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植物生物技术【2025|PDF下载-Epub版本|mobi电子书|kindle百度云盘下载】

植物生物技术
  • 肖尊安主编 著
  • 出版社: 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
  • ISBN:7040314984
  • 出版时间:2011
  • 标注页数:365页
  • 文件大小:41MB
  • 文件页数:374页
  • 主题词:植物-生物技术-高等学校-教材

PDF下载


点此进入-本书在线PDF格式电子书下载【推荐-云解压-方便快捷】直接下载PDF格式图书。移动端-PC端通用
种子下载[BT下载速度快]温馨提示:(请使用BT下载软件FDM进行下载)软件下载地址页直链下载[便捷但速度慢]  [在线试读本书]   [在线获取解压码]

下载说明

植物生物技术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

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第一章 植物生物技术发展的简介1

一、植物生物技术发展的简史1

二、植物生物技术主要领域的发展5

思考题8

主要参考文献8

第二章 植物细胞的全能性9

第一节 植物细胞的脱分化与植物感受态细胞的发生9

一、细胞周期与脱分化9

二、植物细胞脱分化的条件和特征10

三、感受态细胞11

第二节 植物细胞的决定作用15

一、诱导细胞决定的信号分子16

二、决定细胞的特征18

三、细胞决定作用发生的时期20

第三节 细胞和组织分化20

一、维管束组织的分化21

二、导管细胞分化的分子调控21

三、培养基成分对维管束成分分化的影响21

第四节 细胞全能性在细胞培养过程中的变化22

一、愈伤组织的驯化22

二、长期培养物形态发生潜力的丧失23

思考题23

主要参考文献23

第三章 植物组织培养基和组织培养基本技术25

第一节 培养基25

一、无机营养27

二、有机营养34

三、植物生长调节剂40

四、凝胶剂42

五、培养基中的其他物质44

六、培养基的类型45

七、培养基的配制45

第二节 实验室的配置47

一、准备实验室47

二、无菌操作室48

三、培养室48

第三节 植物材料的表面消毒49

一、消毒剂49

二、外植体的表面消毒49

思考题50

主要参考文献50

第四章 培养细胞的形态发生51

第一节 愈伤组织的诱导和生长调节51

一、愈伤组织的诱导51

二、愈伤组织的生长调节51

第二节 器官发生53

一、培养细胞器官发生的特征53

二、器官发生过程中培养细胞的生理变化53

三、诱导器官发生的特异性基因表达54

四、器官发生的假说61

第三节 体细胞胚的发生64

一、体细胞胚发生的特征64

二、胚性细胞的生理变化69

三、体细胞胚发生的基因调控71

四、体细胞胚发生的假说74

第四节 培养细胞形态发生的调节77

一、外植体的选择77

二、培养基的成分79

三、培养条件81

思考题82

主要参考文献83

第五章 试管苗的快速繁殖85

第一节 无病毒苗木的培育85

一、培育脱毒苗的途径86

二、脱毒苗的鉴定91

第二节 试管苗的快速繁殖92

一、启动阶段93

二、组培苗的增殖96

三、生根98

四、移栽101

五、光自养快速繁殖102

第三节 人工种子105

一、人工种子的种类和制备105

二、人工种子的萌发107

第四节 种质资源的保存108

一、低温保存108

二、冷冻保存108

思考题112

主要参考文献112

第六章 细胞培养及其应用113

第一节 细胞培养113

一、悬浮细胞的来源和初始培养113

二、悬浮细胞的培养方式115

三、固定化培养117

四、培养细胞生长量和活力分析119

第二节 细胞培养生产有用的次生代谢产物120

一、植物细胞反应器的类型120

二、细胞培养生产有用次生代谢产物的种类124

三、高效生产次生代谢产物的策略126

第三节 细胞突变体的诱导和筛选137

一、突变细胞的来源137

二、培养细胞突变发生的机理142

三、诱导培养细胞突变的主要类型147

四、培养细胞变异的筛选和鉴定150

思考题152

主要参考文献153

第七章 单倍体和三倍体的细胞培养154

第一节 单倍体植株的来源154

一、单倍体植株产生的途径154

二、诱导小孢子形成胚的过程155

第二节 通过雄核发育途径培育单倍体159

一、花药培养159

二、小孢子培养165

三、影响花药和花粉培养的因素167

第三节 通过雌核发育途径培育单倍体170

一、未受精胚珠和子房的培养170

二、产生单倍体的其他途径176

第四节 单倍体植株的染色体加倍和鉴定178

一、单倍体植株的鉴定178

二、染色体加倍178

三、单倍体培养在植物遗传和育种中的应用181

第五节 胚乳培养182

一、取样185

二、接种与培养185

三、培养基186

