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新编临床医学数据手册【2025|PDF下载-Epub版本|mobi电子书|kindle百度云盘下载】

- 杨在春,李庆棣主编 著
- 出版社: 北京:金盾出版社
- ISBN:7800223418
- 出版时间:1992
- 标注页数:744页
- 文件大小:23MB
- 文件页数:831页
- 主题词:
PDF下载
下载说明
新编临床医学数据手册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第一节 心电图1
P波1
二尖瓣P波1
P波r角1
PⅡ/RⅡ电压比值1
肺型P波1
逆行性P波1
Morris指数(Ptfvi)1
第一章 特殊诊断数据1
P-R间期2
P-R指数2
边缘性Q波3
低电压3
R波电压3
QRS波时间3
正常Q波3
P-R段偏移3
P/P-Q比值3
异常Q波3
根据Ⅰ、Ⅱ导联QRS波群电压代数和目测心电轴简易表4
心电轴换算指数5
QRS记分9
S-T段压低10
S-T段时限10
V2S-T段下移与aVF S-T段抬高比值10
S-T段抬高10
室壁激动时间10
S-T段观测法11
T波11
T波低平11
T波倒置11
T波高耸11
u波11
Q-T间期11
Q-T间期正常范围11
根据心率换算Q-T间期11
正常Q-T间期及其最高限度12
Q-T比值13
J-Tc间期13
Q-T间期的年龄矫正14
右胸导联异常心电图14
左心房肥大14
右心房肥大14
左心室肥厚14
左心室肥厚的纽约心脏病学协会标准14
左心室肥大的Romhit标准14
Q-Tc14
心室间隔肥厚15
右心室肥大15
慢性重度主动脉瓣返流的∑QRS15
∑QRS15
左心室后背部肥厚15
左心室肥厚的黄大显标准15
小儿各年龄组的平均心率及最小与最大幅度16
第二节 儿童心电图16
易损期指数16
室性早搏过早指数16
Awon法预后16
急性心肌梗塞的心电图预后指数EPI16
Askenaz估测16
心房梗塞诊断标准16
不同年龄儿童心率与P-R间期的变化17
小儿P、QRS、T的平均电轴17
不同年龄儿童心电轴参考值18
不同年龄儿童V1导联R/S比值正常上限19
不同年龄儿童心率与Q-T间期变化19
P波幅度在各年龄组不同导联上的平均值及范围20
P波时限在各年龄组的平均值及范围21
各年龄组P-R间期的平均值及范围21
各年龄组QRS时限的平均值及范围22
各年龄组在各导联上的Q波出现率22
R波在各年龄组不同导联上的平均值及范围23
S波在各年龄组不同导联的平均值及范围24
各年龄组心前导联的R/S比值的平均值及范围25
各年龄组左右心室综合波的平均值及范围25
各年龄组在不同导联上T波各方向的出现率26
各年龄组的心电轴平均值及范围26
各年龄组T波在Ⅰ、Ⅱ及Vs导联上的平均值及范围28
各年龄组Q-T间期及Q-TC的平均值及范围29
第三节 心电图负荷试验29
心电图双倍二级梯运动测验29
登梯试验男性标准登梯次数表31
登梯试验女性标准登梯次数表31
心电图平板运动试验阳性标准32
强烈支持心电图运动试验阳性的表现32
心电图运动试验的预期心率33
心电图平板运动试验的Chung方案33
心电图平板运动试验的Bruce方案33
运动耐量34
心电图平板运动试验中血流动力学改变34
心电图运动试验非S-T段参数34
心电图平板运动试验S-T段抬高34
心电图平板运动试验S-T段压低34
最大ST/HR斜率34
无线电遥测心电图负荷试验35
食道心房调搏法心脏负荷试验35
心电图缺氧试验35
心电图异丙基肾上腺素试验36
心电图麦角新碱试验36
心电图过度换气试验36
心电图心得安试验36
心电图葡萄糖负荷试验36
心电图饱餐试验36
体表标测心电图37
高频宽带心电图37
正交心电图37
第四节 心电向量图38
平面心电向量环参考值38
心向量图检查参考值(Frank体系)38
心房负荷过度39
正常心率40
右心室肥厚的Chou标准40
第五节 动态心电图40
左心室肥厚的Varriale分型40
左心室肥厚40
右心室肥厚40
正常人心律失常可能出现率42
45~59 岁健康人早搏数42
45~59岁健康人S-T段改变42
动态心电图三倍二级梯运动试验42
病态窦房结综合征的动态心电图表现42
房性心律失常分级42
Lown室性早搏分级43
第六节 临床心脏电生理学检查43
心脏固有心率43
窦房结恢复时间43
矫正窦房结恢复时间(CSNRT)43
窦房传导时间(SACT)(Strauss法)44
窦房结有效不应期(SNERP)44
窦性周期长度(SCL)变异分析44
窦房传导时间(SACT)(Narula法)44
PPc1~544
窦房结恢复指数(ISNRT)44
心房内正常传导时间45
文氏阻滞点45
新的心脏法则45
房室传导2:1阻滞点45
S-R间期曲线不连续的跳跃值45
希氏束电图参考值45
心脏传导阻滞鉴别表46
旁道鉴别表48
旁道电生理48
根据体衰心电图确定Kenr束位置49
根据QRS波初始40ms向量确定Kent束位置49
根据H-V间期最短的部位确定Kent束位置50
Kent束不应期51
Kent束的诱发窗口51
Kent束终止窗口51
心脏各部位的不应期51
体表QRS波信号叠加法心室晚电位阳性标准54
第四心音(S4)55
第三心音(S3)55
第二心音(S2)55
第一心音(S1)55
心室内膜标测法碎裂电位特征55
第七节 心音图55
肺动脉瓣区收缩早期喷射音56
心包叩击音56
肿瘤掉落音56
主动脉瓣区收缩早期喷射音56
开瓣音56
第二心音逆分裂56
第二心音分裂56
第一心音分裂56
重叠型奔马律56
A2-C间期57
P-A2/C-A2比值57
P-A2间期57
E-P间期57
E-A2间期57
Q-E间期57
C-E间期57
C-A2间期57
Q-C间期57
a-C间期57
P-a间期57
第八节 心尖搏动图57
Q-S2间期57
ICT/E-A2比值58
心泵功能部分计算式58
A2-O/E-O比值58
O-F/E-O振幅的比值58
a/E-O比值58
F-a间期58
Q-E/E-A2比值58
F-a/O-F比值58
O-F间期58
A2-O间期58
C波59
O波59
A波59
Q-Z间期59
Heather指数59
射血分数(EF)59
大动脉搏动波的传播速度与大动脉硬化59
平均周径缩短率(Vcf)59
等容收缩指数(ICTI)59
第九节 心阻抗血流图59
dz/dt max上升速率60
肺动脉楔压(PA WP)60
冠状动脉灌注压60
心内膜下心肌存活率(EVB)60
Zo值的动态变化60
总外周阻力(TPR)60
主动脉顺应性60
心搏出量61
心脏指数(CI)61
心搏指数(SVI)61
