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高级卫生专业技术资格考试指导用书 针灸推拿学高级教程【2025|PDF下载-Epub版本|mobi电子书|kindle百度云盘下载】

高级卫生专业技术资格考试指导用书 针灸推拿学高级教程
  • 高级卫生专业技术资格考试指导用书编辑委员会中华医学会组织编著;石学敏,王拥军主编 著
  • 出版社: 北京:人民军医出版社
  • ISBN:7509168547
  • 出版时间:2014
  • 标注页数:445页
  • 文件大小:122MB
  • 文件页数:461页
  • 主题词:

PDF下载


点此进入-本书在线PDF格式电子书下载【推荐-云解压-方便快捷】直接下载PDF格式图书。移动端-PC端通用
种子下载[BT下载速度快]温馨提示:(请使用BT下载软件FDM进行下载)软件下载地址页直链下载[便捷但速度慢]  [在线试读本书]   [在线获取解压码]

下载说明

高级卫生专业技术资格考试指导用书 针灸推拿学高级教程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

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上篇 针灸学1

第1章 针灸学发展简史1

一、针灸学理论体系的肇始时期1

二、针灸学理论体系的建立时期1

三、针灸学术的发展时期1

四、针灸学术的低谷时期2

五、针灸学术的繁荣时期2

六、针灸学的对外交流3

第2章 经络总论4

第一节 经络系统的组成4

一、十二经脉4

二、奇经八脉6

三、十五络脉7

四、十二经别7

五、十二经筋8

六、十二皮部8

第二节 经络的标本、根结和气街、四海8

一、标本8

二、根结9

三、气街9

四、四海9

第三节 经络的作用和经络学说的临床应用10

一、经络的作用10

二、经络学说的临床应用10

第3章 腧穴总论12

第一节 腧穴的分类和命名12

一、腧穴的分类12

二、腧穴的命名13

第二节 腧穴的主治特点和规律13

一、腧穴的主治特点13

二、腧穴的主治规律13

第三节 特定穴15

一、五输穴15

二、原穴、络穴16

三、背俞穴、募穴17

四、八会穴18

五、郄穴18

六、下合穴18

七、八脉交会穴18

八、交会穴19

第四节 腧穴定位法19

一、体表标志定位法19

二、骨度分寸定位法19

三、手指同身寸定位法20

四、简便取穴21

第4章 经络腧穴各论22

第一节 手太阴肺经经络及其腧穴22

一、手太阴肺经经络22

二、手太阴肺经腧穴22

第二节 手阳明大肠经经络及其腧穴24

一、手阳明大肠经经络24

二、手阳明大肠经腧穴25

第三节 足阳明胃经经络及其腧穴28

一、足阳明胃经经络28

二、足阳明胃经腧穴29

第四节 足太阴脾经经络及其腧穴37

一、足太阴脾经经络37

二、足太阴脾经腧穴37

第五节 手少阴心经经络及其腧穴41

一、手少阴心经经络41

二、手少阴心经腧穴41

第六节 手太阳小肠经经络及其腧穴43

一、手太阳小肠经经络43

二、手太阳小肠经腧穴43

第七节 足太阳膀胱经经络及其腧穴47

一、足太阳膀胱经经络47

二、足太阳膀胱经腧穴47

第八节 足少阴肾经经络及其腧穴60

一、足少阴肾经经络60

二、足少阴肾经腧穴60

第九节 手厥阴心包经经络及其腧穴65

一、手厥阴心包经经络65

二、手厥阴心包经腧穴65

第十节 手少阳三焦经经络及其腧穴67

一、手少阳三焦经经络67

二、手少阳三焦经腧穴68

第十一节 足少阳胆经经络及其腧穴71

一、足少阳胆经经络71

二、足少阳胆经腧穴72

第十二节 足厥阴肝经经络及其腧穴79

一、足厥阴肝经经络79

二、足厥阴肝经腧穴79

第十三节 奇经八脉及其腧穴82

一、督脉及其腧穴82

二、任脉及其腧穴87

三、冲脉91

四、带脉92

五、阳跻脉92

六、阴跻脉92

七、阳维脉92

八、阴维脉93

第十四节 常用奇穴93

一、头颈部穴93

二、胸腹部穴94

三、背部穴94

四、上肢部穴95

五、下肢部穴96

第5章 刺灸法总论99

第一节 刺灸法的概念与分类99

一、刺法的概念与分类99

二、灸法的概念与分类99

第二节 刺灸法操作的量学要素100

一、刺法的量学要素100

二、灸法的量学要素100

第三节 刺灸法的宜忌100

一、施术部位的宜忌100

二、患者体质的宜忌101

三、病情性质的宜忌101

四、刺灸时间的宜忌101

五、特殊情况的宜忌101

第6章 刺灸法各论102

第一节 毫针法102

一、毫针的构造、规格、检查102

