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PC升级与维护大全 原书第12版【2025|PDF下载-Epub版本|mobi电子书|kindle百度云盘下载】

PC升级与维护大全 原书第12版
  • (美)Scott Mueller著;前导工作室译 著
  • 出版社: 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
  • ISBN:7111090993
  • 出版时间:2001
  • 标注页数:1272页
  • 文件大小:101MB
  • 文件页数:1299页
  • 主题词:

PDF下载


点此进入-本书在线PDF格式电子书下载【推荐-云解压-方便快捷】直接下载PDF格式图书。移动端-PC端通用
种子下载[BT下载速度快]温馨提示:(请使用BT下载软件FDM进行下载)软件下载地址页直链下载[便捷但速度慢]  [在线试读本书]   [在线获取解压码]

下载说明

PC升级与维护大全 原书第12版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

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第1章 个人计算机背景1

1.1 在PC出现前的计算机发展历史1

1.1.1 时间表1

1.1.2 机械计算器4

1.1.3 第一台机械计算机4

1.1.4 电子计算机5

1.2 现代计算机6

1.2.1 从电子管到晶体管6

1.2.2 集成电路7

1.2.3 第一片微处理器7

1.3 个人计算机历史9

1.4 IBM PC10

1.5 现代PC产业11

第2章 PC系统13

2.1 什么是PC13

2.1.1 谁控制PC软件13

2.1.2 谁控制PC硬件16

2.1.3 PC 9X规范18

2.2 系统类型19

2.3 系统部件22

2.4 信息来源23

2.5 手册和文档24

2.5.1 基本系统文档25

2.5.2 部件和外设文档26

2.5.3 芯片和芯片组文档27

2.5.4 生产厂家的特定系统文档30

2.6 杂志30

2.7 在线资源31

2.8 培训班31

2.9 实践经验31

第3章 微处理器类型和规范33

3.1 微处理器33

3.2 在PC问世前的微处理器的历史33

3.3 处理器规范35

3.3.1 处理器额定速度37

3.3.2 处理器速度和标记与主板速度的比较42

3.3.3 数据总线49

3.3.4 内部寄存器49

3.3.5 地址总线50

3.3.6 一级高速缓存51

3.3.7 高速缓存如何工作52

3.3.8 二级高速缓存53

3.3.9 高速缓存的结构及工作原理54

3.3.10 处理器模式56

3.4 电源管理59

3.5 超标量执行59

3.6 MMX技术60

3.7 流式SIMD扩展60

3.8 3DNOW和增强的3DNow61

3.9 动态执行62

3.9.1 多路分支预测62

3.9.2 数据流分析62

3.9.3 猜测执行63

3.10 双独立总线体系结构63

3.11 处理器生产63

3.12 PGA芯片封装68

3.13 单边接触和单边处理器封装68

3.14 处理器插座和插槽70

3.14.1 Socket 172

3.14.2 Socket 272

3.14.3 Socket 373

3.14.4 Socket 475

3.14.5 Socket 576

3.14.6 Socket 677

3.14.7 Socket 7和Super 777

3.14.8 Socket 878

3.14.9 Socket 37078

3.14.10 Socket A80

3.15 零插入力插座82

3.16 处理器插槽82

3.16.1 Slot 182

3.16.2 Slot 285

3.17 CPU操作电压86

3.18 发热和冷却问题87

3.19 数学协处理器91

3.20 处理器bug92

3.21 处理器更新特征93

3.22 处理器代码名95

3.23 Intel兼容处理器97

3.23.1 AMD处理器97

3.23.2 Cyrix99

3.23.3 IDT Winchip99

3.23.4 P速率100

3.24 第一代处理器100

3.24.1 8088和8086处理器100

3.24.2 80186和80188处理器101

3.24.3 8087协处理器102

3.25 第二代处理器102

3.25.1 286处理器102

3.25.2 80287协处理器103

3.25.3 286处理器的问题103

3.26 第三代处理器104

3.26.1 386处理器104

3.26.2 386 DX处理器105

3.26.3 386SX处理器105

3.26.4 386SL处理器106

3.26.5 80387协处理器106

3.26.6 Weitek协处理器107

3.26.7 80386的bug107

3.27 第四代处理器108

3.27.1 486处理器108

3.27.2 486DX处理器110

3.27.3 486SL112

3.27.4 486SX113

3.27.5 487SX113

3.27.6 DX2/OverDrive和DX4处理器114

3.27.7 面向486SX2和DX2系统的Pentium OverDrive处理器115

3.27.8 “Vacancy”——第二个OverDrive插座116

3.27.9 80487的升级116

3.27.10 AMD 486117

3.27.11 Cyrix/TI 486118

3.28 第五代处理器118

3.28.1 Pentium处理器118

3.28.2 第一代Pentium处理器122

3.28.3 第二代Pentium处理器122

3.28.4 Pentium-MMX处理器125