每分钟心输出量(CO)61
体表面积检索表61
X-O间期61
Q-B/B-X比值61
X-Y间期61
B-X间期61
Q-B间期61
Q-SZ间期61
心功指数62
心搏功(SW)62
心搏功指数(SWI)62
高血压血管动力学分型62
心前区阻抗微分图63
收缩时间间期(STI)测值的校正63
收缩时间间期(STI)指数值63
收缩时间间期(STI)的△值63
C振幅64
D波64
O/C比值64
S波64
a波64
第十节 肺阻抗血流图64
脑电图成分及其临床意义65
第十二节 脑电图65
S波65
HD/Hs65
Ha/Hs65
第十一节 肝阻抗血流图65
Q-B/B-P2比值65
B-P2间期65
B-Y间期65
Q-B间期65
Q-C间期65
脑电图报告参考值67
第十三节 肌电图68
肌电图基本术语68
眼、面部、咽及咀嚼肌的平均电位时限69
颈、肩、胸及背肌的平均电位时限70
臂肌的平均电位时限71
手肌的平均电位时限72
腿和足肌的平均电位时限73
运动单位范围和最高波幅74
运动神经传导速度74
感觉神经传导速度75
脑电阻图各项指标分析76
脑电阻图诊断标准76
第十四节 脑电阻图76
第十五节 超声波检查77
颅脑77
眼部77
腮腺77
甲状腺77
肝脏78
胆道系统79
脾脏80
胰腺80
肾脏81
胃81
肾上腺82
膀胱82
前列腺83
精囊83
腹腔主要大血管83
异常声像图要点84
正常卵巢声像图84
正常子宫声像图84
检查前准备84
第十六节 妇科超声检查84
第十七节 产科超声检查85
早期妊娠声像图85
中、晚期妊娠声像图85
羊水检测86
胎儿呼吸检测86
超声测量推算妊娠各期的胎龄86
第十八节 M型超声心动图90
心脏M型超声心动图检查参考值90
胎儿体重测定90
新生儿M型超声心动图检查参考值96
超声心动图检测心功能参考值96
先天性心脏病超声心动图诊断要点96
第十九节 二维超声心动图97
二维超声心动图检查参考值97
先天性心脏病超声心动图诊断要点102
第二十节 多普勒超声心动图103
正常脉冲式多普勒超声心动图103
脉冲式多普勒超声测定心脏功能104
正常彩色多普勒血流图104
正常连续式多普勒超声心动图104
第二章 放射诊断数据106
第一节 普通放射诊断106
成人头颅各径的均值106
儿童头颅各径的均值106
足月胎头各径的均值106
成人颅骨厚度的均值106
松果体钙化的大小106
环枢关节107
颈椎曲线弧度107
声带的测量107
腰椎曲线弧度107
腰骶角107
内听道管径107
软腭角107
鼻咽部软组织厚度107
蝶鞍的大小107
咽喉部软组织厚度107
肩结节骺干角108
肘关节108
腕部各轴线关系108
关节间隙正常宽度108
骨龄的估计108
髋关节股骨头干角108
股骨颈干角108
膝关节108
正常的足部轴位关系109
支气管及其分支109
皮肤厚度109
气管109
足弓的测量109
跟距骨的轴位关系109
踝关节的各轴线关系109
半月板厚度109
气管分叉的测量110
新生儿气管直径110
气管分叉移动度110
肺叶、肺段110
肺门轮廓的测量111
叶间裂111
肺纹理动度率111
肺野的划分111
肺血管的测量112
纵隔的分区112
奇静脉宽径112
横膈附着点112
横膈呼吸功能的数据112
胸部各组淋巴结的分布112
肋软骨钙化时间112
心型的测量112
心胸比率112
右肺动脉第一降枝的测量113
主动脉弓的测量113
二尖瓣直径113
心脏横径与面积的测量113
右心房的测量113
左心房增大的测量113
肺动脉段的测量113
心包114
腮腺造影的正常表现114
颌下腺造影的正常表现114
食管的长度114
胃底与左膈面间的距离114
胃壁的厚度114
胃、十二指肠皱壁宽度114
成人十二指肠乏特氏乳头的测量115
结肠的正常解剖115
小肠解剖115
盲肠和回盲瓣的测量115
空回肠通过时间115
胃下垂诊断标准115
胃后间隙的测量115
十二指肠的大小115
总胆管宽度115
胆囊的正常X线所见116
胰腺的正常解剖116
脾脏的正常X线表现116
肝胆管的正常解剖116
肝脏大小116
阑层的正常解剖116
肾脏的正常位置117
肾盏数目117
肾盂的容量117
肾脏大小117
肾下垂的诊断标准117
输尿管的长径与宽径117
膀胱正常容量117
尿道长度117
女性骨盆大小118
卵巢大小118
子宫大小118
肾上腺的位置及大小118
输卵管的长径与宽径118
精囊正常X线表现119
前列腺正常X线表现119
第二节 计算机断层摄影(CT)119
人体组织、脏器的CT值119
正常脑组织的CT值120
垂体的测量120
头颅面积测量120
侧脑室测量120
脑沟测量121
脑池宽度测量121
脑干测量121
第三脑室测量121
第四脑室测量121
鼻咽部测量122
心脏测量122
颈部淋巴结测量122
胸部大血管测量122
内耳道测量122
颞骨岩部测量122
眶内结构的测量122
眼球测量122
心包测量123
胸内各血管平均循环时间123
纵隔淋巴结测量123
肝叶测量123
肝叶之间比值123
肝门测量123
脾脏测量124
主胰管测量124
消化道测量124
肾脏测量124
总胆管测量124
胆囊测量124
肝叶CT值测量124
胰腺测量124
腹、盆腔淋巴结肿大的诊断标准125
精囊测量125
膀胱和输尿管测量125
前列腺测量125
腹主动脉测量125
肠系膜上静脉测量125
门静脉测量125
肾上腺测量125
子宫测量126
卵巢测量126
颈椎管测量126
腰椎管测量126
硬膜囊测量126
脊髓测量126
大脑中动脉测量127
大脑前动脉测量127
颈内动脉虹吸部测量127
第三节 血管造影和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127
椎间盘测量127
椎管内一些软组织测量127
豆纹动脉测量128
脉络膜前动脉测量128
小脑下后动脉测量128
脑动脉的管径128
脑血液循环平均时间129
肺动脉测量129
眼球内脉络膜的测量129
眶内静脉测量129
大脑内静脉测量129
脑血管充盈及排空时间129
基底静脉测量129
丘纹静脉测量129
静脉角测量129
磁共振成像常用脉冲序列及参数130
第四节 磁共振成像(MRI)130
肾脏的测量130
脾静脉测量130
门静脉主干测量130
上腔静脉测量130
主动脉测量130
左冠状动脉主干测量130
磁共振成像灰阶、T1和T2值的特点131
人体正常组织的T1和R2参考值131
T1和T2值异常的临床意义132
正常内耳道测量133
心脏测量133
红细胞计数134
血红蛋白定量测定134
第三章 临床实验诊断数据134
第一节 血液细胞检查134
