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软件需求工程【2025|PDF下载-Epub版本|mobi电子书|kindle百度云盘下载】

软件需求工程
  • 黄国兴,周勇编著 著
  • 出版社: 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
  • ISBN:7302169585
  • 出版时间:2008
  • 标注页数:253页
  • 文件大小:78MB
  • 文件页数:269页
  • 主题词:

PDF下载


点此进入-本书在线PDF格式电子书下载【推荐-云解压-方便快捷】直接下载PDF格式图书。移动端-PC端通用
种子下载[BT下载速度快]温馨提示:(请使用BT下载软件FDM进行下载)软件下载地址页直链下载[便捷但速度慢]  [在线试读本书]   [在线获取解压码]

下载说明

软件需求工程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

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第一部分 软件需求的基本概念第1章 需求问题3

1.1 软件开发的目标3

1.2 项目失败与成功的原因3

1.3 需求在项目中的作用4

1.4 需求错误的代价5

1.5 高质量的需求过程带来的好处7

1.6 若干需求定义7

1.7 好的需求应具有的特性8

1.7.1 歧义因素8

1.7.2 完整性因素9

1.7.3 一致性因素9

1.7.4 可检验性因素10

1.7.5 确定性因素10

1.7.6 可跟踪性因素11

1.7.7 正确性因素11

1.7.8 可行性因素11

1.7.9 必要性因素11

第2章 需求的层次12

2.1 业务需求13

2.2 用户需求13

2.3 功能需求13

2.4 非功能需求14

2.4.1 可靠性15

2.4.2 可用性15

2.4.3 有效性16

2.4.4 可维护性16

2.4.5 可移植性17

2.4.6 约束17

2.5 需求路线图17

练习一19

第二部分 需求工程与需求工程过程第3章 软件需求与产品生命周期23

3.1 瀑布模型24

3.2 快速应用开发模型27

3.3 螺旋模型28

3.4 RUP30

3.4.1 统一软件开发过程RUP的二维开发模型30

3.4.2 RUP的核心概念31

3.4.3 RUP中的各个阶段和里程碑32

3.4.4 RUP的核心工作流33

3.4.5 RUP的裁剪34

3.4.6 RUP的迭代开发模式34

3.4.7 RUP的6大经验36

3.4.8 RUP的十大要素37

3.4.9 RUP总结39

3.5 迭代式模型40

3.5.1 迭代40

3.5.2 迭代方法在需求管理中的优势40

3.5.3 迭代模型与瀑布模型的差别41

3.5.4 迭代方法常见的问题42

3.5.5 应用迭代方法给分析人员带来的新思维44

3.6 敏捷方法45

3.6.1 敏捷方法遵循的原则46

3.6.2 敏捷开发与需求47

3.6.3 敏捷方法的适用条件和不适用条件49

3.7 形式化方法50

3.7.1 形式化方法的优缺点50

3.7.2 形式化方法的10条戒律52

3.8 关于选择生命周期模型的总结53

第4章 需求工程55

4.1 什么是需求工程55

4.2 需求工程的内容56

4.3 需求工程过程57

4.3.1 Pressman的需求工程过程57

4.3.2 Boehm的需求工程过程58

4.4 需求工程的涉众人员59

4.5 需求工程的方法59

4.6 面向对象的需求工程方法60

4.7 面向对象的需求工作流61

4.7.1 问题分析62

4.7.2 理解涉众需要62

4.7.3 定义系统62

4.7.4 管理项目规模62

4.7.5 改进系统定义63

4.8 需求过程的改进63

4.8.1 需求与其他项目过程的联系63

4.8.2 软件需求对其他涉众的影响65

4.8.3 需求过程改进的基础67

4.8.4 过程改进周期67

4.8.5 需求过程改进路线图73

练习二73

第三部分 需求获取与需求分析第5章 需求获取的方法77

5.1 需求的获取方法78

5.1.1 面向目标的方法78

5.1.2 基于场景(scenario)的方法78

5.1.3 面向方面(aspect)的方法79

