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衣身结构大全与原理【2025|PDF下载-Epub版本|mobi电子书|kindle百度云盘下载】

衣身结构大全与原理
  • 葛俊康编 著
  • 出版社: 上海:东华大学出版社
  • ISBN:7811110296
  • 出版时间:2006
  • 标注页数:231页
  • 文件大小:9MB
  • 文件页数:245页
  • 主题词:

PDF下载


点此进入-本书在线PDF格式电子书下载【推荐-云解压-方便快捷】直接下载PDF格式图书。移动端-PC端通用
种子下载[BT下载速度快]温馨提示:(请使用BT下载软件FDM进行下载)软件下载地址页直链下载[便捷但速度慢]  [在线试读本书]   [在线获取解压码]

下载说明

衣身结构大全与原理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

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第一章 衣身结构的区域设定2

第一节 衣身整体区域的设定2

第二节 衣身横向、围度区域的设定3

第三节 衣身纵向区域的设定4

第四节 衣身局部区域的设定5

第二章 衣身基本尺寸的测量8

第二章 衣身基本尺寸的测量8

第三章 衣身基本结构线的名称及制图符号的说明11

第一节 衣身基本结构线的名称11

一、腰节以上基本结构线的名称11

二、平面前、后身区横向、围度结构线的名称12

第二节 制图符号的说明13

第四章 衣身腰节以上基本结构线的画法15

第四章 衣身腰节以上基本结构线的画法15

第五章 领孔尺寸的确定及结构分析17

第一节 领孔宽17

一、立体领孔宽17

二、平面领孔宽18

三、领孔宽平面与立体的关系18

四、正常人体颈根部颈侧点立体位置的分析22

五、正常人体颈根部前后平面领孔宽的尺寸关系22

六、人体体型变化与前后平面领孔宽的尺寸关系24

(一)挺胸体24

(二)驼背体25

七、款式变化与前后平面领孔宽的尺寸关系27

(一)衣身领孔后中宽松造型27

(二)衣身领孔前中宽松造型28

八、领孔宽尺寸增大时,正常人体合体款式前后平面领孔宽的尺寸关系29

第二节 领孔深32

一、立体领孔深32

二、平面领孔深32

三、领孔深平面与立体的关系33

四、正常人体颈根部前后立体领孔深的尺寸关系34

五、正常人体颈根部前后平面领孔深的尺寸关系35

六、人体体型变化与前后平面领孔深的尺寸关系36

(一)挺胸体36

(二)驼背体38

七、款式变化与前后平面领孔深的尺寸关系40

(一)衣身领孔后中宽松造型40

(二)衣身领孔前中宽松造型41

第三节 领孔面倾角43

一、正常人体颈根部领孔面的倾角43

二、人体体型变化与颈根部领孔面倾角的关系43

(一)挺胸体43

(二)驼背体44

三、领孔尺寸变化与前后领孔面倾角的关系44

(一)领孔宽尺寸变化44

(二)前后领孔深尺寸变化46

四、保证与颈根部领孔面平行的领孔尺寸的调整48

(一)当领孔宽尺寸变化,确定前领孔深48

(二)当领孔宽尺寸变化,确定后领孔深50

(三)当前领孔深尺寸变化,确定前领孔宽52

(四)当后领孔深尺寸变化,确定后领孔宽54

第四节 领孔线型56

一、立体领孔线型56

二、平面领孔线型56

三、领孔线型立体与平面的关系57

四、立体颈根斜面的线型(女)59

五、平面颈根围线型的确定59

第六章 肩线尺寸的确定及结构分析62

第一节 肩宽62

一、立体肩宽62

二、平面肩宽63

三、肩宽平面与立体的关系63

四、成品肩宽尺寸的设定及重要性66

