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交通规划理论与方法【2025|PDF下载-Epub版本|mobi电子书|kindle百度云盘下载】

- 陆化普编著 著
- 出版社: 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
- ISBN:7302136661
- 出版时间:2006
- 标注页数:367页
- 文件大小:16MB
- 文件页数:385页
- 主题词:交通规划-高等学校-教材
PDF下载
下载说明
交通规划理论与方法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第1章 交通系统规划1
1.1 交通规划的必要性1
1.1.1 城市交通问题与交通规划1
1.1.2 交通规划的作用与分类2
1.1.3 城市综合交通规划发展经纬及其必要性3
1.2 交通规划的系统工程分析方法5
1.2.1 交通系统工程分析方法5
1.2.2 交通供求关系的平衡与基本分析框架8
1.3 交通的供求平衡10
1.3.1 基本性质与关系10
1.3.2 市场分级与交通需求函数13
1.3.3 道路的服务函数的性质14
1.3.4 道路建设的效果与社会经济活动的变化15
1.4 交通系统规划的过程16
1.4.1 决策过程与规划操作过程17
1.4.2 交通系统规划过程的实例19
1.5 城市交通规划的思路与观点22
小结28
第2章 交通调查与分析29
2.1 概述29
2.2 与交通调查相关的基本概念与分类31
2.2.1 交通的量测单位和基本概念31
2.2.2 交通调查的分类33
2.3 居民出行调查与分析33
2.3.1 调查目的33
2.3.2 调查内容与方法34
2.3.3 调查流程36
2.3.4 调查分析39
2.4 交通流特性调查39
2.4.1 交通量调查39
2.4.2 车速调查40
2.4.3 交通密度调查41
2.4.4 行车延误调查42
2.4.5 饱和交通量调查43
2.5 机动车OD、自行车及行人调查45
2.5.1 机动车OD调查与货物流通调查45
2.5.2 自行车使用调查46
2.5.3 行人交通调查46
2.6 公共交通调查46
2.6.1 公共交通客流调查46
2.6.2 公共交通意向调查47
2.6.3 出租车营运调查47
2.7 停车调查47
小结49
第3章 交通与土地利用50
3.1 交通方式与城市发展50
3.1.1 不同交通方式支撑下的城市形态及其发展50
3.1.2 不同交通方式决定的市区范围52
3.2 交通与土地利用的关系53
3.2.1 交通与土地利用的相互作用机理53
3.2.2 交通和区位理论54
3.2.3 交通与商业区位理论55
3.2.4 交通和工业区位理论57
3.2.5 交通和住宅用地区位58
3.3 土地利用模型58
3.3.1 汉森模型59
3.3.2 劳瑞模型60
3.3.3 住宅选址的凯因模型66
3.3.4 加强土地利用规划71
小结72
第4章 交通的发生与吸引74
4.1 概述74
4.2 影响交通量产生的因素74
4.2.1 土地利用74
4.2.2 家庭75
4.3 生成交通量的预测76
4.4 发生、吸引交通量的预测79
4.4.1 增长率法79
4.4.2 原单位法80
4.4.3 函数模型法80
4.5 有关发生交通量分析的新动向81
小结85
第5章 交通分布86
5.1 概述86
5.2 增长率法87
5.2.1 预测步骤和模型87
5.2.2 计算实例89
5.3 重力模型法90
5.3.1 基本形式90
5.3.2 算例和内内距离91
5.3.3 修正重力模型93
5.4 机会模型法94
5.5 各种方法的特性比较97
小结98
第6章 交通方式分担100
6.1 交通方式分担的概念100
6.2 影响交通方式选择的因素101
6.2.1 出行主体(者)的特性101
6.2.2 出行特性101
6.2.3 交通设施的特点102
6.3 交通方式选择阶段的分析方法102
6.3.1 预测体系的分类102
6.3.2 交通方式分担的预测模型104
6.4 实用预测模型介绍105
6.4.1 分担率曲线法105
6.4.2 函数模型法106
小结107
第7章 非集计模型的理论与方法108
7.1 概述108
7.2 非集计模型的基本理论109
7.2.1 非集计模型的数学表述110
7.2.2 效用最大值的数学期望值112
7.2.3 效用函数113
7.3 常用的非集计行为模型114
7.3.1 多项Logit(分对数)模型114
7.3.2 NL模型115