白细胞计数135
白细胞分类135
中性粒细胞核象变化137
嗜酸性粒细胞计数137
红细胞比积137
红细胞沉降率138
网织红细胞计数138
红细胞平均常数的计算138
第二节 有关贫血的检查139
血清铁和总铁结合力测定139
血清铁蛋白测定139
血清转铁蛋白测定140
维生素B12测定140
叶酸测定140
红细胞渗透脆性试验140
热溶血试验141
红细胞孵育渗透脆性试验141
抗人球蛋白试验141
酸溶血试验142
蔗糖溶血试验142
自体溶血试验及其纠正试验142
高铁血红蛋白(MetHb)与硫化血红蛋白(SHb)测定143
一分钟碱变性试验143
高铁血红蛋白还原试验143
血清结合珠蛋白(HP)测定144
血浆游离血红蛋白测定144
丙酮酸激酶测定145
2,3-二磷酸甘油酸测定145
含铁血黄素尿检查145
第三节 出血和凝血功能检查145
血小板计数145
出血时间测定146
凝血时间测定146
血块收缩时间146
血小板粘附性试验147
血小板聚集性试验147
血小板第3因子有效性测定148
复钙时间149
白陶土部分凝血活酶时间149
凝血活酶生成试验149
凝血酶原时间150
血浆因子Ⅶ测定151
血浆因子V测定151
凝血酶原消耗试验151
凝血酶时间151
血浆第Ⅷ因子活性测定152
血浆第Ⅸ因子活性测定152
血浆第Ⅺ因子活性测定152
血浆第Ⅹ因子活性测定152
纤维蛋白原测定153
三P试验153
血浆第XIII因子活性测定153
血浆第Ⅻ因子活性测定153
乙醇胶试验154
血块溶解试验154
优球蛋白溶解试验154
血清FDP定量154
第四节 血液有机化合物(代谢物)检查155
血清总蛋白、白蛋白、球蛋白测定155
肌红蛋白(Mb)测定156
血清粘蛋白测定156
血清蛋白电泳分析156
血清甲胎蛋白(AFP)测定157
非蛋白氮(NPN)测定158
尿素氮(BUN)测定158
血肌酐测定159
肌酸测定159
尿酸测定159
血氨测定160
黄疸指数测定160
血清胆红素定性试验(凡登白试验)160
血清胆固醇测定161
血清胆红素定量试验161
游离胆固醇和胆固醇酯测定162
血清甘油三酯测定162
血清总脂测定162
血清高密度脂蛋白(HDL)胆固醇测定163
血清磷脂测定163
血清β脂蛋白测定163
脂蛋白电泳及高脂蛋白血症分型164
血清载脂蛋白A-Ⅰ、A-Ⅱ、B(apoA-Ⅰ、apoA-Ⅱ、apoB)的测定164
血浆纤维结合蛋白(fibronectin,FN)测定165
血清β2微球蛋白(Sβ2M)测定165
a1微球蛋白测定165
血清癌胚抗原(CEA)测定166
第五节 血液电解质及其他无机物检查167
血清钾167
血清钠168
血清氯168
血清钙169
血清无机磷169
血清铁170
血清镁170
血清总铁结合量(TIBC)171
血清铜172
血清锌172
第六节 血气分析172
动、静脉血气分析172
血氧饱和度50%时的氧分压174
血气分析代偿预计公式175
阴离子间隙175
动脉血氧分压与年龄的关系175
影响血红蛋白氧亲和力的主要因素175
第七节 血清酶检查177
血清谷丙转氨酶(GPT或ALT)177
血清谷草转氨酶(GOT或AST)178
谷草转氨酶同工酶178
血清肌酸磷酸激酸(CPK)及其同工酶178
血清乳酸脱氢酶(LDH)179
血清碱性磷酸酶同工酶180
血清碱性磷酸酶(AKP)180
血清乳酸脱氢酶同工酶180
血清酸性磷酸酶(ACP)181
葡萄糖-6-磷酸脱氢酶(G-6-PDH)181
淀粉酶182
血清γ-谷氨酰转移酶(γ-GT)182
血清a-羟丁酸脱氢酶(HBD)183
血清胆碱酯酶(CHE)183
血清5 -核苷酸酶(5 -NT)183
血清醛缩酶(ALO)184
血清单氨氧化酶(MAO)184
血清亮氨酸氨基肽酶(LAP)184
血清铜蓝蛋白氧化酶(CP)185
血清鸟氨酸氨基甲酰转移酶(OCT)185
血清山梨醇脱氢酶(SDH)185
血清脂肪酶185
血清精氨酰琥珀酸裂解酶(ASAL)186
溶菌酶186
超氧化物歧化酶(SOD)187
第八节 激素及其代谢产物检查188
促肾上腺皮质激素188
生长激素188
促甲状腺激素188
促卵泡成熟激素188
促黄体生成素188
血清三碘甲腺原氨酸189
血清游离甲状腺素189
血清甲状腺素189
泌乳素189
促黑素细胞激素189
血清游离三碘甲腺原氨酸190
血清反三碘甲腺原氨酸190
125I-T3树脂摄取比值190
降钙素190
血清蛋白结合碘190
血清甲状旁腺激素190
血浆胰高血糖索191
C肽191
磷廓清率191
血浆胰岛素191
肾小管对磷的重吸收率191
血清胰多肽192
血清胰岛素原192
红细胞胰岛素受体192
血浆皮质醇192
尿17-羟皮质类固醇192
血浆17a-羟孕酮193
醛固酮193
尿17-酮类固醇193
尿游离皮质醇193
唾液中钠、钾浓度测定194
皮质酮194
血浆肾上腺素194
血浆去甲肾上腺素194
尿中3-甲氧基4-羟基苦杏仁酸195
血清双氢睾酮195
血浆睾酮195
尿中儿茶酚胺195
尿中甲氧基肾上腺素195
血浆雌二醇196
血浆雌三醇196
血浆孕酮196
血清绒毛膜促性腺激素196
尿中孕二醇196
5-羟色胺197
血清促胰液素或胰泌素197
血清胃泌素197
血清绒毛膜促性腺激素β-亚单位197
血清胆囊收缩素197
P物质198
血浆抑胃肠肽198
血浆胃动素198
血浆肠高血糖素198
血浆舒血管肠肽198
血浆肾素活性198
血浆血管紧张素原198
血浆血管紧张素Ⅱ199
前列腺素199
血浆血栓素B2199
6-酮-前列腺素la(6-酮-PGFla)199
血浆心钠素200
血浆降钙素基因相关肽(CGRP)200
血浆内皮素(ET)200
环磷酸尿苷200
环磷酸腺苷200
第九节 免疫学检查201
血清Ig G201
血清Ig A201
血清Ig M202
血清Ig E203
血清Ig D203
血清甲状腺球蛋白抗体204
血清抗核抗体(ANA)204
血清抗平滑肌抗体(SMA)205
血清抗线粒体抗体(AMA)205
血清抗胃壁细胞抗体205
血清总补体活性、血清补体C3、血清补体C4206
循环免疫复合物(CIC)206
总E花环形成(Et-RFC)207
活性E花环形成(Ea-RFC)207
淋巴细胞转化试验(LTT)208
乙型肝炎表面抗原(HBsAg)测定208
乙型肝炎核心抗体(抗 -HBc)测定209
乙型肝炎e抗体(抗-HBe)测定209
乙型肝炎表面抗体(抗-HBs)测定209
乙型肝炎e抗原(HBeAg)测定209
乙型肝炎核心抗体IgM(抗HBcIgM)测定210
甲型肝炎抗体IgM(抗HAVIgM)测定210
伤寒血清凝集试验(Wi?al反应)210
