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理论文体学【2025|PDF下载-Epub版本|mobi电子书|kindle百度云盘下载】

理论文体学
  • 胡壮麟编著 著
  • 出版社: 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
  • ISBN:756001867X
  • 出版时间:2000
  • 标注页数:183页
  • 文件大小:8MB
  • 文件页数:201页
  • 主题词:

PDF下载


点此进入-本书在线PDF格式电子书下载【推荐-云解压-方便快捷】直接下载PDF格式图书。移动端-PC端通用
种子下载[BT下载速度快]温馨提示:(请使用BT下载软件FDM进行下载)软件下载地址页直链下载[便捷但速度慢]  [在线试读本书]   [在线获取解压码]

下载说明

理论文体学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

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目录1

第一章 引论1

1.1 文体、风格和style1

1.2 style的词源2

1.3 如何界定风格?4

1.4 评价态度的变化5

1.5 风格的特征6

1.6 风格的生成7

2.2 高吉亚斯修辞学11

2.1 引言11

第二章 高吉亚斯修辞学与柏拉图真修辞学11

2.2.1 历史上的高吉亚斯12

2.2.2 柏拉图笔下的高吉亚斯12

2.2.3 小结16

2.3 柏拉图:真修辞学17

2.3.1 柏拉图早期的温和态度17

2.3.2 对修辞学的猛烈抨击18

2.3.3 柏拉图的真修辞学19

2.3.4 有关文体的其他特点20

10.2 语言语境和情景语境22

2.3.5 小结22

3.2.1 修辞学的方法23

第三章 亚里士多德:修辞与文体风格23

3.1 引言23

3.2 修辞学23

3.2.2 修辞学的用途24

3.2.3 演讲的成分和种类25

3.2.4 听众与说话人的关系25

3.3 文体风格26

3.3.1 文体风格的表达26

3.3.2 优美风格的标准27

3.3.3 音系学与文体28

3.3.4 以手段为主的文体28

3.4.2 模拟的方式29

3.4.1 演讲的构成29

3.4 演讲和模拟29

3.5 悲剧的文体30

3.6 小结31

第四章 三风格说、崇高体和基督风格33

4.1 引言33

4.2 西塞罗:雄辩与三风格说33

4.2.1 雄辩34

4.2.2 三种风格35

4.2.3 有关修辞学的观点38

4.2.4 小结40

4.3 朗加纳斯:论崇高体41

4.3.1 作者和主题41

4.3.2 崇高作品是崇高思想的反映42

4.3.3 伟大作品的五个源泉42

4.4 圣奥古斯丁:基督风格45

4.3.4 小结45

4.4.1 背景46

4.4.2 基督教与修辞学47

4.4.3 圣奥古斯丁与西塞罗的三风格说48

4.4.4 小结49

第五章 作家决定论50

5.1 引言50

5.2 布封:文体就是人本身50

5.2.1 布封的文体风格理论50

5.2.3 对布封观点的争论53

5.2.2 布封观点的应用价值53

5.3 斯皮彻:语文文体学56

5.3.1 定义56

5.3.2 语文循环与方法57

5.3.3 讨论58

5.4 小结62

第六章 结构主义文体学64

6.1 引言64

6.2 巴依64

6.3 雅各布森:投射说65

6.3.1 诗学与语言学66

6.3.2 交际的六个因素和语言的六个功能66

6.3.3 诗学功能的等价原则与投射说68

6.3.4 等价原则在文体分析中的应用69

6.3.5 对投射说的评论70

6.4 奥曼:结构的转换71

6.4.1 内容、形式与选择72

6.4.2 深层结构与表层结构72

6.4.3 结构与转换74

6.5 小结74

7.2.1 文体分析的标准76

第七章 读者反应论76

7.2 里法特尔76

7.1 引言76

7.2.2 读者反应论80

7.2.3 讨论82

7.3 里查兹84

7.3.1 心理事件84

7.3.2 诗歌的定义85

