下载】

中国典型海域赤潮灾害发生规律
  • 赵冬至等著 著
  • 出版社: 北京:海洋出版社
  • ISBN:9787502777395
  • 出版时间:2010
  • 标注页数:414页
  • 文件大小:260MB
  • 文件页数:427页
  • 主题词:红潮-发生规律-研究-中国

PDF下载


点此进入-本书在线PDF格式电子书下载【推荐-云解压-方便快捷】直接下载PDF格式图书。移动端-PC端通用
种子下载[BT下载速度快]温馨提示:(请使用BT下载软件FDM进行下载)软件下载地址页直链下载[便捷但速度慢]  [在线试读本书]   [在线获取解压码]

下载说明

中国典型海域赤潮灾害发生规律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

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第1章 赤潮灾害的类型与分级1

1.1 赤潮的基本概念1

1.1.1 藻华1

1.1.2 赤潮1

1.1.3 有毒赤潮1

1.1.4 有害赤潮2

1.2 赤潮相关概念的界定2

1.2.1 赤潮灾害的发现次数2

1.2.2 赤潮的面积3

1.3 赤潮灾害的分类3

1.3.1 分类的依据3

1.3.2 赤潮灾害类型3

1.4 赤潮灾害分级5

1.5 赤潮灾害发生的次数与规模5

1.6 赤潮发生的空间分布特征6

1.6.1 渤海7

1.6.2 黄海7

1.6.3 东海8

1.6.4 南海9

1.7 赤潮发生的时间分布特征10

1.7.1 赤潮发生的年际特征10

1.7.2 赤潮发生的年内特征11

1.7.3 结论12

1.8 不同类型灾害的时空分布特点13

1.8.1 各成因类型的空间分布14

1.8.2 各成因类型的变化趋势15

1.9 我国赤潮的发展趋势16

1.9.1 频率增高,面积增大16

1.9.2 持续时间长、范围广、危害增大17

1.9.3 新记录种和有毒种类增多18

1.9.4 赤潮类型多样20

第2章 我国主要赤潮藻种的生物学与环境特征21

2.1 我国的赤潮生物21

2.1.1 赤潮生物种类21

2.1.2 赤潮生物分类21

2.1.3 区域的赤潮生物种类30

2.2 赤潮生物的生态特征36

2.2.1 与其他生物之间的关系36

2.2.2 群生长与分裂速度37

2.2.3 垂直移动38

2.2.4 聚集38

2.3 赤潮发生的物理化学环境39

2.3.1 物理环境39

2.3.2 化学环境42

2.3.3 赤潮发生时理化环境的改变44

2.4 我国有毒赤潮生物种类及分布海域44

2.4.1 赤潮毒素种类44

2.4.2 我国有毒赤潮生物种类及分布46

2.4.3 我国有毒藻引发赤潮概况49

2.5 中国海赤潮的区划特点49

2.5.1 中国海赤潮发生概况49

2.5.2 各海区赤潮的发生频次50

2.5.3 各海区赤潮的时间分布51

2.6 赤潮发生频率与相关影响因素研究52

2.6.1 赤潮发生频率与厄尔尼诺关系研究52

2.6.2 赤潮发生频率与季风转换时期关系研究53

2.6.3 赤潮发生与海洋环境问题研究54

第3章 大连海域赤潮灾害发生分布规律55

3.1 大连湾自然环境概况55

3.2 大连湾海洋环境特征56

3.2.1 陆源排污56

3.2.2 富营养化57

3.2.3 海洋动力64

3.2.4 气象条件65

3.3 大连湾浮游生物及微生物的生态特征66

3.3.1 浮游植物66

3.3.2 浮游动物73

3.3.3 微生物77

3.4 大连海域赤潮发生规律78

3.5 异弯藻赤潮79

3.5.1 主要生态特征79

3.5.2 与环境因素的关系82

3.5.3 种间竞争84

3.5.4 其他条件因素84

3.6 骨条藻赤潮85

3.6.1 主要生态特征85

3.6.2 与环境因素的关系86

3.6.3 大连海域骨条藻赤潮事件86

3.7 夜光藻赤潮87

3.7.1 主要生态特征87

3.7.2 与环境因素的关系88

3.7.3 大连海域夜光藻赤潮事件88

3.7.4 辽宁近海夜光藻赤潮发生概况89

3.8 大连湾赤潮生物种类名录89

3.9 大连海域赤潮事件91

3.10 黑石礁湾96

3.10.1 黑石礁湾自然概况96

3.10.2 黑石礁海区水质状况97

3.10.3 黑石礁湾的浮游植物98

3.10.4 黑石礁湾的浮游动物100

3.10.5 黑石礁湾的赤潮状况100

第4章 浙江海域赤潮灾害发生分布规律103

4.1 浙江海域社会经济基本特征103

4.1.1 人口现状103

4.1.2 经济发展现状104

4.1.3 海洋资源开发利用和保护现状及存在的问题104

4.2 浙江海域自然环境特征105

