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血吸虫病与鄱阳湖区生态环境变迁 1900-2010【2025|PDF下载-Epub版本|mobi电子书|kindle百度云盘下载】

血吸虫病与鄱阳湖区生态环境变迁 1900-2010
  • 万振凡,万心著 著
  • 出版社: 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 ISBN:9787516161531
  • 出版时间:2015
  • 标注页数:258页
  • 文件大小:42MB
  • 文件页数:269页
  • 主题词:血吸虫病-关系-鄱阳湖-生态环境-研究-1900~2010

PDF下载


点此进入-本书在线PDF格式电子书下载【推荐-云解压-方便快捷】直接下载PDF格式图书。移动端-PC端通用
种子下载[BT下载速度快]温馨提示:(请使用BT下载软件FDM进行下载)软件下载地址页直链下载[便捷但速度慢]  [在线试读本书]   [在线获取解压码]

下载说明

血吸虫病与鄱阳湖区生态环境变迁 1900-2010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

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绪论1

一 本课题国内外研究现状述评及研究意义2

二 研究内容和思路3

三 本课题研究的重点与难点5

四 主要观点6

五 资料来源7

第一章 虫—人—环境构成的“生态系统”9

第一节 血吸虫的生命周期及其对生态环境的需求9

一 血吸虫及其生命周期9

二 血吸虫的“终宿主”:人或哺乳动物11

三 血吸虫的“中间宿主”:钉螺13

四 血吸虫病的传播媒介——疫水15

五 血吸虫及其宿主对环境要素的基本要求16

第二节 鄱阳湖地区的生态环境与血吸虫病流行19

一 鄱阳湖地区传染源广谱、钉螺密度高20

二 鄱阳湖区疫水分布广泛、血吸虫生存环境适宜21

三 湖区的生产、生活方式为血吸虫病传播提供了必要条件23

第三节 鄱阳湖区血吸虫“生态系统”24

一 血吸虫“生态系统”的结构要素及其相互关系25

二 人—虫博弈与鄱阳湖区域生态环境变迁27

第二章 民国以前湖区“生态系统”基本平衡和稳定29

第一节 虫对人类造成的危害不大29

一 鄱阳湖区关于血吸虫病的史料记录29

二 民国以前鄱阳湖区血吸虫病对人类的危害不大34

第二节 人对虫认识无知、防治无策37

一 普通民众对“血吸虫病”缺乏认识,防治“瘟神”的主要措施是求神拜佛37

二 传统中医对“血吸虫病”处于“无知”状态,对“瘟神”无可奈何40

三 生产力水平还不足以对血吸虫和环境造成过大影响41

第三节 环境变化未受虫、人关系影响,基本按自身规律演化44

一 民众趋向在鄱阳湖区定居生活,而不是逃避44

二 人类在湖区与水争田,通过兴修圩堤改善了湖区的生态环境45

三 人们热衷于在鄱阳湖的草洲和渔场上求生活对草洲和捕鱼场所的争夺愈演愈烈47

四 鄱阳湖地区生态演变,基本上是按自身规律进行,与虫、人关系无关联49

第三章 民国鄱阳湖区血吸虫病流行及其对生态环境的破坏51

第一节 民国鄱阳湖地区血吸虫病流行因素51

一 洪灾因素51

二 战争因素53

三 人口流动因素54

四 人类对鄱阳湖开发利用55

第二节 民国鄱阳湖地区血吸虫病严重流行58

一 深刻的疫情记忆58

二 流行范围广泛62

三 流行程度严重64

第三节 民国鄱阳湖地区血吸虫病流行对生态的破坏68

一 危害生命68

二 危害生育70

三 危害生长71

四 危害生活72

五 危害生产73

六 奇特的生态景观73

第四章 民国血吸虫病流行时期鄱阳湖疫区社会生态77

第一节 政府官员的消极与冷漠77

一 中央政府及其官员毫无作为78

二 地方政府及其官员缺乏有力和有效措施79

第二节 医疗界的无能与诈骗82

一 现代性医疗力量置身事外82

二 传统中医束手无策84

三 江湖郎中趁火打劫85

第三节 富裕阶层的为富不仁86

一 缺乏道义和责任感87

二 欺霸病、亡人妻女89

第四节 神道势力的趁火打劫90

一 疫期神道势力活跃原因90

二 疫期神道们的主要活动91

第五节 普通民众的挣扎与绝望94

一 害怕、恐慌和挣扎94

二 麻木、绝望和消极96

第六节 几点思考98

一 人间地狱:民国鄱阳湖疫区社会98

二 民国鄱阳湖疫区社会现象的警示99

第五章 20世纪50—70年代“环改血防”与湖区环境变迁102