3.28.5 Pentium的缺陷126

3.28.6 测试FPU bug127

3.28.7 电源管理bug127

3.28.8 Pentium处理器的模型和型号128

3.28.9 AMD-K5129

3.29 伪第5代处理器129

3.30 第6代处理器130

3.30.1 Pentium Pro处理器133

3.30.2 Pentium Ⅱ处理器137

3.30.3 Celeron147

3.30.4 Pentium Ⅲ151

3.30.5 Pentium Ⅱ/Ⅲ Xeon155

3.30.6 Pentium Ⅲ的未来160

3.31 其他第6代处理器161

3.31.1 NexGen Nx586161

3.31.2 AMD-K6系列161

3.31.3 AMD Athlon164

3.31.4 AMD Duron168

3.31.5 Cyrix MediaGX168

3.31.6 Cyrix/IBM 6x86和6x86MX169

3.32 第7代处理器170

3.33 处理器升级172

3.33.1 OverDrive处理器173

3.33.2 处理器基准测试程序173

3.34 处理器故障诊断技术174

第4章 主板与总线176

4.1 主板外形因素176

4.1.1 Baby-AT177

4.1.2 完全规模的AT180

4.1.3 LPX181

4.1.4 ATX184

4.1.5 Micro-ATX187

4.1.6 Flex-ATX190

4.1.7 ATX Riser191

4.1.8 NLX192

4.1.9 WTX196

4.1.10 专用设计200

4.1.11 底板系统200

4.2 主板部件202

4.3 处理器插座/插槽203

4.4 芯片组204

4.5 芯片组的演变204

4.6 Intel芯片组206

4.7 AMD Athlon/Duron芯片组207

4.8 North/South Bridge体系结构207

4.8.1 hub体系结构209

4.8.2 Intel早期的386/486芯片组210

4.9 第五代芯片组210

4.9.1 Intel 430LX211

4.9.2 Intel 430NX212

4.9.3 Intel 430FX212

4.9.4 Intel 430HX213

4.9.5 Intel 430VX214

4.9.6 Intel 430TX215

4.9.7 第三方P5级芯片组215

4.10 第六代芯片组221

4.10.1 Intel 450KX/GX225

4.10.2 Intel 440FX226

4.10.3 Intel 440LX227

4.10.4 Intel 440EX227

4.10.5 Intel 440BX227

4.10.6 Intel 440ZX与440ZX-66228

4.10.7 Intel 440GX229

4.10.8 Intel 450NX229

4.10.9 Intel 810230

4.10.10 Intel 820与820E233

4.10.11 Intel 840236

4.10.12 第三方P6级芯片组237

4.10.13 Athlon/Duron芯片组242

4.11 Super I/O芯片243

4.11.1 主板CMOS RAM地址244

4.11.2 主板接口连接器248

4.12 系统总线功能及特性251

4.12.1 处理器总线253

4.12.2 存储器总线255

4.13 对扩展槽的需要256

4.14 I/O总线的类型256

4.14.1 ISA总线257

4.14.2 微通道总线260

4.14.3 EISA总线261

4.14.4 局部总线263

4.14.5 VESA局部总线265

4.14.6 PCI总线266

4.14.7 图形加速端口276

4.15 系统资源277

4.15.1 中断278

4.15.2 DMA通道284

4.15.3 I/O端口地址286

4.16 解决资源冲突289

4.16.1 手工解决冲突289

4.16.2 使用系统配置模板290

4.16.3 阻止问题:特殊底板294

4.16.4 即插即用系统297

4.17 选择硬件的标准298

4.17.1 技术文档300

4.17.2 使用正确额定速度的部件301

第5章 BIOS303

5.1 BIOS基础303

5.2 BIOS硬件/软件304

5.3 主板BIOS306

5.3.1 ROM硬件306

5.3.2 ROM屏蔽法308

5.3.3 ROM309

5.3.4 PROM310

5.3.5 EPROM311

5.3.6 EEPROM313

5.3.7 ROM BIOS生产商314

5.4 BIOS升级319

5.4.1 如何获得BIOS升级版319

5.4.2 决定BIOS版本320

5.4.3 备份BIOS的CMOS配置320

5.4.4 键盘控制器芯片321

5.4.5 主板CMOS RAM地址325

5.4.6 更换BIOS ROM329

5.5 CMOS配置规范330

5.5.1 运行或访问CMOS安装程序330

5.5.2 BIOS初始化安装程序菜单330

5.5.3 Maintenance菜单331

5.5.4 Mai菜单332

5.5.5 Advanced莱单333

5.5.6 Security菜单342

5.5.7 Power Management菜单343

5.5.8 Boot菜单345

5.5.9 Exit菜单346

5.5.10 BIOS初始化安装程序其他功能347

5.6 BIOS 2000年问题348

5.7 即插即用BIOS349

5.7.1 PnP设备标识符350

5.7.2 ACPI350

5.7.3 初始化即插即用设备351

5.8 BIOS错误消息351

第6章 内存355

6.1 内存基本知识355

6.2 ROM357