4.2.1 地质地貌105

4.2.2 气候特征106

4.2.3 海洋水文107

4.2.4 主要入海河流110

4.3 浙江近岸海域环境状况111

4.3.1 陆源污染111

4.3.2 近岸海域环境质量状况112

4.4 浙江海域典型赤潮多发区赤潮发生规律129

4.4.1 海洋浮游生物分布规律129

4.4.2 浙江海域赤潮时空分布规律133

4.4.3 主要赤潮生物及其生态特征176

4.4.4 浙江沿岸上升流海区赤潮发生特征186

4.5 浙江海域常见赤潮生物赤潮201

4.5.1 浙江海域赤潮的消亡及种群的更替201

4.5.2 中肋骨条藻赤潮204

4.5.3 东海原甲藻赤潮206

4.5.4 米氏凯伦藻赤潮208

4.5.5 夜光藻赤潮211

第5章 厦门赤潮灾害发生分布规律研究214

5.1 自然环境概况214

5.1.1 厦门自然环境地理214

5.1.2 厦门行政区划变迁与人口变化215

5.1.3 厦门湾环境215

5.2 海洋环境特征216

5.2.1 气候特点216

5.2.2 水文动力条件217

5.3 营养盐及营养盐结构218

5.3.1 营养盐含量、时空变化特点218

5.3.2 营养盐结构219

5.3.3 富营养化指数220

5.4 浮游植物及其生态特征222

5.4.1 浮游生物222

5.4.2 浮游植物类型222

5.4.3 浮游植物分布特征222

5.4.4 浮游动物与赤潮223

5.5 赤潮发生规律224

5.5.1 骨条藻赤潮237

5.5.2 血红哈卡藻238

第6章 深圳海域赤潮灾害发生分布规律240

6.1 自然环境概况240

6.1.1 大鹏湾240

6.1.2 大亚湾242

6.1.3 深圳湾244

6.2 海洋环境特征247

6.2.1 海水污染状况247

6.2.2 污染物来源260

6.3 浮游植物及其生态特征263

6.3.1 大鹏湾263

6.3.2 大亚湾265

6.3.3 深圳湾267

6.4 赤潮发生分布规律269

6.4.1 赤潮发生历史记录269

6.4.2 赤潮多发区及其多发地段275

6.4.3 赤潮发生频率及其多发季节276

6.4.4 赤潮引发种类的组成与区域分布276

6.4.5 赤潮引发种类的演替279

第7章 赤潮灾害应急管理281

7.1 应急管理281

7.1.1 我国应急管理工作的发展历程281

7.1.2 国家领导人对应急管理工作的重要指示282

7.1.3 海洋应急管理284

7.2 应急预案284

7.2.1 应急预案的编制与管理286

7.2.2 赤潮灾害应急预案的提出287

7.3 《赤潮灾害应急预案》288

7.3.1 总则288

7.3.2 赤潮应急组织体系及职责289

7.3.3 赤潮应急工作程序289

7.3.4 赤潮信息发布291

7.3.5 技术规定291

7.3.6 奖励与责任292

7.3.7 附则292

7.4 赤潮灾害应急预案修订293

7.4.1 赤潮灾害分为四类四级294

7.4.2 赤潮灾害应急响应分为四级295

第8章 赤潮灾害防治技术298

8.1 赤潮预防技术298

8.1.1 生态调控技术298

8.1.2 陆源N、P入海总量控制技术304

8.2 赤潮治理技术307

8.2.1 物理技术307

8.2.2 化学技术308

8.2.3 生物技术311

8.3 有毒赤潮的开发利用311

8.3.1 藻毒素与贝毒素311

8.3.2 麻痹性贝毒原料的生产制备实例313

第9章 赤潮灾害预警预报方法315

9.1 赤潮预警预报的基本概念316

9.1.1 赤潮后报316

9.1.2 赤潮现报316

9.1.3 赤潮预测、预报317

9.1.4 赤潮预测预报要素317

9.2 赤潮生消过程的生态机理318

9.3 赤潮预警预报的统计学模型方法318

9.4 赤潮预警预报的动力学模型319

9.4.1 物理-生物耦合模型320

9.4.2 营养动力学模型321

9.4.3 生态动力学模型322

9.5 赤潮预警预报的神经网络模型323

9.5.1 BP网络323

9.5.2 RBF网络324

9.5.3 应用实例325

9.6 基于海水温度的赤潮预报方法326

9.6.1 赤潮藻类的温度响应机制326

9.6.2 基于积温的赤潮预测方法330

9.7 基于卫星遥感的赤潮时空预报方法336

9.7.1 数学基础336

9.7.2 预报方法338

9.7.3 基于MODIS数据的赤潮卫星遥感预报方法338

附录 全国沿海各省市赤潮事件表(1933—2009年)341

参考文献389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