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货币、银行与经济活动【2025|PDF下载-Epub版本|mobi电子书|kindle百度云盘下载】

- (美)小劳埃德·B·托马斯著;孔繁敏,许青等译 著
- 出版社: 北京: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
- ISBN:7500516959
- 出版时间:1992
- 标注页数:799页
- 文件大小:31MB
- 文件页数:825页
- 主题词:
PDF下载
下载说明
货币、银行与经济活动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目录1
第一篇绪 论3
第一章货币的性质和职能3
导言3
(一)货币的含义4
(二)货币、财富和收入的区别6
(三)货币的职能7
第二章货币的演进14
一、实物货币14
(一)足值货币:金本位制16
(二)代用足值货币20
(三)格雷沙姆法则(劣币驱逐良币法则)21
二、有保证准备发行的纸币、无准备发行的纸币或信用货币22
(一)活期存款和其他支票存款作为交换媒介的优势26
三、20世纪80年代的货币量度27
(一)狭义的货币定义(M-1)28
(二)比较广义的货币定义(M-2、M-3和L)30
(三)货币流通总额的行为33
四、未来:电子货币和不用支票的社会35
第二篇 基本概念:金融机构和金融市场41
第三章货币市场、资本市场和金融手段41
一、金融债权的特性44
(一)美国政府证券种类48
二、美国政府有价证券市场48
(二)政府债务的所有权59
三、金融市场分类61
(一)债务市场和产权投资市场61
(二)初级市场和二级市场62
(三)有组织的市场和场外交易62
(四)货币市场和资本市场63
第四章金融中介73
一、金融中介机构的分类74
(一)存款型机构74
(二)契约性储蓄机构79
(三)其他类型的金融中介机构82
二、金融中介机构的作用和成长84
(一)金融中介机构存在的经济基础84
(二)金融中介机构的成长86
(三)债务和信贷的增长以及金融中介机构的作用88
三、金融中介机构的经济方面89
(一)金融中介机构与一般利率水平89
(二)金融中介机构,经济投资和经济增长91
(三)金融中介机构和联邦储备政策的有效性91
(四)减少金融机构存放款项的媒介作用93
(五)法定最高利率限额经济学96
四、金融体系趋于取消管制的动向98
(一)1980年存款机构放松管制和货币控制法案101
(二)1982年加恩-谢尔曼法102
第五章利率行为105
一、有价证券价格和收益率机制106
(一)现值的概念106
(二)债务证券的价格与收益率之间的关系107
(三)为什么债券价格会随着期限的长短而波动111
二、分析利率的一个模型:可贷放资金框架112
(一)通货膨胀预期和利率水平116
(二)通货膨胀与利率:经验研究119
(三)预算赤字与利率122
(五)利率的周期性波动124
(四)长期和短期利率的波动124
三、各种债务证券间的利率差异127
(一)违约风险和利率127
(二)税收与利率131
(三)可销售性与利率132
第六章真实利率的行为和利率的期限结构135
一、真实利率的含义及其重要性135
二、衡量通货膨胀预期137
三、计算真实利率的两种方法139
四、真实利率行为(1965—1984年)141
五、利率的期限结构145
(一)期限结构的预期理论147
(二)期限结构的风险保证金理论149
(三)期限结构的市场分割说151
(四)期限结构的周期行为152
第七章商业银行业务157
一、商业银行业务:基本概念158
(一)商业银行资产负债表158
(二)法定存款准备标准159
(三)商业银行资产的性质160
(四)商业银行负债的性质165
二、商业银行财务状况评估168
(一)资本帐户的适度性168
(二)评价银行财务状况的其他因素170
三、商业银行的经营管理175
(一)资产管理175
(二)商业银行的流动性欠充分吗179
(三)债务管理181
(四)1984年大陆伊利诺伊银行危机184
第八章银行业结构、管理和保险187
一、美国银行业结构187
(一)单一银行制与分行制188
(二)银行控股公司192
(三)非银行竞争者的非常时期197
(四)跨州经营银行业务的趋势199
二、银行的管理与监督200
三、存款保险的作用203
(一)联邦存款保险公司保险的财务状况207
(二)在联邦存款保险公司保险方面提出的改革方案209
第三篇联邦储备政策对中期目标的影响215
第九章银行存款的产生与联邦储备系统:导论215
一、银行存款的产生215
(一)银行存款多倍扩张218
(二)银行存款的倍数收缩223
二、联邦储备系统:过去和现在224
