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新范式下中国制造业数字化转型 理论与实践【2025|PDF下载-Epub版本|mobi电子书|kindle百度云盘下载】

新范式下中国制造业数字化转型 理论与实践
  • 许冠南 著
  • 出版社: 北京:北京邮电大学出版社
  • ISBN:9787563558391
  • 出版时间:2019
  • 标注页数:303页
  • 文件大小:37MB
  • 文件页数:318页
  • 主题词:制造工业-数字化-研究-中国

PDF下载


点此进入-本书在线PDF格式电子书下载【推荐-云解压-方便快捷】直接下载PDF格式图书。移动端-PC端通用
种子下载[BT下载速度快]温馨提示:(请使用BT下载软件FDM进行下载)软件下载地址页直链下载[便捷但速度慢]  [在线试读本书]   [在线获取解压码]

下载说明

新范式下中国制造业数字化转型 理论与实践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

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理论篇3

第1章 新范式下制造业数字化转型的战略3

1.1 我国制造业发展战略3

1.1.1 我国制造业发展面临新的挑战4

1.1.2 新一轮科技革命为我国制造范式转变提供契机5

1.1.3 “中国制造2025”战略5

1.2 发达国家制造业发展战略6

1.2.1 美国先进制造发展战略与“工业互联网”战略6

1.2.2 德国“工业4.0”战略8

1.3 制造业数字化转型战略的影响与启示9

第2章 新范式下制造业数字化转型的新模式12

2.1 智能制造新模式的内涵与特征12

2.2 智能制造新模式的技术体系构建13

2.2.1 智能制造新模式的技术体系框架13

2.2.2 智能制造新模式的技术体系解析14

2.3 智能制造新模式的技术发展热点分析17

2.3.1 数据获取17

2.3.2 专利文献分析18

2.3.3 论文文献分析26

2.3.4 智能制造新模式的技术清单框架38

2.4 智能制造新模式的重心:规模定制生产38

2.4.1 规模定制生产模式的内涵39

2.4.2 规模定制生产模式的技术体系39

2.4.3 规模定制生产模式的发展关键点41

2.4.4 规模定制生产模式的发展支撑42

第3章 新范式下制造业数字化转型的治理工具43

3.1 新兴产业发展治理工具概述43

3.2 新范式下的政府采购44

3.2.1 政府采购概述44

3.2.2 发达国家政府采购政策发展44

3.2.3 发达国家政府采购案例45

3.3 新范式下的政府补贴46

3.3.1 政府补贴概述46

3.3.2 发达国家政府补贴政策发展47

3.3.3 发达国家政府补贴案例48

3.4 国际经验启示50

产业篇53

第4章 制造业数字化转型重点领域技术预见53

4.1 中日韩三国工程院合作调查研究简介53

4.2 中日韩先进制造业发展概述54

4.3 中日韩先进制造发展重点领域及技术分析57

4.4 中日韩先进制造各领域技术合作期望分析64

4.5 中日韩先进制造技术合作总体评估69

4.6 制造业数字化转型的重点领域71

第5章 工业机器人:数字化转型的主战场72

5.1 工业机器人产业与可持续发展72

5.2 工业机器人产业发展现状74

5.3 我国工业机器人产业技术基础78

5.3.1 总体发展水平78

5.3.2 核心技术发展水平83

5.3.3 技术创新发展水平91

5.4 我国工业机器人产业创新能力92

5.4.1 国家创新能力差距评估数据库92

5.4.2 高价值专利分析92

5.4.3 工业机器人创新能力差距评估95

5.5 我国工业机器人领域国际合作101

5.5.1 国际合作问卷调查102

5.5.2 重点技术及国际合作可行性103

5.6 工业机器人产业可持续发展案例106

5.7 促进工业机器人产业发展的建议107

第6章 3D打印:数字化转型的新领地109

6.1 3D打印产业概述109

6.2 基于专利主路径分析的3D打印产业技术预测111

6.2.1 主路径分析方法111

6.2.2 数据获取与研究方法112

6.2.3 3D打印技术发展生命周期分析114

6.2.4 3D打印技术主路径演化分析115

6.2.5 3D打印技术预测118

