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中医药大学特色教材系列 温病学【2025|PDF下载-Epub版本|mobi电子书|kindle百度云盘下载】

- 谷晓红著 著
- 出版社: 北京:中国中医药出版社
- ISBN:9787513216425
- 出版时间:2014
- 标注页数:310页
- 文件大小:75MB
- 文件页数:324页
- 主题词:温病学说-中医学院-教材
PDF下载
下载说明
中医药大学特色教材系列 温病学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第一章 温病学基础理论体系1
第一节 温病学的起源和学术发展概况1
一、萌芽阶段(战国-唐)1
二、成长阶段(宋金元)2
三、形成阶段(明清)2
四、发扬阶段(1949年以后)4
第二节 温病的概念4
一、温病的涵义及特点5
(一)温病的涵义5
(二)温病的特点5
二、温病的命名、范围和分类6
(一)温病的命名6
(二)温病的范围6
(三)温病的分类7
三、温病与伤寒7
(一)温病、伤寒学派的争论7
(二)温病与伤寒的关系7
四、温病与温疫8
五、温病与温毒辨8
六、伏气温病与新感温病8
(一)新感温病8
(二)伏邪温病9
(三)发病类型的临床意义9
七、温病各家学说9
(一)温病说9
(二)戾气说10
(三)时病说11
(四)伏邪说与新感说11
第三节 温病的病因与病机14
一、温病的病因14
(一)温病的外因14
(二)温病的内因17
(三)自然因素、社会因素、个人因素18
(四)失治和误治18
二、温病的发病18
(一)温邪的初犯部位18
(二)发病途径19
三、温病的病理要点19
第四节 温病的辨证20
一、卫气营血辨证21
(一)概述21
(二)卫气营血分的证候特点及病理变化21
(三)卫气营血分的传变规律24
二、三焦辨证26
(一)概述26
(二)上、中、下焦的证候特点及病理变化26
(三)上、中、下焦的传变规律27
三、卫气营血辨证与三焦辨证的关系28
附:卫气营血实质的研究28
第二章 温病学临床诊治33
第一节 温病的常用诊法33
一、望诊33
(一)望面、口唇33
(二)望目、鼻、耳、咽喉33
(三)望齿34
(四)望舌35
(五)望手37
二、闻诊38
(一)气味38
(二)声音38
三、问诊38
(一)发热38
(二)汗出异常39
(三)口渴异常39
(四)大便异常40
(五)小便异常40
(六)呕恶40
(七)头身痛41
(八)神志异常41
(九)发痉41
四、切诊42
(一)切脉42
(二)辨斑疹、辨白?42
(三)察胸腹痞、胀、痛44
附:现代诊法研究45
第二节 温病的治疗46
一、确立温病治疗的依据46
二、确立温病治疗的原则47
三、温病主要治法47
(一)疏卫解表法47
(二)清气泄热法48
(三)和解祛热法48
(四)通下逐邪法49
(五)祛湿解热法49
(六)清营凉血法49
(七)息风止痉法50
(八)开窍醒神法50
(九)滋养阴津法51
(十)固脱救逆法51
四、温病兼夹证的治疗51
(一)夹痰饮51
(二)夹食滞52
(三)兼气滞52
(四)兼血瘀52
五、温病瘥后调理52
附:温病常用治法的研究52
第三节 温病的预防和调护54
一、历代医家对温病预防和调护的认识55
二、温病的预防56
(一)控制传染源56
(二)切断传播途径57
(三)保护易感人群57
三、温病的调护59
第四节 温病的辨证施治60
一、温热类温病常见证型61
(一)卫分辨治61
(二)气分辨治63
(三)营分辨治74
(四)血分辨治78
(五)热盛动风81
(六)后期证治82
二、湿热类温病常见证型87
(一)卫气分证治87
(二)气分证治90
(三)营血分证治101
(四)后期证治103
第三章 四时温病108
第一节 风温108
附1:病毒性肺炎114
附2:流行性感冒115
第二节 春温117
附:肾综合征出血热123
第三节 暑温125
附1:登革热与登革出血热132
附2:流行性乙型脑炎134
第四节 秋燥136
附1:急性上呼吸道感染143
附2:肺炎支原体肺炎145
第五节 湿温146
附:伤寒154
第六节 伏暑157
附:钩端螺旋体病163
第七节 温毒165
一、大头瘟165
附:流行性腮腺炎171
二、烂喉痧172
附:猩红热178
第四章 温病学方证的临床发挥181
一、银翘散、桑菊饮和桑杏汤181
(一)银翘散181
(二)桑菊饮188
(三)桑杏汤189
二、白虎汤、白虎加人参汤和白虎加苍术汤191
(一)白虎汤191
(二)白虎加人参汤195
(三)白虎加苍术汤197
三、承气汤类方199
四、三仁汤202
五、五加减正气散206
六、黄芩滑石汤209
七、三石汤210
八、宣痹汤213
九、宣清导浊汤216
十、清宫汤218
十一、犀角地黄汤219
十二、加减玉女煎、化斑汤225
(一)加减玉女煎225
(二)化斑汤226
十三、安宫牛黄丸、紫雪丹和至宝丹229
(一)安宫牛黄丸229
(二)紫雪丹231
(三)至宝丹233
十四、翘荷汤234
十五、增液汤236
十六、黄连阿胶汤和连梅汤237
(一)黄连阿胶汤237
(二)连梅汤240
十七、椒梅汤242
十八、加减复脉汤、三甲复脉汤和大定风珠245
十九、青蒿鳖甲汤249
二十、普济消毒饮252
二十一、清燥救肺汤256
二十二、清营汤259
二十三、新加香薷饮263
二十四、益胃汤和沙参麦冬汤265
(一)益胃汤265
(二)沙参麦冬汤267
二十五、杏仁滑石汤和杏仁石膏汤268
二十六、茯苓皮汤271
二十七、薏苡竹叶散272
二十八、银翘马勃散273
二十九、新加黄龙汤274
三十、达原饮278
三十一、清瘟败毒饮283
常用方剂288
常用中成药295
参考文献300
热门推荐
- 259275.html
- 3657077.html
- 1616976.html
- 1166115.html
- 2471252.html
- 1215425.html
- 3155726.html
- 3711215.html
- 203321.html
- 3215170.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695789.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675472.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2519520.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883522.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3288638.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668709.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3389867.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3814343.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3429069.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294028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