6.3 DRAM357

6.4 SRAM358

6.5 存储器速度362

6.5.1 快速页模式DRAM364

6.5.2 EDO RAM365

6.5.3 突发EDO365

6.5.4 SDRAM366

6.6 DRAM内存的新技术367

6.6.1 RDRAM367

6.6.2 DDR SDRAM372

6.7 物理RAM存储器373

6.7.1 SIMM和DIMM374

6.7.2 SIMM引脚378

6.7.3 DIMM引脚382

6.7.4 物理RAM的容量和组成385

6.7.5 存储体388

6.7.6 RAM芯片的速度389

6.7.7 镀金触点内存与镀锡触点内存389

6.7.8 奇偶校验和ECC392

6.8 升级RAM399

6.8.1 升级的选择和策略399

6.8.2 为主板存储器选择和安装芯片、SIMM或DIMM400

6.8.3 替换大容量的SIMM和DIMM400

6.8.4 加入适配板400

6.8.5 安装内存401

6.9 内存故障诊断404

6.10 系统内存的逻辑布局408

6.10.1 常规内存411

6.10.2 上端内存412

6.10.3 扩展内存417

6.10.4 防止ROM BIOS内存冲突和重叠419

6.10.5 ROM屏蔽法419

6.10.6 全部的安装内存和全部的可用内存420

6.10.7 适配器内存配置和优化421

第7章 IDE接口423

7.1 IDE接口概述423

7.2 IDE的先驱423

7.3 IDE接口424

7.3.1 IDE起源426

7.3.2 IDE总线版本426

7.4 ATA IDE427

7.5 ATA标准428

7.5.1 ATA-1429

7.5.2 ATA-2436

7.5.3 ATA-3436

7.5.4 ATA/ATAPI-4437

7.5.5 ATA/ATAPI-5438

7.6 ATA特性439

7.6.1 驱动器容量限制439

7.6.2 突破8.4GB局限443

7.6.3 快速数据传输445

7.6.4 DMA传输模式445

7.6.5 ATAPI446

第8章 SCSI接口448

8.1 SCSI448

8.2 ANSI SCSI标准450

8.3 SCSI-1452

8.4 SCSI-2452

8.5 SCSI-3453

8.5.1 SPI455

8.5.2 SPI-2455

8.5.3 SPI-3457

8.5.4 光纤信道SCSI459

8.6 SCSI电缆和连接器459

8.7 SCSI电缆和连接器引线461

8.7.1 单端SCSI电缆和连接器461

8.7.2 高压差分SCSI信号465

8.7.3 扩展器465

8.7.4 终端466

8.8 SCSI驱动器配置469

8.8.1 按命令启动472

8.8.2 SCSI奇偶校验473

8.8.3 终端连接器供电473

8.8.4 SCSI同步协商473

8.9 即插即用SCSI473

8.10 SCSI配置故障诊断474

8.11 SCSI与IDE的对比476

8.11.1 SCSI硬盘的发展与结构476

8.11.2 性能482

8.11.3 SCSI与IDE的对比482

8.11.4 推荐使用的SCSI主机适配器483

第9章 磁性存储原理484

9.1 磁性存储484

9.2 磁性存储的发展历史484

9.3 利用磁场存储数据的技术485

9.4 读/写头设计488

9.4.1 铁氧体磁头489

9.4.2 金属间隙磁头489

9.4.3 薄膜磁头489

9.4.4 磁性电阻磁头490

9.4.5 超级磁性电阻磁头492

9.5 磁头滑动触头492

9.6 数据编码方式493

9.6.1 调频制编码494

9.6.2 改进调频制编码495

9.6.3 游程长度受限编码495

9.7 编码方式的比较497

9.8 部分响应最大相似译码器498

9.9 容量的度量498

9.10 面密度499

第10章 硬盘存储器502

10.1 硬盘的定义502

10.2 硬盘的优点503

10.3 硬盘驱动器操作503

10.3.1 硬盘驱动器的终极比喻505

10.3.2 磁道和扇区507

10.3.3 磁盘格式化509

10.4 硬盘驱动器基本部件514

10.4.1 硬盘盘片514

10.4.2 记录介质515

10.4.3 读写磁头516

10.4.4 读写磁头的设计518

10.4.5 磁头驱动机构518

10.4.6 空气过滤器526

10.4.7 硬盘温度调节527

10.4.8 转轴电机528

10.4.9 逻辑板529

10.4.10 电缆和连接器529

10.4.11 配置项目530

10.4.12 面板或挡板530

10.5 硬盘特性531

10.5.1 可靠性531

10.5.2 性能534

10.5.3 防震安装540

10.5.4 价格541

10.5.5 容量541

10.5.6 特别推荐542

第11章 软盘存储器543

11.1 软盘驱动器543

11.2 软盘驱动器部件544

11.2.1 读写磁头544

11.2.2 磁头驱动器546

11.2.3 转轴电机547

11.2.4 电路板548

11.2.5 控制器548

11.2.6 面板549

11.2.7 插头549

11.2.8 软盘驱动器电缆550

11.3 软盘的物理规格和操作551

11.3.1 操作系统是如何使用软盘的552

11.3.2 柱面553

11.3.3 簇或分配单元553

11.3.4 换盘554

11.4 软盘驱动器的类型555

11.4.1 1.44MB的3.5英寸软盘驱动器555

11.4.2 2.88MB的3.5英寸软盘驱动器556

11.4.3 720KB的3.5英寸软盘驱动器557

11.4.4 1.2MB的5.25英寸软盘驱动器557

11.4.5 360KB的5.25英寸软盘驱动器558