5.1.4 面向视点(viewpoint)的方法79

5.1.5 基于知识的方法79

5.2 需求描述语言80

5.3 案例分析80

第6章 寻找客户的需求81

6.1 在问题定义上达成共识81

6.2 了解问题产生的根本原因82

6.2.1 鱼骨图82

6.2.2 帕累托图84

6.3 确定涉众和用户84

6.4 确定系统的界限85

6.5 确定解决方案的约束条件85

第7章 理解用户的需要87

7.1 用户访谈87

7.1.1 准备访谈90

7.1.2 计划和安排访谈日程90

7.1.3 访谈开始和结束91

7.1.4 引导访谈91

7.1.5 调查问卷93

7.2 专题讨论会94

7.3 情节串联板95

第8章 定义系统97

8.1 项目的范围问题97

8.1.1 项目的可用资源98

8.1.2 项目开发时间98

8.1.3 系统功能、时间与资源98

8.2 客户要求的总比实际的要多99

8.3 确立系统基线100

8.3.1 设定优先级101

8.3.2 评估工作量101

8.3.3 加入风险因素102

8.3.4 缩小项目范围,确定基线102

8.4 建立项目前景文档103

第9章 管理客户105

9.1 让客户确认项目范围105

9.2 遇到变更要与客户沟通106

第10章 需求建模108

10.1 什么是需求分析模型108

10.2 需求分析阶段模型的作用109

第11章 结构化分析建模110

11.1 数据模型111

11.1.1 数据对象111

11.1.2 属性111

11.1.3 关系112

11.1.4 实体-关系图112

11.2 功能模型——数据流图113

11.3 行为模型——状态转换图115

11.4 数据字典115

11.5 其他结构化分析方法的概述116

11.5.1 数据结构化系统开发116

11.5.2 Jackson系统开发117

11.5.3 SADT117

11.6 结构化分析小结117

第12章 面向对象的建模119

12.1 UML——Unified Modeling Language119

12.2 可视化的建模工具——Rose120

12.3 UML对用例驱动需求工程的支持120

第13章 业务建模121

13.1 业务建模是什么121

13.2 为什么要业务建模122

13.3 需求和业务建模123

13.4 业务建模时期的主要任务123

13.5 业务建模中的用例——业务用例124

13.5.1 业务角色和业务主角125

13.5.2 业务对象125

13.5.3 CRC建模126

13.6 建立业务用例模型130

13.7 业务建模的步骤131

13.8 从业务模型到系统模型134

13.9 何时使用业务建模134

第14章 用例建模135

14.1 什么是用例135

14.2 用例的内容137

14.3 用例方法的特点138

14.4 建立用例模型139

14.4.1 寻找参与者139

14.4.2 确定用例141

14.5 描述用例规约142

14.5.1 基本流143

14.5.2 备选流144

14.5.3 用例场景144

14.5.4 特殊需求144

14.5.5 前置和后置条件144

14.6 检查用例模型145

14.7 系统需求145

14.7.1 需求工件集145

14.7.2 补充规约146

14.7.3 词汇表147

14.8 调整用例模型147

14.8.1 参与者之间的关系147

14.8.2 用例之间的关系148

14.9 管理用例模型复杂度151

14.9.1 用例包152

14.9.2 用例的粒度152

14.9.3 用例图153

14.10 常见的用例建模的错误155

14.11 使用用例的好处156

第15章 原型开发157

15.1 原型方法的选择157

15.2 原型方法的工具158

15.3 选择适当的原型方法159

15.4 原型评价161

15.5 原型法的最大风险162

15.6 原型法成功的因素162

练习三163

第四部分 需求文档与需求质量验证第16章 软件需求规格说明167

16.1 需求规格说明书解决的项目问题168

16.2 需求规格说明模板(IEEE/ANSI 830—1993)168

16.3 需求文档的编写原则169

16.4 高质量的SRS的一些特性169

16.5 软件需求规格说明书的评审170

