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文化社会学视阈 经典、传统、现实的审视【2025|PDF下载-Epub版本|mobi电子书|kindle百度云盘下载】

- 袁阳编 著
- 出版社: 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 ISBN:9787516110645
- 出版时间:2012
- 标注页数:262页
- 文件大小:13MB
- 文件页数:270页
- 主题词:文化社会学-研究
PDF下载
下载说明
文化社会学视阈 经典、传统、现实的审视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导论1
第一节 文化社会学释义1
第二节 文化社会学视阈释义4
第三节 文化社会学的新视阈意义7
上篇 经典思想:文化社会学视阈的诠释15
第一章 孔德:始于实证哲学终于人道教的文化逻辑15
第一节 文化与文化社会学视15
第二节 孔德思想的文化社会学性质20
第三节 从实证哲学到人道教的内在逻辑25
第四节 科学与人文两翼齐飞30
第二章 马克思:新唯物主义中的文化宣扬31
第一节 实践与意向性社会行动32
第二节 实践的文化作用机制37
第三节 文化宣扬与反天然主义42
第四节 超越哲学45
第三章 韦伯:宗教伦理比较中的文化功能启示48
第一节 韦伯与梁漱溟思想共振与交锋48
第二节 儒学是否宗教49
第三节 儒学的理性化程度56
第四节 儒学与传统主义62
中篇 文化意识:文化社会学视阈的比较69
第四章 自我意识:古希腊与先秦自我意识比较69
第一节 自我意识的概念及其延伸69
第二节 审美觉醒与审丑觉醒70
第三节 正常的儿童与早熟的儿童74
第四节 崇高的喜剧与无价值的悲剧76
第五节 两种自我意识的历史得失78
第五章 超越意识:中西传统超越意识比较80
第一节 两种超越意识的构架80
第二节 潜与显的二重转换84
第三节 毒瘤与蛹体90
第六章 忧患意识:新教徒的焦虑与士的忧患比较94
第一节 文化性焦虑与忧患94
第二节 两种有限性感知中的主体性质96
第三节 两种无限性体验中的客体性质100
第四节 焦虑与忧患的行为影响103
第七章 生死意识:儒与道的比较109
第一节 死的实在性与非终极性109
第二节 生的工具性111
第三节 自主与向内的生命超越途径114
第四节 工具性人生的现实报偿115
第五节 文化与社会意义117
下篇 传统与现实:文化社会学视阈的反思123
第八章 先秦理性:觉醒的迷失123
第一节 觉醒过度的先秦理性123
第二节 意志弱化与文化“主静”126
第三节 意义消解与文化“主静”128
第四节 信仰匮乏与文化“主静”130
第九章“五四”理性:溺于情感的理性132
第一节 情感孕育的“五四”理性132
第二节 超越情感的时代要求134
第三节 溺于情感的理性135
第十章 合理性的理性化之路:工具合理性、价值合理性与现代化141
第一节 理性的二重划分141
第二节 功能互补之一143
第三节 功能互补之二146
第四节 功能互补之三148
第五节 中国理性化的应循之路151
第十一章 文化心理动力:名的高扬与消解152
第一节 名的基本含义与功能152
第二节 儒家终极关怀与名的高扬155
第三节 名的文化心理动力功能159
第四节 终极价值的非本体性与名的消解163
第五节 超越精神的非纯粹性与名的消解165
第六节 不朽境界的虚玄性与名的消解168
第十二章 文化结构与功能:传统文化的非整合性及其现代困扰172
第一节 关于整合的概念173
第二节 精英文化与大众文化的价值反向174
第三节 文化结构的多元互损179
第四节 民族魂在家庭细胞中的消散189
第五节“非整合性”阴影对现代化的困扰192
第六节 文化整合与法198
第十三章 文化整合模式:当代社会结构转型与文化整合199
第一节 中国当代文化整合的历史与现实199
第二节 两类文化整合模式的取舍203
第三节 构成一随机整合206
第十四章 文化角色:角色行为的主体性与文化心理结构212
第一节 角色的规范性与主体性212
第二节 角色行为的主体性与文化心理结构216
第三节 角色建构与动态文化心理结构221
第十五章 文化再生运动:乡企崛起的文化启示225
第一节 中国文化再生运动的原则225
第二节 精英路向的误区228
第三节 乡企崛起的文化意蕴230
第四节 文化再生运动新路向的选择238
第十六章 文化理想类型:国企困境的文化反思243
第一节“理想类型”的启示243
第二节“理想类型”的两极参照245
第三节 国企运行的宏观文化背景247
第四节 国企运行的中观文化机制249
第五节 国企运行的微观文化因素251
第六节“理想类型”的缺失与国企困境252
第十七章 结束语:中国当代文化建构之十大检讨254
后记262
热门推荐
- 1532043.html
- 2611175.html
- 1512685.html
- 1443760.html
- 1622807.html
- 727235.html
- 2878014.html
- 2386530.html
- 1471730.html
- 618771.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34160.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78553.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268637.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3627242.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3527176.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3324516.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783575.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1877924.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3650350.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281051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