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发展生态经济学导论【2025|PDF下载-Epub版本|mobi电子书|kindle百度云盘下载】

发展生态经济学导论
  • 聂华林,高新才,杨建国编著 著
  • 出版社: 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 ISBN:7500455623
  • 出版时间:2006
  • 标注页数:325页
  • 文件大小:18MB
  • 文件页数:348页
  • 主题词:生态经济-研究-西北地区;生态经济-研究-西南地区

PDF下载


点此进入-本书在线PDF格式电子书下载【推荐-云解压-方便快捷】直接下载PDF格式图书。移动端-PC端通用
种子下载[BT下载速度快]温馨提示:(请使用BT下载软件FDM进行下载)软件下载地址页直链下载[便捷但速度慢]  [在线试读本书]   [在线获取解压码]

下载说明

发展生态经济学导论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

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绪论1

第一节 从生态经济学到发展生态经济学2

第二节 发展生态经济学的研究对象、性质与特点4

一 发展生态经济学的指导思想4

二 发展生态经济学的研究对象7

三 发展生态经济学的性质与特点7

第三节 发展生态经济学的研究内容与方法9

一 生态经济学研究的内容9

二 发展生态经济学的研究方法10

第一章 发展生态经济学的基本理论12

第一节 生态经济学理论12

一 生态系统理论12

二 生态与经济协调发展理论16

一 发展理论研究17

二 发展战略研究17

第二节 发展经济学理论17

三 发展管理研究18

四 欠发达经济的基本特征18

五 “贫困恶性循环”理论19

六 “低水平均衡陷阱”理论20

七 循环积累因果关系理论20

八 “人口陷阱”理论21

九 自然资源、环境保护与经济发展的关系理论22

十 农业经济发展理论23

第三节 区域经济学理论24

一 区域经济学的基石24

二 影响区域经济发展的因素25

三 促进区域经济发展的途径25

四 区域发展的PRED系统理论26

五 贫困落后地区的经济发展28

一 系统理论原理29

第四节 系统理论29

二 非平衡系统的基点理论32

第五节 可持续发展理论51

一 可持续发展的意义51

二 可持续农业问题53

三 可持续发展的观念55

四 可持续发展能力56

第六节 循环经济理论57

一 循环经济的理念58

二 循环经济的基本思路与重要原则59

三 循环经济学与生态经济学60

四 循环经济是可持续发展的保障60

五 区域循环经济的原则61

六 循环经济的特点和优势62

第七节 外部不经济理论64

一 土地资源的状况与特点66

第二章 欠发达区域生态经济的基本问题与形成机理66

第一节 自然资源的状况与问题66

二 气候资源的状况与特点68

三 水资源的状况与特点70

四 生物资源的状况与特点72

第二节 生态环境局部改善整体恶化74

一 沙漠化面积在不断扩大75

二 土地地力下降,盐碱化有加剧之势76

三 植被破坏相当严重77

四 水土流失仍有加剧之势78

五 污染造成的生态环境破坏仍很严重79

六 生态环境恶化加重了自然灾害81

第三节 农业经济发展比较落后82

一 农业现代化水平与全国相比仍有较大差距83

二 农业产业结构单调,非农产业发展严重滞后84

三 城镇化发展非常缓慢85

四 农业综合投入水平低,农业发展后劲不足87

五 宏观经济环境不够优良88

第四节 人文环境条件比较差89

一 人口超常规增长89

二 人口素质比较低90

三 人口的过度增长造成对环境的巨大压力91

四 人口发展与经济社会发展之间的矛盾突出92

第五节 欠发达区域生态经济问题的形成机理93

一 PPE恶性循环93

二 PPE恶性循环的形成机理93

第三章 欠发达区域的生态环境建设96

第一节 欠发达区域生态环境建设的内涵和任务96

一 生态环境建设的内涵96

二 生态环境建设的目标与任务97

三 生态环境建设应遵循的主要原则101