7.4 非集计模型的计算117
7.4.1 多项Logit模型的计算117
7.4.2 NL模型的计算125
7.5 非集计模型的预测130
7.5.1 集计问题和集计方法130
7.5.2 可转移性评价及转移方法132
7.6 非集计模型的应用实例135
7.6.1 非集计模型在交通领域中的应用135
7.6.2 非集计模型在交通方式选择中的应用136
小结142
第8章 交通分配基础145
8.1 交通分配问题的基本概念145
8.1.1 交通分配与平衡145
8.1.2 走行时间-交通流量函数146
8.1.3 交通网络的抽象与简化147
8.2 最短路径的计算方法148
8.2.1 概述148
8.2.2 Dijkstra算法150
8.2.3 Floyd算法152
8.2.4 考虑交通网络转向限制的边标号算法155
8.3 道路的通行能力158
8.3.1 道路通行能力的概念和分类158
8.3.2 路段通行能力的计算160
8.3.3 路口通行能力的计算164
小结171
第9章 交通分配173
9.1 交通分配方法173
9.1.1 概述173
9.1.2 0-1分配法173
9.1.3 增量分配法174
9.1.4 连续平均法175
9.2 平衡分配法176
9.2.1 平衡分配模型的建立176
9.2.2 平衡分配模型的解法179
9.3 系统最优化的交通分配182
9.4 随机分配模型185
9.4.1 引言185
9.4.2 非集计选择模型186
9.4.3 随机模型在交通流量分配中的应用及其算法188
9.5 交通分配模型中存在的问题204
9.5.1 对交通流量的近似假定204
9.5.2 利用者路线选择方法的假定205
9.5.3 交通网络的局限性205
小结206
第10章 平衡交通分配模型的扩展208
10.1 弹性需求分配模型208
10.1.1 弹性需求下的平衡分配模型208
10.1.2 模型解法210
10.2 考虑路段交通量相互影响的平衡模型212
10.2.1 一般化路段走行时间函数213
10.2.2 路段间相互影响对称情况下的平衡问题及解法213
10.2.3 路段间相互影响不对称情况下的平衡问题及解法216
小结216
第11章 组合模型220
11.1 多出行方式的选择220
11.1.1 出行方式间的用户平衡状态220
11.1.2 实用交通方式分担模型221
11.2 方式间独立的组合模型221
11.2.1 概述221
11.2.2 理论与模型222
11.3 考虑方式间相互影响的组合模型226
11.4 多出行方式中公共交通线路的选择230
11.4.1 公共交通线路选择方法231
11.4.2 组合模型中非用户均衡公共交通线路选择232
11.5 模型应用中几个主要问题的讨论233
11.5.1 方式间独立的组合模型233
11.5.2 考虑方式间相互影响的组合模型234
11.5.3 路段走行函数的确定234
11.6 组合模型的其他形式及研究前景234
11.6.1 交通分布·交通分配组合模型235
11.6.2 方式分担·交通分布·交通分配组合模型238
11.6.3 交通产生·交通分布·方式分担·交通分配组合模型239
小结241
第12章 动态交通分析模型242
12.1 动态交通分析模型的意义与特征242
12.2 动态交通分配理论发展回顾244
12.3 交通流模型246
12.3.1 I/O模型247
12.3.2 单纯连续模型248
12.3.3 高次连续模型249
12.4 动态系统最优分配模型250
12.4.1 动态路径选择原则250
12.4.2 数学模型251
12.4.3 模型的最优解条件253
12.4.4 最优解条件的经济学解释255
12.4.5 动态系统最优分配模型的求解257
12.5 动态用户最优分配模型258
12.5.1 动态路径选择原则259
12.5.2 模型的建立260
12.5.3 模型的最优解条件262
12.5.4 模型最优解的经济学解释263
12.5.5 模型的求解264
小结266
第13章 交通需求快速预测模型268
13.1 通过路段交通量推算OD矩阵268
13.1.1 理论基础268
13.1.2 路线选择和矩阵估计269
13.1.3 通过路段交通量进行模型估计269
13.1.4 通过路段交通量直接推求OD矩阵272
13.1.5 ME2的局限性和改进的ME2275
13.1.6 极大似然模型276
13.1.7 非比例分配法下的矩阵估计277
13.2 基于观测路段流量反推OD交通量的实用方法277
13.2.1 路段交通量最优推定法278
13.2.2 OD交通量最优推算法模型280
13.2.3 基于现状OD交通量的方法281