(一)联邦储备系统的起源224
(二)联邦储备系统的资产负债表227
(三)联邦储备的收益230
(四)联邦储备系统的结构233
(五)非会员的身份(地位)问题及其1980年的货币控制法案239
(六)联邦储备的独立性问题242
第十章货币供应量的确定:货币基础247
一、货币基础:基本概念248
(一)研究货币基础的原因249
(二)货币基础的产生250
(三)货币基础的来源252
(四)货币基础的分派或使用255
(五)货币基础需求对现有货币供应量的调整256
(六)对导致货币基础变化的十项因素的分析258
(七)联储业务与货币基础278
(八)货币基础主要决定因素的历史变迁279
第十一章货币供应量的确定:货币供给乘数283
一、货币供给乘数:产生与应用285
(一)同简单的、“朴素”的存款扩张乘数之比较288
(二)联储在影响乘数中的作用289
(三)构成m诸变量间的相互依存性291
(四)某些计算例子292
二、k、rr、re和t的变动对货币供给乘数的影响293
(一)k变化的影响293
(二)rr变化的影响294
(三)re变化的影响295
(四)t变化的影响296
(五)k、rr、re、t和乘数m1的近期历史演变297
三、参数k、rr、re和t的决定因素297
(一)通货比率,k的决定因素297
(二)法定准备金比率,rr的决定因素304
(三)超额准备金比率,re的决定因素305
(四)定期存款比率,t的决定因素308
四、B和m的因果关系309
五、联邦储备在大萧条中的作用311
(一)凯恩斯主义者的解释:“你不能受制而*推动”317
(二)货币主义者的解释:“联储根本没有推动”319
一、公开市场业务:基本考虑324
第十二章联邦储备政策手段:公开市场业务324
(一)联储对公开市场业务的“发现”326
(二)联储的操作步骤:公开市场业务326
(三)公开市场业务的影响329
(四)联储公开市场活动的领域331
(五)“长短期利率运用扭转行动”334
(六)彻底的联储交易和证券回购协议336
二、公开市场业务:政策方面338
(一)联储的防御目标与动态目标338
(二)解释联邦储备政策340
(三)公开市场业务相对于其他手段的优点349
(四)相对于其他手段而言公开市场业务的缺陷351
第十三章联邦储备政策手段:贴现政策和法定存款准备金政策354
一、贴现政策354
二、决定贴现和贷款的因素355
(一)抑制银行从联储借款的因素358
(二)在联储合理借款的准则359
(三)公开市场业务和贴现政策的相互关系360
三、贴现率的变动:影响的渠道361
(一)对准备金、货币基础和货币供应量的冲击362
(二)对收益率、证券价格和银行贷款利率的冲击363
(三)贴现率变动的告示或心理效应366
(一)实施贴现政策中的问题368
四、对联邦储备贴现政策的批评及提出的改革措施368
(二)提出的贴现政策的改革措施371
五、法定存款准备金比率374
(一)法定存款准备金比率的制度374
六、法定存款准备金比率变动的经济学377
(一)法定存款准备金比率影响货币供应量的机制377
(二)法定存款准备金比率的变动作为一项货币政策手段的长处380
(三)作为货币政策的一项手段,法定存款准备金比率变动的缺点382
七、在确定法定存款准备金比率的适当水平时的某些考虑385
(一)与货币创造相联系的利润分配385
(二)杠杆作用的考虑387
(三)货币供给乘数的稳定性及其货币管理388
(四)银行的流动性和偿付能力问题389
第十四章联邦储备政策目标392
一、货币政策目标:基本概念392
(一)货币政策目标的含义392
(二)一个有效目标的若干标准394
二、联邦储备政策的传递397
(一)即期或短期变量397
(二)中期变量402
(三)货币主义者和凯恩斯主义者论适当目标406
(四)货币供应量目标和利息率目标之间的矛盾407
(一)货币乘数的动荡409
三、金融动荡的类型以及控制货币供应量的理想短期目标或指南409
(二)货币需求的动荡411
(三)货币主义者和非货币主义者对短期目标决定的看法413
四、联邦储备政策和行动的效果414
(一)联储限制债券收益率的政策(1942—1951年)414
(二)联储具有不稳定的影响吗417
五、70年代和80年代的联邦储备目标421
(一)1979年10月的程序变动423
(二)1982年后期M-1重要性的降低427
(三)货币增长锥面与预期效应428
一、货币流通速度:基本概念433
(一)交换方程式和货币的交易速度433
第十五章货币需求和货币流通速度433
第四篇中期目标和经济活动之间的联系433
(二)货币的收入流通速度438
二、货币流通速度和货币需求之间的关系441
三、货币的需求:基本概念442
(一)剑桥现金余额方程式442
(二)对货币供给和需求之间不均衡的调整程序443
