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经络腧穴学【2025|PDF下载-Epub版本|mobi电子书|kindle百度云盘下载】

经络腧穴学
  • 徐平,沈雪勇主编(上海中医药大学) 著
  • 出版社: 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
  • ISBN:7040091895
  • 出版时间:2001
  • 标注页数:385页
  • 文件大小:59MB
  • 文件页数:403页
  • 主题词:经络学(学科: 高等学校) 腧穴学(学科: 高等学校) 经络学 腧穴学

PDF下载


点此进入-本书在线PDF格式电子书下载【推荐-云解压-方便快捷】直接下载PDF格式图书。移动端-PC端通用
种子下载[BT下载速度快]温馨提示:(请使用BT下载软件FDM进行下载)软件下载地址页直链下载[便捷但速度慢]  [在线试读本书]   [在线获取解压码]

下载说明

经络腧穴学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

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目 录1

上篇经络腧穴概论1

导语1

第一章经络概述3

第一节经络的概念及命名3

一、经络的基本概念3

二、经络的命名4

第二节经络的组成及分布6

一、经络的组成6

附:经络系统阴阳五行对合表7

二、经络系统的分布8

(一)十二经脉8

(二)奇经八脉13

(三)十二经别14

(四)十五络脉15

(五)十二经筋16

(六)皮部18

第三节 经络的作用及其临床应用19

一、经络的作用19

二、经络的临床应用23

第二章腧穴概述25

第一节腧穴的概念25

一、腧穴的基本概念25

二、腧穴的命名26

三、腧穴的分类27

第二节腧穴的定位法28

一、体表解剖标志定位法28

二、骨度折量定位法30

三、指寸定位法30

五、取穴要领33

四、简便取穴法33

第三节 腧穴的作用及主治规律34

一、腧穴的作用34

二、腧穴主治规律34

第四节特定穴37

一、五输穴37

二、原穴39

三、络穴39

四、郄穴40

五、俞募穴40

六、交会穴41

七、八会穴42

八、八脉交会穴42

一、血气、脉、经络等名词的出现44

第一节经络腧穴概念的产生44

及发展44

第三章经络腧穴概念的产生44

二、对气血运行的认识45

三、对疾病症候和穴位主治的认识46

四、腧穴概念的形成47

第二节理论系统的形成48

一、早期文献48

二、《内经》48

三、《难经》49

四、《针灸甲乙经》50

第三节历史发展及有关著作50

一、魏、晋及隋、唐50

二、宋、元、明、清51

中篇经络腧穴各论55

导语55

一、手太阴肺经循行57

第一节手太阴肺经57

第一章手太阴经络与腧穴57

二、手太阴肺经病候59

第二节手太阴络脉60

第三节手太阴腧穴60

附1.经脉病候与腧穴主治对比66

附2经文互参67

附3.手太阴经络现象现代研究摘录67

第二章手阳明经络与腧穴69

第一节手阳明大肠经69

一、手阳明大肠经循行69

二、手阳明大肠经病候71

第二.节 手阳明络脉72

第三节 手阳明腧穴72

附1.经脉病候与腧穴主治对比81

附3.手阳明经络现象现代研究摘录82

附2.经文互参82

第三章足阳明经络与腧穴84

第一节足阳明胃经84

一、足阳明胃经循行84

二、足阳明胃经病候87

第二节足阳明络脉88

第三节足阳明腧穴89

附1.经脉病候与腧穴主治对比108

附2.经文互参109

附3.足阳明经络现象现代研究摘录110

第四章足太阴经络与腧穴112

第一节足太阴脾经112

一、足太阴脾经循行112

二、足太阴脾经病候114

第三节 足太阴腧穴115

第二节 足太阴络脉115

附1.经脉病候与腧穴主治对比124

附2.经文互参125

附3.足太阴经络现象现代研究摘录125

第五章手少阴经络与腧穴127

第一节手少阴心经127

一、手少阴心经循行127

二、手少阴心经病候128

第二节手少阴络脉129

第三节手少阴腧穴130

附1.经脉病候与腧穴主治对比134

附2.经文互参134

附3.手少阴经络现象现代研究摘录135

第一节手太阳小肠经136

一、手太阳小肠经循行136

第六章手太阳经络与腧穴136

二、手太阳小肠经病候138

第二节手太阳络脉139

第三节手太阳腧穴139

附1.经脉病候与腧穴主治对比147

附2.经文互参148

附3.手太阳经络现象现代研究摘录148

一、足太阳膀胱经循行150

