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中国土地资源可持续利用的理论与实践【2025|PDF下载-Epub版本|mobi电子书|kindle百度云盘下载】

- 唐华俊,陈佑启等主编 著
- 出版社: 北京:中国农业科技出版社
- ISBN:7801198875
- 出版时间:2000
- 标注页数:364页
- 文件大小:32MB
- 文件页数:392页
- 主题词:土地资源(学科: 可持续发展 学科: 研究 地点: 中国) 土地资源 可持续发展
PDF下载
下载说明
中国土地资源可持续利用的理论与实践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上篇 土地资源可持续利用的理论与方法1
导论1
第一章 土地资源可持续利用研究进展11
第一节 土地和土地资源可持续利用11
一、土地11
二、土地利用12
三、土地(或土地资源)可持续利用13
第二节 国外土地资源可持续利用研究14
一、土地资源可持续利用研究进展14
二、新技术在土地资源可持续利用研究中的应用16
三、不足和挑战17
第三节 国内土地资源可持续利用研究进展18
一、土地资源及其利用状况调查18
二、土地资源可持续利用研究中的方法和技术20
三、主要研究内容21
一、土地资源的数量和质量状况25
第二章 中国土地资源的基本态势25
第一节 土地资源的状况25
二、土地资源的利用格局27
第二节 土地资源开发利用的环境条件分析32
一、自然条件32
二、社会经济条件39
第三节 土地资源的人口承载能力分析44
一、人口承载力研究的基本方法45
二、指标的确定47
三、土地资源人口承载能力分析结果48
第四节 人地关系的基本特征52
一、人均土地资源拥有量低52
二、各地区人均土地资源拥有量不平衡53
三、地区间土地资源的生产能力差异大54
四、人地关系的未来趋势55
一、部分地区土地利用结构有待调整57
第五节 土地资源可持续利用面临的主要问题57
二、土地质量退化现象较为普遍58
三、耕地面积逐年减少,部分闲置严重59
四、土地资源的生产能力未得到充分发挥60
五、土地开垦过度,后备资源严重不足61
六、中国人地关系的未来趋势令人担忧61
第三章 土地资源可持续利用的演变历史分析63
第一节 人类文明史上土地利用的演变发展历史63
一、采猎文明时期的土地利用64
二、农业文明时期的土地利用64
三、工业文明时期的土地利用66
四、后工业文明时期的土地利用67
第二节 新中国成立以来土地利用的演变动态67
一、耕地及其利用的变化68
二、林地及其利用的变化72
三、园地及其利用的变化74
四、草地及其利用的变化76
第三节 土地利用变化的动力机制77
一、人地关系的相互作用机制78
二、土地利用结构的相互协调与制约机制79
三、社会经济发展的导向机制80
四、市场规律的调控机制80
五、自然环境条件的基础作用机制81
第四章 土地利用变化的趋势模型83
第一节 土地利用变化趋势模拟的基本原理83
一、土地利用变化驱动因子的综合性83
二、土地利用变化的规模相关性84
第二节 土地利用变化趋势模型的设计及条件假设86
一、设计目标86
二、总体条件假设86
第三节 土地利用变化及其影响模型的基本构造87
三、人口模块88
四、空间布局模块88
二、需求模块88
一、统计分析模块88
第四节 主要模型方法研究89
一、多尺度统计分析89
二、土地利用变化的预测91
三、模型的自动调节功能95
四、土地利用类型之间的相互竞争96
第五节 土地利用变化及其影响模型的应用研究96
一、数据的收集与整理96
二、数据的预处理99
三、多元统计分析101
四、土地的需求分析106
五、土地利用分布及其变化的空间模拟结果111
第六节 模型的评价119
一、模型行为及其敏感性分析119
二、模型的限制因素121
四、模型结果的应用评价122
三、模型的检测122
五、结语124
第五章 土地资源可持续利用评价126
第一节 土地资源可持续利用评价的基本内涵126
一、可持续发展与土地资源可持续利用126
二、农业土地利用系统及其可持续性127
三、土地可持续利用评价和决策130
四、多层面的生态、经济、社会三维视角131
五、空间尺度和时间尺度133
第二节 土地可持续利用评价方法136
一、国内典型评价框架136
二、国外主要评价体系141
三、简评148
第三节 土地可持续利用评价指标体系149
一、建立评价指标体系的指导原则149
二、土地可持续利用评价指标体系框架150
三、与评价指标体系相关的一些问题153
