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原理 第5版【2025|PDF下载-Epub版本|mobi电子书|kindle百度云盘下载】

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原理 第5版
  • 李秀林等主编;李淮春等修订 著
  • 出版社: 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 ISBN:7300061281
  • 出版时间:2004
  • 标注页数:370页
  • 文件大小:40MB
  • 文件页数:213页
  • 主题词:辩证唯物主义-高等学校-教材;历史唯物主义-高等学校-教材

PDF下载


点此进入-本书在线PDF格式电子书下载【推荐-云解压-方便快捷】直接下载PDF格式图书。移动端-PC端通用
种子下载[BT下载速度快]温馨提示:(请使用BT下载软件FDM进行下载)软件下载地址页直链下载[便捷但速度慢]  [在线试读本书]   [在线获取解压码]

下载说明

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原理 第5版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

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第一节 哲学和哲学的基本问题1

一、哲学:世界观的理论形态2

二、哲学的基本问题:思维与存在的关系问题5

三、哲学的基本派别:唯物主义与唯心主义、科学主义与人本主义8

第二节 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产生和基本特征13

一、时代课题的哲学解答14

二、以科学的实践观为基础的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统一19

三、以彻底的批判性为标志的科学性和革命性的统一23

一、确立辩证的思维方式27

第三节 学习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意义和方法27

二、确立正确的人生观30

三、确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政治信念32

第一章 物质与世界37

第一节 物质及其存在形式37

一、物质:标志客观实在的哲学范畴38

二、时间和空间:运动着的物质的存在形式41

第二节 从自然界到人类社会43

一、人类社会产生的自然前提和现实基础43

二、人类社会的物质性46

一、意识产生的自然前提和社会基础49

第三节 从物质到意识49

二、意识:物质世界的主观映象51

三、意识的结构和功能53

四、意识与人工智能54

第四节 世界的物质统一性56

一、物质形态的多样性和同源性56

二、物质形态的层次性和同构性57

三、世界物质统一性的证明及其实践意义59

第二章 实践与世界63

第一节 实践的本质和结构63

一、实践:人所特有的对象化活动64

二、实践:人的存在方式66

三、实践的理性结构和社会结构69

第二节 实践的主体和客体及其相互作用73

一、实践的主体和客体73

二、主体和客体的相互作用及其实质76

三、人对物质世界实践把握的基本环节78

第三节 实践与世界的二重化83

一、主观世界和客观世界的分化与统一83

二、自在世界和人类世界的分化与统一86

三、实践的世界观意义88

第一节 社会的本质和整体性92

第三章 社会及其基本结构92

一、社会生活在本质上是实践的93

二、社会是不断自我更新的有机体96

三、社会结构:交往活动的制度化100

第二节 社会的经济结构101

一、生产力:人与自然之间现实关系的体现101

二、社会的经济结构:生产关系的总和104

三、阶级:特定经济结构中的人群共同体107

第三节 社会的政治结构109

一、政治结构及其核心109

二、国家与社会的关系及其发展趋势111

第四节 社会的文化结构114

一、意识、意识形态和文化结构114

二、文化结构的构成要素及其关系116

三、文化结构的相对独立性及其功能118

四、传统文化与社会现代化121

第四章 个人与社会124

第一节 人的个体存在和社会存在124

一、人的个体发生与社会遗传125

二、现实的个人与现实的社会128

三、人的社会化与个性化132

第二节 人的社会价值与个人价值136

一、人的社会价值136

二、人的个人价值139

三、人的社会价值与个人价值的关系141

第三节 社会创造人与人创造社会143

一、社会关系的生产和再生产143

二、人的本质在其现实性上是社会关系的总和147

第五章 联系与发展151

第一节 联系的普遍性和发展的方向性151

一、世界的普遍联系与系统联系152

二、物与物的关系和“为我而存在的关系155

三、运动、变化、发展及其方向性156

第二节 联系和发展的规律性158

一、反映联系和发展相统一的决定论159

二、规律及其实现:从可能到现实163

三、联系和发展的规律体系及其核心166

四、客观辩证法、主观辩证法与实践辩证法168

第六章 发展的基本规律172

第一节 质量互变规律172

一、质、量、度172

二、量变、质变及其相互转化175

三、量变和质变的复杂性及其与突变的关系176

第二节 对立统一规律177

一、矛盾的同一性和斗争性及其作用178

二、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及其关系182

三、矛盾论与系统论186

第三节 否定之否定规律187

一、肯定与否定188

二、否定之否定及其实质189

三、“否定性的辩证法”与实践观、矛盾观190

第一节 历史运动的规律及其特殊性193

第七章 历史规律与社会形态的更替193

一、发展过程的自在形式和自为形式194

二、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矛盾运动及其规律196

三、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的矛盾运动及其规律203

四、阶级斗争的规律及其历史作用206

第二节 历史规律的实现途径209

一、科学技术革命:生产力发展的突破口209

二、社会革命和改革:解决社会基本矛盾的两种形式212

三、伟大人物:历史规律的发现者和历史任务的提出者216

四、人民群众:历史的创造者219

一、社会、社会形态、社会经济形态223

第三节 社会形态的更替及其多样性223

二、社会形态更替的决定性和选择性225

三、社会形态更替的统一性和多样性228

第八章 认识与实践230

第一节 认识的发生230

一、实践:认识发生的现实基础231

二、认识的种系发生233

三、认识的个体发生234

第二节 认识的本质237

一、认识:实践基础上主体对客体的能动反映238

二、认识的本质与人的社会性241

三、反映客观世界与创造客观世界243

第三节 认识的结构244

一、认识活动与实践活动的同构性244

二、认识主体和客体的相互作用及其特征247

三、认识结构演化与发展的特点250

第九章 认识形式与认识过程252

第一节 主体观念地把握客体的基本形式252

一、认识:感性直观与理性思维的统一253

二、认识的感性形式及其社会历史性255

三、认识的理性形式及其本质257

第二节 认识的过程及其内在机制260

一、从感性认识到理性认识260

二、反思、建构与虚拟263

三、语言、符号与认识267

四、非理性因素在认识过程中的作用270

五、从理性认识到实践273

第十章 认识活动与思维方法276

第一节 认识活动中的思维方法276

一、辩证法、认识论和方法论277

二、思维方法的本质及其在认识中的作用279

第二节 辩证思维方法及其与科学思维方法的关系282

一、知性思维与辩证思维283

二、辩证思维的基本方法285

三、当代科学思维方法群289

四、辩证思维方法与科学思维方法的关系293

第十一章 真理与价值295

第一节 真理295

一、真理及其属性296

二、检验认识真理性的标准299

三、知识的客观有效性与人的生存实践302

一、价值的客观基础304

第二节 价值304

二、价值的主体性特征307

三、价值的相对性309

四、价值与评价311

第三节 真理和价值的关系314

一、人类活动的两个基本原则:真理原则和价值原则314

二、真理与价值的统一性316

三、实践:真理与价值统一的基础317

第十二章 社会进步与人的发展321

第一节 社会进步及其标准321

一、社会进步的基本含义322

二、社会进步过程中的代价324

三、社会进步的最高标准326

第二节 人的发展及其历史进程327

一、社会进步中的人的发展328

二、人的发展的历史形态330

第三节 必然王国与自由王国336

一、从必然王国向自由王国的转变336

二、人的异化及其扬弃:从片面的人到全面的人340

三、共产主义:人的全面而自由发展的社会342

附录 《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原理》第一版至第四版目录346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