第一节 新中国成立初期血吸虫病严重流行102

一 新中国成立初期的血吸虫病疫情103

二 “环改血防”的曲折历程105

第二节 “群众运动式”防疫模式109

一 “群众运动式”防疫:地动三河铁臂摇109

二 防治典范:第一面血防红旗的升起111

三 余江血防模式在全省推广114

第三节 “环改血防”的主要措施116

一 消灭传染源:查治病人、病畜116

二 围湖造田、变水田为旱地120

三 开新填旧,铲除、火烧杂草125

四 药物灭螺129

五 管粪管水133

第四节 “环改血防”与湖区环境变迁136

一 “环改血防”与湖区生态环境优化137

二 “环改血防”带来的生态环境问题143

第六章 20世纪80—90年代疫情回升、防治与环境变迁150

第一节 20世纪80—90年代环湖地区血吸虫病的反复150

一 血吸虫病疫情回升150

二 疫情回升的原因分析153

第二节 20世纪80—90年代血防措施155

一 山江湖工程:“治虫与治水、治山、治穷”相结合155

二 综合治理血吸虫病措施的提出157

三 人畜化疗为主血防措施的实施159

第三节 20世纪80—90年代血防与鄱阳湖区域环境变迁166

一 药物灭螺与水体污染166

二 江湖堤岸、草地的整治灭螺与植被破坏167

三 江湖洲滩垦种带来的生态问题169

四 农业、水利工程灭螺与1998年洪灾170

五 人畜化疗未能防止病原扩散172

六 灭螺、发展经济与生态的矛盾174

第七章 21世纪初血防与湖区生态环境变迁176

第一节 以传染源控制为主的血防策略的出台176

一 21世纪初湖区与血吸虫病有关的环境状况176

二 21世纪初鄱阳湖区血吸虫病疫情回升180

三 以传染源控制为主的血防策略制定182

第二节 封洲禁牧与草洲净化185

一 封洲禁牧的主要依据185

二 封洲禁牧的方法和效果186

第三节 以机代牛与切断主要传染源188

一 以机代牛的必要性和可能性188

二 以机代牛方法189

三 以机代牛效果190

第四节 改水改厕与湖区人居环境改善191

一 改水改厕在血防中的作用191

二 安全用水192

三 无害化厕所193

四 改水改厕的效果194

第五节 健康教育的血防效果195

一 行为疾病要靠行为控制来解决195

二 针对不同人群采取不同的干预措施196

三 健康教育的血防效果196

第六节 以传染源控制为主血防策略的总体效果及存在问题198

一 总体效果198

二 存在的问题199

第八章 新世纪湖区血防面临新的环境问题201

第一节 “平、退、移”与血吸虫病防治201

一 “平、退、移”的提出与实施201

二 “平、退、移”可能使疫区范围扩大204

第二节 三峡工程对鄱阳湖区血吸虫病防治的影响206

一 国内外类似工程的经验教训206

二 三峡水利枢纽运行方式对鄱阳湖水文的影响207

三 对鄱阳湖区血吸虫病防治的影响208

第三节 人口流动与湖区血吸虫病扩散的潜在风险210

一 湖区人口流动现状及趋势211

二 湖区人口流出与血吸虫病扩散的潜在风险212

三 湖区人口流入对血吸虫病传播的影响213

第四节 气候变暖对血吸虫病的影响216

一 鄱阳湖流域气候变暖216

二 气候变暖对湖区血吸虫病传播的影响217

三 气候变暖导致水灾与血吸虫病扩散219

第九章 历史的经验、教训与未来战略222

第一节 新中国成立以来鄱阳湖区血防成就与经验222

一 新中国成立以来鄱阳湖地区血防的三个阶段222

二 鄱阳湖地区血防成就225

三 鄱阳湖地区血防的成功做法227

四 鄱阳湖地区血防的历史经验229

第二节 新中国成立以来鄱阳湖区血防工作的反思231

一 必须放弃以破坏环境为代价的灭螺措施231

二 单纯的医学措施并不能消灭血吸虫病233

三 以控制传染源为主的防治策略也有漏洞235

第三节 未来战略:生态血防237

一 疫苗的研制238

二 控湖工程239

三 生态灭螺、化疗和传染源控制三管齐下239

四 管粪管水,搞好农村环境卫生240

五 血防教育241

六 社会血防241

七 综合血防242

第十章 结论245

一 鄱阳湖区存在“虫、人、环境”构成的“生态系统”245

二 民国以前湖区“生态系统”基本平衡和稳定246

三 民国年间血吸虫病对湖区生态环境的破坏246

四 新中国成立后血防与湖区生态环境优化与恶化247

五 历史的启示248

参考文献249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