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公共政策执行评估学理【2025|PDF下载-Epub版本|mobi电子书|kindle百度云盘下载】

公共政策执行评估学理
  • 张远增著 著
  • 出版社: 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 ISBN:9787520334426
  • 出版时间:2018
  • 标注页数:440页
  • 文件大小:69MB
  • 文件页数:453页
  • 主题词:公共政策-评估

PDF下载


点此进入-本书在线PDF格式电子书下载【推荐-云解压-方便快捷】直接下载PDF格式图书。移动端-PC端通用
种子下载[BT下载速度快]温馨提示:(请使用BT下载软件FDM进行下载)软件下载地址页直链下载[便捷但速度慢]  [在线试读本书]   [在线获取解压码]

下载说明

公共政策执行评估学理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

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第一章 公共政策的逻辑1

第一节 无阶级社会的政策:公共政策学的逻辑起点1

第二节 有阶级无政党社会的国家制度:公共政策学的逻辑中介6

一 新的组织形式:阶级6

二 国家:作为一般等价政策意义的组织8

三 无政党国家制度:作为政策一般等价物的实然具体政策11

四 朋党:阶级内的利益组织14

第三节 有政党社会的公共政策:公共政策学的逻辑终结16

一 政党:阶级的核心17

二 有政党国家制度:作为政党政策一般等价物的抽象具体政策19

三 公共政策:国家制度的实然具体化25

第四节 公共政策的结构28

一 价值主体29

二价值客体30

三 价值关系31

第五节 公共政策的逻辑展开32

一 执政党公共政策的逻辑展开33

二 合法非执政党公共政策的逻辑展开33

三 无政党利益组织或个人的公共政策的逻辑展开33

第六节 影响公共政策的因素及公共政策与政策辨析35

一 影响公共政策的因素35

二 政策与公共政策辨析39

第二章 公共政策价值链43

第一节 公共政策价值链的概念43

一 公共政策价值链的含义43

二 公共政策价值链的表示44

三 公共政策价值链的分类45

第二节 分析公共政策价值链的维度47

一 公共政策价值链的正当性47

二 公共政策价值链的包容性49

三 公共政策价值链的鲁棒性50

四 公共政策价值链的现实性51

五 公共政策价值链的拓展性52

第三节 公共政策价值链的生成途径52

一 奠基53

二 概化53

三 具化53

四 分化54

第四节 公共政策价值链的优化与完善55

一“好”公共政策价值链的标准55

二 公共政策价值链的优化58

三 公共政策价值链的完善61

第三章 公共政策计量64

第一节 公共政策库64

一 公共政策库的含义64

二 公共政策等价类65

三 齐性公共政策库67

第二节 公共政策的可分辨性指数70

一 可分辨性指数的含义70

二 可分辨性指数的计量70

第三节 公共政策的重要性指数72

一 重要性指数的含义73

二 重要性指数的计量73

第四节 公共政策的完善性指数77

一 完善性指数的含义77

二 完善性指数的计量79

第五节 公共政策的边际效应指数83

一 边际效应指数的含义83

二 边际效应指数的计量84

第六节 公共政策库的指数88

一 和谐性指数88

二 稳定性指数93

三 完备性指数97

四 限度性指数101

第四章 公共政策执行分析106

第一节 公共政策及其执行的基本公设106

一 公共政策自我确认存在状态的公设107

二 公共政策交互确认存在状态的公设107

三 公共政策存在形式公设108

四 公共政策可执行的公设109

第二节 公共政策执行的属性109

一 公共政策执行的规范性109

二 公共政策执行的形式化110

三 公共政策执行的专业性113

第三节 公共政策执行的基本形式113

一 源公共政策执行114

二 单一流公共政策执行117

三 末公共政策执行126

第四节 公共政策执行的复合形式129

一 链段式公共政策执行129

二 全链式公共政策执行129

三 一体化公共政策执行130

第五节 类公共政策执行133

一 伪公共政策执行133

二 准公共政策执行135

三 研究性公共政策执行138

第六节 行政许可与公共政策执行139

一 行政许可的逻辑139

二 基于公共政策执行的行政许可142

第七节 经典公共政策执行理论评析144

一 线性演绎的公共政策执行理论144

二 归纳聚合的公共政策执行理论146

三 双向整合的公共政策执行理论148

第五章 公共政策执行评估的原理152

第一节 公共政策执行问题的形成机制152

一 公共政策执行的协议性153

二 公共政策执行的创新性155

三 公共政策执行的异化158

第二节 公共政策执行评估形成功能的机制161

一 公共政策执行评估的因子161

二 公共政策执行评估的二因子交互作用170

三 公共政策执行评估的三因子交互作用178

四 公共政策执行评估的四因子交互作用184

第三节 公共政策执行评估的运行规律187

一 非专业性与专业性对立统一的运动188

二 既定性与生成性对立统一的运动190

三 合规律与合目的对立统一的运动193

第四节 公共政策执行评估释放功能的机制195

一 公共政策执行资格认定机制195

二 公共政策执行过程监控系统195

三 基于公共政策执行的价值交流平台196

四 公共政策执行价值创新的价值兑现机构196

五 共构公共政策执行评估标准机制197

六 公共政策执行评估专业化197

第五节 公共政策执行评估系统生态197