四、胚乳植株再生186

五、三倍体的应用与局限性187

思考题188

主要参考文献188

第八章 植物原生质体培养和体细胞杂交189

第一节 植物原生质体培养189

一、植物原生质体的分离189

二、原生质体培养194

第二节 植物体细胞杂交197

一、原生质体融合的方法197

二、体细胞杂交的类型200

三、体细胞杂种的选择和鉴定203

第三节 体细胞杂种的遗传204

一、细胞核对称体细胞杂种205

二、细胞核不对称体细胞杂种205

三、细胞质基因组的遗传206

思考题209

主要参考文献210

第九章 植物基因的克隆211

第一节 植物基因的结构和功能211

一、植物基因的结构和特点211

二、植物功能基因的类型213

第二节 基因克隆的载体215

一、质粒载体215

二、噬菌体载体219

三、黏粒载体222

四、人工染色体载体223

第三节 基因克隆的工具酶224

一、限制性核酸内切酶及其应用224

二、DNA连接酶及其应用225

三、DNA聚合酶及其应用226

四、修饰性工具酶228

第四节 基因克隆的策略229

一、目标DNA片段的获得229

二、载体的选择及制备230

三、目的DNA片段和载体的连接231

四、重组载体转化宿主细胞232

五、重组克隆的筛选233

第五节 植物目的基因的分离与克隆方法234

一、生物芯片235

二、基因文库的构建和目的基因的筛选236

三、蛋白质组的差异分析240

四、mRNA差异显示240

五、插入失活技术240

六、图位克隆242

七、其他方法243

第六节 植物microRNA基因的克隆及其靶基因的确定245

一、植物miRNA的生物合成246

二、miRNA基因的克隆247

三、miRNA靶基因的确定248

思考题248

主要参考文献249

第十章 外源基因导入植物细胞250

第一节 根癌土壤杆菌介导的遗传转化250

一、Ti质粒250

二、农杆菌介导的遗传转化机理253

三、Ti质粒的改造和利用257

四、农杆菌介导的基因转移方法266

第二节 基因直接转移方法266

一、化学方法267

二、物理方法267

三、农杆微弹转化方法269

第三节 转基因表达的调控270

一、组成型表达270

二、诱导型表达271

三、基因瞬时表达和稳定表达281

第四节 转基因的表达特征281

一、外源基因拷贝数量、插入位点与排列281

二、外源基因表达序列的特征283

三、外源基因表达的沉默284

四、外源基因表达产物的定位288

第五节 删除标记基因的技术289

一、共转化289

二、位点特异性重组290

三、转座290

四、MAT载体系统290

五、不使用选择标记基因291

思考题291

主要参考文献292

第十一章 DNA分子标记293

第一节 非PCR依赖的分子标记293

一、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标记293

二、染色体原位杂交297

第二节 基于PCR的分子标记298

一、随机扩增多态性DNA298

二、简单序列重复302

三、扩增片段长度多态性(AFLP)303

四、相关序列扩增多态性(SRAP)306

五、DNA扩增指纹印迹(DAF)308

六、随机引物聚合酶链式反应(AP-PCR)309

七、特异的PCR标记310

第三节 DNA分子标记的应用313

一、遗传多样性与亲缘关系研究313

二、图谱定位控制重要性状的基因313

三、分子标记辅助选择316

四、比较基因组研究317

五、杂种优势的预测317

第四节 生物芯片319

一、生物芯片的种类319

二、生物芯片技术的应用322

思考题324

主要参考文献324

第十二章 转基因植物的研究与应用326

第一节 抗虫害327

一、微生物来源的抗虫基因327

二、高等植物来源的抗虫基因329

第二节 抗病毒病害330

一、外壳蛋白基因331

二、卫星RNA332

三、核糖体灭活蛋白333

第三节 抗细菌和真菌病害333

一、抗菌蛋白334

二、诱导超敏反应的抗性蛋白335

第四节 抗除草剂337

一、修饰除草剂的靶蛋白338

二、解毒蛋白339

第五节 抗逆性339

一、耐干旱和盐碱339

二、抗寒340

三、耐重金属污染341

第六节 植物品种品质的改良342

一、种子贮藏蛋白342

二、淀粉和糖类343

三、脂肪酸345

四、维生素346

五、延迟果实成熟346

第七节 植物生长发育的调节348

一、调节内源激素水平349

二、调节小孢子发育349

三、调节甜味蛋白和花色素成分349

第八节 药物生产351

一、抗体351

二、可食疫苗353

第九节 转基因植物的安全性及其评价358

一、选择标记基因358

二、转基因食品358

三、转基因植物对生态安全性的风险359

四、转基因植物的安全性评价362

思考题363

主要参考文献364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