四、持有货币的动机445
(一)对货币的交易性需求445
(二)对货币的预防性需求449
(三)货币的投机性需求449
五、在货币需求上利率的作用451
(一)利率与交易性和预防性动机452
(二)利率与投机性动机454
六、货币政策和凯恩斯的分析458
(一)凯恩斯货币需求学说对货币政策的有效性的简要分析458
(二)对凯恩斯投机性货币需求分析的批评464
第十六章新旧货币数量学说468
一、过时的或“朴素的”货币数量论469
(一)构成旧货币数量论假定的基本原理472
(二)对旧货币数量论的批判475
二、货币数量论的复活476
(一)弗里德曼的货币数量论477
三、货币影响的途径:凯恩斯主义者和货币主义者483
(一)财富在传递货币影响中的角色484
(二)关于货币供应量对利率冲击的两种观点486
四、挤出效应假设488
(一)挤出效应:货币主义者的观点489
(二)挤出效应:凯恩斯主义者的观点492
第十七章美国货币流通速度的行为497
一、货币流通速度长期行为的分析497
(一)弗里德曼的解释499
(二)托宾的解释502
二、货币流通速度短期行为的分析505
(二)金融创新对货币流通速度水平的“棘轮效应”506
(一)货币流通速度的诱导性变动及其货币政策的效用506
(三)货币流通速度周期行为的分析507
(四)1974年以来的货币需求和流通速度行为510
第十八章货币政策:规则与裁决513
一、联储:一个被认为是产生不稳定影响的因素514
(一)联储变更目标的历史倾向516
(二)货币政策时滞问题517
二、对固定货币供给增长规则的看法520
(一)货币规则支持者提出的论据520
(二)货币规则的批评者提出的论点524
第十九章IS-LM模型——货币主义与凯恩斯主义观点的综合529
(一)货币市场上的均衡:LM曲线532
一、IS-LM模型:基本概念532
(二)引起LM曲线移动的因素534
(三)货物和服务市场上的均衡:IS曲线535
(四)引起IS曲线移动的因素537
(五)一般均衡和不均衡的调整539
二、来自货币领域的失调541
(一)货币供应量的增加541
(二)联邦储备系统突然宣布提高法定存款准备金比率543
(三)商业银行透支手段的实施544
(四)货币失调:总结545
(一)公司所得税率的降低546
三、来自实际领域的失衡546
(二)个人所得税率的增加548
(三)实际失衡:总结549
四、IS-LM模型的一些应用549
(一)货币失调与财政失调的区分549
(二)为政府支出的增加提供资金552
(三)凯恩斯学说的极端情况:流动性陷阱553
(四)极端的古典案例:严格的货币数量论555
(五)挤出效应:其他可能的渠道558
(六)总结:货币主义观点和新凯恩斯主义观点在IS-LM模型中的表述561
(七)IS-LM模型和货币政策目标563
一、宏观经济政策:主要目标571
第五篇通货膨胀和失业问题571
第二十章宏观经济政策目标571
(一)四个目标之间的冲突573
二、重大的交替关系:菲利普斯曲线574
三、对菲利普斯曲线交替关系的存在的理论解释578
(一)劳资谈判力量假说578
(二)结构性不平衡和瓶颈解释579
(三)利普西劳工市场需求压力说580
四、关于菲利普斯曲线的一些新观点585
(一)菲利普斯曲线的移动586
(二)通货膨胀预期与自然失业率假说588
(三)理性预期,菲利普斯曲线以及宏观经济政策的无效591
五、失业的含义和量度593
(一)充分就业的目标593
(二)摩擦性失业594
(三)结构性失业595
(四)周期性失业596
六、产出和失业之间的关系:奥肯定律598
七、失业的后果603
(一)产出和收入的损失603
(二)对潜在GNP未来增长的影响604
(三)失业负担的不公平分配605
(四)失业的社会后果606
第二十一章通货膨胀:在美国经济中的含义、测度和性质608
一、引言608
(一)通货膨胀的含义610
二、美国的通货膨胀测算611
(一)物价指数的编制612
(二)美国的物价指数614
(三)物价指数偏差的由来618
三、美国通货膨胀的历史622
(一)美国物价水平的概况622
(二)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物价水平的动态625
(一)政府对经济所起的作用626
四、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物价水平变动的因素626
(二)放弃金本位制度628
(三)30年代的劳工运动和立法行动629
(四)供给震动与其他因素630
第二十二章通货膨胀:后果及其治理的建议633
一、通货膨胀的后果:基本原理634
(一)有关通货膨胀后果的种种论断635
(二)“纯粹”和“不纯粹”的通货膨胀636
