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马克斯·韦伯与中国社会科学【2025|PDF下载-Epub版本|mobi电子书|kindle百度云盘下载】

- 李永晶著 著
- 出版社: 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
- ISBN:9787567537255
- 出版时间:2015
- 标注页数:215页
- 文件大小:41MB
- 文件页数:223页
- 主题词:韦伯,M.(1864~1920)-哲学思想-研究;社会科学-研究-中国
PDF下载
下载说明
马克斯·韦伯与中国社会科学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第一部分 马克斯·韦伯在中国3
绪论 马克斯·韦伯研究与中国社会科学的建构3
一 问题意识与研究课题3
二 研究对象与研究方法5
三 研究构成与主要内容9
第一章 中国韦伯研究史与研究资料概述11
一 中国韦伯研究史及其问题意识11
二 国外韦伯研究翻译中的“韦伯形象”21
三 中国韦伯研究的问题点25
第二章 “马克思与韦伯”问题与中国社会科学观念的变革27
一 引言:重新理解中国社会科学27
二 中国社会科学的性格与品格28
三 “马克思与韦伯”问题研究史概观31
四 中国学者的“马克思与韦伯”问题研究37
五 结语:“马克思与韦伯”问题再考44
[附论]作为方法的“价值中立”:韦伯社会科学方法论的意义46
一 世界观、方法论与实践的关系再考46
二 韦伯社会科学方法论的接受状况48
三 马克思主义学者对韦伯方法论的批判50
四 知性的诚实与学者的成熟52
第三章 中国语境中的韦伯政治哲学与社会科学方法论55
一 引言:韦伯的“社会科学”与“政治哲学”55
二 韦伯的政治哲学:施米特与施特劳斯的视角60
三 中国韦伯研究中的韦伯“政治哲学”67
四 结 语:理解韦伯社会科学方法论的意义72
[附论1]重新理解韦伯的社会科学方法论74
一 施特劳斯学派的韦伯批判与古典政治哲学74
二 韦伯社会科学方法论与古典政治哲学的“对立”76
三 中国语境中的社会科学与古典政治哲学80
[附论2]施特劳斯的古典政治哲学与社会科学81
一 施特劳斯与中国政治哲学热81
二 施特劳斯的自然权观念:自然与道德的回归84
三 施特劳斯与中国政治哲学的转型87
四 作为哲学的社会科学89
第四章 韦伯的政治社会学与中国社会的经验研究92
一 引言:韦伯的政治社会学与官僚制研究92
二 中国“政治成熟”话语的现状与陷阱95
三 韦伯的政治观念与“政治成熟”的三重结构98
四 韦伯视角下古典中国的政治特征107
五 结语:政治社会学与当代中国社会研究111
第二部分 比较的视点:马克斯·韦伯在日本115
第五章 日本的韦伯研究史与日本社会科学的建构115
一 引言:韦伯研究与战后日本的社会科学115
二 战前日本的韦伯研究:韦伯、马克思与社会科学117
三 战后日本韦伯研究(前期):“韦伯与马克思”问题与现代化理论121
四 战后日本韦伯研究(后期):现代化之后的社会科学125
五 结语:思考社会科学的存在样式131
第六章 知性的诚实:日本韦伯论争与日本的社会科学133
一 引言:日本韦伯论争与学者“知性的诚实”134
二 日本韦伯论争的经纬与主要当事者136
三 日本韦伯论争中关于《伦理》论文的主要观点139
四 日本韦伯论争与“知性的诚实”的结构145
五 结语:日本韦伯论争与社会科学的根本性格150
第三部分 比较的视点:马克斯·韦伯在俄国156
第七章 苏联解体的科学分析:韦伯“俄国革命论”的视角156
一 问题:何谓“苏联解体”?156
二 韦伯的“俄国革命论”:预言未来158
三 俄国历史的必由路径:官僚制、民主制与人性162
四 苏联解体的经验教训:社会科学的视点168
五 结语:韦伯社会科学与意识形态的距离170
结论 马克斯·韦伯体验与中国社会科学的未来172
一 中国社会科学“自主性”问题的结构173
二 反思中国社会科学的性格与品格174
三 再论中国学者的韦伯体验意义175
附录[1]知识社会学方法论——知识社会学方法的新规则与话语分析178
附录[2]韦伯研究年谱196
参考文献206
后记213
热门推荐
- 3878913.html
- 1199193.html
- 2685831.html
- 1487595.html
- 2983598.html
- 3571210.html
- 38627.html
- 3184675.html
- 2871843.html
- 1309713.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3349811.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1812757.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3449320.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206168.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1558084.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2130127.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2584929.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1625157.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976564.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289064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