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南京通史 共和国卷【2025|PDF下载-Epub版本|mobi电子书|kindle百度云盘下载】

- 南京市地方志编纂委员会办公室编;董国强,李之荣编著 著
- 出版社: 南京:南京出版社
- ISBN:9787553308067
- 出版时间:2015
- 标注页数:650页
- 文件大小:112MB
- 文件页数:676页
- 主题词:南京市-地方史-现代
PDF下载
下载说明
南京通史 共和国卷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绪论1
第一章 由新民主主义向社会主义过渡(1949—1956)7
第一节 南京解放与社会秩序重建7
一、人民解放军占领南京7
二、人民政权的建立9
三、城市接管与社会控制18
第二节 巩固新政权的重要举措26
一、镇压反革命,取缔反动会道门26
二、支持“三自”革新运动,肃清外部势力的影响34
三、开展“三反”运动,树立廉政新风44
四、抗美援朝运动对各项工作的促进51
五、恢复发展经济的举措及其成效60
六、江苏建省与南京地方党政机构调整78
第三节 三大改造与社会主义体制的初步建立81
一、农业合作化运动81
二、个体手工业改造87
三、私营工商业改造92
四、国营企业的建立和扩展102
五、计划经济的形成110
第四节 社会工作与社会福利保障119
一、全面开展禁烟禁毒工作119
二、宣传贯彻婚姻法,取缔娼妓123
三、公共卫生运动与地方流行病防控132
四、社会收容与救助机制的初步建立138
第五节 文教事业发展与知识分子改造149
一、各级学校的接管和改造149
二、新闻、出版和其他文化事业的发展157
三、高等学校院系调整165
四、科研机构与科技创新171
五、团结、教育、改造知识分子174
第六节 中共南京市第三次代表大会召开181
第二章 社会主义建设在探索中曲折前进(1957—1965)184
第一节 整风运动与反右派斗争184
一、整风运动的发动184
二、整风运动的全面展开186
三、对右派言论的反击197
四、反右派斗争的扩大化201
第二节 经济和其他领域的“大跃进”尝试205
一、宣传贯彻“建设时期总路线”206
二、高指标、浮夸风的形成208
三、全民炼钢运动210
四、人民公社化运动215
五、文教事业的畸形扩展222
六、“反右倾”斗争与“持续跃进”225
第三节 中共南京市第四次和第五次代表大会232
一、中共南京市第四次代表大会232
二、中共南京市第五次代表大会233
第四节 贯彻以“调整”为中心的“八字方针”235
一、学习贯彻“八字方针”235
二、农业政策的调整236
三、工商业政策的调整243
四、教育政策的调整248
第五节 社会主义教育运动252
一、“反修防修”的舆论宣传252
二、“四清”、“五反”运动的逐步开展255
三、社教运动期间的文艺工作264
第三章 “文化大革命”十年(1966—1976)266
第一节 从“文革”发动到全面动乱266
一、宣传贯彻《五一六通知》267
二、批斗文化教育界人士269
三、红卫兵“破四旧”、“大串联”271
四、批判“资产阶级反动路线”276
五、“一三”武斗事件279
六、“一·二六夺权”282
七、南京市军管会成立286
八、派性武斗与全面动乱288
第二节 革命委员会的建立和“斗、批、改”运动293
一、南京市革命委员会成立294
二、清理阶级队伍297
三、清查“五一六”300
四、举办“五七”干校304
五、工宣队进驻学校与“教育革命”306
六、知识青年和城镇居民下放农村309
七、“批林批孔”运动311
第三节 从全面整顿到粉碎“四人帮”314
一、江苏南京的全面整顿314
二、“批邓反击右倾翻案风”317
三、“南京事件”与“四人帮”垮台319
第四节“文化大革命”期间的南京经济324
一、“文革”对当地经济的严重破坏324
二、动乱中起伏,曲折中发展328
第四章 拨乱反正(1976—1979)331
第一节 揭发批判“四人帮”,清查处理帮派体系331
一、揭、批、查运动的发动331
二、揭、批、查运动的开展332
第二节 中共南京市第七次代表大会337
第三节 真理标准问题讨论338
一、《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的发表339
二、真理标准大讨论及其积极影响340
第四节 拨乱反正的重大举措344
一、学习宣传十一届三中全会精神344
二、大规模平反冤假错案346
三、社会政策的调整与落实350
四、国民经济的恢复与发展357
五、科教事业重现生机362
第五章 改革开放局面的形成(1980—1991)376
第一节 社会主义民主政治体制的恢复与发展376
一、完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376
二、加强人民政协工作384
三、扩大基层民主政治390
四、巩固与加强党的领导394
第二节 农村经济体制改革403
一、推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403
二、调整产业结构,深化农村经济体制改革409
三、乡镇企业异军突起413
第三节 城市经济体制改革418
一、贯彻中央“八字方针”,夯实经济发展基础418
二、城市经济体制综合改革422
三、搞活流通领域436
四、发展城郊型经济439
第四节 发展外向型经济444
一、利用外资,实行经济合作445
二、大力发展对外贸易448
三、大力发展横向经济联合451
第五节 教育事业的改革与发展457
一、初等义务教育的普及458
二、中等教育的多元化460
三、高等教育在为地方服务中求发展463
四、成人教育和特殊教育464
第六节 社会主义法制建设466
一、“依法治市”方针的提出466
二、法制机关的重建、规范与加强467
三、依法打击刑事犯罪和经济犯罪477
四、依法调处经济纠纷和民事违法行为482
第六章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初步建立(1992—2000)485
第一节 地方经济新格局的形成485
一、国有经济改革的深化486
二、工业结构调整496
三、私有经济的发展500
四、郊县经济的发展512
五、第三产业的发展524
第二节 政治领域的改革与维护社会稳定的努力536
一、党政机构换届选举537
二、廉政建设举措538
三、政府机构改革542
四、干部人事制度改革547
五、第二轮“严打”550
第三节 市场经济语境下的文教事业发展554
一、简政放权,大力发展教育事业554
二、倡导精神文明,清除精神污染,发展文化事业562
第四节 城市面貌与社会生活变迁576
一、现代化的城市建设576
二、小城镇的崛起587
三、住房制度改革589
四、劳动就业制度变革593
五、社会观念与日常生活的变化597
大事记605
附录646
后记649
热门推荐
- 227318.html
- 2475465.html
- 2604731.html
- 2029958.html
- 2971011.html
- 2437929.html
- 3318900.html
- 2308677.html
- 1804038.html
- 3857236.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2469806.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1688432.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1754846.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3110893.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2729379.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924370.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1107535.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3531650.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2269919.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387815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