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教程【2025|PDF下载-Epub版本|mobi电子书|kindle百度云盘下载】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教程
  • 卢云伍主编 著
  • 出版社: 昆明:云南人民出版社
  • ISBN:7222041508
  • 出版时间:2004
  • 标注页数:345页
  • 文件大小:28MB
  • 文件页数:361页
  • 主题词: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模式-党校-教材

PDF下载


点此进入-本书在线PDF格式电子书下载【推荐-云解压-方便快捷】直接下载PDF格式图书。移动端-PC端通用
种子下载[BT下载速度快]温馨提示:(请使用BT下载软件FDM进行下载)软件下载地址页直链下载[便捷但速度慢]  [在线试读本书]   [在线获取解压码]

下载说明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教程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

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绪论1

一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是中国共产党三代领导集体长期探索的结晶1

二 “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成果8

三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科学体系和基本内容12

四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特点和风格16

五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历史地位和指导意义20

第一章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精髓28

第一节 党的实事求是思想路线的形成和重新确立28

一 实事求是思想路线的形成28

二 解放思想、实事求是思想路线的重新确立31

一 解放思想、实事求是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形成和发展的思想源泉32

第二节 解放思想、实事求是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精髓32

二 解放思想、实事求是是贯穿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根本立场、观点和方法34

第三节 与时俱进是对党的思想路线的新发展35

一 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强调认识客观规律基础上的发展和创新精神35

二 对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的重大意义作了进一步论述36

三 对坚持党的思想路线提出了新的要求36

第四节 在新世纪新形势下坚持党的思想路线37

一 当代世界和中国的发展变化对党和国家工作提出的严峻挑战和崭新课题37

二 推进理论创新、制度创新、科技创新以及其他各方面的创新39

三 实现思想认识上的“三个解放”41

四 深化对“三个规律”的认识,按照客观规律和科学规律办事41

五 大力弘扬求真务实精神42

一 关于社会主义特征的学说46

第一节 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对社会主义的基本认识46

第二章 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基本问题46

二 毛泽东对社会主义的基本认识49

第二节 邓小平理论的首要基本问题51

一 在什么是社会主义问题上要解放思想51

二 社会主义本质理论的形成过程54

三 社会主义本质的科学含义和重大意义55

第三节 “三个代表”重要思想进一步回答了社会主义和党的建设的基本问题59

一 新世纪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获得更大发展的首要问题是加强和改进执政党的建设59

二 “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回答了执政党永葆先进性的历史课题63

三 “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是社会主义自我完善和发展的强大理论武器65

第一节 发展生产力是社会主义的根本任务69

一 马克思主义最注重发展生产力69

第三章 社会主义的根本任务是发展先进生产力69

二 社会主义的根本任务是发展生产力72

第二节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必须不断促进先进生产力的发展75

一 当代先进生产力的含义和发展趋势75

二 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是先进生产力的集中体现和主要特征77

第三节 始终代表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是党保持先进性的根本体现和根本要求81

一 党的先进性与生产力的先进性有着内在的联系82

二 党的中心任务与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有着一致性83

三 发展先进生产力必须履行的首要任务84

四 改革是解放和发展先进生产力的重要途径86

第四章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和党的基本路线、基本纲领89

第一节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的形成和发展89

一 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关于社会主义发展阶段的基本原理90

二 我国认识社会主义发展阶段的曲折过程和历史教训94

三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是马克思主义发展史上的新概念96

第二节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的基本内容97

一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科学含义98

二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历史根据和现实依据98

三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历史地位和历史任务101

四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动态性特征102

五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主要矛盾和一定范围内的阶级斗争104

第三节 提高贯彻党的基本路线、基本纲领和基本经验的自觉性105

一 党的基本路线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和实践的总纲105

二 基本纲领是基本路线的展开107

第一节 社会主义也可以搞市场经济110

一 社会主义与市场经济不存在根本矛盾110

第五章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与经济体制改革110

二 搞市场经济是解放和发展生产力的有效途径113

三 搞市场经济是中国参与经济全球化竞争的必然要求115

第二节 建立和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116

一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特征和基本框架116

二 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目标、任务、指导思想和原则118

三 深化国有企业改革119

四 完善农村经济体制121

五 健全市场体系和改善宏观调控122

六 深化劳动就业体制改革和完善社会保障体系123

第三节 坚持和完善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基本经济制度124

一 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是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一项基本经济制度125

