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刑法专论【2025|PDF下载-Epub版本|mobi电子书|kindle百度云盘下载】

- 高铭暄主编 著
- 出版社: 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
- ISBN:7040190869
- 出版时间:2006
- 标注页数:866页
- 文件大小:52MB
- 文件页数:884页
- 主题词:刑法-中国-研究生-教材
PDF下载
下载说明
刑法专论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上编 刑法总论专题研究1
第一章 新中国刑法学研究的回顾与前瞻1
第一节 新中国刑法学研究的回顾1
一、创立、发展时期(1949年10月至1957年上半年)2
二、萧条、停滞时期(1957年下半年至1976年10月)4
三、复苏、繁荣时期(1976年10月至现在)6
第二节 新中国刑法学研究发展之前瞻30
一、转换理论观念30
二、调整研究方向31
三、改革研究方法32
四、拓宽研究视野32
第二章 新中国刑法立法概述34
第一节 刑法立法的概念和研究意义34
一、刑法立法的概念34
二、刑法立法的研究意义36
第二节 中国1979年刑法典的制定及其局部修改补充40
一、1979年刑法典孕育诞生的曲折历程40
二、对1979年刑法典的局部修改补充43
一、刑法典的全面修订:1997年刑法典的公布施行47
第三节 刑法典的全面修订及其整体评价47
二、对修订的刑法典的整体评价48
三、修订刑法典之后的立法情况50
第三章 罪刑法定原则研究71
第一节 罪刑法定原则的缘起与演进71
一、罪刑法定原则的肇始71
二、罪刑法定原则在当代面临的挑战及其发展74
第二节 罪刑法定原则的理论基础与价值蕴涵78
一、罪刑法定原则的理论基础78
二、罪刑法定原则的价值蕴涵81
一、法律主义原则85
第三节 罪刑法定原则的基本内容85
二、禁止事后法原则86
三、禁止类推解释原则87
四、明确性原则89
五、刑罚法规正当原则90
第四节 罪刑法定原则在中国的确立91
一、罪刑法定原则在中国确立过程之简要回顾91
二、1997年刑法典确立罪刑法定原则过程中的重大理论争议与研讨95
三、罪刑法定原则在中国刑法中确立的重大意义103
第五节 罪刑法定原则在中国立法与司法贯彻中的缺憾106
一、罪刑法定原则在中国刑法立法贯彻中的缺憾107
二、罪刑法定原则在中国刑事司法贯彻中的缺憾114
三、对中国罪刑法定原则立法与司法缺憾的反思116
第四章 犯罪概念与犯罪构成研究119
第一节 犯罪概念及犯罪的基本特征119
一、我国刑法理论对各种犯罪概念表述之评价119
二、我国刑法学界关于犯罪基本特征的争论124
三、社会危害性与犯罪客体的关系127
第二节 犯罪构成的(认识)层次和分类128
一、犯罪构成的(认识)层次128
二、犯罪构成的分类131
第三节 犯罪构成共同要件的内容137
一、关于犯罪构成共同要件内容的争议138
二、行为主体方面存在犯罪构成要件(即犯罪主体要件)139
三、行为侵犯的合法权益方面存在犯罪构成要件(即犯罪客体要件)143
四、犯罪客观要件与主观要件不应合并为一个要件、危害行为不应独立为一个要件146
第四节 犯罪构成要件的排列顺序147
第五章 犯罪客观方面研究154
第一节 危害行为概念研究154
一、刑法中“行为”的立法及界说154
二、危害行为的定义156
第二节 不作为犯罪研究160
一、不作为犯罪的概念和行为性160
二、不作为犯罪的种类和规范构造166
三、不作为犯罪的义务根据170
第三节 危害结果研究173
一、对危害结果概念的争议173
二、正确界定危害结果概念的几个问题174
第四节 刑法因果关系研究180
一、刑法因果关系的研究对象180
二、刑法因果关系的地位182
三、刑法因果关系的判断185
第六章 犯罪主体研究194
第一节 犯罪主体概述194
一、犯罪主体的概念和功能194
二、犯罪主体的共同要件199
三、犯罪主体的类型202
