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生活中的传播【2025|PDF下载-Epub版本|mobi电子书|kindle百度云盘下载】

生活中的传播
  • (美)朱莉娅·伍德著 著
  • 出版社: 北京市:北京大学出版社
  • ISBN:9787301136812
  • 出版时间:2009
  • 标注页数:555页
  • 文件大小:314MB
  • 文件页数:578页
  • 主题词:人间交往-传播学-教材

PDF下载


点此进入-本书在线PDF格式电子书下载【推荐-云解压-方便快捷】直接下载PDF格式图书。移动端-PC端通用
种子下载[BT下载速度快]温馨提示:(请使用BT下载软件FDM进行下载)软件下载地址页直链下载[便捷但速度慢]  [在线试读本书]   [在线获取解压码]

下载说明

生活中的传播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

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导言1

关于作者的介绍2

关于这本书的介绍3

覆盖范围3

学生范围3

理论与实践4

本书编排特色4

引导性问题4

从整体上关注文化多元化4

学生的评论5

传播的亮点5

磨炼你的技艺5

批判思维6

道德伦理6

进一步的思考与讨论6

第一部分 传播学基础8

第一章 传播的世界8

为什么学习传播?9

定义传播11

传播的价值12

对于个人的价值12

在人际关系中的价值13

在职场中的价值15

在文化传播中的价值16

传播的理论模式17

线性模式17

互动模式19

过程模式20

传播活动的范围22

自我传播22

人际传播23

小团体传播25

大众传播与新传播技术25

公共传播28

组织传播29

跨文化传播30

传播领域内的共同主题31

象征性活动31

意义32

批判思维33

道德规范与传播35

传播领域的工作机会35

科学研究35

教育36

传媒生产、批评和分析36

培训与咨询37

人际关系与管理38

本章总结38

核心概念39

进一步的思考与讨论39

第二章 感知与传播40

人类的感知41

选择41

组织44

阐释48

影响感知的因素52

生理因素52

文化53

社会角色57

认知能力57

提高沟通能力60

感觉、传播和概括60

增强传播能力的方针61

本章总结65

核心概念66

进一步的思考与讨论66

第三章 传播与个人身份67

什么是自我?68

自我从与他人的交流中产生68

自我是多维度的75

自我的形成是一个过程76

自我内化以及按照社会观点行动77

有关自我的社会观念是可建构而且可变的82

增强自我意识83

下决心改进自我84

汲取知识以改造自我85

设定符合实际的目标86

承认自己处于一个动态的过程中87

创造改变自我的有利环境87

本章总结90

核心概念91

进一步的思考与讨论91

第四章 传播与文化92

理解文化93

单一社会中可能有多种社会群体并存93

文化是系统99

传播与文化和社会组织的关系100

传播表达并维持文化101

文化由物质的和非物质的因素构成103

文化受历史和地理因素的影响106

我们在交流的过程中学习文化109

文化是动态的111

促进不同文化和社会组织之间的交流114

避免族群中心主义偏见114

适应多文化的现实是一个过程115

本章总结120

核心概念120

进一步的思考与讨论121

第五章 传播的语言维度122

符号和含义123

符号是人为确定的123

符号是意义模糊的126

符号是抽象的129

言语传播的原则131

阐释创造意义131

传播行为受规则的指导132

标点影响意义135

符号的功能136

符号的定义功能136

符号的评价功能138

符号的组织感知功能140

符号使假想成为可能142

符号使自我反思成为可能143

增强语言传播的效果144

采用双重视角144

掌控自己的感觉和想法145

尊重他人所表达的观点和感觉147

努力做到准确与清晰148

本章总结151

核心概念151

进一步的思考与讨论152

第六章 传播的非语言维度153

非语言传播的原则154

语言和非语言传播相似又相异155

非语言传播可以补充或代替语言传播156

非语言传播可以规范交往行为157

非语言传播可以设定关系层面的含义157

非语言传播反映文化价值161

非语言传播的类型163

身体动作163

触觉165

外表形象166

器物167

空间关系170

环境因素173

时间运用174

辅助语言175

沉默177

提高非语言传播能力178

监控你的非语言传播178

尝试阐释他人的非语言传播179

本章总结180

核心概念181

进一步的思考与讨论181

第七章 有效地倾听182

倾听的过程184

集中注意力185

用身体感官接收信息186

选择和组织材料187

对信息加以理解189

响应189

记忆189

有效倾听的障碍190

外在的障碍190

内在的障碍193

无效倾听的形式196

虚假倾听196

垄断谈话196

选择性倾听198

自我保护式倾听199

心存敌意的倾听199

只重表面意义的倾听199

使倾听服务于传播目的200

获取信息与批判式倾听200

注重情感和交流的倾听203

其他倾听的目的207

本章总结209

核心概念210

进一步的思考与讨论210

第二部分 人际、群体和大众传播211

第八章 人际传播基础211

自我表露212

自我表露与个人成长213

自我表露与关系的亲密程度214

通过交流建立支持性氛围216