变形杆菌凝集试验(Weil-Felix反应)211
布氏杆菌凝集试验212
冷凝集试验212
嗜异性凝集试验212
类风湿因子(RF)测定213
抗链球菌溶血素“O”(ASO)测定213
丙种的反性蛋白(CRP)试验213
梅毒血清学试验214
军团病(LD)血清试验214
血清艾滋病(AIDS)抗体测定214
血清抗BB抗体测定215
第十节 骨髓检查215
骨髓象检查参考值215
尿量218
第十一节 尿液检查218
比重218
酸碱度219
尿颜色219
尿透明度219
尿气味219
尿渗透浓度220
尿三胆220
尿蛋白定性试验221
尿沉渣12h计数222
蛋白定量222
本周氏蛋白223
尿潜血223
乳糜尿定性试验223
尿糖定性223
尿糖定量224
尿酮体定性224
lh尿细胞计数224
尿显微镜检查225
尿三杯试验225
尿氨氮228
尿对羟苯丙酮酸229
尿β-羟丁酸229
尿戊糖229
尿乳糖229
尿乙酰乙酸229
尿苯丙酮酸229
尿半乳糖229
尿δ-氨基-γ-酮戊酸229
尿氨基酸229
尿草酸230
尿乳酸230
尿5-羟吲哚乙酸230
尿酪氨酸230
尿羟脯氨酸230
尿肌酸230
尿肌酐230
尿谷氨酰胺231
尿蓝母231
尿尿酸231
尿尿素氮231
尿亮氨酸232
尿吡多酸232
尿甲基组氨酸232
尿粘多糖232
尿果糖232
尿中粪卟啉232
尿中尿卟啉232
尿胆汁酸233
尿钾233
尿游离色氨酸233
尿卟吩胆色素原233
尿黑色素233
尿黑酸233
尿钠234
尿氯化物234
尿钙234
尿锌235
尿铜235
尿无机磷235
尿镁235
尿铅236
尿核黄素236
尿硫胺素236
尿蛋白电泳236
尿β2-微球蛋白236
尿运铁蛋白237
尿胃蛋白酶237
尿淀粉酶237
尿乳酸脱氢酶237
尿γ-谷氨酰转移酶238
尿N-乙酰β-氨基葡萄糖苷酶238
尿丙氨酸氨基肽酶238
尿溶菌酶238
尿亮氨酸氨基肽酶238
尿胃蛋白酶原239
尿a-葡萄糖苷酶239
第十二节 粪便检查239
粪便常规239
尿碱性磷酸酶239
尿谷草转氨酶239
尿β-葡萄糖醛酸苷酶239
尿芳香基硫酸酯酶(AS)、AS-A、AS-B及AS-A/AS-B比值239
粪便潜血试验241
粪胆素241
粪便胆脂肪241
第十三节 脑脊液检查241
脑脊液常规检查241
潘迪氏试验245
罗斯-琼斯二氏试验245
诺乃-爱泼脱二氏试验246
脑脊液蛋白定量246
脑脊液蛋白电泳247
免疫球蛋白247
脑脊液葡萄糖247
高香草酸248
5-羟吲哚乙酸248
脑脊液氯化物248
脑脊液乳酸盐248
乳酸脱氢酶249
转氨酶(GOT,GPT)249
异柠檬酸脱氢酶249
肌苷酸激酶249
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250
溶菌酶250
环磷酸腺苷250
脑脊液色氨酸试验250
脑脊液PH值及气体分压测定250
脑脊液乳酸测定251
第十四节 胃液、十二指肠液检查251
空腹胃液检查251
胃液显微镜检查252
Ih基础胃液测定252
无胃管胃酸测定253
最大胃酸分泌试验253
胃液γ-谷氨酰转移酶254
胃液乳酸脱氢酶及其同工酶254
胃液β-葡萄糖醛酸苷酶254
胃液中总唾液酸(TSA)、游离唾液酸(PSA)、岩藻糖(Fu)254
胃液唾液酸类糖蛋白(N-乙酰神经氨酸)254
十二指肠引流液检查255
胃液胃癌相关抗原255
胃液胃组织癌胚抗原255
胃液IgG、IgA255
胃液锌255
第十五节 精液检查257
精液量257
精液颜色258
精液粘稠度258
精液酸碱度258
精子活动力258
精液中细胞259
精液中果糖259
精子计数259
精子形态259
精液中酸性磷酸酶260
精液中柠檬酸260
精液中乳酸脱氢酶X260
第十六节 前列腺液、滑膜液、唾液、汗液、胸水、腹水检查260
前列腺液检查260
滑膜液粘液蛋白凝块试验261
滑膜液白细胞计数261
滑膜液的物理性状261
滑膜液白细胞分类262
滑膜液总蛋白262
滑膜液葡萄糖262
滑膜液类风湿因子262
唾液分泌量、碳酸氢盐和淀粉酶测定262
唾液钾262
胸水和腹水的有关检查263
汗液钠263
唾液尿素氮263
唾液白蛋白263
唾液氯263
唾液钠263
唾液溶菌酶263
胸水癌胚抗原(CEA)测定264
甲状腺抑制试验265
131I邻碘马尿酸肾图265
肾图分析指标265
甲状腺131I试验265
第十七节 同位素检查265
异常肾图266
膀胱残余尿量测定266
肾血浆流量测定266
肾小球滤过率测定266
203Hg-新醇聚集试验266
胃肠道丢失蛋白测定267
胃肠道失血量测定267
脂肪吸收试验267
心排血量测定268
红细胞破坏部位的测定268
133Xe肺局部功能测定268
血浆容量测定268
红细胞容量的测定268
红细胞寿命的测定268
关闭容量测定269
甲状腺正常扫描图形269
肾脏正常图形269
肾上腺正常图形269
正常心脏血池扫描图269
脾扫描正常图形270
血浆肾素活性参考值270
胰岛素释放试验270
胰岛素释放指数270
cAMP及cGMP参考值271
胃泌素的放射免疫测定271
高热272
中等热272
低热272
过高热272
常度下体温272
稽留热272
体温的昼夜变动272
发热272
体温的性别差异,月经周期,妊娠的体温变动272
体温的测量方法272
体温272
第一节 全身状态检查272
第四章 体检诊断数据272
弛张热273
间歇热273
回归热273
波状热273
发热与脉率的关系273
发热与呼吸频率的关系273
发热与基础代谢率的关系273
体温的单位换算273
脉搏的频率(脉率)273
屏气试验274
血压274
不同体位时的呼吸频率变动274
血压的单位换算274
脉率与呼吸频率的关系274
交替脉的测量方法274
速脉274
缓脉274
呼吸频率274
脉压275
小儿身长275
身长275
平均动脉压275
上部量与下部量275
上下肢血压差异275
左右臂血压差异275
血压的性别差异275
儿童血压275
睡眠和清醒时血压差异275
矮小体型与巨大体型276
体重(成人)276
侏儒276
指距276
成人体重计算式277
体重的性别差异277
体型与上腹角277
肥胖277
消瘦277
第二节 皮肤、淋巴结检查277
发绀(紫绀)277
眼压278
瞳孔278
囟门278
听力278
眼球震颤的强度278
视力278
第三节 头颈部检查278
淋巴结278
皮下及皮内出血278
水肿的程度估计278
黄疸278
头围278
张口度279
甲状腺肿大的分度279
颈静脉怒张279
扁桃体肿大的分度279
牙式及患牙的标明格式279