11.5 软盘结构解析559

11.5.1 软盘介质类型及其技术规范561

11.5.2 软盘及软盘驱动器的维护和处理561

11.5.3 机场的X光机和金属探测机562

11.6 软盘驱动器安装程序563

11.7 软盘驱动器的故障诊断564

11.8 软盘驱动器的修理566

11.8.1 清洗软盘驱动器566

11.8.2 软盘驱动器的对准567

第12章 大容量可移动存储器568

12.1 为什么要使用可移动存储器568

12.1.1 磁盘、磁带、闪存的技术比较568

12.1.2 可移动存储介质类型的比较569

12.2 可移动存储器的种类570

12.3 可移动磁性存储设备概述571

12.3.1 工业标准:LS-120和Zip571

12.3.2 大容量可光读驱动器571

12.3.3 SuperDisk驱动器572

12.4 其他大容量的“超软盘”备选驱动器574

12.4.1 Sony的HiFD574

12.4.2 Caleb it575

12.5 专用可移动存储器576

12.5.1 早期的Iomega Bernoulli驱动器576

12.5.2 Zip驱动器576

12.5.3 Iomega Clik!579

12.6 和硬盘容量一般大的可移动存储器581

12.6.1 Jaz存储器581

12.6.2 Castlewood Orb582

12.7 绝版存储器583

12.7.1 SyQuest驱动器583

12.7.2 Avatar Shark部件和驱动器585

12.7.3 绝版驱动器585

12.8 可移动存储器的盘符分配585

12.9 性能和价格的比较587

12.10 磁光存储器589

12.10.1 磁光技术590

12.10.2 价格和性能591

12.10.3 MO和“纯”磁性介质的比较591

12.11 闪存卡和数字“胶卷”591

12.11.1 闪存是如何工作的591

12.11.2 闪存设备的类型592

12.11.3 将闪存设备从相机上移到计算机上594

12.11.4 除闪存外的其他选择594

12.12 磁带机594

12.12.1 备份数据的好处595

12.12.2 磁带备份的缺陷596

12.12.3 磁带备份的好处596

12.12.4 磁带备份常用标准597

12.12.5 QIC和它的变种597

12.12.6 QIC磁带和头记录技术597

12.12.7 增强的QIC和Travan性能598

12.12.8 Travan NS601

12.12.9 Travan技术的专利版本602

12.12.10 OnStream ADR技术602

12.12.11 其他大容量的磁带机标准603

12.13 选择最好的高性能备份技术604

12.14 磁带机的安装607

12.15 磁带机备份软件607

12.16 磁带机的故障诊断608

12.16.1 不能检测到磁带机608

12.16.2 备份和还原操作失败608

12.16.3 坏块或其他磁带错误609

12.16.4 在执行磁带备份时,系统锁定或冻结了609

12.16.5 其他磁带机问题610

12.17 磁带的保存610

第13章 光存储器611

13.1 什么是CD-ROM611

13.1.1 CD历史概况612

13.1.2 CD-ROM技术612

13.1.3 数据CD内部614

13.2 驱动器类型616

13.2.1 CD-ROM驱动器规范616

13.2.2 接口621

13.2.3 加载机制624

13.2.4 其他的驱动器特性626

13.3 CD-ROM和驱动器格式627

13.3.1 数据标准:ISO 9660628

13.3.2 高雪拉格式628

13.3.3 CD-DA629

13.3.4 CD-ROM XA或扩充的体系结构629

13.3.5 混合模式CD631

13.3.6 PhotoCD632

13.4 可写式CD-ROM驱动器634

13.4.1 CD-R634

13.4.2 可靠地制作CD-R637

13.4.3 CD-R软件641

13.4.4 创建音乐CD642

13.4.5 创建数字相册642

13.4.6 创建恢复CD642

13.4.7 多段CD-R驱动器643

13.4.8 CD-RW643

13.5 DVD644

13.5.1 DVD的历史645

13.5.2 DVD规范645

13.5.3 DVD格式和标准646

13.5.4 可写式DVD标准648

13.6 DVD速度651

13.7 驱动器兼容性——MultiRead规范652

13.8 在系统里添加DVD驱动器653

13.9 PC上的CD-ROM软件654

13.9.1 DOS SCSI适配器驱动程序655

13.9.2 DOS CD-ROM设备驱动程序655

13.9.3 MSCDEX:向DOS系统添加CD656

13.10 加载CD-ROM驱动程序657

13.10.1 Microsoft Windows 3.x里的CD-ROM657

13.10.2 Windows 9x和Windows NT4.0里的光驱657

13.10.3 MS-DOS驱动程序和Windows 9x658

13.11 创建支持CD-ROM的可引导盘659

13.12 制作紧急可引导CD-ROM660

13.13 光盘介质的维护663

13.14 光驱故障诊断664

13.14.1 读CD失败664

13.14.2 在CD-ROM或DVD驱动器里读CD-R、CD-RW光盘失败664

13.14.3 IDE/ATAPI CD-ROM驱动器速度变慢665

13.14.4 写CD-R介质出错665

13.14.5 在CD-ROM上读CD-RW盘出错665

13.14.6 在DVD驱动器上读CD-R盘出错665

13.14.7 制作可引导CD出错666

第14章 物理驱动器的安装和配置667

14.1 硬盘安装过程667