13.2.4 模型的特点和问题284
13.3 简化的方式划分模型285
13.4 战略规划方法286
13.5 干道模型287
13.6 边际需求模型287
小结288
第14章 交通规划理论与模型的应用研究289
14.1 进行综合交通网络整合规划的必要性与关键问题289
14.1.1 进行综合交通网络整合规划的必要性289
14.1.2 综合交通网络规划的关键问题290
14.2 道路网规划291
14.2.1 道路网规划综述291
14.2.2 道路网规划原则与技术路线292
14.2.3 路网容量293
14.2.4 道路网规划方法297
14.3 轨道交通规划300
14.3.1 轨道交通线网规划300
14.3.2 轨道交通客流预测方法301
14.4 公共交通线网规划306
14.4.1 公共交通线网规划的目的、思路及基本内容306
14.4.2 公共交通线网规划的影响因素307
14.4.3 公交线网优化308
14.5 综合交通枢纽规划310
14.5.1 综合交通枢纽的定义与内涵310
14.5.2 综合交通枢纽规划的地位及主要内容311
14.5.3 交通枢纽总体布局规划的主要步骤312
14.5.4 综合交通枢纽总体布局规划模型313
14.6 停车规划317
14.6.1 停车规划概述317
14.6.2 停车需求的定义及其特性318
14.6.3 停车需求预测模型及比较320
14.7 道路交通管理规划323
14.7.1 道路交通管理规划概述323
14.7.2 城市交通流组织325
14.7.3 交通流组织方案评价328
小结331
第15章 规划方案的评价332
15.1 社会基础设施建设的效益332
15.1.1 受效益影响的主体332
15.1.2 社会基础设施建设的效益的分类333
15.2 规划方案评价的基本思路334
15.3 交通规划评价的步骤336
15.4 交通规划的评价主体与评价指标337
15.5 交通规划不同评价主体的评价方法338
15.5.1 使用者角度的评价方法338
15.5.2 经营者角度的评价方法339
15.5.3 周围居民角度的评价方法340
15.5.4 地域社会、自治体角度的评价方法340
15.6 交通规划的综合评价法341
15.7 几种主要的评价方法342
15.8 交通建设项目经济评价347
15.9 交通建设项目财务评价349
15.9.1 财务评价的费用计算349
15.9.2 财务评价的效益计算350
15.9.3 财务效益分析351
15.10 国民经济评价352
15.10.1 国民经济评价的费用352
15.10.2 轨道交通综合效益353
15.10.3 国民经济评价分析354
15.10.4 几点说明356
小结358
参考文献360
热门推荐
- 229512.html
- 3232593.html
- 3091584.html
- 3264995.html
- 3414658.html
- 3285226.html
- 1856533.html
- 495577.html
- 3134872.html
- 3422422.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827361.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599147.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3087773.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3467064.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3551596.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3154550.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1052033.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1164178.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1833109.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275713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