第四节 胸部检查280
胸骨角280
男性乳头280
肩胛下角280
第七颈椎280
胸部常用垂直线的划分280
胸部常用窝、区的划分280
肺叶在胸壁上的投影280
心尖搏动281
正常呼吸音的分布281
肺上界281
肺下缘281
肺下缘移动度281
心前区搏动282
心震颤282
心包摩擦感282
心浊音界282
瓣膜听诊区283
杂音强度283
麦氏点284
肝脏硬度284
肝下缘284
兰氏点284
心率284
腹围测量法284
腹部的分区284
第五节 腹部检查284
季肋点285
肋腰点285
中输尿管点285
肝脏叩诊285
上输尿管点285
肋脊点285
脾肿大时脾脏的测量法285
脾肿大的分度285
总胆管胰腺压痛点285
关节活动度286
杵状指286
脊柱活动度286
第六节 脊柱、四肢和关节检查286
振水音286
肠鸣音286
移动性浊音286
脾脏叩诊286
心眼反射287
跟腱反射287
膝腱反射287
桡骨膜反射287
二头肌反射287
三头肌反射287
肌力287
第八节 神经系统检查287
前列腺287
阴茎287
第七节 生殖器、肛门和直肠检查287
腹壁反射287
第五章 药物治疗数据288
第一节 临床用药288
不同年龄患者用药剂量折算288
小儿用药剂量计算方法288
老年用药剂量289
孕妇用药289
不同给药途径的剂量290
不同身高体重按体表面积用药剂量换算系数290
常用麻醉药的极量290
抗精神病药的极量291
抗癫痫药的极量291
镇痛药的极量291
中枢兴奋药的极量291
新抗癌药的剂量292
抗癌药的极量292
抗胆碱药的极量292
抗心绞痛药的极量292
镇静催眠药的极量292
拟肾上腺素药的极量293
磺胺类药物的剂量293
呋喃类药物的剂量293
青霉素类药物的剂量294
头孢菌素类药物的剂量294
多粘菌素类药物的剂量295
链霉素类药物的剂量295
广谱抗生素的剂量296
大环内酯类、多肽类等其他抗生素的剂量296
利尿合剂297
能量合剂297
去甲肾上腺素外漏时局部浸润治疗处方297
第二节 药代动力学及血药浓度297
影响药物质吸收的因素297
固体药物颗粒与吸收298
解离常数(pKa)、酸碱度(PH)与药物吸收298
常用碘胺类药物的有效血浓度(ring/L)299
常用抗心律失常药的有效血浓度(mg/L)300
表观分布容积(Vd)300
一些临床常用药物的有效血浓度(mg/L)300
常用降血糖药的有效血浓度(mg/L)300
常用抗凝血药的有效血浓度(mg/L)300
常用镇静催眠药的有效血浓度(mg/L)300
常用强心苷的有效血浓度(mg/L)300
常用解热镇痛药的血浓度(mg/L)300
常用镇痛药的血浓度(mg/L)300
常用抗精神失常药的有效血浓度(mg/L)300
半衰期(t 1/2)301
消除速率常数(K)302
清除率302
摄取率和血液流速302
曲线下面积303
药物与血浆蛋白的结合303
药物与血浆蛋白结合对药物体内分布的影响303
不同年龄组苯妥英的药代动力学参数305
常用抗癫痫药物的剂量、有效及中毒血浓度305
苯妥英血药浓度与毒性反应306
苯妥英307
酰胺咪噻307
苯巴比妥307
去氧苯比妥308
乙琥胺308
丙戊酸308
奎尼丁309
普鲁卡因胺309
异丙吡胺310
利多卡因310
胺碘酮310
地高辛311
洋地黄毒苷311
茶碱311
碳酸悝312
三环类抗忧郁药312
咖啡因(茶碱代谢产物)312
氨基甙类抗生素313
氯霉素314
万古霉素314
环孢霉素315
阿斯匹林315
甲氨蝶酚(MTX)316
醋氨酚316
血药浓度测定方法比较316
体内水分的蒸发318
成年男子体内固体成分和水分占体重的百分比318
正常中国成人的体液组成318
成人体液和各组织器官中水的含量318
第六章 液体治疗与输血数据318
成人体内水分的摄入与排出318
小儿需水量318
成人需水量318
第一节 水、电解质代谢与液体治疗318
不同年龄小儿体液的总量及分布319
婴儿体内固体成分和水分占体重的百分比319
成年女子体内固体成分和水分占体重的百分比319
老年人体液的总量及分布320
成人每天电解质需要量、摄入量、排出量320
成人体液中主要电解质的浓度320
小儿体液的电解质组成320
酸碱平衡指标变化的临床意义321
脱水性质的判定322
脱水程序的判定322
高渗性脱水的临床分度322
补液一般计算式323
高渗性脱水的需水量计算式323
低渗性脱水的临床分度323
补钠计算式324
补钠浓度及速度324
等渗性脱水的症状特点324
高钾血症的诊治325
补钾计算式325
低血钾症补钾325
等渗性脱水的治疗特点325
代谢性酸中毒治疗的有关计算式326
补钾浓度与速度326
代谢性碱中毒的诊治327
呼吸性酸中毒的诊治327
水过多(水中毒)的诊治328
常用电解质溶液成分328
电解质补充量计算329
常见电解质克与毫当量的换算关系329
儿科液体疗法输液量及种类329
第二节 血型分类与鉴定330
ABO血型330
标准血清鉴定血型331
标准红细胞鉴定血型331
盐水交叉配合试验332
抗人球蛋白交叉配合试验332
血浆交叉配合试验333
抗体血清标化334
分泌型鉴定334
立即离心(IS)交叉配合试验334
唾液中ABH型物质之检查335
红细胞上的A、B抗原数335
A亚型血型鉴定336
B亚型血型鉴定336
Rh血型鉴定337
Rh血型酶介质法检查338
Ss血型鉴定339
MN血型鉴定339
第三节 采血340
献血者的条件340
采血室的消毒341
手臂采血法消毒341
塑料装血袋消毒341
采血计量341
单采血技术341
输血量计算342
抗凝剂用法342
输血指征342
第四节 一般输血与成分输血342
输血速度343
库血与氨含量343
输血效果343
输血常规数据343
静脉输血344
动脉输血344
成分输血的制备及适应证344
自体输血标准347
自体输血347
自体胸腹腔血还输348
溶血反应及其处理348
过敏反应及其处理348
致热原反应及其处理348
第五节 血液及其制品保存349
全血及血液制品保存时限349
血细胞冰冻贮存351
冰冷存血管理352
红细胞保存液352
血液运输管理353
第七章 放谢治疗数据354
第一节 放射线的能量及其分类354
放射线的级能量354
放射治疗射线的分类354
医用X线的分类354
半价层354
软组织对X线和γ线能量吸收的方式354
比释动能355
第三节 放射治疗常用同位素源的半衰期及射线能量和γ电离常数Kγ355
照射量355
剂量当量355
X线和γ线最高吸收剂量点355
比授予能355
吸收剂量355
放射性活度355
第二节 主要辐射量名称及其单位355
198Au(198金)356
