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土地流转背景下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研究【2025|PDF下载-Epub版本|mobi电子书|kindle百度云盘下载】

土地流转背景下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研究
  • 封铁英著 著
  • 出版社: 西安:西安交通大学出版社
  • ISBN:9787560550404
  • 出版时间:2013
  • 标注页数:332页
  • 文件大小:27MB
  • 文件页数:356页
  • 主题词:农村-社会养老保险-研究-中国

PDF下载


点此进入-本书在线PDF格式电子书下载【推荐-云解压-方便快捷】直接下载PDF格式图书。移动端-PC端通用
种子下载[BT下载速度快]温馨提示:(请使用BT下载软件FDM进行下载)软件下载地址页直链下载[便捷但速度慢]  [在线试读本书]   [在线获取解压码]

下载说明

土地流转背景下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研究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

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第1章 绪论1

1.1 研究背景1

1.2 研究意义4

1.3 研究内容与方法5

1.3.1 研究内容5

1.3.2 研究方法8

1.4 研究思路与框架9

1.4.1 研究思路9

1.4.2 研究框架11

1.5 研究创新11

第2章 文献综述14

2.1 土地流转14

2.1.1 土地流转基础理论14

2.1.2 土地流转作用与方式选择16

2.1.3 土地流转存在问题与制约因素17

2.2 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及其主体识别与模式选择19

2.2.1 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基础理论19

2.2.2 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存在问题与制约因素21

2.2.3 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主体识别与模式选择23

2.3 土地流转与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政策评估24

2.3.1 公共政策评估24

2.3.2 土地流转政策评估25

2.3.3 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政策评估25

2.3.4 土地流转背景下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政策评估26

2.4 土地流转与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政策效应28

2.4.1 公共政策效应28

2.4.2 土地流转政策效应29

2.4.3 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政策效应30

2.4.4 土地流转背景下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政策效应33

2.5 土地流转背景下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基金预测及可持续发展34

2.5.1 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基金预测34

2.5.2 土地流转背景下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基金预测36

2.5.3 土地流转背景下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可持续发展37

2.6 简要述评38

第3章 调查方案设计39

3.1 调查目的与对象39

3.1.1 调查目的39

3.1.2 调查对象39

3.2 调查内容与方法41

3.2.1 调查内容41

3.2.2 问卷设计与修正41

3.2.3 调查与抽样方法43

3.3 调查组织与实施51

3.4 调查数据与应用52

第4章 土地流转与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制度发展历程54

4.1 土地流转制度发展历程54

4.1.1 土地所有制逐步形成(1949—1977年)54

4.1.2 明令禁止土地流转(1978—1987年)56

4.1.3 逐步开放土地流转市场(1988—2002年)57

4.1.4 进一步规范土地流转行为(2003年至今)58

4.2 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制度发展历程59

4.2.1 以家庭保障为主的传统农村养老保障阶段(1949—1957年)59

4.2.2 以集体保障为主的农村社会养老保障阶段(1957—1977年)60

4.2.3 个人缴费、集体补助、政府扶持的农村社会养老保险阶段(“老农保”)(1977—2009年)61

4.2.4 个人缴费、集体补助、政府补贴的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阶段(2009年至今)65

4.3 本章 小结68

第5章 土地流转与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发展现状分析70

5.1 引言70

5.2 土地流转与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发展概况71

5.2.1 土地流转发展概况71

5.2.2 新型农村养老保险发展概况73

5.3 土地流转与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调查分析76

5.3.1 调查对象基本特征77

5.3.2 土地流转政策了解度、满意度与合理度认知83

5.3.3 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政策了解度、满意度与合理度认知88

5.3.4 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缴费能力与养老需求98

5.4 土地流转对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的影响104

5.4.1 变量设计与模型构建104

5.4.2 多项Logistic回归分析107

5.4.3 结果讨论111

5.5 土地流转背景下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问题、原因与对策112

5.5.1 存在问题112

5.5.2 原因分析114

5.5.3 对策建议115

5.6 本章 小结117

第6章 土地流转背景下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主体识别与模式选择119

6.1 引言119

6.2 研究设计120

6.2.1 研究思路120

6.2.2 调查设计120

6.2.3 变量设计与定义122

6.3 土地流转与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政策认知123

6.3.1 土地流转政策认知124

6.3.2 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政策认知130

6.3.3 土地流转背景下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政策认知134

6.4 土地流转背景下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主体识别137

6.4.1 基于不同主业农民群体的新农保主体识别137

6.4.2 基于不同土地流转形式的新农保主体识别138

6.5 土地流转背景下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模式选择140

6.5.1 基于不同主业农民群体的新农保模式选择141

6.5.2 基于不同土地流转形式的新农保模式选择142

6.6 本章 小结143

第7章 土地流转背景下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政策评估145

7.1 引言145

7.2 研究设计146

7.2.1 研究思路146

7.2.2 调查设计146

7.2.3 信度与效度检验149

7.2.4 通径分析与变量设计151

7.3 土地流转与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政策执行评估152

7.3.1 土地流转政策执行评估152

7.3.2 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政策执行评估155

7.4 土地流转背景下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政策效果评估158

7.4.1 调查分析158

7.4.2 评估结果160

7.5 土地流转背景下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政策效果改善路径161

7.5.1 研究假设161

7.5.2 相关分析162

7.5.3 通径分析163

7.5.4 结果讨论165

7.6 本章 小结168

第8章 土地流转背景下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政策效应171

8.1 引言171

8.2 研究设计172

8.2.1 研究思路172

8.2.2 调查设计172

8.2.3 信度与效度检验176

8.2.4 结构方程模型及相关拟合指标177

8.3 土地流转背景下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政策效应及其影响因素模型构建179

8.3.1 土地流转背景下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政策效应模型179

8.3.2 土地流转背景下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政策效应影响因素模型186

8.3.3 基本假设192

8.4 土地流转背景下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政策效应及其影响因素模型应用195

8.4.1 样本特征分布195

8.4.2 模型拟合与修正204

8.4.3 假设检验211

8.4.4 结果讨论217

8.5 土地流转背景下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政策效应有效性提升对策建议222

8.5.1 有效发挥土地支持作用,强化政策间外部关联222

8.5.2 适当调整农民待遇水平,提高农民参保意愿223

8.5.3 加大政府支持力度,发挥政府主导作用223

8.5.4 提升经办机构服务能力,提高政策执行效率223

8.5.5 合理引导农民参保期望,提高政策满意度224

8.6 本章 小结224

第9章 土地流转背景下新型农村养老保险基金收支预测226

9.1 引言226

9.2 研究设计227

9.2.1 研究思路227

9.2.2 调查设计227

9.2.3 调查数据分析230

9.3 土地流转背景下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基金收支预测模型构建233

9.3.1 模型原理233

9.3.2 假设前提236

9.3.3 模型推导236

9.4 土地流转背景下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基金收支预测模型应用243

9.4.1 变量赋值243

9.4.2 参数设定245

9.4.3 模型预测与结果分析250

9.4.4 参数调整与结果分析254

9.5 土地流转背景下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基金可持续发展对策建议263

9.5.1 保证基本土地数量,稳步推进土地流转264

9.5.2 细分农民土地需求,增强土地流转意愿264

9.5.3 参照农村现实状况,设计多层次缴费档次265

9.5.4 根据农民期望寿命,确定养老金计发月数265

9.6 本章 小结266

第10章 结论与展望268

10.1 主要工作268

10.2 研究结论270

10.3 研究展望273

参考文献275

附录290

后记331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