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消防工程学【2025|PDF下载-Epub版本|mobi电子书|kindle百度云盘下载】

- 程远平,李增华编著 著
- 出版社: 徐州:中国矿业大学出版社
- ISBN:7810704443
- 出版时间:2002
- 标注页数:329页
- 文件大小:16MB
- 文件页数:345页
- 主题词:
PDF下载
下载说明
消防工程学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前言 程远平 李增华3
第一部分 火灾基础3
第1章 绪论3
1.1 火与人类文明3
1.2 火灾分类3
1.2.1 根据火灾发生地点分类3
目录3
1.2.2 根据燃烧对象分类4
1.2.3 根据火灾损失严重程度分类5
1.2.4 根据起火原因分类5
1.3.2 火灾的发生是自然因素和社会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6
1.3.3 火灾的发生随时代进步而增大6
1.3 火灾的危险性6
1.3.1 火灾的发生既有确定性,又有随机性6
1.4 典型火灾案例分析7
1.4.1 巴西焦马大楼火灾7
1.4.2 大兴安岭特大森林火灾8
1.4.3 青岛市黄岛油库火灾10
1.5 火灾防治12
1.5.1 建立消防队伍和机构12
1.5.2 研制各种防灭火设备13
1.5.4 研究火灾机理和规律14
1.5.3 制定有关防灭火法规14
第2章 火灾发生16
2.1 气体可燃物的着火16
2.1.1 热自燃机理16
2.1.2 链式自燃机理18
2.1.3 强迫着火19
2.2 液体可燃物的着火20
2.2.1 液体可燃物单个液滴的着火20
2.2.2 液滴群的着火21
2.2.3 液面着火21
2.2.4 油罐的沸溢和喷溅式燃烧21
2.3.1 煤的着火过程22
2.3 固体可燃物着火22
2.3.2 木材着火过程23
2.3.3 高分子材料着火过程24
2.3.4 阴燃24
2.4 爆炸引起的火灾25
第3章 火灾蔓延26
3.1 气体可燃物中火灾的蔓延26
3.2 液体可燃物中火灾的蔓延27
3.2.1 油雾中火灾的蔓延27
3.2.2 液面火灾的蔓延28
3.2.3 含可燃液体的固面火灾蔓延28
3.3.1 固体可燃物火灾蔓延的影响因素29
3.3 固体可燃物火灾的蔓延29
3.3.2 塑料等人工合成材料火灾的蔓延31
3.3.3 薄片状固体可燃物火灾的蔓延31
第4章 火灾烟气32
4.1 烟气的产生32
4.2 烟气特征与危害33
4.2.1 烟气特征33
4.2.2 烟气危害35
4.3 烟气毒性评价35
4.3.1 化学分析法35
4.3.2 动物试验法37
4.3.3 生理研究法38
4.3.4 毒性评价指标38
第5章 典型火灾及烟气蔓延过程分析40
5.1 建筑物火灾40
5.1.1 室内可燃物的燃烧过程40
5.1.2 室内火灾的发展过程44
5.1.3 建筑火灾烟气流动与蔓延过程46
5.1.4 火灾在全面发展阶段的性状55
5.2 森林火灾58
5.2.1 火灾环境58
5.2.2 火灾蔓延58
5.3.1 矿井火灾燃烧和蔓延59
5.3 矿井火灾59
5.3.2 矿井火灾对风流流动状态的影响63
第二部分 建筑火灾被动防护69
第6章 建筑材料的高温性能69
6.1 概述69
6.2 钢材的高温性能70
6.2.1 钢的冶炼与分类70
6.2.2 常用建筑钢材70
6.2.3 建筑钢材的高温性能71
6.3 混凝土的高温性能72
6.3.1 混凝土的高温力学性质73
6.3.3 混凝土的热学性质75
6.3.2 混凝土的爆裂75
6.4 其他建筑材料的高温性能76
6.4.1 石材76
6.4.2 粘土砖76
6.4.3 砂浆77
6.4.4 石膏77
6.4.5 石棉水泥材料77
6.4.6 玻璃78
6.4.7 防火隔热材料78
6.5 建筑材料的燃烧性能分级及试验方法80
6.5.1 建筑材料的燃烧性能分级80
6.5.2 建筑材料不燃性试验方法80
6.5.3 建筑材料的难燃性试验方法82
6.5.4 建筑材料可燃性试验方法84
第7章 建筑构件的耐火试验86
7.1 建筑构件的耐火性能86
7.1.1 构件的燃烧性能86
7.1.2 构件的耐火极限86
7.2 建筑构件的耐火试验条件87
7.2.1 升温条件87
7.2.2 压力条件88
7.2.3 加载条件88
7.2.6 试件要求89