二、针刺法的练习103

三、针刺前的准备103

四、进针法104

五、针刺的方向、角度和深度104

六、行针与得气105

七、针刺补泻106

八、留针与出针107

九、异常情况的处理和预防107

十、针刺注意事项110

第二节 灸法110

一、施灸的材料110

二、灸法的作用111

三、灸法的种类及应用112

四、灸感及灸法补泻116

五、施灸的注意事项116

第三节 拔罐法117

一、罐的种类117

二、拔罐法作用117

三、适应范围118

四、操作方法118

五、注意事项118

第四节 特殊针具刺法119

一、三棱针法119

二、皮肤针法120

三、皮内针法120

四、火针法121

五、针刀疗法122

第五节 电针法122

一、电针法的作用123

二、适应范围123

三、操作方法123

四、注意事项123

第六节 穴位注射法、穴位埋线法123

一、穴位注射法123

二、穴位埋线法124

第七节 头针126

一、标准头针穴线的定位和主治126

二、适应范围128

三、操作方法128

四、注意事项129

第八节 耳针129

一、耳与经络脏腑的联系129

二、耳郭表面解剖129

三、耳穴的分布特点131

四、耳穴的探查方法131

五、耳穴分区及适应范围131

六、适应范围136

七、耳穴操作方法136

八、注意事项137

第7章 针灸治疗总论138

第一节 针灸治疗作用和治疗原则138

一、治疗作用138

二、治疗原则139

第二节 针灸配穴处方141

一、选穴原则141

二、配穴方法141

第三节 刺灸方法的选择142

一、针灸疗法的选择142

二、操作方法的选择142

三、治疗时机的选择142

第四节 影响针灸疗效的因素142

一、腧穴特异性与针灸作用142

二、得气与针灸作用143

三、量学因素与针灸作用143

四、个体差异与针灸作用143

五、心理因素与针灸作用143

第8章 治疗学各论144

第一节 急症144

一、发热144

二、昏迷145

三、惊厥147

四、休克148

五、内脏绞痛149

第二节 内科病证154

一、中风(脑卒中)154

二、头痛158

三、眩晕161

四、痴呆163

五、面痛167

六、面瘫169

七、面肌痉挛170

八、颤证171

九、无脉症176

十、痹证177

十一、痿证180

十二、周围神经损伤184

十三、感冒185

十四、咳嗽187

十五、哮喘189

十六、不寐191

十七、心悸192

十八、胸痹195

十九、郁证198

二十、胃痛200

二十一、胃下垂203

二十二、便秘204

二十三、呕吐206

二十四、泄泻209

二十五、消渴211

二十六、痢疾215

二十七、腹痛217

二十八、胁痛223

二十九、黄疸224

三十、腰痛226

三十一、水肿229

三十二、淋证232

三十三、癃闭234

三十四、遗精235

第三节 妇儿科病证237

一、痛经237

二、月经不调239

三、崩漏240

四、围绝经期综合征242

五、小儿惊厥244

六、小儿多动症245

七、疳积247

八、小儿泄泻249

九、小儿遗尿250

第四节 骨伤科病证252

一、颈椎病252

二、肩凝症254

三、肘劳256

四、扭伤258

五、腱鞘囊肿259

第五节 皮外科病证260

一、斑秃260

二、麦粒肿261

三、缠腰火丹262

四、神经性皮炎264

五、肠痈265

第六节 五官科病证267

一、视神经萎缩267

二、鼻渊268

三、耳鸣耳聋270

第七节 肥胖症271

第9章 针灸学研究280

第一节 针灸文献研究280

一、古代文献280

二、现代文献280

第二节 针灸临床研究281

一、临床适应证范围研究281

二、腧穴研究281

三、针灸循证临床研究282

四、针灸标准化研究282

五、针灸相关仪器、设备开发研究282

第三节 针灸实验研究282

一、经络研究282

二、腧穴研究283

三、针法灸法研究283

四、针灸作用机制研究284

下篇 推拿学285

第10章 推拿手法学发展简史285

第一节 推拿学理论体系的形成285

第二节 推拿学理论体系的建立286

第三节 推拿学理论体系的发展288

第11章 推拿理论概论292

第一节 推拿的作用原理292

一、中医学对推拿作用原理的认识292

二、推拿作用原理的实验研究293

第二节 推拿的特点294

一、经济简便294

二、无毒副作用294

三、疗效显著295

四、易掌握和推广295

五、保健强身295

第三节 推拿治疗范围和禁忌证295

一、推拿治疗范围295