一 公共政策执行评估系统的生态结构198

二 公共政策执行评估生态系统内部的流200

三 公共政策执行评估生态系统的启示202

第六章 公共政策执行评估的设计205

第一节 确立评估的目标205

一 监控公共政策执行205

二 改进公共政策执行207

三 发现公共政策执行的价值209

四 传播公共政策执行的价值210

五 创新公共政策执行的价值212

第二节 评估功能设计213

一 公共政策执行评估功能研究述要213

二 公共政策执行评估功能分析215

三 评估目标与评估功能的匹配218

第三节 评估要素及结构设计220

一 确定评估系统的要素220

二 规定因子交互作用方式224

第四节 评估策略与方法设计226

一 选定评估的技术226

二 构造评估问题解决链229

三 确定评估问题解决网络230

第五节 评估环境设计231

一 评估的人文环境设计232

二 评估的自然环境设计235

三 评估的信息环境设计235

第六节 评估结果表述设计240

一表述的结构240

二 表述的语言241

三 表述的载体243

第七章 价值主体的形成机制244

第一节 价值主体的构成要素244

一 本我价值共同体245

二 自我价值共同体246

三 超我价值共同体248

第二节 价值主体的机制251

一 动力机制252

二 制动机制257

三 认知机制261

四 实现机制267

第三节 价值主体的构成途径与方法269

一 自身扩张式269

二 交流合作式270

三 价值认知式271

四 价值实现式272

第四节 价值主体公共性的度量272

一 弱公共性度量273

二 强公共性度量274

第八章 评价标准的确立策略与方法276

第一节 公共政策执行评估的价值标准276

第二节 公共政策执行评估的评价标准280

一 评价标准链281

二 基于评价标准链的评价标准分类283

三 五类评价标准的关系286

第三节 评价标准的表示287

一 既定性评价标准的表示287

二 生成性评价标准的表示291

三 发现性评价标准的表示292

四 创新性评价标准的表示293

第四节 确定评价标准的准则294

一 正当性准则294

二 规范性准则295

三 确定性准则296

四 可操作性准则297

五 经济性准则297

六 指引性准则298

第五节 建立评价标准的策略与方法299

一 绝对型评价标准的确定策略与方法300

二 权威型评价标准的确定策略与方法301

三 现实型评价标准的确定策略与方法302

四 学术型评价标准的确定策略与方法304

五 可行型评价标准的确定策略与方法305

第九章 评估模式设计307

第一节 公共政策执行评估模式的构成要素307

一 评估技术307

二 评价内容308

三 评价条件309

四 评价时空310

五 结果形式310

第二节 公共政策执行评估模式的机理311

一 基于公共政策嵌入的公共政策价值链311

二 基于公共政策执行的价值主体313

三 基于公共政策执行的实践性314

第三节 确立公共政策执行评估模式的原则317

一 有效性原则317

二 可操作性原则318

三 优化原则318

四 可评价原则319

五 独特性原则320

第四节 发现性公共政策执行评估模式320

一 模式结构321

二 运行模式的条件322

三 模式的功能限度323

四 案例:榜样评价324

第五节 证实性公共政策执行评估模式326

一 模式结构326

二 运行模式的条件328

三 模式的功能限度329

四 案例:审计性评价330

第六节 建构性公共政策执行评估模式333

一 模式结构333

二 运行模式的条件335

三 模式的功能限度336

四 案例:审议性评价337

第十章 公共政策执行评估的质量保障341

第一节 公共政策执行评估质量的含义341

第二节 公共政策执行评估质量标准体系347

一 概括性问题型公共政策执行评估质量标准体系348

二 指标体系型公共政策执行评估质量标准体系350

三 公共政策执行评估质量标准体系357

第三节 保障公共政策执行评估质量的策略与技术359

一“真”公共政策执行评估构造359

二“实”公共政策执行评估运行362

三“认证”公共政策执行评估产出362

四 基于公共政策价值链的质量保障技术363

第四节 公共政策执行评估的科学关涉369

一 公共政策执行评估的科学性370

二 公共政策执行评估的科学化372

三 科学的公共政策执行评估376

第十一章 教育政策执行及其评估380

第一节 教育政策执行的机制380

一 教育政策381

二 教育政策链385

三 教育政策链的生成途径390

第二节 教育政策执行的策略与途径392

一 教育政策执行的策略393

二 教育政策执行的途径396

第三节 教育政策执行评估的结构401

一 源教育政策执行评估的结构401

二 流教育政策执行评估的结构402

三 末教育政策执行评估的结构403

第四节 教育政策链的优化与完善404

一“好”教育政策链的标准404

二 教育政策链的优化406

三 教育政策链的完善408

第五节 教育政策执行评估质量标准体系410

一 教育政策执行评估质量的内涵411

二 教育政策执行评估质量的构成要素412

三 教育政策执行评估质量的要素型标准412

第六节 保障教育政策执行评估质量的策略416

一 确立质量决定功能的质量理念417

二 建立可观测的质量标准417

三 选择具有良好稳定性的评估系统417

四 绿色运行教育政策执行评估418

第七节 案例:我国高考政策执行及评估419

一 高考政策链419

二 评估高考政策链的标准421

三 高考政策链的评估模式422

参考文献425

后记438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