6.3 基于专利引用的3D打印产业国际知识流动118

6.3.1 国际知识流动与产业发展118

6.3.2 国际知识流动相关研究评述120

6.3.3 国际知识流动影响要素模型构建122

6.3.4 数据来源与研究方法126

6.3.5 3D打印产业实证分析131

6.3.6 促进3D打印产业知识流动的建议143

第7章 伺服电机:数字化转型的动力源146

7.1 伺服电机产业概述146

7.2 技术路线图方法147

7.2.1 基本分析框架及流程管理147

7.2.2 产业技术路线图制定的工作流程149

7.2.3 伺服电机产业技术路线图研究方法152

7.3 市场需求分析153

7.4 产业目标分析159

7.5 技术壁垒分析162

7.6 研发需求分析164

7.7 促进伺服电机产业发展的建议166

政策篇173

第8章 中国制造业数字化转型相关产业政策解析173

8.1 中央政策目标导向分析174

8.1.1 加强科技创新类政策分析175

8.1.2 优化产业环境类政策分析176

8.1.3 完善管理机制类政策分析176

8.1.4 综合分析178

8.2 中央政策着力点分析179

8.2.1 主要供给型政策工具分析179

8.2.2 主要环境型政策工具分析180

8.2.3 主要需求型政策工具分析182

8.2.4 综合分析182

8.3 各产业领域政策着力点分析183

8.3.1 节能环保产业184

8.3.2 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184

8.3.3 生物产业185

8.3.4 高端装备制造产业186

8.3.5 新能源产业186

8.3.6 新材料产业187

8.3.7 新能源汽车产业188

8.4 产业政策分析结论与建议188

第9章 区域制造业数字化转型政策比较分析190

9.1 省域“十三五”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规划对比分析190

9.1.1 省域“十三五”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相关规划概述190

9.1.2 省域战略性新兴产业重点领域对比分析191

9.1.3 省域各产业重点方向对比分析192

9.2 省域“中国制造2025”行动计划重点领域对比分析204

9.2.1 省域“中国制造2025”行动计划概述205

9.2.2 各省份重点发展领域一致性分析206

9.2.3 各省份重点发展领域差异性分析209

9.3 区域政策分析结论与建议216

第10章 制造强国建设与数字化转型218

10.1 “中国制造2025”的实施成效与经验218

10.1.1 制造业创新中心建设工程219

10.1.2 工业强基工程219

10.1.3 智能制造工程220

10.1.4 绿色制造工程222

10.1.5 服务型制造专项223

10.2 建设制造强国面临的主要问题225

10.2.1 生产率不高是现阶段建设制造强国的主要瓶颈225

10.2.2 制造业增长方式仍然以规模扩张为主226

10.2.3 制造业的发展水平存在不均衡228

10.2.4 产业生态环境建设问题237

10.2.5 产业政策与国际规则相适应性问题239

10.3 新范式下制造强国建设的新要求241

10.3.1 加大国家技术创新统筹部署的实施力度241

10.3.2 把以企业为主体的技术创新体系建设落到实处241

10.3.3 加快推进关键共性技术支撑体系建设242

10.4 新范式下建设制造强国的对策与建议243

10.4.1 继续大力推进制造强国建设243

10.4.2 培育完善产业创新生态系统244

10.4.3 处理好市场主导与政府调控的关系245

10.4.4 处理好自主创新与开放发展的关系246

参考文献248

附录1 “十二五”期间战略性新兴产业主要相关政策253

附录2 省域“十三五”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相关规划统计281

附录3 省域“中国制造2025”行动规划重点领域解析283

附录4 基于回归的影响因子分析模型(不含交叉影响)300

附录5 基于回归的影响因子分析模型(含交叉影响)302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