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汉语词汇语法化和语法词汇研究【2025|PDF下载-Epub版本|mobi电子书|kindle百度云盘下载】

- 王兴才编著 著
- 出版社: 北京:人民出版社
- ISBN:9787010084688
- 出版时间:2009
- 标注页数:264页
- 文件大小:15MB
- 文件页数:280页
- 主题词:汉语-词汇-研究;汉语-语法-研究
PDF下载
下载说明
汉语词汇语法化和语法词汇研究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第一章 虚化篇1
引论1
第一节 副词后缀“为”的形成及类推范围3
引言3
一、“为”词义的演变与虚化3
二、“单音副词+为+NP(AP/VP)”句式考察5
三、“为”的附缀化及其类推范围10
四、结语13
第二节 指示代词“然”的附缀化历程14
引言14
一、“然”的形容词词尾化14
二、“然”的副词词尾化过程18
三、余论25
第三节 从语法化角度看“大”的量词特征26
引言26
一、“大”向量词演化的机制27
二、“大”所呈现的量词语义属性29
三、语法化程度及语法功能考察31
四、语用因素的影响33
五、结语35
第四节 试论副词“马上”的产生35
引言35
一、副词“马上”的意义来源分析36
二、副词“马上”的衍生途径37
三、副词“马上”的语用考察41
四、结语44
第五节 “难道”的成词及其语法化44
引言44
一、“难道”的固化及其语义的转变45
二、“难道”与同类词语的词汇化差异49
三、“难道”的进一步虚化及语法标记的形成52
四、结语56
第六节 “于”的后缀历程及虚化梯度57
引言57
一、“于”的语法分布及其“动·介”组合58
二、由“X于”的固化所带来的“于”字后缀化60
三、“X于”的词化等级与“于”的虚化梯度62
四、结语65
第二章 句式篇66
引论66
第一节 介宾内容后置现象摭谈67
引言67
一、介宾后置的生成机制68
二、介宾后置的特点及源流分析70
三、结语72
第二节 古汉语中的关系宾语探究72
一、目的宾语73
二、服务宾语73
三、于动宾语74
四、原因宾语77
五、结果宾语77
六、处置宾语78
七、工具宾语78
八、时量宾语78
九、使令宾语79
十、主体宾语79
第三节 唐诗“疑是……”句式新探80
一、问题的提出80
二、对“疑”有“似”义的考察81
三、“疑”作副词的句法特征82
四、结语84
第四节 “(VO1)+O2”形成机制和产生动因85
引言85
一、该结构形成的机制与方式86
二、该结构形成的动因分析89
三、该结构的源流及生成的外部环境93
第五节 “是”字是否作宾语而前置95
一、“是”作宾语的情况考察95
二、关于“是”为前置宾语的质疑96
三、“寡人是征”之“是”为因果连词98
四、结语101
第六节 疑问句尾“为”的词性探究102
引言102
一、“何以……为”103
二、“何……为”105
三、“何……之(焉)为”107
第三章 用法篇109
引论109
第一节 “见”的指代意义溯源110
一、为“见”的词义演变虚化所致111
二、乃“相”之“相因生义”所使然113
第二节 试论指示代词“之”的程度指代作用116
引言116
一、“之”程度指代的用法117
二、“之”程度指代的类型119
三、余论121
第三节 “所以”说略122
一、“所”与“以”的词义虚化123
二、介词结构“所以”的类型和用法125
三、“所以”的凝结成词128
四、连词“所以”的判别标准130
第四节 “者”的形义及用法探究133
一、关于“者”字本义的讨论133
二、“者”表“附着”义的语用考察134
三、“者”所进行的语法化135
四、“者”的两种用法差异137
五、结语138
第五节 “偶尔”的词化与语用考察138
引言138
一、“尔”的虚化及其词尾演变139
二、“偶尔”的成词与历时考察142
三、“偶尔”的句法语用分析144
四、“偶尔”的非常规功能147
五、结论149
第六节 如何运用成语把握古汉语知识150
一、古书中的用字问题150
二、单音词151
三、复音词152
四、宾语前置154
五、双宾语155
六、被动式156
七、述宾关系156
八、名词作状语158
九、实词活用159
十、其他161
第四章 训释篇162
引论162
第一节 “之所以”的理解与训释问题163
引言163
一、关于“所以VP”结构的词性问题164
二、“S+之+所以VP”中“之”的用法165
三、对“之所以”来源的再认识167
四、用于起句的“之所以”和“其所以”169
五、结语172
第二节 试说唐诗中几个常见的比喻词173
一、“疑”173
二、“学”174
三、“类”175
四、“欲”175
五、“想”176
六、“以”177
七、“成”177
八、“胜”178
九、“状”178
十、“方”179
十一、“作”180
第三节 试论文献中“其”有“甚”义180
一、“其”表“甚”义在文献中的运用181
二、“其”是代词还是副词183
三、余论185
第四节 关于“相率”的词义训释186
一、“相”为“递相”意义186
二、“率”反训为“循”、“从”187
三、“相率”即“相从”、“相随”189
第五节 “逆遁”该作何解189
一、问题的提出189
二、平列二字的训释问题190
三、结语191
第六节 假设连词“故”192
引言192
一、“故……,则……”构成假设复句192
二、“今故”、“故使”的组合与同义并用193
三、对所在复句的结构层次分析194
第五章 献疑篇195
引论195
第一节 “之所以”词汇化质疑196
一、学界对“之所以”词汇化的描述197
二、“之所以”词汇化存在的问题199
三、“之所以”尚未进行词汇化的原因200
四、“之所以”缺乏连词的功能属性203
五、结语204
第二节 杜甫诗“转”字释义商兑205
一、“转”作“更”训的文献参证205
二、“转”作副词的句法特征208
三、余论209
第三节 两个连言复词的释义商榷210
一、“殷忧”210
二、“忽若”213
第四节 “用”字注商216
一、“用”表原因的文献考察216
二、“用”所在句子的语境分析217
三、余论218
第五节 “莫之或止”注释商兑218
一、问题的提出218
二、“莫”在古汉语中的用法与释义219
三、“或”的用法与训释问题220
四、余论222
第六节 词义札记三则223
一、“宁能”=“宁”223
二、释“床前明月光”之“床”224
三、释“舍”226
第六章 方言篇228
引论228
第一节 方所介词“得”的衍生途径229
一、对学界现有观点的质疑229
二、“得”的语法化与“施受同辞”232
三、介词“得”的历时考察235
四、“得”介词功能弱化的原因237
五、结语238
第二节 “摆”之“言说”意义的由来239
引言239
一、动词“摆”之表“言说”意义的用法239
二、认知心理相似性或相关性隐喻机制的影响240
三、乃同义词“陈”与之“相因生义”所使然242
四、因“摆谈”线性组合或连用而带来的词义感染244
五、结语246
第三节 重庆方言词义劄记247
一、“私”247
二、“行”248
三、“决”248
四、“争”249
五、“展”249
六、“将息”250
七、“将就”250
八、“好生”251
九、“家公”251
十、“豁子”252
参考文献253
后记262
热门推荐
- 1712174.html
- 17654.html
- 2718040.html
- 683890.html
- 1523204.html
- 1626036.html
- 1054134.html
- 729867.html
- 1057897.html
- 2173240.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1983674.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2393257.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394625.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1536740.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2330302.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818569.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2721614.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2584703.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345858.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142527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