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推拿治疗学 第2版【2025|PDF下载-Epub版本|mobi电子书|kindle百度云盘下载】

推拿治疗学 第2版
  • 宋柏林,于天源主编;范炳华,顾一煌,梅荣军副主编 著
  • 出版社: 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
  • ISBN:7117159586
  • 出版时间:2013
  • 标注页数:318页
  • 文件大小:58MB
  • 文件页数:335页
  • 主题词:

PDF下载


点此进入-本书在线PDF格式电子书下载【推荐-云解压-方便快捷】直接下载PDF格式图书。移动端-PC端通用
种子下载[BT下载速度快]温馨提示:(请使用BT下载软件FDM进行下载)软件下载地址页直链下载[便捷但速度慢]  [在线试读本书]   [在线获取解压码]

下载说明

推拿治疗学 第2版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

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上篇1

绪论1

第一章 推拿治疗的作用5

第一节 推拿治疗的基本作用5

一、调整脏腑5

二、疏通经络6

三、行气活血6

四、理筋整复7

第二节 推拿的作用机制7

一对神经系统的作用机制8

二、对循环系统的作用机制9

三、对消化系统的作用机制10

四、对泌尿系统的作用机制11

五、对免疫系统的作用机制11

六、对内分泌系统的作用机制11

七、对运动系统的作用机制12

八、镇痛的作用机制14

第二章 推拿治疗的原则与治法17

第一节 推拿治疗原则17

一、治未病17

二、治病求本18

三、扶正祛邪19

四、调整阴阳19

五、三因制宜20

第二节 推拿基本治法21

一、温法21

二、通法21

三、补法22

四、泻法22

五、汗法22

六、和法23

七、散法23

八、清法23

第三章 推拿临床常用检查方法25

第一节 头面部检查25

一、望诊25

二、触诊26

三、临床意义26

第二节 颈项部检查27

一、望诊27

二、触诊27

三、临床意义27

四、影像诊断29

第三节 背部检查30

一、望诊30

二、触诊30

三、临床意义31

四、影像诊断31

第四节 腰部检查32

一、望诊32

二、触诊33

三、临床意义33

四、影像诊断36

第五节 骶尾部检查37

一、望诊37

二、触诊37

三、临床意义38

四、影像诊断40

第六节 胸部检查40

一、望诊40

二、触诊41

三、临床意义41

第七节 腹部检查42

一、望诊42

二、触诊42

三、临床意义43

第八节 肩部检查43

一、望诊43

二、触诊44

三、临床意义44

四、影像诊断47

第九节 肘部检查47

一、望诊47

二、触诊48

三、临床意义48

四、影像诊断50

第十节 前臂部检查51

一、望诊51

二、触诊51

三、临床意义51

四、影像诊断52

第十一节 腕部检查52

一、望诊52

二、触诊52

三、临床意义53

四、影像诊断53

第十二节 手部检查54

一、望诊54

二、触诊55

三、临床意义56

四、影像诊断57

第十三节 髋部检查57

一、望诊57

二、触诊58

三、临床意义58

四、影像诊断62

第十四节 膝部检查63

一、望诊63

二、触诊63

三、临床意义63

四、影像诊断66

第十五节 踝部检查68

一、望诊68

二、触诊68

三、临床意义68

四、影像诊断68

第十六节 足部检查69

一、望诊69

二、触诊69

三、临床意义70

四、影像诊断71

第四章 推拿基本常识73

第一节 推拿疗法的性质和特点73

一、推拿疗法的性质73

二、推拿疗法的特点73

第二节 推拿疗法的适应证与禁忌证74

一、推拿疗法的适应证74

二、推拿疗法的禁忌证74

第三节 推拿疗法的一般注意事项75

一、医师基本要求75

二、医师体位选择75

三、患者体位选择75

第四节 推拿异常情况的处理75

一、软组织损伤75

二、骨与关节损伤76

三、椎骨压缩性骨折77

四、神经系统损伤77

五、肩关节脱位77

六、肋骨骨折78

七、晕厥78

八、脑血管意外79

中篇81

第五章 骨伤科病症81

第一节 颈椎病81

