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论中国化形态马克思主义哲学【2025|PDF下载-Epub版本|mobi电子书|kindle百度云盘下载】

论中国化形态马克思主义哲学
  • 徐素华著 著
  • 出版社: 北京:北京文化出版社
  • ISBN:9889818094
  • 出版时间:2006
  • 标注页数:225页
  • 文件大小:68MB
  • 文件页数:239页
  • 主题词:

PDF下载


点此进入-本书在线PDF格式电子书下载【推荐-云解压-方便快捷】直接下载PDF格式图书。移动端-PC端通用
种子下载[BT下载速度快]温馨提示:(请使用BT下载软件FDM进行下载)软件下载地址页直链下载[便捷但速度慢]  [在线试读本书]   [在线获取解压码]

下载说明

论中国化形态马克思主义哲学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

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第一章中国化形态马克思主义哲学形成的理论依据2

第一节 世界性与民族性的辩证统一2

一、马克思主义哲学是一种世界性哲学2

二、马克思主义哲学也是一种民族性哲学3

三、世界性与民族性的辩证统一6

第二节 绝对性与相对性的辩证统一7

一、作为绝对真理的马克思主义哲学7

二、作为相对真理的马克思主义哲学7

第三节 共性与个性的辩证统一11

一、共性之所在11

二、共性离不开个性14

第二章中国化形态马克思主义哲学形成的现实根据17

第一节 时代变化与中国化形态17

一、同一种哲学在不同的时代有不同的形态18

二、时代发展中的重大事件和转折通常是哲学形态改变的契机20

三、哲学形态的时代性与条件性22

第二节 现实需要与中国化形态25

一、现实需要马克思主义哲学改变形态26

二、现实选择导致马克思主义哲学形态的改变28

第三章中国化形态马克思主义哲学形成的哲学文化背景35

第一节 西方哲学中国化的前期探索35

一、严复36

二、康有为39

三、梁启超42

四、孙中山46

第二节 西方哲学中国化探索的继续推进49

一、胡适和西方实用主义哲学的中国化49

二、李大钊、陈独秀、梁漱溟和西方柏格森哲学的中国化51

第三节 西方哲学中国化探索的理论收获期54

一、冯友兰54

二、熊十力57

三、贺麟59

四、金岳霖60

五、“民生哲学”“唯生论”及“力行哲学”60

第四节西方哲学中国化与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的比较62

一、共同之处63

二、不同点64

第四章 中国化形态与人类思想文化交流发展的一般规律、程序67

第一节 中国化符合人类思想文化交流发展的一般规律67

一、中国有使外来思想文化本土化的传统和能力68

二、其他民族同样有将外来思想文化本土化的做法72

第二节 中国化与外来思想文化本土化的一般程序77

一、选择与取舍77

二、寻找结合处83

第五章 毛泽东与中国化形态的马克思主义哲学96

第一节 深厚的中国传统哲学文化根基96

一、统治阶级思想文化的教育和影响96

二、非统治阶级思想文化的教育和影响102

三、对中国传统思想文化作用和影响两重性的具体分析107

第二节 对西方思想文化的了解和接受115

一、《盛世危言》——最早的了解116

二、《新民丛报》——全面的接触119

三、半年自学——系统的启蒙122

第三节 特有的人生阅历和丰富的革命实践127

一、特有的人生阅历127

二、丰富的革命实践130

第六章 中国化形态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形成过程135

第一节 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的初步意识135

一、李大钊136

二、李达137

第二节 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的清醒认识138

一、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的根本原则138

二、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的实现方法139

第三节 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的经典论述140

一、“中国化”改为“在中国具体化”141

二、“中国化”提出的时机和条件142

第四节 中国化形态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代表作144

一、《实践论》是马克思主义哲学认识论中国化的典范145

二、《矛盾论》是马克思主义哲学方法论中国化的典范147

第七章中国化形态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构成要素和深刻内涵149

第一节 中国化形态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基本构成要素149

一、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基本原理、原则和概念、范畴150

二、中国传统哲学文化精华的吸收、利用和改造151

三、中国革命建设实践经验的哲学概括和提升154

第二节 中国化形态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深刻内涵158

一、学术界的各种不同见解158

二、中国化形态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深刻内涵160

第八章 中国化形态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形成路径163

第一节 马克思主义哲学与中国传统哲学文化结合163

一、结合的前提164

二、结合中的地位问题164

三、结合的广泛性和深刻性165

四、毛泽东的率先垂范166

第二节马克思主义哲学与中国革命建设具体实践结合169

一、如何理解“中国革命建设的具体实践”?170

二、结合的复杂性、艰巨性和科学性172

第九章 中国化形态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中国特色182

第一节 认识哲学182

一、“哲学就是认识论”182

二、认识论为什么会被如此重视和强调?183

第二节 方法哲学186

一、如何理解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方法论特性?187

二、中国化形态马克思主义哲学是一种方法哲学188

第三节 群众哲学191

一、为什么说中国化形态的马克思主义哲学是一种群众哲学?192

二、如何理解中国化形态马克思主义哲学所特有的群众性?193

三、中国特色的形成原因194

第十章 中国化形态马克思主义哲学形成发展中的经验和教训198

第一节 成功经验198

一、中国传统哲学文化的充分继承和利用198

二、高度重视实践经验的哲学总结和哲学提升199

第二节 失误教训200

一、中国传统哲学文化中封建、落后内容的消极影响200

二、中国化过程中某些关系的处理失当203

第十一章 学者们对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的探索209

第一节张岱年的探索209

一、探索的特有方式和个性特征209

二、探索的特殊途径和方法210

第二节 李达的探索213

一、如何理解系统化与中国化的关系?213

二、《社会学大纲》对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的贡献214

第三节艾思奇的探索216

一、实现了中国化的“初步”217

二、提出了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的方法和原则,阐明了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的历史必然性和现实必然性,论述了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的深刻内涵、表现形式和理论成果218

第四节冯契的探索220

一、学术界已有的研究221

二、贡献和特色222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