7.3.3 实用批评85

7.3.4 诗学过程与文学分析86

7.4 费什:感受文体学88

7.5 小结90

第八章 偏离与突出91

8.1 引言91

8.2 肖克洛夫斯基:非熟悉化91

8.3 穆卡洛夫斯基:突出论92

8.3.1 诗学语言和标准语言的关系93

8.3.2 两种形式的不同功能93

突出?94

8.3.3 在诗学语言中如何实现最大限度的94

8.4 利奇:偏离的种类95

8.4.1 词汇偏离95

8.4.3 语音偏离96

8.4.4 字音偏离96

8.4.2 语法偏离96

8.4.5 语义偏离97

8.4.6 方言偏离97

8.4.7 语域偏离98

8.4.8 历史时代的偏离98

8.4.9 外来语的掺杂98

8.5.3 比较99

8.5.1 组合偏离与聚合偏离99

8.5.2 偏离与语法规则的关系99

8.5 讨论99

8.5.4 偏离与语境100

8.5.5 人为的语言偏离何时具有显著性?101

8.5.6 偏离理论的优点与问题101

8.5.7 偏离与常规102

8.5.8 诗歌作为语言的次类102

8.6 小结102

第九章 功能主义文体学104

9.1 引言104

9.2.1 语言学与文体学105

9.2 布拉格学派:功能语体105

9.2.2 文体因素和区别106

9.2.3 标准语功能体的主要特征107

9.2.4 功能文体学原则的实际应用108

9.3 韩礼德108

9.3.1 阶与范畴语法108

9.3.2 显著性与突出111

9.3.3 语篇分析与文学分析115

9.3.4 文体分析与社会符号学118

9.4 巴赫金的言语体裁与风格119

9.4.4 对话性120

9.4.3 修辞120

9.4.2 个人风格120

9.4.1 言语体裁120

9.5 小结121

第十章 语境122

10.1 引言122

10.2.1 语言语境122

10.2.2 情景语境123

10.3 费什曼125

10.4 恩克维斯特126

10.5 斯本塞和格利戈里127

10.6 克里斯托尔和达维128

10.8 语境分析131

10.8.1 非熟悉化和原型概念131

10.7 格拉塞131

10.8.2 世界知识和语类132

10.8.3 相关性作为语境概念133

10.8.4 正式程度134

10.9 小结135

第十一章 文体与统计137

11.1 引言137

11.2 文体统计学137

11.3 计算文体学138

11.4 作家鉴别与调查规范140

11.5 小结141

12.2 语言学与文学批评142

12.1 引言142

第十二章 语言学、文学批评和文体学142

12.3 语言学和文体学144

12.4 文学批评和文体学145

12.5 文体学作为语言学和文学批评的中介146

12.6 小结147

第十三章 中国古代文体风格理论148

13.1 引论148

13.2 词源148

13.2.1 文体148

13.2.2 风格149

13.2.3 文章与字149

13.3.1 先秦两汉时期151

13.3 古代不同时期的文体风格理论151

13.3.2 魏晋南北朝时期152

13.3.3 唐—清时期154

第十四章 中国现代文体风格理论157

14.1 引言157

14.2 20世纪上半叶的代表人物157

14.2.1 龙伯纯:《文字发凡》157

14.2.2 陈望道:《修辞学发凡》158

14.3 20世纪下半叶的文体风格理论159

14.3.1 第一次高潮159

14.3.2 第二次高潮159

14.4.1 童庆炳:《文体与文体的创造》160

14.4 走上独立发展文体理论体系的道路160

14.4.2 陶东风:《文体演变及其文化意味》161

14.4.3 蒋原伦、潘凯雄:《历史描述与逻辑162

演绎》162

14.5 讨论164

14.5.1 语言风格的定义164

14.5.2 文体的分类标准165

14.5.3 语言风格,文体风格,文学风格,167

文章风格167

14.5.4 文体风格的特点168

14.5.5 文体风格的研究方法169

14.6 小结169

参考文献171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