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非洲猪瘟【2025|PDF下载-Epub版本|mobi电子书|kindle百度云盘下载】

非洲猪瘟
  • 王功民,田克恭主编 著
  • 出版社: 北京:中国农业出版社
  • ISBN:9787109137011
  • 出版时间:2010
  • 标注页数:547页
  • 文件大小:41MB
  • 文件页数:570页
  • 主题词:非洲猪瘟病毒-研究

PDF下载


点此进入-本书在线PDF格式电子书下载【推荐-云解压-方便快捷】直接下载PDF格式图书。移动端-PC端通用
种子下载[BT下载速度快]温馨提示:(请使用BT下载软件FDM进行下载)软件下载地址页直链下载[便捷但速度慢]  [在线试读本书]   [在线获取解压码]

下载说明

非洲猪瘟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

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第一篇 理论篇3

第一章 非洲猪瘟概述3

第一节 非洲猪瘟的流行史3

一、起源及流行史3

二、大事记7

第二节 非洲猪瘟的流行和防控特征9

一、流行特征9

二、传播方式10

三、危害11

四、防控特征12

第二章 病原学18

第一节 分类和命名18

一、早期的分类地位18

二、近来分类地位的变动19

第二节 病毒结构与组成20

一、形态结构20

二、化学组成21

第三节 对理化因子的抵抗力22

一、对物理因子的抵抗力23

二、对化学因子的抵抗力24

第四节 培养特性24

一、体内培养24

二、体外培养25

第五节 生物学特性27

一、红细胞吸附特性27

二、抗原特性28

三、致病性30

第三章 分子病原学37

第一节 基因组结构特征和变异37

一、ASFV基因组结构特征37

二、ASFV遗传变异38

第二节 主要基因及其编码蛋白的结构与功能40

一、参与DNA复制和修复以及mRNA转录和加工的蛋白质41

二、构成病毒粒子结构的蛋白质44

三、参与病毒复制和对宿主细胞调节的酶47

四、与宿主相互作用的蛋白质49

五、多基因家族(MGFs)蛋白51

第三节 遗传进化分析52

一、p72基因53

二、pB602L(9-RL)基因54

三、p54基因56

四、已知全基因组序列的11株ASFV的123个连锁基因56

第四章 流行病学67

第一节 传染源67

一、家猪67

二、野猪70

三、产品72

四、软蜱73

五、其他吸血昆虫73

第二节 传播途径及传播方式73

一、传播途径74

二、传播方式76

第三节 易感动物77

一、家猪77

二、野猪78

三、蜱类79

四、实验动物80

第四节 野猪的分布及在ASFV传播中的作用81

一、野猪的生活习性和分布81

二、野猪在ASFV传播中的作用86

第五节 蜱在病毒传播中的作用87

一、钝缘蜱的分类地位87

二、钝缘蜱的形态特征88

三、钝缘蜱的生活习性89

四、钝缘蜱的分布情况89

五、蜱在ASFV传播中的作用90

第六节 流行特征91

一、地域性91

二、虫媒传染92

三、流行形式多样化92

第七节 地区性分布94

一、非洲大陆的分布94

二、欧洲大陆西部的分布95

三、美洲大陆的分布96

四、欧洲大陆东部的分布97

五、俄罗斯的分布97

第八节 分子流行病学98

一、基因分型98

二、p72基因型与地区分布的关系99

三、基因分型与致病性的关系100

四、分子流行病学与疫病防控100

第五章 致病机理107

第一节 病毒与宿主动物的相互作用107

一、与家猪的相互作用107

二、与野猪的相互作用109

三、与蜱的相互作用110

第二节 病毒与宿主细胞的相互作用111

一、ASFV的侵入113

二、ASFV基因的表达113

三、ASFV DNA的复制116

四、ASFV粒子的形成117

五、ASFV的释放118

第三节 病毒逃逸宿主免疫防御功能的机制120

一、ASFV A238L蛋白对细胞信号转导通路的调节120

二、对感染细胞凋亡的调节123

三、对病毒与细胞黏附性的调节125

第四节 宿主的抗感染免疫126

一、免疫学特性126

二、非特异性天然免疫反应126

三、获得性免疫反应128

第六章 临床症状149

第一节 临床概述149

一、潜伏期149

二、发病率和死亡率150

第二节 临床表现150

一、最急性型151

