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政治经济学【2025|PDF下载-Epub版本|mobi电子书|kindle百度云盘下载】

政治经济学
  • 福建省高等院校马列主义理论教学研究会经济学分会编 著
  • 出版社: 福州:福建人民出版社
  • ISBN:
  • 出版时间:1986
  • 标注页数:363页
  • 文件大小:5MB
  • 文件页数:374页
  • 主题词:

PDF下载


点此进入-本书在线PDF格式电子书下载【推荐-云解压-方便快捷】直接下载PDF格式图书。移动端-PC端通用
种子下载[BT下载速度快]温馨提示:(请使用BT下载软件FDM进行下载)软件下载地址页直链下载[便捷但速度慢]  [在线试读本书]   [在线获取解压码]

下载说明

政治经济学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

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第一章 政治经济学研究的对象1

第一节 政治经济学是研究生产关系及其发展规律的科学1

一、物质资料的生产1

目 录1

二、生产过程的两个方面3

三、政治经济学研究的对象是生产关系发展的规律5

第二节 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创立和发展8

一、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来源8

二、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创立11

三、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发展16

一、商品的二因素:使用价值和价值21

第二章 政治经济学的理论基础21

第一节 商品21

二、生产商品劳动的二重性24

三、商品的价值量25

四、私人劳动和社会劳动的矛盾27

第二节 货币29

一、货币的起源和本质29

二、货币的职能33

第三节 价值规律40

一、价值规律是商品经济的基本规律40

二、价值规律的作用42

第三章 资本的生产过程46

第一节 资本和剩余价值46

一、货币转化为资本46

二、剩余价值的生产过程51

三、资本家榨取剩余价值的两种方法56

四、工资60

第二节 资本积累64

一、资本主义再生产和资本积累64

二、资本有机构成的提高和相对人口过剩68

一、产业资本循环的三个阶段和产业资本的三种职能形式81

第一节 资本的循环81

第四章 资本的流通过程81

二、产业资本的三种循环形式84

第二节 资本的周转86

一、资本的周转,周转时间和周转次数86

二、固定资本和流动资本88

三、资本周转速度对剩余价值生产的影响90

第三节 社会总资本的再生产和流通92

一、研究社会总资本再生产的核心92

二、社会总资本的简单再生产94

三、社会总资本的扩大再生产97

第一节 利润和平均利润104

一、剩余价值转化为利润104

第五章 资本主义生产总过程104

二、利润转化为平均利润106

三、价值转化为生产价格108

第二节 商业资本和商业利润、借贷资本和利息110

一、商业资本和商业利润110

二、借贷资本和利息113

第三节 资本主义的地租116

一、资本主义地租的本质116

二、资本主义的级差地租118

三、资本主义的绝对地租122

第六章 帝国主义的经济实质和特征125

一、生产的集中和垄断126

第一节 帝国主义的基本经济特征126

二、金融资本和金融寡头127

三、资本输出130

四、资本家国际垄断同盟从经济上瓜分世界131

五、帝国主义列强瓜分世界领土和重新瓜分的斗争132

第二节 垄断是帝国主义的经济实质133

一、垄断发展的一般规律133

二、垄断高额利润及其来源134

三、垄断和竞争137

第三节 帝国主义是腐朽的或寄生的资本主义139

一、腐朽性或寄生性是帝国主义阶段的特性139

二、生产和技术发展的停滞趋势140

三、寄生性的加深142

第四节 帝国主义是垂死的资本主义143

一、过渡性或垂死性是帝国主义特性143

二、资本主义基本矛盾的加深和过渡到社会主义的物质条件更加成熟144

三、社会主义革命首先在一个国家或几个国家胜利的可能性146

第七章 当代垄断资本主义生产关系新变化与新特点149

第一节 当代资本主义生产关系新变化与新特点149

第二节 国家垄断资本主义153

一、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的产生和发展153

二、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的形式和实质156

三、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的作用158

一、资本主义经济危机的实质和根源161

第八章 资本主义的历史趋势161

第一节 资本主义经济危机161

二、经济危机的周期性164