二 推行公有制的多种有效实现形式127

三 必须毫不动摇地鼓励、支持和引导非公有制经济发展129

四 建立健全现代产权制度130

第四节 坚持和完善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分配制度131

一 坚持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分配制度的依据和意义132

二 把按劳分配和按生产要素分配结合起来134

三 坚持让一部分地区、一部分人先富起来,逐步达到共同富裕135

第六章 社会主义的对外开放138

第一节 对外开放是中国的一项基本国策138

一 现在的世界是开放的世界138

二 社会主义国家对外开放的必然性与必要性140

三 经济全球化的时代潮流要求长期坚持对外开放141

第二节 我国对外开放的基本格局与新战略143

一 我国对外开放的主要进程和基本格局143

二 我国对外开放的基本形式145

三 云南省对外开放的基本状况147

四 实施“引进来”和“走出去”相结合的新战略,全面提高对外开放水平150

第三节 正确认识和全面贯彻对外开放方针153

一 大胆吸收和借鉴人类社会创造的一切文明成果153

二 正确认识和处理对外开放与独立自主、自力更生的关系154

三 正确认识和处理对外开放与经济安全的关系154

四 坚持对外开放的社会主义方向157

第七章 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发展战略160

第一节 社会主义现代化“三步走”的发展战略160

一 中国式现代化的经济发展战略160

二 发展是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162

三 抓住机遇,力争经济发展上台阶164

四 实现“三步走”战略目标的意义166

一 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是对邓小平小康思想的丰富和发展168

第二节 全面建设小康社会168

二 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科学内涵和基本特点170

第三节 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与现代化建设的战略部署173

一 推动经济结构的战略性调整,实现产业结构的优化升级173

二 解决“三农”问题,加快城镇化进程176

三 积极推进西部大开发,促进区域经济协调发展178

四 大力实施科教兴国战略、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181

五 正确处理改革发展稳定的关系183

第一节 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的战略地位185

一 精神文明是社会主义的重要特征185

第八章 社会主义精神文明与发展先进文化185

二 精神文明是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重要目标和重要保证186

三 发展先进文化满足人民的精神文化需求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战略目标189

第二节 牢牢把握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190

一 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要求牢牢把握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190

二 始终代表中国先进文化发展方向是马克思主义执政党先进性的重要特征191

三 各种思想文化互相激荡的新形势要求牢牢把握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192

第三节 建设精神文明和发展先进文化的任务、方针193

一 坚持马克思主义的指导地位193

二 社会主义思想道德建设是发展先进文化的中心环节197

三 大力发展科学文化教育202

四 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204

一 没有民主就没有社会主义,就没有社会主义现代化206

第一节 建设社会主义政治文明的战略地位206

第九章 社会主义政治文明与民主法制建设206

二 社会主义政治文明的含义209

三 新世纪建设社会主义政治文明的重大意义211

第二节 建设社会主义政治文明的基本方针和基本制度214

一 把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和依法治国的基本方略有机结合起来214

二 坚持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基本政治制度215

三 扩大基层民主是建设社会主义政治文明的基础性工程218

第三节 建设社会主义政治文明的基本途径220

一 推进政治体制改革,实现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制度化、规范化和程序化220

二 党内民主对社会主义政治文明的导向和示范作用224

三 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政治发展道路226

第一节 始终依靠人民群众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顺利发展的重要保证229

第十章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229

一 工人阶级是推动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事业的领导力量230

二 知识分子是先进生产力的创造者和先进文化的传播者232

三 农民阶级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重要力量234

四 始终依靠人民群众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根本保证236

第二节 在社会变革中出现的新生阶层都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238

一 新的社会阶层是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多种经济共同发展的产物239

二 新的社会阶层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重要力量240

三 保护新的社会阶层的合法权益,团结一切可以团结的力量243

第三节 巩固和扩大最广泛的爱国统一战线245

一 新时期的统一战线是最广泛的爱国统一战线246

二 充分发挥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政治协商制度的重要作用248

一 马克思、恩格斯创立了马克思主义民族理论251

第一节 马克思主义民族观是中国特色民族理论的基础251

第十一章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族理论251

二 列宁、斯大林实践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民族理论252

第二节 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民族理论的创立和发展254

一 毛泽东民族理论与新中国的民族政策254

二 邓小平民族理论体系261

三 江泽民论民族问题266

第三节 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269

一 多元一体的中华民族270

二 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271

第十二章 “一国两制”构想与和平统一祖国274

第一节 “一国两制”是重要的中国特色274

一 祖国统一问题的历史由来274

二 “和平统一、一国两制”方针的形成和发展过程275

三 “一国两制”的基本内容278

第二节 “一国两制”构想的伟大实践284

一 香港回归并保持稳定与繁荣,使“一国两制”从构想变成现实284

二 澳门回归又一次证明“一国两制”具有强大生命力286

三 “一国两制”是两岸统一的最佳方式288

第三节 “一国两制”构想的重大意义291

一 “一国两制”构想创造性地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理论291

二 实行“一国两制”有利于祖国统一和民族振兴293

三 实行“一国两制”有利于世界和平与发展294

第十三章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外交与国际战略296

第一节 中国社会主义现代化面临的国际环境296

一 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国际环境的新判断296

二 根据国际形势的新变化,开创外交工作的新局面298

一 反对霸权主义,维护世界和平302

第二节 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理论及政策的主要内容和特色302

二 团结第三世界,反对强权政治305

三 建立国际政治经济新秩序307

四 冷静观察,稳住阵脚,沉着应付,不当头,有所作为308

五 创造性地提出了解决国际争端的新思路309

第三节 江泽民对邓小平外交思想的继承和创新310

一 江泽民对国际形势新特点的分析和对我国外交政策的阐述310

二 党的十三届四中全会以来中国外交的光辉成就311

三 努力开创新世纪中国外交工作新局面314

第一节 没有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就没有现代中国的一切319

一 坚持党的领导是四项基本原则的核心319

第十四章 社会主义事业的领导核心319

二 社会主义现代化事业必须由党来领导320

三 中国共产党有资格有能力领导现代化建设322

第二节 坚持加强党的领导必须改善党的领导324

一 党情的深刻变化要求党改善领导324

二 改善党的领导的主要任务326

三 把党建设成为领导社会主义现代化事业的坚强核心328

第三节 全面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加强和改进党的建设330

一 “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是新世纪党的建设的伟大纲领330

二 按照“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根本要求,永葆党的先进性333

三 按照“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根本要求,改革和完善党的领导方式和执政方式336

四 按照“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根本要求,提高党的领导水平和执政水平338

后记342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