第二节 落枕87

第三节 寰枢椎半脱位89

第四节 前斜角肌综合征91

第五节 胸胁迸伤94

第六节 外伤性截瘫96

第七节 脊柱小关节紊乱99

第八节 急性腰扭伤103

第九节 慢性腰肌劳损107

第十节 退行性脊柱炎109

第十一节 项背肌筋膜炎112

第十二节 腰椎间盘突出症114

第十三节 棘上、棘间韧带损伤118

第十四节 第3腰椎横突综合征121

第十五节 骶髂关节损伤123

第十六节 肩关节周围炎126

第十七节 冈上肌肌腱炎128

第十八节 肱二头肌长头腱滑脱130

第十九节 肱二头肌长头腱鞘炎134

第二十节 肱二头肌短头腱损伤136

第二十一节 肩峰下滑囊炎138

第二十二节 肱骨外上髁炎140

第二十三节 肱骨内上髁炎142

第二十四节 尺骨鹰嘴滑囊炎144

第二十五节 桡骨茎突部狭窄性腱鞘炎146

第二十六节 腱鞘囊肿148

第二十七节 下尺桡关节损伤150

第二十八节 腕管综合征153

第二十九节 腕关节扭伤156

第三十节 梨状肌综合征159

第三十一节 髋关节滑囊炎162

第三十二节 髋关节扭伤164

第三十三节 髂胫束损伤166

第三十四节 退行性髋关节炎168

第三十五节 膝关节创伤性滑膜炎170

第三十六节 膝关节侧副韧带损伤172

第三十七节 膝关节半月板损伤175

第三十八节 髌下脂肪垫劳损177

第三十九节 退行性膝关节炎179

第四十节 腓肠肌损伤181

第四十一节 踝关节扭伤183

第四十二节 踝管综合征186

第四十三节 跟腱周围炎188

第四十四节 跟痛症190

第六章 内科病症194

第一节 感冒194

第二节 咳嗽196

第三节 哮喘198

第四节 心悸201

第五节 中风203

第六节 眩晕206

附:高血压病208

第七节 胃脘痛210

第八节 呕吐212

第九节 呃逆215

第十节 泄泻217

第十一节 胃下垂219

第十二节 便秘220

第十三节 郁证222

第十四节 不寐225

第十五节 胁痛227

第十六节 头痛229

第十七节 面瘫231

第十八节 面痛233

第十九节 癃闭234

第二十节 淋证236

第二十一节 遗精238

第二十二节 阳痿240

第二十三节 消渴242

第二十四节 痹证244

第二十五节 痿证246

第二十六节 颤证248

第七章 妇科病症252

第一节 月经不调252

第二节 痛经255

第三节 闭经257

第四节 围绝经期综合征259

第五节 带下病263

第六节 慢性盆腔炎264

第七节 产后身痛267

第八节 产后缺乳269

第九节 乳痈271

第十节 乳癖273

第八章 五官科病症277

第一节 近视277

第二节 麻痹性斜视278

第三节 上睑下垂280

第四节 溢泪症282

第五节 颞颌关节功能紊乱症283

第六节 咽喉炎284

附:扁桃体炎285

第七节 鼻窦炎286

第八节 牙痛288

第九节 喉喑290

下篇293

第九章 推拿保健293

第一节 减肥推拿293

一、全身减肥293

二、腹部减肥294

三、腰臀部减肥294

第二节 美容推拿294

一、头部推拿美容294

二、眼部推拿美容295

三、面部推拿美容295

第三节 五脏保健推拿296

一、固肾益精法296

二、健脾益胃法296

三、疏肝利胆法297

四、宣肺通气法297

五、宁心安神法298

第十章 推拿流派300

第一节 一指禅推拿流派300

第二节 ?法推拿流派301

一、倡导中西医结合301

二、注重手法操作技能,强调刚柔相济301

三、?法与被动运动有机结合302

四、重视经筋、皮部,强调不能以针灸理论代替推拿理论302

第三节 内功推拿流派302

一、头面部303

二、躯干部303

三、上肢部303

四、下肢部304

第四节 正骨推拿流派304

一、矫正关节脱位与骨折移位手法305

二、骨关节错缝和软组织损伤手法306

第五节 腹诊推拿流派306

一、诊断方法306

二、常用手法307

三、适用病症308

第六节 脏腑经络推按流派308

一、基本手法308

二、常规操作309

三、理论依据309

四、适用病症309

五、注意事项310

第七节 点穴推拿流派310

一、流派特点310

二、主要手法310

三、常用穴位及刺激线312

四、强调功法训练312

主要参考书目313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