第二节 未成年人犯罪及其刑事责任205
一、未成年人犯罪之界定205
二、未成年人相对负刑事责任之犯罪范围206
三、未成年人犯罪之特殊刑事责任原则213
一、精神障碍的含义220
第三节 精神障碍人的危害行为及其刑事责任220
二、完全无刑事责任能力的精神病人223
三、限制刑事责任能力的精神障碍人227
第四节 单位犯罪及其刑事责任230
一、单位犯罪的界定230
二、单位犯罪的处罚236
第七章 犯罪主观方面研究242
第一节 犯罪主观方面概述242
一、犯罪主观方面的概念和功能242
二、罪过形式和无罪过事件245
三、犯罪目的和犯罪动机250
四、法律错误和事实错误253
第二节 犯罪故意中的认识内容问题255
一、行为人对构成要件的事实本身的认识256
二、行为人对构成要件的事实的评价性认识259
第三节 犯罪间接故意问题266
一、间接故意的概念与构成特征266
二、间接故意的认定269
第四节 疏忽大意过失中的“应当预见”问题272
一、应当预见的内容272
二、预见可能性的判断标准275
第八章 故意犯罪停止形态研究280
第一节 故意犯罪停止形态的一般理论问题280
一、故意犯罪停止形态的概念和性质280
二、犯罪既遂形态的一般理论问题284
三、犯罪预备形态的一般理论问题290
四、犯罪未遂形态的一般理论问题293
五、犯罪中止形态的一般理论问题297
第二节 犯罪实行行为含义的理解与认定302
一、犯罪实行行为着手的含义302
二、犯罪实行行为着手的认定304
第三节 犯罪完成与否的含义与认定308
一、犯罪完成与否的含义309
二、犯罪完成与否的认定310
第四节 犯罪分子意志内外原因的含义与认定314
一、犯罪分子意志以外原因的含义314
二、犯罪分子意志以外原因的认定317
第五节 共同犯罪的停止形态问题320
一、共同实行犯与教唆犯的犯罪未遂问题321
二、共同实行犯与教唆犯的犯罪中止问题324
一、共同犯罪的概念328
第一节 共同犯罪概说328
第九章 共同犯罪研究328
二、共同犯罪的构成特征330
三、共同犯罪的形式334
四、共同犯罪人的种类及其刑事责任337
五、我国刑法理论中共同犯罪的研究现状和意义347
第二节 共同犯罪的基本认定349
一、不构成共同犯罪的情况349
二、认定共同犯罪中几个值得研究的疑难问题350
一、共同犯罪人分类概述355
第三节 共同犯罪人的分类标准355
二、关于我国刑法对共同犯罪人分类标准的争论360
第四节 犯罪集团及其认定363
一、犯罪集团概念的法定化问题363
二、犯罪集团的构成特征365
三、犯罪集团认定中的几个问题368
第五节 共同犯罪与身份371
一、无身份者能否成为真正身份犯的共同实行犯371
二、无身份者与有身份者共同实施犯罪应如何定性374
第一节 实质的一罪和法定的一罪若干问题研究378
一、关于继续犯378
第十章 罪数问题研究378
二、关于想像竞合犯380
三、关于结合犯的设置规律386
第二节 处断的一罪若干问题研究388
一、关于连续犯388
二、关于牵连犯392
三、关于吸收犯401
第十一章 正当防卫研究408
第一节 正当防卫的概念、正当化根据和意义408
一、正当防卫的概念408
二、正当防卫的正当化根据413
三、正当防卫的意义415
第二节 正当防卫的成立条件415
一、正当防卫成立条件若干争议问题辨析416
二、正当防卫成立条件探析418
三、不符合正当防卫条件的非法防卫行为429
第三节 防卫过当的定罪与量刑430
一、防卫过当的定罪431
二、防卫过当的量刑434
第四节 特殊防卫问题435
一、特殊防卫的称谓435
二、特殊防卫与普通正当防卫的关系437
三、特殊防卫的适用438
第十二章 刑事责任研究442
第一节 刑事责任的历史考察442
一、刑事责任归责原则的历史考察443
二、刑事责任承担主体的历史考察448
三、刑事责任解决方式的历史考察452
第二节 刑事责任的概念455
一、刑事责任的概念和基本特征455
二、刑事责任与刑罚的关系460
一、刑事责任的法律事实根据462
第三节 刑事责任的根据462
二、刑事责任的哲学理论根据468
第四节 刑事责任的实现过程472
