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2025|PDF下载-Epub版本|mobi电子书|kindle百度云盘下载】

- 王杰主编;段吉方副主编 著
- 出版社: 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
- ISBN:9787040325393
- 出版时间:2011
- 标注页数:287页
- 文件大小:115MB
- 文件页数:296页
- 主题词: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高等学校-教材
PDF下载
下载说明
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绪论1
第一节 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的研究对象1
一、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的问题域1
二、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的研究对象4
三、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的基本问题6
第二节 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的基本特点9
一、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的批判性9
二、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的革命性10
三、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的实践性11
第三节 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的基本模式12
一、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的五种模式13
二、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的方法论基础16
第一章 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的哲学基础及历史发展19
第一节 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的哲学基础19
一、如何看待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的哲学基础问题19
二、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的哲学基础21
第二节 马克思主义与浪漫主义美学传统24
一、马克思主义人类学的思想生成25
二、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与浪漫主义27
三、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的美学原则32
第三节 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的历史发展36
一、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的诞生36
二、列宁对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的历史开拓41
三、中国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的演变与发展43
四、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的当代格局47
第二章 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的基本问题51
第一节“莎士比亚化”与“席勒式”51
一、现实主义文学创作51
二、“莎士比亚化”与现实主义文学创作55
三、“席勒式”与现实主义文学创作57
第二节“历史悲剧”与“文学隐喻”58
一、马克思恩格斯的“历史悲剧”理论59
二、“文学隐喻”与马克思主义美学批评62
第三节 马克思主义与审美形式67
一、马克思主义审美形式理论的提出67
二、审美形式理论的发展68
三、“必然王国”与“自由王国”72
第三章 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与人类学78
第一节 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研究的人类学视角78
一、马克思主义文艺思想的人学内涵79
二、马克思的“神话”理论81
三、艺术起源的人类学研究84
第二节 社会心理与文艺活动87
一、普列汉诺夫的五项因素公式87
二、社会心理:文艺与生活的中介89
三、艺术审美与感性解放92
第三节 物质生产与精神生产96
一、艺术生产与物质生产的不平衡关系96
二、现代社会的物质生产与精神生产100
三、“两种生产”理论102
第四章 审美反映论与文艺本质107
第一节 反映论与审美反映论107
一、审美反映论的理论渊源108
二、文学反映论的提出112
三、从文学反映论到审美反映论115
第二节 现实主义的伟大胜利117
一、恩格斯与“现实主义的伟大胜利”的提出117
二、卢卡奇对“现实主义的伟大胜利”的发展119
第三节 布莱希特与“陌生化”理论123
一、“陌生化”的理论渊源124
二、“陌生化”的理论内涵128
第五章 意识形态论与审美话语134
第一节 意识形态与话语134
一、马克思的意识形态概念的提出及其内涵135
二、走向话语实践的意识形态139
第二节 审美意识形态理论的提出141
一、阿尔都塞的意识形态理论141
二、葛兰西的领导权理论144
三、审美话语:一种意识形态147
第三节 意识形态形式与形式意识形态149
一、形式的内涵150
二、具有意识形态批判功能的形式153
三、形式的意识形态理论156
第六章 艺术生产与大众文化160
第一节 技术、媒介与艺术生产161
一、对艺术生产的一般理解161
二、艺术生产的商品特征163
三、媒介的作用165
四、艺术的人文理性167
五、科技理性与人文理性168
第二节 大众文化的理论阐释171
一、大众文化概述172
二、大众文化批判175
三、大众文化:从否定到顺应177
第三节 艺术生产与审美消费181
一、大众文化的审美意识形态性181
二、消费社会的美学183
三、审美消费185
第七章 审美交往与对话理论189
第一节 从交往实践到审美交往189
一、马克思恩格斯的交往理论及其特点190
二、马克思主义交往理论的当代发展192
三、审美交往的特点及其所讨论的主要问题196
第二节 文学与政治的关系198
一、政治的概念199
二、文学与政治关系的现代语境200
三、公共空间与文学价值202
第三节 作为审美交往活动的“复调”和“对话”207
一、作为交往行为的审美活动207
二、复调小说理论211
三、走向对话主义214
第八章 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的中国化219
第一节 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中国化的发展过程219
一、“五四”新文化运动时期的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中国化220
二、左翼文艺时期的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中国化221
三、延安文艺时期的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中国化226
第二节 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中国化的理论成就228
一、文艺的本质与作用228
二、文艺的中国气派与民族性231
三、文艺的发展与传承233
第三节 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中国化的特点235
一、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的中国化236
二、中国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的特色238
第九章 经济全球化与民族寓言241
第一节 马克思主义与世界文学241
一、世界文学的提出241
二、马克思主义所理解的世界文学245
三、世界文学与民族文学的关系247
第二节 第三世界文学与民族寓言249
一、第三世界文学与民族寓言的提出249
二、世界文学与第三世界文学251
三、文化传统与“民族寓言”253
第三节 全球化语境中的文化矛盾255
一、全球化语境与文化多样化256
二、文化差异与文化冲突258
三、多元文化的和谐发展260
第十章 马克思主义与当代发展262
第一节 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的当代性262
一、女性主义文学批评与马克思主义262
二、后殖民主义文论与马克思主义265
三、马克思主义与后现代主义论争268
第二节 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的时代性271
一、身份认同与文学批评272
二、新媒体与文学观念的演进274
三、环境问题与绿色批评276
第三节 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的大众性278
一、大众文化与新的审美经验279
二、建设性的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281
三、实践性的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282
后记286
热门推荐
- 673395.html
- 2685864.html
- 1257616.html
- 2806588.html
- 2971223.html
- 3447254.html
- 3524542.html
- 1577722.html
- 1935695.html
- 1538252.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416412.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984668.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2156186.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2844850.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2346251.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2405071.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3283831.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2036555.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744820.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190485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