(三)预测到的和预测不到的通货膨胀639
(四)通货膨胀的预期和利率640
(五)通货膨胀预期和工资与薪金行为642
二、通货膨胀对收入、财富分配的影响643
(一)对青年人和老年人的影响646
(二)对工资和利润的影响647
(三)对富人与穷人的影响647
三、通货膨胀对经济增长的影响648
(一)通货膨胀对投资、劳动生产率和增长的拖延650
四、通货膨胀对资源配置的影响653
五、通货膨胀对经济稳定的影响654
(一)通货膨胀内在地趋向于加速吗654
(二)通货膨胀无可避免地导致萧条或衰退吗655
(三)通货膨胀和产出的稳定性656
六、对付通货膨胀的政策建议658
(一)货币主义658
(二)工资和价格管制661
(三)收入政策662
(四)指数化664
第六篇国际金融673
第二十三章国际金融体系:基本概念673
一、基本概念674
(一)国际贸易在美国经济中的作用674
(二)外汇市场675
(三)即期外汇市场和远期外汇市场679
(四)套汇682
二、汇率的决定684
(一)价格水平和汇率690
(二)收入水平和汇率694
(三)真实利率和汇率696
(四)投机和汇率698
(五)汇率研究699
三、汇率水平变动的结果700
第二十四章可供选择的国际货币体系:固定汇率和浮动汇率705
一、可调整的钉住汇率制,1944—1973年705
(一)可调整的钉住汇率制中投机的作用709
(二)布雷顿森林体系中引入的紧缩政策倾向712
(三)布雷顿森林体系和贸易保护主义倾向714
(四)概要:与可调整的钉住汇率制相关的问题717
二、一个有效的国际货币体系的基本特征718
三、浮动汇率720
(一)呼吁可变汇率制或浮动汇率制720
(二)反对浮动汇率722
(三)可调整的钉住汇率制和自由浮动汇率制之间的折衷方案727
(四)当前汇率安排731
四、加强国际货币体系的其他措施734
(一)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借款安排734
(二)通过特别提款权扩大国际清偿能力735
第二十五章美国的国际收支平衡表和国际金融的发展(1944—1985年)740
一、国际收支平衡表740
(一)经常帐户743
(二)资本帐户746
(三)政府间财务往来和国际收支的官方结算差额748
二、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美国国际收支地位的演进750
(一)美国长期出现国际收支逆差的原因751
(二)国际收支赤字与美国黄金政策752
(三)固定汇率的崩溃754
(四)史密森协定及其消亡756
三、70年代和80年代的浮动汇率757
(一)1973年走向由政府操纵的浮动汇率体制757
(二)对由政府操纵的浮动汇率的经验之评价758
(三)美国80年代的贸易赤字760
四、80年代的国际债务危机词汇表766
热门推荐
- 2435464.html
- 3103872.html
- 3222503.html
- 419461.html
- 3903132.html
- 3119691.html
- 3450188.html
- 1431042.html
- 2202986.html
- 2707059.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997151.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917588.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482894.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356262.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3463769.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2512076.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1199915.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1080390.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3002356.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111098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