肯定和不肯定的程度216

抵制性和支持性氛围220

评价与描述220

定论与可探讨的221

有意设计与自发222

控制导向与解决问题导向224

与己无关与感同身受224

优越感与平等的态度225

关系中的矛盾226

矛盾可能是公开的也可能是隐蔽的227

矛盾可以妥善处理也可以处理得糟糕227

矛盾反映并且表现了文化和社会群体的特征230

矛盾可能对个人和与他人的关系都有益230

关于创造和维护健康氛围的指导232

主动地利用传播行为来营造氛围232

接受并且肯定他人233

接受并且肯定自己234

适当的自我表露236

在与他人的关系中尊重差异的存在237

本章总结238

核心概念239

进一步的思考与讨论239

第九章 个人关系中的传播活动240

定义个人关系240

独特性241

承诺性241

关系规则242

受到环境的影响242

关系矛盾243

个人关系的发展过程246

友谊246

爱情249

个人关系所受到的挑战259

适应多元的交流风格259

处理远距离关系260

建立平等的爱情关系261

抵制亲密关系中的暴力和虐待264

协商确定安全的性关系266

本章总结268

核心概念268

进一步的思考与讨论268

第十章 群体和小组的传播基础270

什么是群体和工作小组?271

群体潜在的局限与优势274

群体潜在的局限274

群体潜在的优势276

小群体的特征277

凝聚力278

群体规模279

权力结构280

交往模式283

群体惯例284

文化对群体决策的影响284

个人主义285

坚持己见285

平等286

进步、改变和速度286

风险和不确定性287

非正式化288

小群体中的传播289

群体传播的类型289

本章总结294

核心概念295

进一步的思考与讨论295

第十一章 工作小组中的有效传播296

工作群体的类型297

项目组297

焦点小组298

头脑风暴小组299

提出建议小组301

质量改善小组301

决策小组302

领导者的传播303

领导能力,不是领袖人物303

领导风格305

作出决策的方法310

共识310

投票310

妥协311

权威决策311

组织小组讨论313

步骤一:定义问题313

步骤二:分析问题315

步骤三:建立标准316

步骤四:提出议案316

步骤五:评价议案316

步骤六:选择并执行最好的决议317

步骤七:设计可行计划来监督议案的实施317

理解并处理群体中出现的矛盾318

矛盾的类型319

本章总结320

核心概念321

进一步的思考与讨论321

第十二章 大众传播和媒介素养323

大众传播的特点和范围324

定义大众传播324

大众传播的流行度326

大众传播的功能和效果328

使用与满足328

议程设置329

涵化世界观333

控制意识形态338

培养媒介素养340

理解大众传播的影响力341

接近大众传播342

分析大众传播344

批判地评价来自大众传播的消息345

主动地响应347

本章总结350

核心概念352

进一步的思考与讨论352

第三部分 公共传播353

第十三章 准备公共演讲353

公共演讲是扩大了的谈话355

选择并润色话题357

选择你的话题357

确定演讲的一般与特定的目的362

构思主题句365

分析你的听众367

听众构成分析368

情境化的听众分析373

本章总结376

设计公共演讲的核对清单377

核心概念378

进一步的思考与讨论378

第十四章 为演讲做调研和寻找论据379

进行调研380

图书馆和网上调研380

个人知识383

访谈385

问卷调查387

用证据来支持观点390

数据391

例子392

比较396

引用397

图像辅助400

本章总结407

研究和支持公共演讲的清单407

核心概念408

进一步的思考与讨论408

第十五章 演讲的组织与实施409

组织演讲410

写演讲提纲411

组织演讲主干414

设计开场白425

设计结尾429

建构过渡430

传播焦虑:自然并且常常有益432

产生传播焦虑的原因433

减少传播焦虑436

实施演讲438

口语风格438

演讲风格439

本章总结446

组织与实施演讲的检查清单446

核心概念447

进一步的思考与讨论447

第十六章 告知性演讲449

告知性演讲的性质449

日常生活中的告知性演讲450

对比告知性与说服性演讲451

成功的告知性演讲的指导方针454

为听众提供清晰的主题提示454

联系听众的价值观和经历454

鼓励听众对信息的需求455

在听众中建立信任456

融入多元视角456

结构清晰易懂457

增强听众对演讲的接受与记忆459

鼓励听众参与462

运用有效并符合道德原则的支持性材料463

本章总结465

核心概念465

进一步的思考与讨论465

第十七章 说服性演讲468

理解说服性演讲469

说服的三个基本元素470

信誉471

情感472

逻辑473

确定可信度477

理解可信度477

可信度的类型477

增强可信度479

组织演讲以增强说服的影响479

关注点顺序模型480

比较只提供一方观点的演讲与提供双方观点的演讲483

成功的说服性演讲的指导原则486

建立与听众的共同基础486

适应听众的需求487

避免逻辑错误488

本章总结492

核心概念492

进一步的思考与讨论493

结语 观点的总汇494

附录A 附有注释的演讲范例498

附录B 访谈511

词汇表526

参考文献538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