7.2.5 受火条件89
7.2.4 构件约束及边界条件89
7.3 建筑构件的耐火试验装置90
7.3.1 建筑构件耐火试验的工艺流程90
7.3.2 耐火试验炉91
7.3.3 燃烧系统92
7.3.4 加载设备93
7.3.5 测量仪器93
7.3.6 压力、变形测试仪器93
7.3.7 测量精度93
7.4.2 试验的开始和结束94
7.4.3 测量与观察94
7.4.1 试件设计、安装及加荷94
7.4 建筑构件的耐火试验过程94
7.4.4 试验报告95
7.5 影响构件耐火极限的因素及提高耐火极限的措施95
7.5.1 影响构件耐火极限的因素95
7.5.2 提高构件耐火极限的措施96
第8章 建筑物的耐火等级97
8.1 建筑物耐火等级的划分97
8.1.1 建筑物耐火等级的分级标准97
8.1.2 高层民用建筑耐火等级的分级标准99
8.2.3 高层民用建筑耐火等级的选定101
8.2.2 一般民用建筑耐火等级的选定101
8.2.1 影响耐火等级选定的因素101
8.2 建筑物耐火等级的选定101
第9章 钢结构耐火设计103
9.1 裸露钢结构的耐火性能103
9.1.1 钢材的高温力学性能103
9.1.2 钢材的截面温度分布104
9.1.3 构件的截面系数104
9.1.4 构件的破坏过程104
9.2 钢结构临界温度计算105
9.3 钢结构耐火保护方法106
9.3.1 截流法106
9.3.2 疏导法107
9.4.1 保护材料的性质及分类108
9.4 钢结构耐火保护厚度计算108
9.4.2 导热微分方程109
9.4.3 轻型干保护材料层厚度计算110
9.4.4 重型或含水材料保护层厚度计算113
9.4.5 构件截面系数114
第10章 防火分区与防烟分区116
10.1 防火分区116
10.1.1 防火分区的划分原则116
10.1.2 水平防火分区116
10.2.1 防火分隔物的种类120
10.2.2 防火分隔物的设计要求120
10.2 防火分隔物120
10.1.3 竖向防火分区120
10.3 防火间距122
10.3.1 确定防火间距的基本因素122
10.3.2 建筑物之间防火间距规定122
10.4 防烟分区124
10.4.1 防烟分区的设置原则124
10.4.2 防烟分区的划分方法124
11.2.1 允许疏散时间126
11.1.2 安全疏散设计的基本原则126
11.2 允许疏散时间及安全疏散距离126
11.1.1 安全疏散设计的目的126
11.1 安全疏散设计的基本原则126
第11章 安全疏散126
11.2.2 安全疏散距离127
11.3 安全出口128
11.3.1 安全出口的设置原则128
11.3.2 安全出口的数量129
11.3.3 安全出口的宽度129
11.4 疏散楼梯和楼梯间131
11.4.1 疏散楼梯131
11.4.2 楼梯间132
11.5.1 避难层135
11.5 避难层与屋顶直升机停机坪135
11.5.2 屋顶直升机停机坪137
11.6 消防电梯138
11.6.1 消防电梯的技术要求138
11.6.2 消防电梯的设置范围及设置数量139
第12章 总平面防火设计140
12.1 高层民用建筑总平面防火设计140
12.1.1 高层民用建筑的选址140
12.1.2 主体建筑与裙房141
12.1.3 高层建筑的附属建筑141
12.2 消防车技术数据142
13.2.1 一般要求144
13.2 内部装修设计防火要求144
13.1.2 装修材料的分级144
13.1 装修材料的分类和分级144
第13章 室内装修防火设计144
13.1.1 装修材料的分类144
13.2.2 单层、多层民用建筑145
13.2.3 高层民用建筑145
13.2.4 地下民用建筑147
13.3 内部装修工程应注意的几个问题148
第三部分 建筑火灾主动防护151
第14章 灭火剂151
14.1 水灭火剂151
14.1.1 水的性质151
14.1.3 水流形态及在灭火中应用152
14.1.2 水的灭火作用机理152
14.1.4 水系灭火剂153
14.2 泡沫灭火剂158
14.2.1 泡沫灭火剂的种类及灭火作用机理158
14.2.2 泡沫灭火剂的性能指标158
14.2.3 常用泡沫灭火剂简介159
14.2.4 通用泡沫灭火剂161
14.3 干粉灭火剂161
14.3.1 干粉灭火剂的分类162
14.3.2 干粉灭火剂的灭火机理162
14.4.2 二氧化碳的灭火作用163