第二节 生态环境建设必须关注的几个科学问题102

一 西部生态环境演变与植被建设102

二 要有退耕还林还草的科学规划和实施方案103

三 要确定人工林灌草植被建设的适宜品种、适宜规模、合理结构与布局103

四 大规模林灌草植被建设的水资源承载力问题104

五 生态环境建设的相关技术研究、开发与应用问题105

第三节 生态环境建设需要解决的政策等方面的重要问题105

一 生态环境建设的基本思路与基本目标106

二 要建立有效的政策体系和利益驱动机制106

三 生态环境建设必须兼顾生态效益和经济效益107

四 要制定生态环境建设规划108

五 构建西部生态环境建设的补偿机制109

六 区域生态补偿费的计算与使用112

一 加强水资源的统一管理、综合利用和均衡配置113

第四节 生态环境建设的对策113

二 减轻人口压力,提高人口素质114

三 建立完善的资金保障机制115

四 干旱区和半干旱区的植被建设应以封育为主,退耕还林还草115

五 防沙治沙的重点是防治原有耕地、草地和林地的沙化115

六 加强农业基础地位,增加对农牧业的资金投入,努力培育替代产业116

七 发展特色农业经济,增加农民收入117

八 走以企业化、市场化为核心的生态建设产业道路118

九 因地制宜地保证粮食供需平衡118

十 发展工矿业,促进城镇化119

十一 建立西部地区生态环境建设的部门协调机制119

十二 确立生态转移支付制度119

第四章 欠发达区域的生态经济重建121

第一节 中国贫困落后地区的自然地域类型121

一 中国贫困区主要分布与西部自然生态环境脆弱区121

二 中国贫困区的自然地域类型划分122

第二节 西部各类型贫困区的主要生态经济特征123

一 山地型贫困区123

二 高原型贫困区125

三 内陆干旱型贫困区126

四 过渡带型贫困区126

第三节 西部典型贫困区的生态经济问题的案例分析127

一 西北的黄土高原地区127

二 西南的喀斯特地区131

第四节 生态经济重建是打破PPE怪圈的关键环节137

一 人口问题137

二 生态环境问题138

三 贫困问题139

第五节 生态经济重建的必要性和目标141

一 生态经济重建的必要性141

二 生态经济重建的目标143

一 生态环境重建144

第六节 生态经济重建的基本内容144

三 社会环境重建145

二 经济环境重建145

第七节 西部流域尺度的生态重建146

一 流域尺度生态重建的内涵146

二 流域尺度生态重建目标的本质识别147

三 流域尺度生态重建模式的调控策略149

第八节 城市化与西部生态重建的路径选择152

一 西部生态重建的路径选择152

二 加快西部城市化进程的发展生态经济学意义154

第五章 欠发达区域的生态发展155

第一节 生态发展是实现经济持续发展的物质基础155

一 生态发展的内涵界定156

二 生态发展与经济可持续发展156

一 生态化发展的基本框架158

第二节 协调经济与生态发展模式158

二 生态化发展应关注的几个问题159

第三节 生态发展是解决西部生态环境与经济发展问题的突破口160

一 贫困落后是造成生态环境恶化的改变原因160

二 生态发展的基本内涵又一视角161

三 生态发展理论研究的基本任务与意义162

第四节 农业可持续发展的基础是人工生态经济系统164

一 农业经济的基础是人工生态经济系统164

二 提高人工生态经济系统的模拟水平是农业可持续发展的关键165

三 西部地区农业可持续发展的发展生态经济学原则166

第五节 人工生态经济系统的基本特征170

一 人为定向性170

二 开放性和波动性171

三 复杂性和综合性172

第六节 人工生态经济系统设计的思路与原则173

四 可控性与选择性173

一 人工生态经济系统设计的基本思路174

二 人工生态经济系统设计的基本原则175

第七节 人工生态经济系统内在持续性机制的调控178

一 实行有效的生态环境调控179

二 要进行农业生态经济系统的物质能量的投入产出调控180

三 要进行农作物的科学调控180

四 要对农业生态经济系统进行结构调控181

第八节 加强生态管理,促进经济发展181

一 生态管理的含义181

二 项目生态管理的意义183

三 生态管理研究的主要内容184