90Sr(90锶)356
182Ta(182钽)356
第四节 正常组织放射耐受量356
60Co(60钴)356
192Ir(192铱)356
137Cs(137铯)356
128Ra(228镭)356
骨髓357
肝脏357
胃357
小肠357
结肠357
直肠357
脑357
心脏357
肺357
口、咽腔粘膜358
食管358
皮肤358
脊髓358
肾358
胎儿358
唾液腺359
膀胱359
输尿管359
眼359
子宫359
阴道359
睾丸359
卵巢359
胰腺360
耳360
外周神经360
肌肉360
垂体360
肾上腺360
甲状腺360
骨与软骨360
平均致死剂量(Do)361
第六节 放射敏感性361
结缔组织361
脊髓361
肾361
肠组织361
肺组织361
脑组织361
第五节 各种组织辐射损伤耐受限度的等效计算公式361
乳腺361
大动脉及大静脉361
淋巴结及淋巴管361
毛细血管361
氧增比(OER)362
相对生物效应(RBE)362
皮肤鳞状细胞癌363
乳腺癌363
视网膜母细胞瘤363
皮肤基底细胞癌363
髓母细胞瘤363
肺小细胞未分化癌363
Wilms瘤363
何杰金病363
神经母细胞瘤363
精原细胞瘤363
第七节 不同期别肿瘤的放射致死剂量363
非何杰金恶性淋巴瘤363
肺癌364
快速超分割照射364
不等分割照射364
快速分割照射364
常规分割照射364
第八节 照射方法364
超分割照射364
口腔癌364
鼻咽癌364
头颈部鳞癌364
无性细胞瘤364
喉癌364
尤文氏肉瘤364
口咽、喉咽癌364
旋转照射365
半篷照射365
半身照射365
全身照射365
条形移动野照射365
等中心照射365
分段照射(分程照射)365
快速不等分割照射365
倒Y照射366
组织间插植照射366
腔内照射366
事故和应急照射367
公众中个人的剂量限值367
放射性就业前的血象要求367
放射职业人员体检时间要求367
第九节 辐射卫生防护367
后装照射367
放射工作人员的剂量限值367
X线照射野均匀度368
电子线中心的X线沾污368
半影区368
电子线能量368
X线能量368
电子线照射野对称性368
X线照射野对称性368
电子线照射野均匀度368
剂量率的稳定性368
治疗床刚性368
治疗床轴与等中心之位移368
漂皮距指示368
等中心位置精度368
第十节 加速器主要性能容差标准368
加速器的防护要求368
?钴治疗机的防护要求368
放射性职业人员血象要求368
光野与照射野的重合性368
返流性食管炎的分度369
食管腔内pH值测定369
食管滴酸试验369
食管狭窄部位369
第一节 消化系统疾病369
第八章 临床各科数据369
食管内压力测定370
胃-食管闪烁显象370
食管癌的临床病理分期370
腹部的分区370
胃的正常位置370
萎缩性胃炎的分型370
溃疡病的胃液分析370
胃泌素瘤371
复发性消化性溃疡371
消化道出血量的估计371
上消化道出血程度分级371
急性胰腺炎372
粪脂肪定量测定和脂肪吸收试验372
早期与中晚期胃癌的划分372
BT-PABA试验372
慢性胰腺炎373
胰腺癌373
胰泌素试验373
脾肿大的分度374
乳糜样腹水374
腹腔穿刺部位及放液量374
脾肿大时脾脏的测量法374
肝脏的硬度374
类癌综合征374
吸收不良综合征374
肝穿剌术的穿剌点选择375
溶血性黄疸375
肝细胞性黄疸375
梗阻性黄疸375
原发性肝癌375
肺界正常移动范围376
肺脏叩诊的正常界限376
第二节 呼吸系统疾病376
肝昏迷的分级376
急性肝功能衰竭376
膈肌波影(Litten现象)377
支气管体位引流的体位377
咯血程度的判断377
阻塞性肺气肿的临床类型377
肺气肿的分度(按残气/肺总量)377
肺气肿临床分期377
成人呼吸窘迫综合征的临床表现及分度378
呼吸衰竭类型378
吸入氧浓度计算式378
慢性肺心病X线诊断标准379
慢性肺心病心电图诊断标准379
慢性肺心病心电向量图诊断标准379
慢性肺心病超声心动图诊断标准379
肺性脑病临床分级380
肺功能不全的分级380
肺癌TNM分级381
缺氧程度的判断381
肺癌临床病理分期381
肺癌TNM分期382
肺结核分类法383
结核菌素试验383
卡介苗接种383
胸水渗出液与漏出液的鉴别384
胸腔穿剌部位及抽液量384
自发性气胸临床类型384
胸内结节病X线分型384
尘肺的X线诊断标准385
Kveim抗原试验385
弥漫性间质性肺纤维化的分期385
各期矽肺的X线主要表现386
哮喘严重度临床分级386
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有关数据386
胸腔抽气穿刺部位及排气量386
肺活量387
深吸气量387
补呼气量387
补吸气量387
潮气量387
支气管肺泡灌洗液(BALP)实验室检查387
功能残气量和残气量388
肺总量388
残气/肺总量388
每分钟静息通气量388
最大呼气流速389
气速指数389
通气储最百分比389
最大通气量389
各型通气机能障碍的肺机能变化390
肺泡通气量390
呼吸因难指数391
闭合气量391
肺泡-动脉氧分压差391
肺内血液分流量392
每分钟CO2产生量393
潮气末CO2浓度393
死腔气量/潮气量比例393
气道阻力393
人工呼吸机的潮气量选择394
人工呼吸机给氧浓度的安全界限394
人工呼吸机吸/呼比值的调节394
人工呼吸机气道压力的选择与监测394
呼气末气道正压395
肺功能不全的病人使用和停用机械生辅助呼吸的准则395
第三节 心脏血管病395
动脉血压测量395
颈静脉压396
中央静脉压396
冷加压试验396
安密妥试验396
上腔静脉综合征的肢体静脉压397
Hill征397
掌骨指数397
Hussey握拳试验397
Benzodixane试验397
Regitine试验397
组织胺试验397
晕厥398
颈动脉窦反射试验398
心肌梗塞Norris预后系数398
低血压398
Valsalva动作的分期398
人体接受X线透视的容许时间398
急性透壁性心肌梗塞心电图典形衍变400
急性心肌梗塞放射性核素心肌显像401
动脉血的PO2401
动脉血的PCO2401
急性心肌梗塞时的血清酶测定401
血清溶血性链球菌抗体测定402
播散性血管内凝血化验指标402
心力衰竭时电解质紊乱类型403
循环时间403
心包穿刺点404
心脏各腔正常显影时间404
肾静脉肾素比例(RVRR)405
肾静脉肾素与下腔静脉肾素比例(V/IVS)405
急性肺水肿的血流动力学监测405
心源性休克的特征405