第一节足太阳膀胱经150

第七章足太阳经络与腧穴150

二、足太阳膀胱经病候152

第二节足太阳络脉153

第三节足太阳腧穴154

附1.经脉病候与腧穴主治对比183

附2.经文互参184

附3.足太阳经络现象现代研究摘录184

第一节足少阴肾经186

一、足少阴肾经循行186

第八章足少阴经络与腧穴186

二、足少阴肾经病候188

第二节足少阴络脉189

第三节足少阴腧穴189

附1.经脉病候与腧穴主治对比201

附2.经文互参201

附3.足少阴经络现象现代研究摘录202

第九章手厥阴经络与腧穴203

第一节手厥阴心包经203

一、手厥阴心包经循行203

二、手厥阴心包经病候205

第二节手厥阴络脉205

第三节手厥阴腧穴206

附2.经文互参213

附1.经脉病候与腧穴主治对比213

附3.手厥阴经络现象现代研究摘录214

第十章手少阳经络与腧穴215

第一节手少阳三焦经215

一、手少阳三焦经循行215

二、手少阳三焦经病候217

第二节手少阳络脉217

第三节手少阳腧穴218

附1.经脉病候与腧穴主治对比229

附2.经文互参230

附3.手少阳经络现象现代研究摘录230

第十一章足少阳经络与腧穴232

第一节足少阳胆经232

一、足少阳胆经循行232

二、足少阳胆经病候234

第三节足少阳腧穴236

第二节足少阳络脉236

附1.经脉病候与腧穴主治对比255

附2.经文互参256

附3.足少阳经络现象现代研究摘录256

第十二章足厥阴经络与腧穴258

第一节足厥阴肝经258

一、足厥阴肝经循行258

二、足厥阴肝经病候260

第二节足厥阴络脉261

第三节足厥阴腧穴261

附1.经脉病候与腧穴主治对比268

附2.经文互参269

附3.足厥阴经络现象现代研究摘录270

第一节督脉经络与腧穴271

一、督脉及其络脉循行分布271

第十三章奇经八脉271

二、督脉病候273

三、督脉腧穴273

附:督脉经络现象现代研究摘录286

第二节任脉经络与腧穴286

一、任脉及其络脉循行分布286

二、任脉病候287

三、任脉腧穴288

附:任脉经络现象现代研究摘录299

第三节 冲脉带脉与交会穴300

一、冲脉循行及其交会穴300

二、冲脉病候302

附:冲脉经络现象现代研究摘录302

三、带脉循行及其交会穴302

四、带脉病候303

附:带脉经络现象现代研究摘录303

一、阳蹻循行及其交会穴304

第四节 阳蹻阴蹻与交会穴304

二、阴蹻循行及其交会穴305

三、阳蹻阴蹻病候306

附:阳?阴蹻经络现象现代研究摘录306

第五节 阳维阴维与交会穴306

一、阳维阳维循行及其交会穴306

二、阳维阴维病候308

附:阳维阴维经络现象现代研究摘录309

第六节奇经八脉的综合作用309

一、统领作用309

二、联络作用309

三、调节作用310

下篇经络腧穴的综合关系及现代研究313

导语313

一、足太阳与足少阴经别315

第一节 十二经别的表里相合关系315

第一章经络的综合关系315

二、足少阳与足厥阴经别316

三、足阳明与足太阴经别317

四、手太阳与手少阴经别317

五、手少阳与手厥阴经别319

六、手阳阴与手太阴经别319

第二节 十二经筋的三阳相结和320

三阴相结320

一、足三阳经筋320

二、足三阴经筋324

三、手三阳经筋326

四、手三阴经筋329

第三节根结标本的上下关系332

一、根结与根、溜、注、入332

二、标本334

第四节 气街四海的纵横关系336

一、气街337

二、四海338

第五节关、阖、枢与六经皮部340

一、关、阖、枢340

二、六经皮部341

附:头身各部经络分布表346

、头、额及耳部346

二、颜面部347

三、颈项、咽喉部351

四、肩背部353

五、胸胁部354

六、腹部357

第二章经络腧穴现代研究360

第一节经络现象的观察360

一、循经感传现象360

二、其他经络现象363

三、关于循经感传形成机制的研究364

第二节经络检测及其与脏腑365

相关的研究365

一、经络检测法365

二、经脉-脏腑相关的研究367

第三节关于经络的见解和假说368

一、关于经络实质的几种观点369

二、关于经络实质的假说369

三、关于复杂系统理论的研究374

第四节腧穴特异性的研究374

一、腧穴形态结构的特异性374

二、腧穴生物物理的特异性375

三、腧穴病理反应的特异性376

四、腧穴刺激效应的特异性377

五、腧穴药理学研究379

附:“八五”期间经络研究进展(摘引)382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