三、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经济危机的新特点167

第二节 资本主义必然灭亡,社会主义必然胜利168

第九章 社会主义经济制度的建立和多种经济形式170

第一节 社会主义经济制度的建立和建设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经济体制170

一、马克思主义创始人关于社会主义的科学预见和社会主义的实践170

二、社会主义经济制度的建立和社会主义经济体制改革问题的提出173

三、建立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经济体制176

一、我国现阶段所有制结构的特点180

第二节 以公有制为主体的多种经济形式180

二、社会主义公有制183

三、公有制经济的补充形式188

第三节 社会主义的根本任务是发展生产力190

一、发展社会生产力是社会主义的根本任务190

二、开拓和创造新的生产力192

第十章 在公有制基础上的有计划的商品经济195

第一节 社会主义经济是有计划的商品经济195

一、在社会主义和商品经济关系问题上认识的发展195

二、社会主义经济在总体上是商品经济的原因198

三、在公有制基础上商品经济和计划经济的统一200

四、商品经济的充分发展是实现经济现代化的必要条件203

第二节 社会主义经济中的有计划按比例发展规律和价值规律205

一、国民经济有计划按比例发展的客观必然性205

二、价值规律在社会主义经济中的地位和作用208

三、有计划按比例发展和自觉运用价值规律的一致性212

四、社会主义的竞争213

第三节 建立自觉运用价值规律的计划体制216

一、建立统一性同灵活性相结合的计划体制的必要性216

二、国民经济计划管理的形式218

第十一章 社会主义生产目的和经济效益222

第一节 社会主义生产是以满足人民需要为目的的生产222

一、社会主义生产目的222

二、社会主义生产目的的内涵226

三、实现社会主义生产目的的手段228

第二节 社会主义基本经济规律230

一、社会主义基本经济规律的内容和作用230

二、社会主义生产与消费的辩证关系233

第三节 社会主义经济效益234

一、提高社会主义经济效益234

二、正确处理效益和速度的关系237

第十二章 社会主义企业240

第一节 社会主义企业的性质和地位240

一、社会主义企业的性质和作用240

二、增强企业活力是发展社会主义经济的客观要求242

第二节 政企职责分开和城市的中心作用244

一、国家管理经济的职能和企业的自主经营权244

二、发挥城市的中心作用246

第三节 社会主义企业的经济责任制249

一、社会主义企业经济责任制的内容249

二、实行厂长负责制251

三、提高企业素质,发挥劳动者的积极性254

第四节 社会主义企业的资金运动和经济核算制255

一、社会主义企业的资金运动255

二、社会主义企业的经济核算制258

一、社会主义商品流通的地位和作用261

第一节 社会主义的商品流通261

第十三章 社会主义流通261

二、社会主义商品流通的形式和体制264

三、社会主义的统一市场和合理的价格体系267

第二节 社会主义的货币流通270

一、社会主义货币流通的特点和渠道270

二、社会主义制度下的货币流通规律273

第三节 社会主义的信贷和银行275

一、社会主义信贷的必然性、职能和作用275

二、社会主义的利息277

三、社会主义银行278

一、社会主义社会总产品和国民收入281

第十四章 社会主义的分配281

第一节 社会主义国民收入及其分配281

二、工农业总产值指标和国民生产总值指标283

三、社会主义国民收入的分配和再分配287

四、正确处理积累和消费的比例关系290

第二节 社会主必制度下个入消费品的分配292

一、按劳分配的客观必然性292

二、按劳分配的历史进步性及其作用296

三、全民所有制内部两个层次的按劳分配299

四、按劳分配的形式301

一、社会主义再生产的内容和特点305

第一节 社会主义的再生产305

第十五章 社会主义的再生产和宏观调节305

二、社会主义再生产的类型307

三、社会主义再生产中的主要比例关系310

第二节 社会主义经济中的宏观调节 和综合平衡314

一、有计划商品经济中宏观调节 的必要性及其特征314

二、宏观调节 的手段318

三、国民经济的综合平衡321

第十六章 社会主义国家的对外经济关系327

第一节 实行对外开放的客观必然性327

一、开放是当今世界各国发展经济的基本战略327

二、对外开放是我国一项长期的基本国策329

三、坚持独立自主和实行对外开放331

第二节 对外经济关系的形式333

一、对外贸易333

二、引进先进技术和吸收先进经营管理方法336

三、利用外资338

第三节 兴办经济特区和开放沿海城市339

一、兴办经济特区是对外开放的一项重大试验339

二、经济特区的性质和特点341

三、进一步开放沿海城市342

结束语347

附录352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