14.1.1 驱动器的配置668

14.1.2 主机适配器的配置668

14.1.3 物理安装669

14.2 硬盘物理安装方法671

14.2.1 系统配置673

14.2.2 格式化674

14.2.3 用FDISK进行驱动器分区676

14.2.4 用Partition Magic进行驱动器分区681

14.2.5 高级(操作系统)格式化681

14.2.6 FDISK和FORMAT的限制682

14.3 替换已有的驱动器683

14.3.1 MS-DOS用户的驱动器迁移683

14.3.2 Windows 9x/Me用户的驱动器迁移684

14.3.3 与磁盘驱动器接口685

14.4 硬盘驱动器的故障诊断和修理686

14.5 安装光盘驱动器687

14.5.1 避免冲突:按序取卡688

14.5.2 驱动器配置688

14.5.3 外部驱动器安装690

14.5.4 内部驱动器安装691

14.5.5 线缆和卡边缘连接器692

14.5.6 SCSI链693

14.6 软盘驱动器安装过程695

第15章 视频硬件696

15.1 视频显示技术696

15.1.1 CRT显示原理696

15.1.2 变频显示器697

15.1.3 曲面与平面显像管697

15.1.4 DVI——CRT显示器的数字信号697

15.2 CRT显示器698

15.3 LCD显示器698

15.4 平面LCD显示器700

15.5 All-In-One台式PC机702

15.6 选择显示器的标准703

15.6.1 合适的尺寸703

15.6.2 显示器分辨率704

15.6.3 点距706

15.6.4 图像的亮度和对比度707

15.6.5 隔行扫描与逐行扫描707

15.6.6 能量与安全708

15.6.7 辐射709

15.6.8 频率710

15.6.9 刷新率711

15.6.10 水平频率713

15.6.11 控制713

15.6.12 环境713

15.6.13 测试显示器714

15.7 维护显示器715

15.8 视频显示适配器716

15.8.1 过时的显示适配器716

15.8.2 VGA适配器和显示器716

15.8.3 超级VGA718

15.8.4 VESA SVGA标准719

15.8.5 视频适配器的组成721

15.9 视频BIOS722

15.9.1 早期的高速视频RAM解决方案727

15.9.2 当前的高速视频RAM解决方案727

15.9.3 新出现的高速视频RAM解决方案728

15.9.4 数模转换器728

15.9.5 总线729

15.9.6 AGP速度730

15.9.7 视频驱动程序731

15.10 多媒体视频卡732

15.10.1 视频专用连接器732

15.10.2 VESA视频接口733

15.10.3 视频输出设备733

15.10.4 静态图像视频捕获卡734

15.10.5 多显示器734

15.10.6 台式视频板735

15.11 3D图形加速器738

15.11.1 通用3D技术740

15.11.2 高级3D技术740

15.11.3 应用程序接口743

15.11.4 Microsoft Direct X743

15.11.5 DirectX故障诊断744

15.11.6 3D芯片组745

15.12 升级或替换显卡748

15.12.1 显存749

15.12.2 升级电视调谐器和视频捕获器750

15.2.3 担保和支持750

15.12.4 显卡基准测试程序750

15.12.5 比较使用相同芯片组的显卡751

15.13 适配器和显示器故障诊断752

15.13.1 显示器故障诊断753

15.13.2 显卡及驱动程序故障诊断754

第16章 串口、并口及其他I/O接口755

16.1 输入/输出端口简介755

16.2 串行端口755

16.3 高速串行端口760

16.4 串口的配置761

16.5 串口的测试762

16.5.1 Microsoft系统诊断程序762

16.5.2 Windows中的I/O端口故障诊断763

16.5.3 使用回送测试的高级诊断763

16.6 并行端口764

16.7 IEEE 1284并口标准765

16.7.1 标准并口766

16.7.2 双向8位并口767

16.7.3 增强型并口767

16.7.4 扩充能力端口768

16.8 升级到EPP/ECP并口768

16.9 并口的设置769

16.10 连接系统与并口769

16.11 并口/SCSI转换器770

16.12 并口的测试771

16.13 串口与并口的替代产品771

16.13.1 USB772

16.13.2 USB 2.0776

16.13.3 IEEE-1394(也称为i.Link或Fire Wire)778

第17章 输入设备781

17.1 键盘781

17.1.1 增强型101键键盘781

17.1.2 104键键盘783

17.1.3 便携式计算机的键盘784

17.1.4 数字锁定键785

17.2 键盘的工艺786

17.2.1 按键开关的设计786

17.2.2 键盘接口789

17.2.3 自动键功能790

17.2.4 键盘键号和扫描码791

17.2.5 国际通用的键盘布局793

17.2.6 键盘/鼠标接口连接器794

17.2.7 USB键盘和鼠标795

17.2.8 具有特殊功能的键盘796

17.3 键盘故障诊断及修理797

17.3.1 键盘的拆卸798

17.3.2 键盘的清洗798

17.4 键盘的推荐799

17.5 指点设备801

17.5.1 指点设备的接口类型803

17.5.2 鼠标故障诊断805

17.5.3 Microsoft的IntelliMouse/IBM Scrollpoint808

17.5.4 TrackPoint Ⅱ/Ⅲ810