右心梗塞的血流动力学监测405
右心各腔的压力405
右心各腔的血氧含量406
心排血量计算406
体循环血流量计算407
肺循环血流量计算407
心排血指数407
分流量计算407
阴力的计算407
右心室作功408
左心各腔压力408
瓣口面积计算408
周围总阻力409
左心室作功409
主动脉瓣口面积409
右心房二尖瓣值409
v波高度与y倾斜坡度的比值409
Wood指数409
心室间隔缺损的解剖类型410
右心室双出口分型410
Hamilton式计算心排血量410
心房间隔缺损的解剖类型410
动脉血染料稀释曲线410
主动脉干永存分型411
右位心类型411
主动脉口狭窄的解剖分型411
未闭动脉导管解剖类型411
主动脉瓣狭窄分度411
主动脉夹层动脉瘤临床分型412
主动脉夹层动脉瘤分型412
心力衰竭的临床类型412
肺动脉口狭窄分度412
风湿性二尖瓣狭窄病理解剖分型412
心脏功能的分级413
休克的临床分度413
颈动脉窦综合征晕厥类型413
冠心病分类414
心绞痛分型414
劳力型心绞痛分级414
泵衰竭分级414
高血压病的分期415
高血压病的眼底分级415
风湿热病理分期415
高血压诊断标准415
风湿性二尖瓣孔缩小分度415
体位性低血压的分类416
肺动脉高压416
肺动脉高压的病理生理分型416
多发性大动脉炎的临床类型416
梅毒性心血管病的临床类型416
猝死417
人体感染梅毒螺旋体后的反应417
心肌病类型417
克山病临床分型417
高原血压异常417
心搏骤停的临床诊断418
洋地黄类药物的临床应用418
充血性心力衰竭病人的水分摄入419
充血性心力衰竭病人的食盐限制419
急性心肌梗塞的抗凝治疗419
利尿合剂419
休克预后不良的指征419
急性心肌梗塞(AMI)的溶栓治疗420
急性心肌梗塞休克的补充血容量421
休克的恢复血容量422
心肺复苏后脑缺氧脱水疗法422
二尖瓣狭窄人造瓣膜替换术的适应证422
二尖瓣关闭不全人造瓣膜替换术的适应证422
主动脉瓣关闭不全人造瓣膜替换术的适应证422
主动脉瓣狭窄人造瓣膜替换术的适应证422
经皮穿刺冠状动脉腔内成形术(PTCA)423
右心房起搏电极定位标志423
右心室起搏电极定位标志423
电转复与电除颤的适应证与电量424
第四节 血液及造血系统疾病425
贫血诊断425
贫血细胞形态分类425
贫血的分度425
再生障碍性贫血的诊断标准425
缺铁性贫血425
溶血性贫血426
自身免疫性溶血性贫血426
维生素B12吸收试验(Schiling试验)427
亚氨甲酰基谷氨酸(FIGLu)排泄试验427
贫血与外科手术427
阵发性睡眠性血红蛋白尿(PNH)427
粒细胞的生成和死亡428
粒细胞减少症功能性分类428
骨髓有核细胞增生程度的分级428
白细胞减少症428
急性非淋巴细胞性白血病亚型骨髓像429
白细胞减少与外科手术429
慢性粒细胞性白血病429
慢性淋巴细胞性白血病的临床分期429
红血病和红白血病430
淋巴瘤Ann Arbor分期430
血小板减少与外科手术431
血友病431
血小板减少分度431
多发性骨髓瘤431
弥漫性血管内凝血(DIC)432
妊娠期血液系统生理性变化432
贮存血液的成分变化432
肾下垂触诊分度433
尿液中红细胞数的判定433
血尿出血部位的判定433
肾脏排钾情况433
蛋白尿433
多尿433
尿量433
第五节 肾脏病433
少尿和无尿433
原发性肾小球肾病诊断434
原发性肾小球肾炎的临床分型434
肾小管酸中毒分型434
肾功能减退的4个阶段434
慢性肾炎的临床分型435
氯化铵负荷试验435
慢性肾功能衰竭蛋白质摄入量计算435
慢性肾功能衰竭的尿量变化435
血、尿二氧化碳张力测定436
碳酸氢盐重吸收试验436
纯水清除率测定436
滤过排泄分数(FENa)测定436
尿沉渣白细胞数436
亚硝酸盐试验(Griess试验)437
闪光细胞检查437
lh尿白细胞排泄率437
尿涂片找细菌及尿菌落计数437
肾上腺皮质激素激发试验437
血浆肾素活性(PRA)测定438
血液透析的适应证438
血液透析的禁忌证439
血液透析常用透析液配方439
血液透析时肝素的应用440
血液滤过疗法的滤过时间利滤出液量441
血注灌流疗法441
血液滤过置换液量的计算441
血液滤过常用平衡液成分441
血浆置换法442
第六节 内分泌腺疾病及代谢病442
控制糖尿病的实验室指标442
高脂蛋白血症分型443
高脂血症的临床分型443
甲亢病情分型443
皮质醇增多444
慢性肾上腺皮质机能减退症(阿狄森病)444
内分泌性突眼的分级444
原发性甲状腺机能减退444
嗜铬细胞瘤445
口服葡萄糖耐量试验445
静脉葡萄糖耐量试验445
甲苯磺酰丁脲试验446
血清渗透压计算式446
胰岛素释放试验446
胰岛β细胞瘤446
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TRH)兴奋试验(之一)447
TRH兴奋试验(之二)447
TRH兴奋试验(之三)447
黄体生成激素释放激素(LHRH)兴奋试验447
垂体后叶素注射试验448
促肾上腺皮质激素(ACTH)兴奋试验448
简化高渗盐水试验448
氯蔗酚胺(Clomiphene)试验448
黄体生成激素释放激素(LHRH)试验448
禁水试验448
地塞米松抑制试验449
甲吡酮(SU4885)试验449
促甲状腺激素刺激试验450
T3抑制试验450
安体舒通试验450
氨苯蝶啶试验450
酚妥拉明试验451
磷廓清试验451
血浆肾素活性测定451
血浆血管紧张素Ⅱ测定451
钙负荷试验452
肾小管磷再吸收率(TRP%)452
第七节 神经系统疾病452
脊髓节数与椎骨数之关系452
瘫痪程度分级452
瞳孔大小452
深反射检查的记录方式453
脑脊液压力453
眼球震颤453
肌力分级453
脊椎的正常运动范围454
颈椎病的好发部位454
椎间盘突出的好发部位454
化脓性脑膜炎454
结核性脑膜炎脑脊液454
第八节 传染性疾病455
法定传染病报告时间455
法定传染病类别455
位置性皮眼震试验455
臂外展外旋试验455
转头闭气试验455
急性传染病的检疫期456
出疹性传染病发疹日期456
肉毒杆菌的耐热力456
结核杆菌的杀灭456
中枢神经系统传染病的脑脊液改变456
伤寒分期457
伤寒的血象特点457
伤寒与副伤寒的潜伏期457
脊髓灰质炎的潜伏期和瘫痪型的分期457
霍乱、副霍乱的临床类型457
细菌性食物中毒的潜伏期及病程457
霍乱、副霍乱的病程和潜伏期457
痢疾的潜伏期及病程457
病毒性肝炎的潜伏期和肝炎病毒的灭活458
流感的流行规律458
麻疹的潜伏期、前驱期和出疹期458