五、正常人体立体肩宽与平面肩宽的关系66

六、正常人体前后平面肩宽的尺寸关系67

七、肩宽尺寸变化时,正常人体合体款式前后平面肩宽的尺寸关系68

八、人体体型变化与前后肩宽的尺寸关系72

(一)挺胸体72

(二)驼背体73

九、款式变化与前后肩宽的尺寸关系75

(一)衣身领孔后中宽松造型75

(二)衣身领孔前中宽松造型76

第二节 肩斜度77

一、立体肩斜度77

二、平面肩斜度77

三、肩斜度平面与立体的关系78

四、前后平面肩斜度的确定79

(一)立体肩斜度的分类与角度的关系79

(二)正常人体肩部厚度构成纵向尺寸差与前后平面肩线斜度的关系80

(三)肩端点偏前构成纵向尺寸差与前后平面肩线斜度的关系82

(四)前后平面肩斜度的常规确定84

(五)平面肩端点位置的调整与平面前后肩斜度的关系85

五、人体体型变化与前后平面肩斜度的关系86

(一)挺胸体86

(二)驼背体88

六、款式变化与前后平面肩斜度的关系90

(一)衣身领孔后中宽松造型90

(二)衣身领孔前中宽松造型91

(三)衣身后袖笼宽松造型92

(四)衣身前袖笼宽松造型93

第三节 肩线的线型95

一、人体肩部轮廓线型的种类95

二、款式轮廓肩线线型与人体支撑点的关系96

三、款式轮廓肩线线型与人体肩部轮廓线型的关系99

四、前后平面肩线线型的匹配关系102

(一)款式轮廓肩线为直线102

(二)款式轮廓肩线为凹型的弧线103

(三)款式轮廓肩线为凸型的弧线104

(四)款式结构肩线在俯视图上的线型与人体肩峰的关系106

(五)肩部归拔对前后肩线线型的改变108

第四节 肩线的长度110

一、肩端点宽度位置与前后肩线长度的关系110

二、领孔宽点宽度位置与前后肩线长度的关系111

三、肩线的斜度与前后肩线长度的关系113

四、前后平面肩线的线型与前后肩线长度的关系114

五、肩部归拔的量与前后肩线长度的关系116

第七章 袖笼尺寸的确定及结构分析120

第一节 袖笼眼宽120

一、袖笼眼宽的立体位置120

二、人体臂根部的厚度120

三、臂根部的袖笼眼宽尺寸121

四、臂根部以内的袖笼眼宽尺寸122

五、臂根部以外的袖笼眼宽尺寸123

六、特殊款式的袖笼眼宽尺寸125

第二节 袖笼眼高126

一、人体臂根部的高度尺寸126

(一)正常人体臂根部的高度尺寸126

(二)特殊人体臂根部的高度尺寸127

二、袖笼眼顶端高度位置的分析127

(一)袖笼眼顶端高度位置与人体的关系127

(二)袖笼眼顶端高度位置与款式的关系129

1、与款式肩斜度的关系129

2、与款式内、外衣的关系129

3、与款式有袖、无袖的关系129

三、袖笼眼底线的高度位置与人体构成合体与宽松的关系130

四、袖笼眼底线的高度位置与手臂活动量的关系131

(一)手臂前后摆动131

1、手臂向前摆动131

2、手臂向后摆动132

(二)手臂向上摆动134

五、袖笼底线高度位置与衣身侧身区胸腰造型的关系137

六、袖笼底线高度位置与面料可塑性的关系138

七、袖笼底线高度位置与衣身斜向移动的关系139

八、袖笼眼高尺寸与袖子款式的关系140

(一)无袖140

(二)有袖141

九、正常人体常规款式的袖笼眼高尺寸的确定142

第三节 袖笼眼线型143

一、袖笼眼上部线型143

(一)上部线型与正常人体表面线型的关系143

1、袖笼眼位置在人体臂根部143

2、袖笼眼位置在臂根部以内145

3、袖笼眼位置在臂根部以外146

(二)上部线型与正常人体常规款式的关系147

1、无袖147

2、有袖148

(三)上部线型与人体体型变化的关系149

1、挺胸体149

2、驼背体150

(四)上部线型与款式变化的关系151