四 西部农业发展的生态管理185

第六章 生态工程:人工生态经济系统的设计189

一 生态工程的提出190

第一节 生态工程的意义和战略地位190

二 生态工程的含义191

三 生态工程的战略地位192

第二节 生态工程的基本内涵193

一 环境辨识与评价194

二 生物种群的选择与品比196

三 生物群落结构匹配197

四 生态工程的环境调控建造198

五 生物与环境的节律调控201

六 人工食物链的“加环”和“解链”201

七 产品“加工环”的引入202

第三节 人工生态经济系统设计的基本原理203

一 系统的持续性是人工生态经济系统设计的目标203

二 人工生态经济系统设计的基本原理204

第四节 人工生态经济系统设计的主要内容210

一 生物种群的选择210

三 人工环境设计211

二 生物群落结构设计211

四 人工食物链设计212

第五节 产业生态工程213

一 种植业生态工程214

二 林业生态工程217

三 养殖业生态工程224

四 沙地生态工程226

五 农村庭院生态工程228

第七章 欠发达区域的生态产业发展230

第一节 生态产业与欠发达区域生态产业发展的意义230

一 生态产业的基本概念230

二 欠发达区域发展生态产业的意义232

三 欠发达区域生态产业建设的途径与思路234

一 生态农业的含义与特点235

第二节 欠发达区域的生态农业发展235

二 欠发达区域发展生态农业的重大意义236

三 欠发达区域发展生态农业的优劣势分析237

四 欠发达区域发展生态农业应该遵循的生态经济原则(聂华林,1998)239

五 欠发达区域发展生态农业的关键环节240

六 西部典型分区生态农业的建设问题242

第三节 欠发达区域的水土保持产业发展244

一 严重的水土流失仍是西部地区生态环境恶化的症结所在,同时深刻地影响着农业经济的发展244

二 水土保持产业的含义和主要特征(石长金,1997)245

三 建立水土保持产业的重要意义248

四 欠发达区域水土保持产业建立和发展的途径分析252

五 西部地区当前发展水土保持产业需要注意的几个问题254

第四节 欠发达区域的沙产业发展258

一 西北沙区生态经济问题非常突出258

二 沙产业(Deserticulture)的意义260

三 西北沙区的基本情况263

四 西北地区沙产业建设应注意的基本问题264

五 西北地区发展沙产业的基础性工作(聂华林,1998)266

六 项目选择是实施沙产业开发的突破口268

七 西北地区沙产业建设存在的问题及解决途径271

第五节 欠发达区域的草产业发展272

一 西部地区草产业的战略地位和作用272

二 西部地区大力发展草产业的必要性分析273

三 西部地区草产业发展的基本方略274

四 草产业发展需解决的基本问题275

第六节 欠发达区域的林产业发展276

一 林产业生产的特点277

二 西部地区林产业发展的基本情况278

三 当前西部地区林产业发展过程中所存在的问题278

四 西部地区林产业的发展对策(姚顺波,2005)279

五 西部地区林产业应该优先发展的几个领域281

六 西部地区林业产业化发展的对策285

一 发展循环经济是防治污染保护环境的重要途径287

第八章 欠发达区域的循环经济发展287

第一节 欠发达区域发展循环经济的必要性287

二 发展循环经济是实现资源可持续利用的战略选择288

三 发展循环经济是西部地区产业结构调整的有效措施288

四 发展循环经济是西部地区扩大就业的有效途径289

五 发展循环经济是西部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的直接通道290

第二节 西部地区循环经济发展的基本着眼点291

一 以清洁生产为突破口,发展循环经济292

二 结合发展科技型的工业园区,建立生态工业园区293

三 积极探索建立西部循环型社会的途径295

第三节 西部地区发展循环经济的案例分析297

一 广西贵港国家生态工业园区297

二 内蒙古包头国家生态工业(铝业)示范园区302

三 新疆石河子国家生态工业(造纸)示范园区310

主要参考文献317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