17.5.5 Glidepoint/跟踪板813

17.6 不使用鼠标来运行Windows813

第18章 Internet连接816

18.1 关于Internet和局域网816

18.2 异步调制解调器816

18.3 调制解调器标准818

18.3.1 调制标准821

18.3.2 纠错协议824

18.3.3 数据压缩标准824

18.3.4 专用标准826

18.3.5 传真调制解调器标准827

18.3.6 56Kbps调制解调器828

18.3.7 56Kbps调制解调器的限制829

18.3.8 调制解调器的推荐标准832

18.4 ISDN838

18.4.1 ISDN对计算机用户来说到底意味着什么838

18.4.2 标准ISDN的工作方式839

18.4.3 ISDN为Internet访问带来的益处841

18.4.4 动态ISDN的永恒841

18.4.5 ISDN硬件842

18.5 专线842

18.5.1 T-1和T-3连接842

18.5.2 对常规高速服务的比较844

18.5.3 高速=更少的自由844

18.6 有线电视网844

18.6.1 使用“电缆调制解调器”来连接Internet845

18.6.2 电缆调制解调器与CATV网络845

18.6.3 CATV的带宽846

18.6.4 CATV的安全性847

18.6.5 CATV的性能848

18.6.6 CATV Internet连接的安全性848

18.7 DirecPC——经由卫星的Internet连接849

18.7.1 DirecPC/DirecDuo的工作方式849

18.7.2 DirecPC的必要条件850

18.7.3 安装DirecPC850

18.7.4 购买DirecPC851

18.7.5 DirecPC的FAP——在高速下载时急刹车851

18.7.6 现实的性能851

18.8 DSL852

18.8.1 谁可以使用DSL852

18.8.2 DSL的主要类型853

18.8.3 DSL的定价854

18.8.4 时间与访问的对比855

18.8.5 DSL的技术问题855

18.9 高速Internet访问的比较856

18.10 共享调制解调器的连接857

18.10.1 网关与代理服务器的对比857

18.10.2 Windows 98 SE,Windows 2000和ICS858

18.11 调制解调器故障诊断859

18.11.1 调制解调器不能拨号859

18.11.2 在安装了内置调制解调器后,计算机的死锁861

18.11.3 计算机不能检测到外置调制解调器862

18.11.4 使用调制解调器的声音来诊断V.90调制解调器863

18.11.5 诊断高速Internet访问的故障863

18.11.6 诊断共享Internet连接的故障863

第19章 局域网864

19.1 网络是什么864

19.1.1 共享的硬件部件864

19.1.2 通过网络共享信息的好处864

19.2 本章的中心865

19.3 网络类型865

19.4 客户/服务器型网络和对等网的比较866

19.4.1 客户/服务器型网络866

19.4.2 对等网867

19.4.3 比较868

19.5 网络的必要条件868

19.6 以太网和令牌环网的比较869

19.7 网络的硬件组成870

19.7.1 网络接口卡870

19.7.2 网络电缆874

19.7.3 网络拓扑876

19.7.4 以太网集线器878

19.8 网络电缆安装881

19.9 无线以太网888

19.9.1 IEEE802.11b无线以太网标准889

19.9.2 无线以太网技术889

19.9.3 IEEE802.11b标准的替代品891

19.9.4 无线标准的比较891

19.10 网络协议892

19.10.1 IP和TCP/IP892

19.10.2 IPX893

19.10.3 NetBEUI894

19.11 根据需要进行选择894

19.11.1 网卡894

19.11.2 UTP电缆894

19.11.3 集线器895

19.12 其他的家庭网络方案895

19.12.1 HomePNA895

19.12.2 其他方案896

19.12.3 家庭网络和以太网UTP方案的比较896

19.13 将网络连接起来897

19.13.1 安装网卡897

19.13.2 检查连接897

19.13.3 安装网络软件898

19.13.4 配置用户、工作组和资源899

19.14 提示和技巧901

19.14.1 安装901

19.14.2 共享资源901

19.14.3 安全性设置901

19.14.4 共享互联网连接901

19.15 直接电缆连接902

19.15.1 空调制解调器电缆902

19.15.2 支持直接连接的软件903

19.15.3 无线直接电缆连接903

19.15.4 直接电缆连接技巧904

19.15.5 快速直接电缆连接904

19.16 网络软件故障诊断904

19.17 使用中网络的故障诊断905

19.18 TCP/IP故障诊断905

19.19 直接电缆连接的故障诊断906

第20章 音频硬件907

20.1 PC音频适配器的发展907

20.1.1 Sound Blaster907

20.1.2 Windows游戏中改变的标准908

20.2 当前音频适配器的用途908

20.2.1 游戏909

20.2.2 多媒体909

20.3 数字化声音文件910

20.3.1 MP3和音频压缩911

20.3.2 MIDI文件913

20.3.3 演示916

20.3.4 录音917

20.3.5 语音注释917

20.3.6 语音识别918

20.3.7 会议920

20.3.8 验证阅读920

20.3.9 音频CD920

20.3.10 混音器921

20.3.11 是否需要音频适配器921