一、农业土地资源的供需平衡状况评价155
第四节 中国土地资源可持续利用状况简要评述155
二、土地生产力水平维持状况评价156
三、土地利用的环境问题评价158
第六章 土地资源可持续利用区划160
第一节 土地资源可持续利用区划的意义与原则160
一、土地资源可持续利用区划的意义与作用160
二、土地资源可持续利用分区原则162
第二节 土地资源可持续利用分区指标体系163
一、土地资源可持续利用163
二、指标系统构建依据170
三、指标设置170
四、指标提取171
五、功能指标值计算171
第三节 土地资源可持续利用分区方法与分区方案172
一、土地资源可持续利用分区方法172
二、土地资源可持续利用分区方案172
一、北部低潜低压区174
第四节 土地资源区域特征与评述174
二、中部高潜高压区177
三、南部中潜高压区181
四、东北部高潜低压区183
第七章 土地资源可持续利用战略193
第一节 中国土地资源可持续利用的指导思想193
第二节 土地资源可持续利用的基本原则194
一、土地资源可持续利用的社会法则194
三、土地资源可持续利用的资源法则195
二、土地资源可持续利用的经济法则195
四、土地资源可持续利用的生态法则196
五、土地资源可持续利用的区域协调法则196
六、土地资源可持续利用的代际均衡法则197
第三节 土地资源可持续利用的对策与措施197
一、严格控制人口的增长,引导可持续的消费观198
二、加强宣传教育,培养可持续的资源利用观199
三、进一步完善土地的法制建设,加强土地利用管理199
四、采取强有力的措施,切实保护耕地的数量和质量201
五、高效与集约用地,节约有限的土地资源205
下篇 土地资源可持续利用的实证研究211
第八章 房山区土地资源可持续利用研究211
第一节 土地资源可持续利用的环境条件211
一、自然条件211
二、社会、经济条件213
第二节 土地开发与利用的历史演变214
一、土地开发与利用的历史变迁214
二、新中国成立后土地利用的发展演变215
第三节 土地利用现状、问题与原因217
一、土地利用现状217
二、土地利用问题与原因222
第四节 土地资源可持续利用模式224
一、房山区可持续农业发展情况224
二、房山区土地开发利用模式226
三、搞好土地使用规划,加强宏观调控232
二、深化土地使用制度改革,强化土地管理的经济手段232
一、加强法制建设,依法管理土地232
第五节 土地可持续利用的对策与措施232
四、强化措施,保护耕地资源233
五、调整农业结构,促进农业持续发展233
第九章 山东省曹县土地资源可持续利用研究237
第一节 土地资源可持续利用的环境条件237
一、自然条件237
二、社会经济条件240
第二节 曹县土地资源开发利用的历史演变240
一、恢复和快速发展时期241
二、徘徊和缓慢发展时期241
三、农业快速发展时期241
四、农业生产全面发展阶段242
第三节 土地利用的现状、问题与原因242
一、土地利用现状分析242
二、存在的问题及原因244
第四节 土地资源持续利用模式245
一、土地高效持续利用模式246
二、黄河故道林果粮一体化持续发展模式249
三、“基地——加工——销售”一条龙外向型经济发展模式250
四、村级集约化经营持续发展模式252
第五节 土地资源可持续利用的措施和对策254
一、加强土地资源管理255
二、优化种植业结构,提高土地利用效率255
三、研究、开发和推广有利于土地资源可持续利用的科学技术256
四、增施有机肥料,提高土壤肥力257
五、工程措施和生物措施相结合,建立合理的人工生态系统257
第十章 四川省乐至县土地资源可持续利用研究259
第一节 土地资源环境259
一、自然环境条件259
二、社会经济条件261
第二节 土地利用的历史演变与现状分析262
二、土地利用现状263
一、土地利用的历史演变263
三、土地利用特点及分布规律264
四、土地利用类型述评265
第三节 土地资源可持续利用模式272
一、土地资源开发利用的基本经验272
二、土地资源可持续利用模式探索274
第四节 土地资源可持续利用障碍因素及成因275
二、农田生态失衡276
一、人口超载,土地利用规划滞后276
三、农业布局不够合理,结构单一,产出效益低277
四、对水资源缺乏认识,障碍着土地生产力发挥278
第五节 土地资源可持续利用的战略选择279
一、土地资源可持续利用依据、日标、原则279
二、土地资源可持续利用管理280
三、加强基本农田建设,提高耕地质量284
四、优化土地资源配置286
一、自然条件290
第十一章 山西省朔城区土地资源可持续利用研究290