二、推拿禁忌证295

第四节 推拿的学习研究内容295

一、推拿学基础295

二、推拿练功296

三、推拿手法296

四、推拿治疗296

五、推拿康复296

六、推拿保健296

七、推拿的实验研究297

第五节 推拿常用诊断方法297

一、头颈部297

二、腰背骨盆部298

三、上肢部299

四、下肢部300

第12章 推拿技术概论303

第一节 推拿解剖学303

一、脊柱应用解剖303

二、骨盆应用解剖304

三、肩部关节应用解剖304

四、肘关节应用解剖305

五、膝关节应用解剖305

六、距小腿关节应用解剖305

第二节 推拿生物力学306

一、生物力学与推拿306

二、脊柱生物力学特性306

三、推拿手法生物力学研究概况308

第13章 推拿临床实践311

第一节 推拿治疗总论311

一、推拿治疗的作用311

二、推拿疗法的特点313

三、推拿治疗的适应证和禁忌证318

四、推拿异常的处理及预防318

五、推拿介质321

第二节 推拿治疗原则323

一、治未病323

二、治病求本323

三、扶正祛邪323

四、调整阴阳324

五、因时、因地、因人制宜324

第三节 推拿处方324

一、推拿手法的选取324

二、推拿手法治疗时机与时间的选取325

三、推拿部位选择325

四、推拿的穴位配伍326

五、自我推拿法、健身导引功法习练及功能锻炼法326

第四节 推拿特定穴的运用327

一、成年人特定穴327

二、小儿推拿特定穴的位置、操作方法、功效、临床运用328

第14章 推拿学科新进展335

一、脊柱推拿的基础与临床335

二、推拿镇痛研究进展336

三、推拿治疗颈、腰椎间盘突出症机制研究新进展336

四、推拿调内分泌的基础与临床研究336

五、腰椎生物力学与椎曲论337

六、腰突症推拿扳法应用进展340

第15章 推拿治疗各论342

第一节 头痛342

第二节 眩晕344

第三节 失眠346

第四节 高血压347

第五节 胸痹350

第六节 胃脘痛352

第七节 胃下垂353

第八节 慢性胆囊炎353

第九节 泄泻354

第十节 便秘356

第十一节 痛经357

第十二节 月经不调359

第十三节 崩漏360

第十四节 乳蛾362

第十五节 小儿发热362

第十六节 小儿腹泻364

第十七节 小儿疳积365

第十八节 小儿遗尿367

第十九节 小儿厌食369

第二十节 小儿夜啼370

第二十一节 小儿流涎371

第二十二节 鹅口疮372

第二十三节 小儿肌性斜颈373

第二十四节 颞颌关节紊乱综合征374

第二十五节 颈椎病376

第二十六节 落枕377

第二十七节 胸廓出口综合征378

第二十八节 胸胁进伤380

第二十九节 椎骨错缝381

一、颈椎错缝381

二、胸椎错缝382

三、腰椎错缝384

第三十节 腰椎间盘突出症386

第三十一节 腰椎管狭窄症387

第三十二节 第3腰椎横突综合征389

第三十三节 腰椎滑脱症390

第三十四节 急性腰肌扭伤393

第三十五节 慢性腰肌劳损394

第三十六节 骶髂关节紊乱症396

第三十七节 强直性脊柱炎398

第三十八节 退行性脊柱炎400

第三十九节 梨状肌综合征402

第四十节 臀上皮神经损伤403

第四十一节 肩部软组织扭挫伤406

第四十二节 肩关节周围炎407

第四十三节 肱二头肌长头肌腱滑脱409

第四十四节 肱二头肌长头肌腱腱鞘炎411

第四十五节 肱二头肌短头肌腱损伤412

第四十六节 冈上肌肌腱炎413

第四十七节 肩峰下滑囊炎414

第四十八节 肱骨外上髁炎416

第四十九节 肱骨内上髁炎417

第五十节 神经卡压综合征418

第五十一节 旋后肌综合征420

第五十二节 腕管综合征421

第五十三节 腕尺管综合征422

第五十四节 旋前圆肌综合征423

第五十五节 指部腱鞘炎425

第五十六节 桡骨茎突狭窄性腱鞘炎426

第五十七节 膝关节创伤性滑膜炎427

第五十八节 退行性膝关节炎428

第五十九节 膝关节半月板损伤429

第六十节 髌骨软骨软化症431

第六十一节 距小腿关节扭伤432

第六十二节 踝管综合征434

第六十三节 跟痛症436

附录439

附录A 卫生系列高级专业技术资格考试大纲(针灸学专业——副高级)439

附录B 卫生系列高级专业技术资格考试大纲(针灸学专业——正高级)441

附录C 卫生系列高级专业技术资格考试大纲(推拿专业——副高级)442

附录D 卫生系列高级专业技术资格考试大纲(推拿专业——正高级)444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