20.4 音频适配器的概念和术语922

20.4.1 声音的本质922

20.4.2 游戏标准923

20.4.3 音频适配器质量的评价924

20.4.4 采样925

20.4.5 8位与16位比较926

20.5 音频适配器的特征926

20.5.1 连接器927

20.5.2 用于高级功能的连接器929

20.5.3 音量控制930

20.5.4 MIDI支持功能931

20.5.5 数据压缩931

20.5.6 多用途的数字信号处理器932

20.5.7 CD-ROM连接器932

20.5.8 声音驱动程序933

20.6 选择音频适配器933

20.6.1 消费者或生产者933

20.6.2 兼容性935

20.6.3 软件包935

20.7 音频适配器的安装935

20.7.1 安装声卡936

20.7.2 使用立体声音箱代替扬声器937

20.8 声卡问题的故障诊断938

20.8.1 硬件冲突938

20.8.2 其他声卡问题942

20.9 扬声器944

20.10 麦克风946

第21章 电源及机箱948

21.1 电源的重要性948

21.2 电源的功能和操作948

21.3 电源的外形因素950

21.3.1 PC/XT风格951

21.3.2 AT/Desk风格952

21.3.3 AT/Tower风格952

21.3.4 Baby-AT风格954

21.3.5 LPX风格954

21.3.6 ATX风格955

21.3.7 NLX风格958

21.3.8 SFX风格958

21.4 电源连接器961

21.4.1 ATX辅助和可选电源连接器964

21.4.2 电源开关连接器965

21.4.3 磁盘驱动器电源连接器966

21.4.4 物理连接器的零件编号967

21.4.5 电源正常信号967

21.5 电源的加载968

21.6 电源的评估969

21.7 电源的规范971

21.8 电源认证973

21.9 电源使用的计算973

21.10 在不用的时候关闭电源976

21.11 电源管理977

21.11.1 能源之星系统977

21.11.2 电源优化管理978

21.11.3 高级配置和电源接口978

21.12 电源的故障诊断979

21.12.1 电源的过载980

21.12.2 不适当的冷却980

21.12.3 数字万用表的使用981

21.12.4 专用测试装置984

21.13 电源的维修985

21.14 获得替换设备986

21.14.1 购买电源的决定986

21.14.2 被替换电源的来源986

21.15 常用机箱987

21.16 使用电源保护系统987

21.16.1 稳压器989

21.16.2 电话线稳压器990

21.16.3 线路调节器990

21.16.4 后备电源990

21.17 RTC/NVRAM电池993

第22章 打印机与扫描仪995

22.1 打印技术与扫描技术的发展995

22.2 打印机技术995

22.2.1 打印分辨率996

22.2.2 页面描述语言998

22.2.3 转义码1002

22.2.4 基于主机/GDI1002

22.2.5 打印机内存1003

22.2.6 字体1004

22.2.7 打印机驱动程序1006

22.3 打印机的工作原理1007

22.3.1 激光打印机1007

22.3.2 LED页面打印机1013

22.3.3 喷墨打印机1013

22.3.4 便携式打印机1016

22.3.5 点阵打印机1017

22.4 彩色打印1017

22.4.1 彩色喷墨打印机1019

22.4.2 彩色激光打印机1020

22.4.3 固体墨水打印机1021

22.4.4 染料升华打印机1023

22.4.5 热蜡转印式打印机1023

22.4.6 热熔打印机1024

22.5 选择打印机类型1024

22.5.1 SOHO用户1024

22.5.2 网络用户1025

22.5.3 移动用户1026

22.6 安装打印机支持1026

22.6.1 DOS驱动程序1027

22.6.2 Windows驱动程序1027

22.6.3 使用控制面板中的打印机图标1028

22.6.4 打印机通过网络共享1030

22.6.5 打印机通过交换盒共享1031

22.6.6 共享打印机的其他选择1032

22.6.7 对其他操作系统的支持1032

22.7 预防性维护1032

22.7.1 激光和喷墨打印机1032

22.7.2 点阵打印机1033

22.7.3 选择最好的打印纸1033

22.8 一般的打印问题1034

22.8.1 打印机硬件故障1034

22.8.2 连接问题1036

22.8.3 驱动程序问题1037

22.8.4 应用程序问题1038

22.8.5 网络打印问题1038

22.9 扫描仪1038

22.9.1 老式扫描仪类型1039

22.9.2 平板扫描仪1039

22.9.3 平板扫描仪的连接1040

22.9.4 其他类型的扫描仪1041

22.9.5 获得最好的扫描仪硬件配置1042

22.10 扫描仪故障诊断1042

22.10.1 扫描仪无法进行扫描1042

22.10.2 无法检测到扫描仪1043

22.10.3 无法使用软件中的“收集”开始扫描1043

22.10.4 图片在屏幕上看起来很清楚,但打印出的质量很差1043

22.10.5 光符阅读机文本变混乱1043

第23章 便携式PC1044

23.1 便携式计算机的发展过程1044

23.2 便携式系统设计1044

23.3 分类1045

23.3.1 膝上型1046

23.3.2 笔记本型1046

23.3.3 亚笔记本型1046

23.3.4 掌上型1047

23.4 升级和维修便携式计算机1047

23.5 便携式系统硬件1049

23.5.1 显示器1050