第一节 土地资源环境290
二、社会经济条件296
第二节 土地利用现状分析299
一、土地利用方式299
二、土地资源的特点302
三、土地利用中存在的主要问题302
第三节 土地资源供需分析303
一、土地资源潜力分析303
二、土地需求量分析304
第四节 土地资源可持续利用模式304
一、区域开发305
二、基础工程307
三、产业配置310
四、重点项目312
第一节 土地资源可持续利用的环境条件317
一、自然条件317
第十二章 湖北省浠水县土地资源可持续利用研究317
二、社会经济条件318
第二节 土地资源利用的现状、问题与原因320
一、土地资源利用的现状320
二、土地资源利用存在的问题与原因321
第三节 土地资源开发利用的历史演变322
一、土壤的演变模式322
二、土壤资源开发的历史演变324
三、土地资源利用的历史演变327
第四节 土地资源可持续利用模式329
一、西南沿江平原区灰潮土(淤泥田)改良可持续利用模式329
二、中部丘陵区水稻土改良可持续利用模式330
三、东北低山区砂土(冷浸田)改良可持续利用模式331
第五节 土地资源可持续利用的对策与措施332
一、土地资源可持续利用的对策332
二、土地资源可持续利用的措施334
一、自然条件336
第十三章 江西省高安市土地资源可持续利用研究336
第一节 土地资源可持续利用的环境条件336
二、社会经济技术条件及其主要特点338
三、区域优势和主要制约因素339
第二节 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状况340
一、发展状况340
二、现状分析341
三、在全区、全省的地位和作用341
第三节 土地资源利用的现状、问题和原因341
一、各地类现状分析342
二、土地开发利用的问题及原因344
第四节 土地生产潜力与后备资源评价346
一、“四低”资源的增产潜力分析346
二、未利用土地适宜性评价347
第五节 土地资源可持续利用模式与实践349
一、油—稻—稻农田三熟模式349
三、公司加农户模式350
二、山水田路综合开发利用模式350
四、棉油、棉菜套作模式351
五、牧、果、渔结合模式352
第六节 土地资源可持续利用模式的总体设想与布局352
一、指导思想352
二、模式发展方向和重点352
三、选择模式的原则353
四、模式的总体规划与布局353
第七节 土地资源可持续利用的对策与措施354
一、加强宣传,扩大影响354
二、完善各种土地管理制度354
三、改善生态环境,增强农业后劲354
四、依靠科技进步,建设现代农业354
五、以点带面,推广模式经验355
六、多渠道筹集资金,增加土地开发利用投入355
参考文献356
热门推荐
- 1830462.html
- 2032045.html
- 2687035.html
- 442773.html
- 13475.html
- 3848275.html
- 3584500.html
- 53312.html
- 2066954.html
- 480180.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3238087.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3568425.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2216711.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2673720.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1622392.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3835010.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1662365.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2375073.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3544971.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10038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