第17章 需求验证172

第18章 需求评审175

18.1 评审概述175

18.1.1 评审类型176

18.1.2 计划177

18.2 准备177

18.3 评审过程177

18.3.1 理解评审流程178

18.3.2 理解评审员角色178

18.3.3 指定协调员178

18.3.4 使评审保持简短179

18.3.5 确定问题,而不要解决问题179

18.4 常见的几种需求评审的问题179

18.5 如何做好需求评审181

18.5.1 分层次评审181

18.5.2 正式评审与非正式评审结合182

18.5.3 分阶段评审182

18.5.4 精心挑选评审员182

18.5.5 对评审员进行培训182

18.5.6 充分利用需求评审检查单183

18.5.7 建立标准的评审流程184

18.5.8 做好评审后的跟踪工作185

18.5.9 充分准备评审185

18.6 需求评审的困难185

18.7 测试需求186

练习四187

第五部分 软件需求管理191

第19章 需求管理所要完成的任务191

19.1 需求共识192

19.2 根据需求设计解决方案192

19.3 系统优化192

19.4 方案设计193

19.5 必要的修改193

19.6 任务划分193

19.7 产品测试193

19.8 重复开发194

19.9 项目管理的辅助194

第20章 需求管理模型196

20.1 需求管理模型的特点196

20.2 存在的各种关联197

20.3 需求管理的主要活动197

20.4 需求管理与能力成熟度模型198

20.4.1 能力成熟度模型CMM198

20.4.2 关键过程域与需求管理199

20.5 需求管理步骤201

20.6 需求管理中须注意的问题201

第21章 管理变更203

21.1 需求变更的因素(内部、外部)205

21.1.1 对需求的理解存在分歧205

21.1.2 系统实施时间过长206

21.1.3 用户业务需求改变206

21.1.4 系统正常升级206

21.2 需求变更的代价206

21.3 减少需求变更207

21.4 需求变更的过程管理208

21.4.1 认识到变更不可避免,为变更制订计划209

21.4.2 确认需求基线209

21.4.3 建立控制变更的唯一渠道209

21.4.4 使用变更控制系统来捕获变更210

21.4.5 分层次地管理变更211

21.5 需求变更管理实践中的对策212

21.5.1 优先排序,分批实现212

21.5.2 相互协作,充分交流213

21.5.3 合同约束,区别对待213

21.5.4 选用适当的开发模型214

21.5.5 用户参与需求评审214

21.6 需求配置管理214

21.7 基线管理215

21.8 需求状态的变化216

第22章 需求风险管理218

22.1 与需求有关的风险219

22.1.1 无足够用户参与219

22.1.2 用户需求的不断增加219

22.1.3 模棱两可的需求220

22.1.4 不必要的特性220

22.1.5 过于精简的规格说明220

22.1.6 忽略了用户分类221

22.1.7 不准确的计划221

22.2 评估需求风险221

22.2.1 需求获取阶段222

22.2.2 需求分析阶段223

22.2.3 需求规格说明223

22.2.4 需求验证223

22.2.5 需求管理224

22.3 风险管理是项目管理人员的好助手224

第23章 需求跟踪226

23.1 需求跟踪动机226

23.2 需求跟踪的定义227

23.3 跟踪关系227

23.4 需求跟踪链228

23.5 通用的跟踪模型229

23.5.1 在系统定义领域跟踪需求229

23.5.2 在实现领域跟踪需求231

23.5.3 在测试领域跟踪需求232

23.5.4 需求跟踪能力工具234

23.5.5 需求跟踪能力过程234

23.5.6 需求跟踪能力可行性与必要性235

第24章 需求管理工具236

24.1 商业需求管理工具237

24.2 使用需求管理工具的益处239

24.3 实现需求管理自动化239

24.4 几种需求管理工具介绍241

练习五242

附录A 软件需求规格说明书样本243

参考文献252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