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中华道德哲学论衡【2025|PDF下载-Epub版本|mobi电子书|kindle百度云盘下载】

- 秦道宽著 著
- 出版社: 北京:团结出版社
- ISBN:9787802144989
- 出版时间:2009
- 标注页数:456页
- 文件大小:142MB
- 文件页数:479页
- 主题词:道家;老子-研究
PDF下载
下载说明
中华道德哲学论衡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第一章 中华传统文化之根系——道德文化1
第一节“易道文化”和“法道文化”1
一、远古伏羲“易道文化”1
二、中古黄帝“法道文化”3
三、黄帝文化的辉煌,传承的断裂7
第二节老子“德道文化”10
一、《老子·德道经》,大智慧的源泉10
二、道学,百家学说之母14
三、修真学,德道文化之明珠15
第三节道学儒学,一主一辅19
一、儒学的异变22
二、儒学是道学的分支23
三、道、儒的本质差异25
第二章 中国未来的走向——德道复兴27
第一节德道复兴,中华崛起的动力源27
一、复兴道德文化为什么重要?27
二、道德根文化的丢失与复兴32
第二节黄老之学是怎样失落的36
一、汉武帝摈弃黄老之学37
二、宋元明三代,进一步丢失41
三、朱熹理学的问题何在?42
第三节东、西方哲学的大融合——在老子哲学基石上,马克思主义哲学跃升式发展46
一、发展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必须性47
二、走马克思主义哲学与老子哲学融合之路49
三、文化复兴,着眼于建造通往大同社会的大桥53
第三章另一度世界真实存在57
第一节虚、实两个世界共存的数学论证58
一、现代自然科学时空观的局限性58
二、完整的宇宙是虚、实合一的宇宙62
三、高维阴虚空间具有特殊性质64
第二节建立“三个宇宙”的模型69
第三节依道学论时间观76
一、科学界对时间的认识76
二、对西方“时间观”的评述78
三、时间本来就是“虚时间”79
四、主观时间、客观时间、绝对时间81
第四章另一度世界的虚物质85
第一节虚空间的虚物质“炁”(Qi)85
一、虚物质Qi的数学模型86
二、虚物质Qi是万物之母92
三、宇宙及万物都是双重结构95
第二节宇宙螺旋炁场96
一、宇宙的河图旋极模式96
二、隐态S形螺旋动力炁场的规律98
三、宇宙演化的三元旋极机制101
第三节道学的时空隧道(虫洞)108
一、时空隧道108
二、道学的时空隧道110
三、穿越隧道口壁垒111
第五章 道解意识和思识115
第一节为什么“中国的古代人远远胜过现代人”?115
第二节认识论的来源118
一、信息的取得和处理118
二、现代科学和哲学认识论的严重缺陷120
第三节人类思维活动的机理122
一、生命——一双重复合结构122
二、阴我心神主理阴意识125
三、阳我心神主理阳意识、思识126
四、阴我心神和阳我心神的矛盾131
五、真我心神主理第八藏识133
第六章东方的慧观科学135
第一节慧观科学和智观科学135
一、慧观科学原理137
二、怎样开展慧观科学?144
三、智观科学及缺陷144
第二节外求法和内求法147
一、什么是慧观科学的“内求法”148
二、什么是智观科学的“外求法”?153
第三节道学“一元四素”方法论155
一、“一元象数理炁”法155
二、事物分析法——三因论158
三、21世纪科学与哲学的走向159
第七章老子大唯物主义、唯德辩证法163
第一节中华道德学——世界哲学的总纲163
一、老子大唯物主义纲领164
二、老子大唯物主义哲学之源167
三、老子阐述道的物质性170
第二节老子唯德辩证法173
一、德是生命的基本物质174
二、淳德朴散显品格176
三、信德土壤180
第三节精神也是物质182
一、物质概念的扩展183
二、精神是另一类物质184
三、唯物论的广阔发展空间187
第八章老子“阴阳和谐论”哲学191
第一节阴阳属性191
一、阴阳论的生成原理和意义192
二、宇宙的阴阳属性197
三、阴阳的分类198
第二节阴阳和谐论与矛盾斗争论201
一、阴阳和谐论203
二、矛盾斗争论212
三、阴阳和谐论的运用214
第三节老子“三元论”哲学思想217
一、三元“旋极图”理论217
二、三元论(逆旋图)指导证道和社会德道复兴221
三、三元论解释社会经济223
第九章 唯物论哲学将跃升式发展231
第一节老子哲学西游欧洲234
一、中国道学滋养德国古典哲学234
二、莱布尼茨一念误判的惨重后果239
三、近代套用西方哲学的错误241
第二节找回“无和有”的哲学根246
一、将“无”纳入唯物论哲学246
二、关于“有”的哲学观248
第三节阴阳双方相互转化的辩证法250
一、辩证法的实例三则250
二、唯物辩证法的升华256
第十章 生命自然辩证法261