14.4 二氧化碳灭火剂163
14.4.1 二氧化碳的性质163
14.4.3 二氧化碳的灭火浓度164
14.5 卤代烷灭火剂164
14.5.1 概述165
14.5.2 常用卤代烷灭火剂166
14.5.3 卤代烷灭火剂的替代物167
14.6 其他灭火剂168
14.6.1 7150灭火剂168
14.6.2 气溶胶灭火剂169
14.6.3 Inergentm混合惰气灭火剂170
15.1.1 灭火器的分类171
15.1.2 有关专业术语171
第15章 建筑灭火器的配置171
15.1 概述171
15.1.3 灭火器的基本结构172
15.1.4 灭火器的标志172
15.1.5 灭火器型号的编制173
15.2 手提式灭火器173
15.2.1 化学泡沫灭火器173
15.2.2 干粉灭火器174
15.2.3 1211灭火器176
15.2.4 二氧化碳灭火器177
15.2.5 清水灭火器178
15.2.6 强化液灭火器179
15.2.7 酸碱灭火器180
15.2.8 空气机械泡沫灭火器180
15.2.9 1301灭火器181
15.3 推车式灭火器181
15.3.1 推车式干粉灭火器181
15.3.2 推车式1211灭火器182
15.3.3 推车式化学泡沫灭火器182
15.3.4 推车式二氧化碳灭火器183
15.4.2 灭火器灭火级别分类184
15.4.3 灭火器选择184
15.4.1 被保护场所的火灾危险等级分类184
15.4 灭火器的设置184
15.4.4 灭火器的配置基准186
15.4.5 灭火器的设置要求187
15.5 灭火器配置设计计算187
15.5.1 灭火器配置场所的计算单元187
15.5.2 灭火器配置场所的保护面积计算187
15.5.3 灭火器配置场所所需灭火级别188
15.5.4 地下建筑灭火器配置场所所需灭火级别188
15.5.5 灭火器配置场所每个设置点的灭火级别188
15.5.7 灭火器配置设计计算程序189
15.6 设计计算实例189
15.5.6 灭火器配置场所和设置点实际配置的所有灭火器的灭火级别189
第16章 火灾自动报警系统194
16.1 概述194
16.2 火灾自动报警系统196
16.2.1 火灾自动报警系统的组成196
16.2.2 报警区域和探测区域的划分198
16.2.3 火灾自动报警系统设计方案199
16.2.4 火灾自动报警系统设计的一般规定200
16.2.5 消防联动控制设计要求200
16.2.7 火灾警报装置的设计要求202
16.2.8 消防专用电话设计要求202
16.2.6 火灾应急广播设计要求202
16.2.9 系统接地设计要求203
16.3 火灾探测器203
16.3.1 燃烧现象与火灾探测器203
16.3.2 常用火灾探测器的基本原理204
16.3.3 火灾探测器的选择211
16.3.4 火灾探测器数量的确定213
16.3.5 探测器的安装214
16.3.6 手动报警按钮217
16.4 自动报警装置217
16.4.1 自动报警装置的种类217
16.4.2 自动报警装置的选择218
16.5.2 消防控制室控制盘组成219
16.5.1 消防控制室的设备组成219
16.5 消防控制室219
16.5.3 消防控制室设备布置要求220
16.6 消防设备的控制220
16.6.1 消防专用设备的控制220
16.6.2 事故照明和疏散指示标志灯220
16.7 系统供电与布线221
16.7.1 系统供电221
16.7.2 布线221
17.1.1 自动喷水灭火系统的历史223
17.1.2 自动喷水灭火系统的立法223
17.1 概述223
第17章 自动喷水灭火系统223
17.1.3 自动喷水灭火系统的应用224
17.1.4 自动喷水灭火系统的分类227
17.2 湿式自动喷水灭火系统228
17.2.1 应用范围228
17.2.2 系统组成、工作原理228
17.2.3 主要组件230
17.2.4 系统分区238
17.2.5 系统的设计和计算241
17.3 干式、干湿式自动喷水灭火系统258
17.3.1 应用范围258
17.3.2 系统组成、工作原理、特点258
17.4.1 应用范围261
17.4 预作用自动喷水灭火系统261
17.4.2 系统组成、工作原理及特点262
17.5 循环自动喷水灭火系统264
17.5.1 应用范围264
17.5.2 系统组成、工作原理264
17.5.3 循环自动喷水灭火系统的特点267
17.6 雨淋灭火系统267
