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王畿评传 上【2025|PDF下载-Epub版本|mobi电子书|kindle百度云盘下载】

- 方祖猷著;匡亚明主编 著
- 出版社: 南京:南京大学出版社
- ISBN:7305060830
- 出版时间:2011
- 标注页数:230页
- 文件大小:11MB
- 文件页数:251页
- 主题词:
PDF下载
下载说明
王畿评传 上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中国思想家评传丛书》序1
第一章 明中晚期转型时期的时代特点1
一、“末富居多,本富居少”,商品经济的繁荣2
二、专制政治的加强和腐败7
三、“古风渐渺”的社会风气10
第二章“无日不讲学”的一生17
一、受学于王阳明时期(1521—1531)18
二、两京居官讲学时期(1532—1542)25
三、林下讲学时期(1543—1566)33
四、晚年讲学时期(1567—1583)61
第三章 天泉证道和“四无说”83
一、天泉证道84
二、“四有”和“四无”92
(一)“四有”93
(二)“四无”99
三、严滩问答105
四、南浦请益111
第四章 心体论116
一、心的认识作用117
(一)“人心本虚”117
(二)“寂是心之本体”120
(三)虚明活泼 心之本体123
二、心的伦理意义125
(一)“良知是心之本体”125
(二)“无欲者心之本体”128
(三)“静者心之本体”130
三、心的超脱境界132
(一)“至善者心之本体”133
(二)“乐是心之本体”135
(三)“淡是心之本体”137
(四)“直是心之本体”138
第五章 性和命142
一、“性命合一”说142
二、“离了气质,即无性可名”148
第六章 良知论154
一、“良知者,本心之灵”156
(一)“以虚灵谓之知”156
(二)灵“以天地万物为一体”158
二、良知“即是未发之中,即是发而中节之和”161
三、良知“即寂而感行焉”,“即感而寂存焉”165
四、良知“无知而无不知”170
五、良知“知是知非,而实无是无非”173
六、现成良知176
(一)见在良知即本体良知176
(二)当下现成178
(三)不犯做手179
(四)无污坏而具足180
(五)平等性、平常性181
第七章 致良知185
一、致良知的含义185
(一)何谓致知186
(二)如何致知188
二、致良知的本体与工夫192
三、致良知的顿渐与悟修197
四、事上磨炼与静坐204
第八章 知行合一212
一、知行合一说的经典依据213
二、知行合一的内容219
(一)“心之良知谓之知,心之良能谓之行”220
(二)“只此一个知已自尽了”221
(三)“知之真切笃实处谓之行;行之明觉精察处谓之知”223
(四)“格物者行其所知”227
三、知难行易说228
第九章 超脱之学和理想人格231
一、两种理想人格232
(一)狂者与豪杰232
(二)出世间大豪杰237
二、大豪杰理想人格的思想根源及其现实意义243
第十章论《大学》250
一、关于《大学首章解义》250
(一)从《大学问》到《大学首章解义》250
(二)与王阳明思想的异同256
二、正心先天之学,诚意后天之学262
(一)从心上立根和从意上立根263
(二)“无意之意”与“不起意”269
三、致知“非推极知识之谓”273
(一)良知属先天,知识属后天274
(二)良知是德性之知,知识是闻见之知275
(三)良知是本来之真,知识是生死之本276
(四)知体浑然,识有分别277
(五)“变识为知”280
四、格物是“《大学》到头实下手处”281
第十一章 经学和读书288
一、“《六经》吾心注脚”289
二、“征诸《六经》《四书》以为折衷”291
二、读书三益:解发、裁培、印正294
四、悟有三种:解悟、证悟、彻悟296
五、“学至于忘,悟其几矣”299
第十二章《易学》304
一、易学渊源304
二、易即良知312
三、易为君子谋318
第十三章 良知范围三教327
一、三间屋子的比喻328
二、儒与二氏毫厘之辩335
三、援佛入儒的例子340
(一)一念灵明与无念为宗340
(二)“不二”与《中庸》343
(三)静坐与调息345
四、致良知与道教养生术349
(一)儒学与道教养生术“一也”351
(二)“致知之学,当下还虚”353
(三)养生之学不滞于形骸354
第十四章 与同门之辩357
一、与钱德洪的异见357
二、与黄绾的深辩361
三、与季本的讨论366
四、与薛应旂的分歧371
五、与聂豹、罗洪先的论战374
六、与刘邦采的争辩385
七、与耿定向的辩论389
八、与吴时来的辩难393
九、与张元忭的问答397
十、与沈懋学的分歧402
第十五章 王畿学说的宗旨、传人和影响405
一、“自然为宗”是王畿哲学的本质特征406
二、王畿的传人:李贽、周汝登、徐渭421
三、王畿学说的影响428
(一)“性者心之生理”自然人性论的建立429
(二)自信本心和不以孔子之是非为是非—理性的觉醒432
(三)人人皆可语圣——人性的天赋平等434
(四)狂者胸次和豪杰精神——个性的解放436
四、流弊和纠弊439
第十六章 王畿思想在日本451
一、王畿思想传入日本和被吸收452
二、对王畿思想的研究和评价456
(一)王畿的生平和著作456
(二)王畿的思想和学说457
附录471
王畿友人、弟子简录471
参考书目485
索引493
人名索引493
文献索引500
词语索引507
后记517
热门推荐
- 2992608.html
- 3142239.html
- 3092608.html
- 4043.html
- 1049950.html
- 3163958.html
- 657404.html
- 65307.html
- 3457107.html
- 3621734.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1178921.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1365404.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3400165.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3751687.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2490576.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93789.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681866.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2866514.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3662872.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295090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