一、刑事责任的开始时间472
二、刑事责任的终结时间473
三、刑事责任的解决方式475
第十三章 刑罚功能与刑罚目的研究477
第一节 刑罚功能477
一、刑罚功能概说477
二、刑罚功能观点概览478
三、刑罚功能分述480
第二节 刑罚目的484
一、刑罚目的的界定484
二、中外刑罚目的诸学说及其评析489
三、刑罚目的应当是特殊预防与报应的统一503
第十四章 死刑研究506
第一节 死刑概说506
一、死刑的历史沿革506
二、关于死刑价值、死刑立法及死刑司法的争议疑难问题509
一、中国死刑立法进程的回顾513
第二节 中国死刑立法及其争论的回顾与评价513
二、如何合理设置死刑的立法之争517
三、修订刑法典对于死刑立法的抉择520
第三节 中国死刑司法适用的疑难争议问题526
一、如何理解《刑法》第48条规定的“罪行极其严重”526
二、如何正确把握适用死缓的条件529
三、如何正确理解和适用刑法关于处理死缓犯的规定530
第十五章 罚金刑研究536
第一节 罚金刑在我国刑罚体系中的地位问题536
第二节 罚金刑的适用范围问题541
一、关于罚金刑适用的犯罪主体541
二、关于罚金刑适用的犯罪类型545
第三节 罚金刑的数额问题549
一、确定罚金数额的依据550
二、罚金刑数额的法律规定方式552
第四节 罚金刑的适用方式557
一、并科罚金制558
二、选科罚金制559
三、复合罚金制560
四、单科罚金制560
五、易科罚金制561
一、关于罚金刑缓刑的问题563
第五节 关于罚金刑的执行问题563
二、关于罚金易科问题565
第十六章 自首制度研究568
第一节 关于自首的本质568
第二节 关于自首的成立要件571
第三节 关于余罪自首的主体573
第四节 关于余罪自首的“其他罪行”577
第五节 关于自首从宽处罚的根据579
第一节 数罪并罚制度概说584
一、关于数罪并罚制度的概念及特征584
第十七章 数罪并罚制度研究584
二、数罪并罚的原则587
第二节 我国刑法数罪并罚中若干问题研究590
一、无期徒刑的并罚规则590
二、不同种有期自由刑的并罚规则593
三、决定执行刑期的限度596
四、附加刑的并罚规则597
五、数个有期自由刑部分附加剥夺政治权利的并罚规则601
第三节 不同法律条件下适用数罪并罚原则若干问题研究604
一、判决宣告前的同种数罪的并罚研究604
二、原判之罪为数罪的条件下发现漏罪的并罚研究607
三、刑罚未执行完毕以前发现数个漏罪的并罚研究610
四、刑罚执行期间再犯数个新罪的并罚研究612
五、刑罚执行期间再犯新罪且发现漏罪的并罚研究613
下编 刑法各论中若干具体罪专题研究615
第十八章 交通肇事罪研究615
第一节 交通肇事罪的概念和构成特征615
一、交通肇事罪的客体615
二、交通肇事罪的客观方面619
三、交通肇事罪的主体625
第二节 关于交通肇事罪认定中的界限问题627
一、如何理解《刑法》第133条中“因逃逸致人死亡”的规定627
四、交通肇事罪的主观方面627
二、交通肇事后逃逸致人死亡与不作为故意杀人罪的界限632
第十九章 故意伤害罪研究640
第一节 故意伤害罪的概念和构成特征640
一、故意伤害罪的客体特征640
二、故意伤害罪的客观特征642
三、故意伤害罪的主体特征651
四、故意伤害罪的主观特征651
第二节 故意伤害罪的司法认定652
二、区分故意伤害致死与故意杀人的界限653
一、区分故意伤害罪与非罪的界限653
三、故意伤害罪与故意杀人未遂的界限656
四、几种特殊方法伤害行为的认定657
五、关于刑讯逼供致人伤残的认定659
六、共同故意伤害案件的认定662
第二十章 绑架罪研究667
第一节 绑架罪概述667
第二节 绑架罪的概念和特征668
一、绑架罪的概念668
二、绑架罪的主要特征671
一、绑架罪与非法拘禁罪的界限677
第三节 绑架罪认定中应区别的界限677
二、关于因绑架“致使被绑架人死亡或者杀害被绑架人”的认定与处理678
第二十一章 抢劫罪研究680
第一节 抢劫罪的概念和特征680
一、抢劫罪的概念680
二、抢劫罪的特征681
第二节 抢劫罪的认定696