猩红热的潜伏期及病程经过458
森林脑炎的病程经过459
流行性出血热的潜伏期及病程经过459
疟疾的潜伏期459
斑疹伤寒、恙虫病和回归热的潜伏期459
百日咳的好发年龄、潜伏期和病程经过459
流生性乙型脑炎病毒的灭活和潜伏期459
流行性脑脊髓膜炎的发病年龄和潜伏期459
白喉的易感年龄及潜伏期459
斑贴试验460
第九节 皮肤科460
布氏杆菌病的潜伏期及病程经过460
狂犬病的潜伏期及病程经过460
钩端螺旋体病的潜伏期和病程经过460
划痕试验461
皮内试验461
被动转移试验461
结核菌素试验462
血清免疫球蛋白测定462
卟啉检查462
麻风菌素试验463
癣菌素试验463
结节病皮肤试验464
淋巴细胞转化试验464
自然花瓣形成试验465
刚果红皮内试验465
生理盐水皮肤试验465
毛果芸香碱出汗试验465
性病的潜伏期466
神经梅毒的脑脊液检验466
肾上腺皮质储备机能试验466
组织胺试验466
第十节 儿科467
儿童各年龄阶段的划分467
体重的增长468
身长的增长468
儿童的坐高468
头围468
囟门468
胸围468
腹围468
牙齿469
儿童的体表面积469
小儿发育470
小儿维生素A、D需要量471
小儿碳水化合物的需要量471
小儿脂肪的的需要量471
小儿蛋白质的需要量471
儿童总需热量471
小儿每日所需睡眠时间471
儿童水分的需要量471
小儿体液总量及分布472
人乳成分472
小儿血压测定472
小儿胸、腹腔及心包穿刺472
小儿体温472
小儿输血速度及用量473
小儿脱水程度估计473
小儿液量补充473
胎儿心率473
小儿肠的长度及食糜通过时间474
儿童的潮气量474
小儿胰腺重量及分泌量474
小儿肝脏重量474
小儿胃的分泌量及酸碱度474
小儿胃容量474
小儿食管的长度474
儿童肺活量475
儿童最大通气量475
小儿肺顺应性与气道阻力475
不同年龄小儿动脉血液气体的参考值475
小儿红细胞参考值476
小儿少尿和无尿476
小儿排尿次数及排尿量476
小儿心尖搏动点476
小儿静脉压476
小儿白细胞总数和分类477
小儿白细胞减少或缺乏477
儿科药物剂量计算方法477
新生儿Apgar评分478
暖箱的温、湿度参考值478
小儿心脏相对浊音界478
小儿心脏病心功能分级478
儿童基础免疫479
佝偻病的临床分度479
儿童计划免疫479
特发性呼吸窘迫综合征(新生儿肺透明膜病)胸部X线摄片表现的分级479
新生儿硬肿症的分度479
我国的婴幼儿计划免疫程序480
儿童预防接种程序细目480
第十一节 外科总论及普通外科480
手术耐受力的分级480
手术切口分类及愈合分级484
手术拆线时间参考484
营养指标的参考值484
创伤程度的分级485
创伤后反应演变过程485
创伤性休克的分度486
休克的诊断标准及评分判定法487
休克输液量的估计487
缺水性脱水的分度488
感染性休克的分类488
中心静脉压测量及其临床意义489
失血量的估计489
休克指数489
组织灌注状况观察490
冻伤的分度491
放线菌病病情分级491
甲状腺肿大的分度491
甲状腺肿大的WHO分度491
甲状腺机能亢进诊断指数491
乳腺囊性增生病的分级492
乳腺癌的分期492
基础代谢率百分比计算式及参考值492
肝癌临床分期标准493
门静脉压493
肝包虫囊肿生长速度493
门静脉高压症肝功能分级494
脾脏494
脾肿大哈氏二法分度494
溃疡病穿孔大小和腹腔渗液量估计494
溃疡急性穿孔临床分类495
胃癌TNM分类、分期495
萎缩性胃炎的分型496
各期胃癌的治疗参考496
胃癌的临床分期496
胃下垂的分度497
上消化道出血程度的叛判断497
幽门梗阻诊断数据参考497
胆总管正常压力497
克隆氏病Scheper病理分期497
克隆氏病活动指数计算法498
溃疡性结肠炎病情程度分型498
肠鸣音参考值498
麦氏点和兰氏点参考值498
大肠癌的临床病理分期499
直肠癌的分期(改良Dukes分期)499
直肠脱垂分度499
直肠狭窄分型499
恶性直肠类癌诊断参考500
血栓闭塞性脉管炎分期500
战伤延期缝合500
痔的临床分期500
肛裂分期500
第十二节 矫形外科501
肢体测量及关节活动度501
躯干的活动度502
骨折的分类502
肘部骨折的分型502
前臂骨折的分型503
股骨颈骨折的分型504
踝部骨折的分型504
常见闭合性骨折的治疗及处固定时间505
骨骺板损伤的分型505
骨折的复位标准505
牵引种类及重量507
肢体各关节的功能位置508
关节穿刺点509
各种关节疾患滑液检查数值509
骨折愈合分期511
骨折愈合标准512
成人常见骨折临床愈合时间512
各部位骨折疗效评定标准(草案)512
石膏固定的类型及其有关数据517
应用气囊止血带的压力和时间518
脊髓灰质炎后遗症的肌力分级与前角细胞病损程序51
热门推荐
- 2837056.html
- 2703658.html
- 3613474.html
- 2482210.html
- 12260.html
- 3557662.html
- 603029.html
- 2138751.html
- 1550143.html
- 3361107.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3628352.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3821411.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244220.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607022.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3469159.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2362837.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1832736.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2210586.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2557113.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306798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