第一节生命的阴阳双重结构263
一、揭开生命奥秘的“黑箱子”263
二、生命的阴阳双重复合结构264
三、一个人的身体为何称“身国”266
第二节生命的隐态部分——性体270
一、生命概念的扩展270
二、性体的客观存在271
三、“真我性体”才是真正的我276
第三节性体需要什么营养?280
第十一章神鬼之科学285
第一节神鬼问题286
一、神鬼是什么?286
二、神鬼尊道而贵德294
三、神鬼的概念是唯心论吗?296
第二节反对迷信297
一、什么是迷信?298
二、什么是封建迷信?299
三、真、假迷信300
第三节大脑的意念场302
第十二章 生命回归之道305
第一节生命不可逆性,可逆性308
一、常道——人生自古谁无死?311
二、非常道——复返先天得永生!313
三、“水具有灵性”对生命的重大意义315
第二节生命的“自然因果律”322
一、生命“自然因果律”普遍性存在于每个生命中,无一例外322
二、生命过程中“恶因”能量的释放323
三、生命必须解脱“自然因果律”的枷锁326
第三节修之身,其德乃真326
一、“修之身”是老子哲学的核心326
二、生命可逆的方法论328
三、“修身”有效方法是诵读《老子·德道经》334
第十三章天人合一论337
第一节“天人合一论”是科学之基338
一、科学需要“天人合一论”338
二、“天人合一论”重在启用生命的“思识系统”340
三、对“天人合一”的初步认识342
第二节“天人合一论”浅释344
一、古代汉字体现“天人合一”观344
二、“天、地、人”三才合一347
三、天人合一的全息论349
第三节无为而治351
一、如何进人天人合一境界351
二、上德无为而治351
三、人如何“与天地共长久”357
第十四章老子的社会发展学说361
第一节中国的“形而上学”364
第二节人纪更代,史前文明369
第三节“道德衰退+德道复兴”构成完整的社会发展规律374
一、“道德仁义礼智信”七字真言374
二、以道德标尺划分社会历史阶段378
三、中国两千余年来的愚智社会382
四、德道复兴,是今后社会发展的必然阶段385
五、“仁义礼”是德道复兴的第一步基石388
第十五章论国策之根393
第一节“以德治国”可作第一国策393
一、用三元论哲学分析治国方略393
二、道德文化是“以德治国”方略的理论基础396
三、“德治”是根,“法治”是本397
四、“以德修身”是“德治”的关键401
五、修德是彻底清除腐败的根本途径404
第二节国学“德慧智”教育,上上策410
一、近代教育灵魂的丢失411
二、上佳的“德慧智”教育方针414
三、汉字具有全息激活慧识的功能416
四、“经典诵读”是德慧智教育的主要方法418
五、“德慧智”育养人生的六个阶段422
第三节宗教宗旨,德道治教425
一、道教诞生的历史根源426
二、道教的历史使命430
三、东、西方宗教的根本差异433
四、老子学说统领科学与宗教435
后记439
附录443
文献一:《老子·德道经》成书说明443
文献二:《太上感应篇》449
文献三:《太上老君说百病百药》451
主要参考文献455
热门推荐
- 2791671.html
- 3879434.html
- 1238661.html
- 384973.html
- 1117539.html
- 1799261.html
- 61863.html
- 2856679.html
- 2378719.html
- 3047378.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3161242.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893174.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2207274.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1374820.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1154601.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3857858.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419284.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3712447.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886657.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321105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