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信息化:生存与超越【2025|PDF下载-Epub版本|mobi电子书|kindle百度云盘下载】

信息化:生存与超越
  • 王雅林,何明升主编 著
  • 出版社: 哈尔滨:黑龙江人民出版社
  • ISBN:7207062540
  • 出版时间:2004
  • 标注页数:433页
  • 文件大小:19MB
  • 文件页数:446页
  • 主题词:信息技术-影响-社会生活-研究

PDF下载


点此进入-本书在线PDF格式电子书下载【推荐-云解压-方便快捷】直接下载PDF格式图书。移动端-PC端通用
种子下载[BT下载速度快]温馨提示:(请使用BT下载软件FDM进行下载)软件下载地址页直链下载[便捷但速度慢]  [在线试读本书]   [在线获取解压码]

下载说明

信息化:生存与超越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

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前言1

第一章 绪论1

一、信息化的研究历程1

二、信息化概念的社会学诠释24

三、本书的基本概念与理论框架30

第二章 中国人的“网络化生存”43

一、网民的人口特征43

二、网络生活的总量特征52

三、网络生活的结构特征56

四、网络化进程产生的相关问题63

五、“网络化生存”的对策研究74

第三章 信息化与中国产业结构及劳动力结构的变迁83

一、信息化对中国产业结构和劳动力结构的影响83

二、第三部门在劳动力结构变迁中的作用91

三、对策与建议94

第四章 社会文明形态转型中的休闲99

一、以劳动时间为轴心的诸社会形态中的休闲99

二、信息化与人类休闲文明时代的来临104

三、时间形态的转型与休闲116

四、休闲文明形态转型引发的社会问题124

五、我国休闲经济的发展及社会目标管理129

第五章 信息文化对传统文化的冲撞与超越135

一、超越单向、垄断走向互动的数字化、无界化的文化135

二、信息文化对大众文化的冲撞与超越138

三、信息文化对学院文化的冲撞与超越141

四、信息文化对民族文化的冲撞与超越145

第六章 远程教育:网络时空中的学习革命152

一、网络带来的学习革命152

二、远程教育的反思性认知170

三、完善远程教育的对策与措施180

第七章 家庭生活与家庭工作的信息化分析182

一、家庭信息化182

二、生活质量与家庭信息化的内在联系189

三、信息化前景下的家庭工作191

第八章 网络传播与政治生活201

一、网络传播对公众政治社会化的影响201

二、网络传播与公众政治参与206

三、网络化民主法制政治生活秩序的建构213

第九章 网络时空中的社会组织重构224

一、时空特性的分析框架225

二、网络的时空特性229

三、网络时空特性下的组织重构236

第十章 因特网与隐私权保护242

一、作为基本人格权的隐私权248

二、网络对隐私权的挑战256

三、现行法律的盲区与不足263

四、网络立法及其隐私权保护的综合措施266

第十一章 “信息共享”与不均衡占有问题270

一、“信息共享”与社会公正270

二、全球化视野中的“数字化鸿沟”279

三、中国语境下的“数字化鸿沟”287

第十二章 信息化与中国的社会双重转型298

一、考察中国社会转型的理论维度298

二、中国现代化的第一个“社会双重转型”内涵301

三、中国现代化的第二个“社会双重转型”内涵304

四、实现两个“双重转型”的制度建构308

五、简短的总结312

第十三章 生活方式转型的信息网络技术变量314

一、互联网对生活方式转型的客观要求314

二、“在线活动”与现实日常生活方式的互动320

三、生活方式转型的社会调控330

第十四章 社会创斯与生活方式创新336

一、社会创新概念的界定336

二、社会创新的相关概念及其分类339

三、社会创新:当代社会变迁的主导形式342

四、社会创新的生成及运作机制345

五、中国社会生活方式创新的质的规定性350

六、生活方式双重转型的社会推进353

第十五章 信息化生存与超越:生活方式的建构功能359

一、信息化对人类生存提出的挑战359

二、“信息化生存”困境与生活方式的意义建构359

三、数字化“生活风险”与生活方式的反思性建构363

第十六章 生活方式研究的理论定位与当代发展368

一、为什么要重视生活方式研究368

二、“回归”马克思的理论原点371

三、现代化与生活方式的建构功能376

四、社会学理论创新的走向:通向“生活何以可能”之学380

第十七章 关于信息社会学的思考384

一、现代信息技术的社会学意义384

二、对信息化问题的社会学观照392

三、信息社会学的研究内容396

附录:信息化研究相关条目401

参考文献420

后记433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