一、抢劫罪与敲诈勒索罪的界限696
二、抢劫罪与抢夺罪的界限698
三、关于转化型抢劫罪(准抢劫罪)的认定700
第三节 抢劫罪情节加重犯和结果加重犯的认定706
一、“人户抢劫”的认定707
二、“在公共交通工具上抢劫”的认定708
三、“抢劫银行或者其他金融机构”的认定709
四、“多次抢劫和抢劫数额巨大”的认定710
五、“抢劫致人重伤、死亡”的认定710
六、“冒充军警人员抢劫”的认定710
七、“持枪抢劫”的认定711
八、“抢劫军用物资或者抢险、救灾、救济物资”的认定711
第二十二章 侵占罪研究712
一、侵占罪的概念713
第一节 侵占罪的概念和构成特征713
二、侵占罪的构成特征714
第二节 侵占罪的司法认定726
一、区分侵占罪与非罪的界限726
二、区分侵占罪既遂与未遂的界限726
三、区分侵占罪与盗窃罪的界限727
四、区分侵占罪与诈骗罪的界限730
第二十三章 贪污罪研究731
第一节 贪污罪的概念和构成特征731
一、贪污罪的概念731
二、贪污罪的构成特征732
第二节 贪污罪的司法认定759
一、区分贪污罪与非罪的界限759
二、贪污罪与职务侵占罪的界限762
三、贪污罪既遂与未遂的界限764
第二十四章 受贿罪研究766
第一节 受贿罪的概念和构成特征766
一、受贿罪的概念766
二、受贿罪的构成特征766
第二节 受贿罪的司法认定和刑罚适用803
一、受贿罪与非罪的界限803
二、受贿罪与相关犯罪的界限805
三、受贿罪的特殊犯罪形态807
四、受贿罪的刑罚适用809
第二十五章 挪用公款罪研究812
第一节 挪用公款罪的概念和构成特征813
一、挪用公款罪的主体814
二、挪用公款罪的客体与对象815
三、挪用公款罪的客观要件819
四、挪用公款罪的主观要件832
五、关于挪用公款数额的计算问题833
一、挪用公款罪与非罪的界限835
第二节 挪用公款罪的司法认定835
二、挪用公款罪与相关犯罪的界限837
第二十六章 滥用职权罪与玩忽职守罪研究841
第一节 滥用职权罪841
一、滥用职权罪的立法沿革841
二、滥用职权罪的构成特征及其争议问题843
第二节 玩忽职守罪852
一、玩忽职守罪的历史沿革852
二、玩忽职守罪的构成特征及其争议问题855
三、玩忽职守罪司法认定中的几个问题863
热门推荐
- 1705813.html
- 3798259.html
- 517195.html
- 3520785.html
- 1659990.html
- 2312435.html
- 2708276.html
- 1135979.html
- 3541670.html
- 2235523.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528232.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1290417.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3165579.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1481222.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3895467.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2016903.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1117181.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83319.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430933.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373440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