二、急性型151

三、亚急性型154

四、慢性型155

五、亚临床感染157

第七章 病理变化160

第一节 最急性型和急性型160

一、大体剖检160

二、组织病理学161

三、超微结构163

第二节 亚急性型165

一、大体剖检165

二、组织病理学165

第三节 慢性型和亚临床感染165

一、大体剖检165

二、组织病理学166

第四节 不同毒株感染猪的病理变化166

一、Lisbon 60(L60)强毒株167

二、Malawi'83(M'83)强毒株168

三、E70强毒株170

四、E75毒株171

五、The Dominican Republic(DR)毒株172

第八章 诊断175

第一节 临床诊断要点175

一、流行病学特点175

二、临床症状要点176

三、病理变化要点176

四、鉴别诊断177

第二节 实验室诊断179

一、实验室诊断技术概述179

二、病毒分离鉴定187

三、病毒抗原检测193

四、病毒核酸检测196

五、血清抗体检测203

六、与软蜱有关的实验室检测210

第九章 非洲猪瘟传入我国的风险分析220

第一节 风险分析的组成要素220

一、风险识别220

二、风险评估221

三、风险管理222

四、风险交流222

第二节 ASF风险评估的步骤和思路223

第三节 ASF传入我国的风险分析226

一、危害确认227

二、ASF传入的风险因素分析227

三、ASF传入我国的高风险地区230

四、ASFV传入我国可能造成的损失233

五、风险管理措施233

六、我国现有规避风险的措施234

第四节 预警预报236

一、ASF的预警工作237

二、国际的跨境动物疾病预警系统240

第十章 应急预案243

第一节 应急预案的制定243

一、制定应急预案的目的和原则243

二、应急预案的内容和结构245

三、应急预案制定和修订程序246

第二节 ASF应急防控预案246

一、疫情监测、预警与报告246

二、疫情分级和应急响应249

三、对疫情采取的应急处置措施250

四、应急保障措施257

第三节 应急管理机构和职责257

一、应急指挥机构257

二、日常管理机构258

三、专家委员会258

四、应急处理机构258

第十一章 预防与控制260

第一节 基本原则260

一、总体策略260

二、主要措施261

三、政策法规265

四、主要发生国家采取的措施及现状266

第二节 控制和扑灭措施271

一、建立监测预警系统,实现早期确诊271

二、分区管理272

三、根除净化措施272

四、生物安全措施273

五、媒介动物的调查和监测274

六、流行病学调查和监测274

七、恢复生产274

第三节 疫苗免疫275

一、灭活疫苗的研制和免疫效果的评价275

二、弱毒疫苗的研制和免疫效果的评价279

三、新型疫苗研究进展284

第四节 我国目前应采取的综合性措施286

一、法规建设和国际交流286

二、监测预警286

三、加强进口检疫287

四、加强边境检疫288

五、卫生消毒289

六、媒介动物的调查与监测290

七、改进养殖模式293

八、严格流通管理294

九、宣传教育295

第十二章 社会和经济影响301

第一节 社会影响301

一、国际影响301

二、暴发国家的国内影响303

第二节 经济损失306

一、直接损失306

二、间接损失308

第三节 国际贸易影响309

一、直接影响309

二、间接影响310

第十三章 非洲猪瘟流行趋势和防控展望314

第一节 流行趋势314

一、分布演化趋势314

二、致病性发展趋势315

三、基因型流行趋势316

第二节 全球防控形势317

一、非洲318

二、亚洲和大洋洲318

三、美洲319

四、欧洲319

第三节 我国的防控形势321

一、传入我国的潜在途径322

二、主要的防控措施322

第四节 防控展望325

一、疫苗研究进展325

二、防控展望327

第二篇 技术篇337

第一章 样品的采集与运输337

第一节 采样的基本条件及原则337

一、采集ASF样品应具备的基本条件337

二、采集ASF样品应遵循的基本原则337

第二节 样品采集及预处理338

一、采样用具和试剂的准备339

二、不同样品的采集及预处理339

第三节 样品记录、运输和保存343

一、样品信息的记录343

二、样品运输346

三、样品保存347

第二章 病毒分离培养与鉴定350

第一节 常用细胞及其制备方法350

一、常用细胞350

二、制备方法351

