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信誉与产权制度【2025|PDF下载-Epub版本|mobi电子书|kindle百度云盘下载】

- 程民选著 著
- 出版社: 成都:西南财经大学出版社
- ISBN:7810884670
- 出版时间:2006
- 标注页数:273页
- 文件大小:14MB
- 文件页数:301页
- 主题词:产权-作用-信用-研究
PDF下载
下载说明
信誉与产权制度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1 信誉是一种重要的社会资本1
1.1 社会资本概念的提出及其内涵2
1.1.1 社会资本概念的提出2
1.1.2 社会资本的定义与内涵5
1.1.3 如何看待社会资本的资本属性8
1.2 社会资本:一个有用的分析工具12
1.2.1 社会资本是以现实性为基础的新概念12
1.2.2 社会资本是具有较好解释力的分析工具14
1.3 信誉是一种重要的社会资本15
1.3.1 信任、信用与信誉15
1.3.2 信誉是一种重要的社会资本25
2.1 与信誉主体有关的经济学假定33
2 信誉的产生、强化与扩展33
2.1.1 自利性、利他性和互利性34
2.1.2 从完备理性到有限理性:机会主义的产生37
2.2 信誉的产生:与经济学主流范式一致的理论解释40
2.2.1 互动与合作40
2.2.2 个人最大化与信誉42
2.2.3 重复博弈中合作均衡的产生44
2.2.4 KMRW定理与合作机制48
2.3 信誉的强化与扩展50
2.3.1 信誉的强化50
2.3.2 信誉的扩展54
3 信誉的经济功能61
3.1 信誉的经济属性62
3.1.1 信誉具有经济产品的属性62
3.1.2 企业信誉兼具专用性资产与专有性资产的特征63
3.2.1 信号显示功能67
3.2 信誉的经济功能分析67
3.2.2 节约交易成本的功能69
3.2.3 促进合作的功能72
3.3 信誉在经济社会中的作用分析76
3.3.1 信誉对微观经济主体的作用76
3.3.2 信誉对社会经济发展的作用81
4 信誉机制89
4.1 信誉机制是一种激励约束机制89
4.1.1 信誉与信誉机制90
4.1.2 信誉机制是一种激励约束机制91
4.1.3 信誉机制与法律机制93
4.2.1 产权明晰与契约自由95
4.2 信誉机制形成的条件95
4.2.2 市场竞争100
4.2.3 有效的信息反馈与传递102
4.2.4 政府行为103
4.2.5 公司治理机制105
4.2.6 文化与道德建设107
4.3 信誉机制作用的发挥110
4.3.1 对失信者的惩罚110
4.3.2 对守信者的奖励114
5 信誉主体的产权基础117
5.1 信誉主体的产权基础117
5.1.1 信誉主体、市场主体与产权主体118
5.1.2 可置信承诺与履约能力122
5.1.3 交易性互动的决定性因素125
5.1.4 有恒产者有恒心128
5.2 主体信誉与产权130
5.2.1 个人信誉与产权131
5.2.2 企业信誉与产权136
5.2.3 非营利组织信誉与产权141
6 产权制度与信誉147
6.1 有效的产权制度147
6.1.1 产权与产权制度148
6.1.2 何谓有效产权制度152
6.2 信誉资产与产权制度155
6.2.1 信誉是具有很高价值的无形资产155
6.2.2 构建好与信誉资产有关的产权制度157
6.3 产权制度对失信行为的制约161
6.3.1 提出“用产权制度制约失信行为”命题的理由162
6.3.2 用产权制度惩戒违约行为163
7 产权安排与信誉169
7.1 个人信誉与产权安排170
7.1.1 执业者的个人信誉与产权安排170
7.1.2 个人信誉与股权激励173
7.2 组织信誉与产权安排181
7.2.1 组织信誉的复杂性181
7.2.2 组织信誉对产权安排的影响182
8 特殊信誉主体与产权制度193
8.1 特殊信誉主体——政府194
8.1.1 政府与政府信誉194
8.1.2 政府信誉的形成197
8.1.3 政府信誉的特殊性201
8.2 政府与现代产权制度构建203
8.2.1 从“诺思悖论”说起203
8.2.2 现代产权制度构建中的“诺思难题”206
8.2.3 政府对于构建现代产权制度肩负的责任209
8.3 政府诚信是建设现代信用社会的关键211
8.3.1 政府必须守法、守信211
8.3.2 政府诚信是现代信用社会的基石216
9 我国体制转型时期的信用危机与治理221
9.1 不同经济体制下的信用:一个比较分析222
9.1.1 经济体制概说222
9.1.2 集中决策体制下的信用223
9.1.3 分散决策体制下的信用225
9.1.4 传统社会的信用226
9.1.5 现代社会的信用227
9.2 对我国体制转型时期信用危机的一个综合解释228
9.2.1 我国体制转型时期的信用状况229
9.2.2 我国转型时期信用问题产生原因之一:契约与产权角度的解释231
9.2.3 我国转型时期信用问题产生原因之二:政府与权力结构角度的解释235
9.2.4 我国转型时期信用问题产生原因之三:信用文化与社会结构角度的解释238
9.2.5 我国转型时期信用问题产生原因之四:法律与社会演化角度的解释241
9.3 我国转型时期信用危机的治理:信用制度建设243
9.3.1 我国信用制度建设的根本:进一步完善产权制度244
9.3.2 我国信用制度建设的保障:健全法律体系,强化法律约束力246
9.3.3 我国信用制度建设的基础:整合信用文化249
9.3.4 我国信用制度建设的着力点:信用体系建设254
参考文献261
后记271
热门推荐
- 2822422.html
- 287790.html
- 734473.html
- 1914019.html
- 573131.html
- 2427012.html
- 2334181.html
- 3653597.html
- 3125090.html
- 2634711.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1196256.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2601029.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3837860.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3755508.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588456.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1315253.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1049184.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862752.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578377.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239047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