17.6.1 主要特点和应用范围267
17.6.2 系统组成和工作原理267
17.7 消防水幕系统270
17.7.1 消防水幕的设置范围271
17.7.2 水幕系统的组成和工作原理271
18.1.1 概述273
18.1.2 系统的组成及使用范围273
第18章 其他灭火系统简介273
18.1 泡沫灭火系统273
18.2 二氧化碳灭火系统278
18.2.1 应用范围278
18.2.2 系统分类278
18.2.3 系统的构成280
18.3 卤代烷1301灭火系统281
18.3.1 工作原理281
18.3.2 应用范围282
18.4.1 灭火原理283
18.4 蒸汽灭火系统283
18.4.2 适用范围284
18.4.3 蒸汽灭火浓度284
18.4.4 蒸汽灭火系统类型与组成284
18.4.5 蒸汽灭火系统的设计要求285
18.5 水喷雾灭火系统285
18.5.1 应用范围286
18.5.2 系统组成286
18.6 干粉灭火系统287
18.6.1 系统特点287
18.6.2 适用范围287
18.6.3 系统的分类288
第19章 建筑防烟、排烟设计290
19.1 概述290
19.1.1 设置防烟、排烟设施的必要性290
19.1.2 防烟、排烟设施设置的范围290
19.1.3 防烟、排烟设计的基本概念291
19.1.4 防烟、排烟设计程序291
19.2 自然排烟292
19.2.1 自然排烟的方式292
19.2.2 自然排烟存在的问题292
19.2.3 自然排烟的设计条件293
19.3.2 机械加压送风防烟部位的确定294
19.3.1 机械加压送风防烟系统的组成294
19.3 机械加压送风防烟294
19.3.3 机械加压送风防烟系统的设计296
19.3.4 机械加压送风系统的运行与控制304
19.3.5 机械加压送风系统的设计步骤及实例305
19.4 机械排烟307
19.4.1 机械排烟设置部位的确定308
19.4.2 机械排烟系统设计308
第四部分 防爆基础315
第20章 爆炸种类315
20.1 气相爆炸315
20.2 凝相爆炸316
21.1.1 严格控制火源317
第21章 爆炸预防317
21.1 气体爆炸的预防317
21.1.2 防止预混可燃气产生319
21.1.3 用惰性气体预防气体爆炸320
21.1.4 用阻火装置防止爆炸传播321
21.1.5 用爆轰抑制器抑制爆轰的传播323
21.1.6 用泄压装置保护设备324
21.1.7 用爆炸抑爆装置抑制爆炸325
21.2 粉尘爆炸的预防326
21.3 预防水蒸气爆炸的措施326
参考文献328
热门推荐
- 225975.html
- 351501.html
- 3618758.html
- 1365047.html
- 2649308.html
- 3738118.html
- 3136759.html
- 2819474.html
- 1738446.html
- 179073.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822220.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751616.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2575584.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79450.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2094778.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2187690.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323113.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566770.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194617.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369599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