23.5.2 处理器1056

23.5.3 便携式处理器封装1065

23.5.4 芯片组1070

23.5.5 内存1070

23.5.6 硬盘驱动器1071

23.5.7 可移动介质1072

23.5.8 PC卡1073

23.5.9 键盘1078

23.5.10 指点设备1078

23.5.11 电池1079

23.6 外设1082

23.6.1 外部显示器1082

23.6.2 接坞站1083

23.6.3 连接1084

23.7 旅行者的生存工具1085

23.8 便携机系统安全1085

第24章 建立或升级系统1087

24.1 系统组件1087

24.2 机箱和电源1088

24.3 主板1089

24.3.1 处理器1091

24.3.2 芯片组1091

24.3.3 BIOS1093

24.3.4 内存1093

24.3.5 I/O端口1094

24.4 软盘和可移动驱动器1095

24.5 硬盘驱动器1095

24.6 CD/DVD-ROM驱动器1096

24.7 键盘和指点设备(鼠标)1097

24.8 显卡和显示器1098

24.9 声卡和扬声器1098

24.10 USB外设1099

24.11 附件1099

24.11.1 散热器/降温风扇1099

24.11.2 电缆1100

24.11.3 硬件1100

24.12 硬件和软件资源1100

24.13 系统的安装和拆卸1101

24.14 安装准备1101

24.14.1 ESD保护1104

24.14.2 记录物理配置1105

24.15 主板的安装1105

24.15.1 准备新主板1105

24.15.2 安装内存条1108

24.15.3 将新主板装入机箱1109

24.15.4 连接电源1114

24.15.5 将I/O和其他电缆连接到主板1116

24.15.6 安装驱动器1118

24.15.7 安装总线扩展卡1120

24.15.8 合上机盖,连接外部电缆1122

24.15.9 运行主板BIOS设置程序1122

24.16 新安装故障诊断1123

24.17 安装操作系统1124

24.17.1 对驱动器进行分区1124

24.17.2 格式化驱动器1124

24.17.3 装入CD-ROM驱动程序1124

24.18 拆卸/升级准备1126

第25章 PC机的诊断、测试和维护1128

25.1 PC机的诊断1128

25.2 诊断软件1128

25.2.1 开机自检1129

25.2.2 硬件诊断1131

25.2.3 诊断程序的一般目标1132

25.2.4 操作系统诊断1132

25.2.5 不同版本的DOS和应用程序工具1132

25.3 硬件启动过程1135

25.3.1 启动过程中和操作系统无关的部分1136

25.3.2 DOS启动过程1139

25.3.3 Windows 9x/Me的启动过程1140

25.3.4 Windows NT和Windows 2000的启动1143

25.4 PC机的维护工具1143

25.4.1 手工工具1144

25.4.2 硬件的简单介绍1147

25.4.3 焊接和熔化工具1149

25.4.4 测试设备1150

25.4.5 电脑爱好者的特殊工具1154

25.5 预防性维护1155

25.5.1 积极的预防性维护过程1156

25.5.2 被动的预防性维护过程1165

25.6 故障诊断的基本原则1169

25.6.1 POST过程中的问题1170

25.6.2 启动后的硬件问题1170

25.6.3 运行软件的问题1171

25.6.4 适配器的问题1171

第26章 文件系统与数据恢复1172

26.1 FAT磁盘结构1172

26.1.1 主分区引导记录1174

26.1.2 主分区和扩展分区1174

26.1.3 卷引导记录1178

26.1.4 根目录1179

26.1.5 文件分配表1182

26.1.6 簇1184

26.1.7 数据区1185

26.1.8 测试用读-写柱面1185

26.2 VFAT和长文件名1186

26.3 FAT321188

26.3.1 FAT32簇大小1189

26.3.2 FAT镜像1191

26.3.3 创建FAT32分区1191

26.3.4 将FAT16转换为FAT321192

26.4 FAT文件系统错误1192

26.4.1 丢失簇1193

26.4.2 交叉链接文件1194

26.4.3 非法文件或目录1195

26.4.4 FAT错误1195

26.5 FAT文件系统工具1196

26.5.1 CHKDSK命令1196

26.5.2 CHKDSK操作1197

26.5.3 RECOVER命令1199

26.5.4 SCANDISK1199

26.5.5 磁盘碎片整理1200

26.5.6 第三方程序1202

26.6 NTFS1203

26.6.1 NTFS体系结构1203

26.6.2 NTFS 5.01204

26.6.3 NTFS兼容性1205

26.6.4 创建NTFS驱动器1205

26.6.5 NTFS工具1206

26.7 常见驱动器错误信息和解决方法1206

26.7.1 Missing Operation System1206

26.7.2 NO ROM BASIC-SYSTEM HALTED1207

26.7.3 Boot error Press Fl to retry1207

26.7.4 Invalid Drive Specification1207

26.7.5 Invalid Media Type1207

26.7.6 Hard Disk Controller Failure1207

26.8 文件系统常见问题解答1208

附录A 词汇表1209

附录B 主要厂商联系信息1269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