1、前身宽松151

2、后身宽松152

二、袖笼眼下部线型153

(一)下部线型与正常人体表面线型的关系153

(二)下部线型与无袖款式的关系154

(三)下部线型与正常人体常规款式的关系155

(四)下部线与款式变化的关系155

1、袖笼眼宽的变化155

2、袖笼底线高度位置的变化156

3、前袖笼宽松157

4、后袖笼宽松158

(五)下部线型与人体体型变化的关系159

1、挺胸体159

2、驼背体160

(六)下部线型与衣身面料斜向移动的关系161

(七)下部线型与衣身面料可塑性的关系163

(八)下部线型与侧身区纵向分割处理围度尺寸的关系164

第四节 胸宽垂线165

一、立体胸宽垂线165

二、平面胸宽垂线166

三、胸宽垂线立体与平面之间的关系167

四、正常人体立体胸宽与平面胸宽的尺寸关系168

五、人体体型变化与平面胸宽尺寸的关系169

(一)挺胸体169

(二)驼背体170

六、款式变化与平面胸宽尺寸的关系171

第五节 背宽垂线172

一、立体背宽垂线172

二、平面背宽垂线173

三、背宽垂线立体与平面之间的关系174

四、正常人体立体背宽与平面背宽的尺寸关系175

五、人体体型变化与平面背宽的尺寸关系176

(一)挺胸体176

(二)驼背体177

六、款式变化与平面背宽尺寸的关系178

第六节 袖笼深179

一、袖笼深与立体袖笼眼的关系179

二、正常人体合体袖笼前袖笼深必须尺寸的分析180

三、正常人体合体袖笼后袖笼深必须尺寸的分析181

四、正常人体合体袖笼前后袖笼深必须尺寸的关系182

五、正常人体合体款式前袖笼深必须尺寸的确定183

六、袖笼深基准尺寸的确定184

七、后袖笼深尺寸与后身区造型变化的关系185

(一)与后身区造型轮廓线纵向尺寸的关系185

(二)与肩胛峰线上下区域平面轮廓边线组合的关系186

八、后袖笼深尺寸与后衣身面料斜向移动的关系187

九、前袖笼深尺寸与前衣身面料斜向移动的关系188

十、袖笼深尺寸与人体体型的关系189

(一)挺胸体189

(二)驼背体191

十一、袖笼深尺寸与袖笼款式变化的关系192

(一)后袖笼宽松192

(二)前袖笼宽松193

第七节 袖笼宽195

一、何为袖笼宽尺寸195

二、袖笼宽与袖笼眼宽的尺寸关系196

三、袖笼宽与立体胸宽、背宽尺寸的关系197

四、袖笼宽与袖笼眼底线横剖面线型的关系198

五、袖笼宽与前身区围度尺寸分配的关系200

六、袖笼宽与后身区围度尺寸分配的关系201

七、侧身区纵向分割处理围度尺寸与袖笼宽尺寸的关系202

八、袖笼宽尺寸确定的数学模式203

九、正常人体常规款式袖笼宽尺寸的取值204

第八节 平面袖笼下部线型205

一、平面袖笼下部线型与面料斜向移动的关系205

(一)前身区面料斜向移动205

(二)后身区面料斜向移动206

二、平面袖笼下部线型与侧身区纵向分割的关系207

三、平面袖笼下部线型与面料下垂的关系209

四、平面袖笼下部线型与袖笼缩缝的关系210

第九节 冲肩量212

一、平面冲肩212

二、立体冲肩213

三、平面冲肩与立体冲肩的关系213

四、冲肩量与人体体型变化的关系217

(一)挺胸体217

(二)驼背体220

五、冲肩量与款式变化的关系223

(一)前身宽松223

1、肩线处宽松度大于胸宽处宽松度223

2、肩线处宽松度小于胸宽处宽松度225

(二)后身宽松226

1、肩线处宽松度大于背宽处宽松度227

2、肩线处宽松度小于背宽处宽松度228

六、正常人体合体款式立体冲肩与平面冲肩的尺寸关系230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