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滨海河口污染水体生态修复技术研究【2025|PDF下载-Epub版本|mobi电子书|kindle百度云盘下载】

- 陈友媛,吴丹,迟守慧,孙萍著 著
- 出版社: 青岛:中国海洋大学出版社
- ISBN:9787567015302
- 出版时间:2018
- 标注页数:189页
- 文件大小:66MB
- 文件页数:199页
- 主题词:河口-污水处理-生物处理-研究-青岛
PDF下载
下载说明
滨海河口污染水体生态修复技术研究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第1章 滨海河口类型和分布概况1
1.1 滨海河口界定和类型1
1.1.1 滨海河口定义及界定1
1.1.2 滨海河口类型2
1.2 中国滨海河口分布及污染概况4
1.2.1 中国滨海河口分布4
1.2.2 中国滨海河口污染现状5
参考文献5
第2章 滨海河口区污染水体生态修复研究进展7
2.1 滨海河口区水体污染成因分析7
2.1.1 滨海河口区常规污染源分析7
2.1.2 滨海河口区特殊的地理位置10
2.2 水污染控制措施研究进展11
2.2.1 控制措施简介11
2.2.2 研究进展12
2.3 水生态修复及研究进展13
2.3.1 水生植物修复13
2.3.2 微生物修复15
参考文献16
第3章 典型滨海河口环境现状20
3.1 李村河河口区环境背景20
3.1.1 地理位置20
3.1.2 气候气象21
3.1.3 地形地貌22
3.1.4 水文水资源22
3.1.5 土壤与植被23
3.2 李村河河口区污染现状调查24
3.2.1 水质监测25
3.2.2 土壤监测31
3.2.3 底泥监测36
3.2.4 植被调查38
3.3 李村河河口区存在的环境问题42
3.3.1 盐碱水体42
3.3.2 生态退化42
3.3.3 景观萧条42
3.4 本章小结43
参考文献43
第4章 河口区的耐盐碱植物筛选研究44
4.1 植物种子的耐盐碱机理研究44
4.1.1 芦苇45
4.1.2 碱蓬47
4.1.3 讨论及小结48
4.2 植物幼苗的耐盐碱机理研究50
4.2.1 盐生植物芦苇与碱蓬50
4.2.2 景观植物黄花鸢尾61
4.2.3 草本植物黑麦草69
4.2.4 藻类植物川蔓藻76
4.3 外源无机离子对植物耐盐碱能力的提升作用研究86
4.3.1 材料与方法87
4.3.2 结果与分析87
4.3.3 讨论94
4.3.4 小结96
4.4 本章小结97
参考文献97
第5章 河口区植物水质净化效果研究107
5.1 盐生植物芦苇与碱蓬的水质净化效果研究108
5.1.1 材料与方法108
5.1.2 结果分析109
5.1.3 讨论112
5.1.4 小结113
5.2 景观植物黄花鸢尾的水质净化效果研究113
5.2.1 材料与方法113
5.2.2 结果分析与讨论114
5.2.3 小结115
5.3 藻类植物川蔓藻对再生水的净化效果研究115
5.3.1 材料与方法115
5.3.2 结果分析与讨论116
5.3.3 小结120
5.4 本章小结120
参考文献121
第6章 人工浮岛水质净化试验示范研究123
6.1 生态浮岛水质净化试验123
6.1.1 实验装置与设计123
6.1.2 高通量测序分析与其他数据分析125
6.1.3 组合型浮床对氮的净化效果126
6.1.4 组合型浮床对磷的净化效果129
6.1.5 组合型浮床对高锰酸盐指数的净化效果130
6.1.6 浮床植物的生长状况131
6.1.7 浮床微生物特征132
6.1.8 小结134
6.2 河口区生态修复示范工程设计135
6.2.1 整体设计形式135
6.2.2 设计任务及原则135
6.2.3 设计依据135
6.2.4 处理工艺及构筑物参数136
6.2.5 生态浮岛设计137
6.2.6 人工湿地设计138
6.3 本章小结145
参考文献145
第7章 李村河河口区水污染控制工程措施147
7.1 污染源控制措施147
7.1.1 污染负荷控制措施147
7.1.2 控源截污158
7.2 水质保障技术166
7.2.1 雨水渠与雨水调蓄池建设167
7.2.2 雨水渠与雨水调蓄池布置规划167
7.2.3 雨水渠与雨水调蓄池相关断面计算171
7.3 生态补水175
7.3.1 再生水175
7.3.2 尾水湿地178
7.4 生态修复实现技术182
7.4.1 生态岸线设计182
7.4.2 植被搭配与重建技术184
7.5 本章小结185
参考文献186
第8章 结论与展望187
8.1 结论187
8.2 展望189
热门推荐
- 393017.html
- 2033586.html
- 1033154.html
- 281366.html
- 3227123.html
- 3024596.html
- 3167686.html
- 1152494.html
- 3032697.html
- 3765788.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1665300.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3744828.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3041845.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3738861.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3651516.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1482195.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1764331.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3102998.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1463842.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341310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