第二节 病毒分离培养364

一、临床样品中ASFV分离培养365

二、ASFV在原代细胞或是传代细胞中的适应培养370

三、注意事项373

第三节 红细胞吸附试验373

一、原理374

二、红细胞吸附试验375

三、讨论379

第四节 动物接种试验380

一、材料381

二、操作方法381

三、结果判定381

四、讨论381

第三章 病毒抗原检测388

第一节 抗体制备388

一、多克隆抗体的制备388

二、单克隆抗体的制备391

第二节 直接免疫荧光试验393

一、原理393

二、材料393

三、操作方法394

四、结果判定394

五、注意事项394

第三节 免疫酶组化技术395

一、原理395

二、材料396

三、操作方法396

四、结果判定397

五、注意事项397

六、讨论398

第四节 双抗体夹心ELISA398

一、原理399

二、材料399

三、操作方法399

四、结果判定400

五、注意事项400

第五节 其他方法401

一、补体结合试验401

二、琼脂双向扩散试验402

三、免疫放射分析技术402

四、免疫传感器403

五、交叉免疫电泳403

六、免疫电子显微镜技术404

七、放射免疫沉淀技术404

八、斑点免疫结合试验405

第四章 病毒核酸检测409

第一节 病毒DNA的提取409

一、酚/氯仿提取法409

二、柱式提取法411

三、磁珠提取法414

四、讨论415

第二节 PCR检测法415

一、常规PCR方法416

二、巢氏PCR420

三、多重PCR423

四、讨论427

第三节 实时荧光PCR技术429

一、原理429

二、根据B646L基因序列设计的实时荧光PCR方法431

三、根据E183L基因序列设计的实时荧光PCR方法432

四、讨论433

第四节 环介导等温扩增技术434

一、原理436

二、材料438

三、操作方法438

四、结果判定439

五、注意事项439

六、讨论439

第五节 入侵检测法440

一、原理440

二、材料441

三、操作方法441

四、结果判定441

五、讨论441

第六节 原位杂交技术442

一、原理442

二、材料442

三、操作方法443

四、结果判定445

五、讨论446

第五章 血清抗体检测449

第一节 酶联免疫吸附试验449

一、以全病毒为包被抗原的ELISA抗体检测450

二、以P72蛋白为包被抗原的ELISA抗体检测453

三、以P30蛋白为包被抗原的ELISA抗体检测456

四、以P54蛋白为包被抗原的ELISA抗体检测458

五、以PP62蛋白为包被抗原的ELISA抗体检测458

六、讨论459

第二节 间接免疫荧光试验460

一、原理461

二、材料461

三、操作方法461

四、结果判定462

五、注意事项462

第三节 免疫印迹试验462

一、以CS-P为抗原的IB试验462

二、以重组蛋白为抗原的IB试验464

三、讨论465

第四节 对流免疫电泳试验466

一、原理466

二、材料467

三、操作方法467

四、结果判定468

第五节 其他免疫酶技术468

一、间接免疫过氧化物酶蚀斑染色试验468

二、免疫过氧化物酶单层细胞试验469

三、斑点免疫结合试验470

第六节 抗蜱抗体检测方法470

一、原理471

二、材料471

三、操作方法471

四、结果判定472

五、讨论472

第七节 其他方法473

一、补体结合试验473

二、琼脂免疫扩散试验473

三、放射性免疫试验474

四、蚀斑减少试验474

五、免疫传感器475

第六章 遗传分析及溯源481

第一节 以p72(B646L)基因进行的遗传分析(基因分型)481

一、原理482

二、材料与方法482

三、结果与分析483

第二节 以B602L基因进行的基因型内遗传分析(基因型内分支)492

一、原理492

二、材料与方法502

三、结果502

四、讨论分析502

第三节 案例分析——2007年格鲁吉亚ASFV的遗传分析及溯源503

一、ASFV在格鲁吉亚的暴发和蔓延503

二、序列扩增与遗传分析504

三、讨论506

附录一 OIE陆生动物诊断试验和疫苗手册(2008)512

附录二 英国非洲猪瘟防控法规531

附录三 澳大利亚非洲猪瘟应急计划手册534

附录四 OIE所列的ASF参考实验室及联系人541

附录五 缩略语对照542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