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机关人员心理健康调适【2025|PDF下载-Epub版本|mobi电子书|kindle百度云盘下载】

- 尚秀花,张怀明主编 著
- 出版社: 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
- ISBN:9787117201872
- 出版时间:2014
- 标注页数:262页
- 文件大小:43MB
- 文件页数:290页
- 主题词:国家机关工作人员-心理健康
PDF下载
下载说明
机关人员心理健康调适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第一篇 心理健康基本知识3
第一节 心理健康3
一、心理健康的概念3
二、心理健康的含义3
第二节 心理健康的依据及标准4
一、判断心理健康标准的主要依据4
二、判断心理健康的标准5
1.第三届国际心理卫生大会的心理健康标准5
2.我国心理健康标准5
3.军人心理健康的指标6
第三节 心理现象7
一、心理过程7
1.认识过程8
2.情感过程8
3.意志过程9
二、个性心理10
1.个性倾向性10
2.个性心理特征11
三、心理活动现象的本质14
1.大脑是心理活动的器官15
2.大脑给心理活动提供了物质基础16
四、心理素质17
第二篇 心理疾病的病因和表现形态19
第一节 心理问题和心理障碍19
一、心理问题19
1.心理疲劳20
2.一般性焦虑20
3.一般性抑郁20
4.自我关注20
5.心理困扰20
6.适应问题20
7.人际关系问题21
8.自我意识21
9.心理危机21
二、心理障碍21
1.抑郁症21
2.焦虑症22
3.恐惧症22
4.强迫症22
5.多疑、疑病症22
6.神经衰弱22
7.癔病22
第二节 心理疾病的表现23
一、感觉性障碍23
1.感觉过敏23
2.感觉减退23
3.感觉倒错23
4.内感性不适(体感异常)24
二、知觉性障碍24
1.错觉24
2.幻觉24
三、感知综合障碍24
四、思维障碍24
1.思维形式障碍25
2.思维内容障碍26
五、注意和记忆性障碍26
1.注意障碍26
2.记忆障碍27
六、情感障碍27
1.情感性质的改变28
2.情感稳定性的改变28
3.情感协调性的改变29
七、行为意志障碍30
1.常见的意志障碍30
2.动作及行为障碍30
第三节 心理疾病的原因和预防31
一、原因31
1.生物学因素31
2.社会性因素32
3.心理因素32
二、预防33
1.一级心理健康预防33
2.二级心理健康预防33
3.三级心理健康预防34
第三篇 影响机关人员心理健康的原因及对策35
第一节 机关人员心理健康情况分析35
一、最多的异常情绪是抑郁36
二、最累的是人格压抑或人格扭曲37
三、最难处的是人际关系37
四、最头痛的是仕途宽窄38
五、最常见的表现是工作倦怠39
六、最忽视的是心理健康40
第二节 机关人员常见不健康心态40
一、不健康心态表现及产生原因40
1.不健康心态表现40
2.不健康心态的产生原因44
二、消极反腐心态46
1.消极反腐心理表现46
2.消极反腐心理来源48
第三节 提高机关人员心理素质的措施49
一、坚定理想信念50
二、培养阳光心态51
三、保持豁达心境51
四、调节失衡心态52
五、摆脱得失心理53
六、拥有宽容胸怀54
七、坚持不断学习54
八、培植坚韧心力54
九、监管部门的应对措施55
第四篇 情绪与心理健康58
第一节 情绪58
一、概述58
二、情绪与认识59
第二节 情绪的类型与功能60
一、情绪的类型60
二、情绪存在形式61
三、情绪的功能62
1.适应作用62
2.动机作用62
3.组织作用63
4.协调作用63
5.感染作用64
6.迁移作用64
第三节 情绪与机关人员的关系64
一、情绪与健康64
1.良好情绪促进身心健康65
2.不良情绪损害身心健康65
二、常见不良情绪65
1.不思进取66
2.情绪焦虑66
3.激动发怒66
4.自卑心理66
5.精神抑郁66
第四节 机关人员的情绪调控67
一、不良情绪产生因素67
1.工作性质的特殊性67
2.人际关系的复杂性67
3.传统文化的影响性68
4.个体因素的差异性68
二、不良情绪的个人调控69
1.理智对待69
2.合理宣泄70
3.转移情境70
4.适当回避70
5.化解抑郁71
6.排遣焦虑71
7.修身养性71
三、管理部门的探索与实践71
1.以人为本的理念71
2.重视情绪教育72
第五篇 机关人员常见心理健康问题73
第一节 睡眠障碍73
一、睡眠的意义74
1.生理需要75
2.促进脑功能75
3.保存脑的能量75
4.巩固脑记忆76
5.促进机体生长76
6.增强机体免疫76
二、失眠的定义及分类76
1.短暂性失眠(小于1周)77
2.短期性失眠(1周~1个月)77
3.慢性失眠(大于1个月)77
三、睡眠障碍的表现77
四、睡眠障碍的原因78
1.环境因素78
2.心理因素78
3.生理因素79
4.睡眠-觉醒节律紊乱79
5.躯体疾病80
6.药物和酒精80
五、睡眠障碍的诊断81
1.主观诊断标准81
2.客观诊断标准(根据多导睡眠图结果来判断)81
六、睡眠障碍的干预81
1.卫生指导82
2.心理治疗82
3.行为治疗83
4.催眠疗法84
5.药物治疗84
6.妙方和食疗84
七、睡眠障碍的误区85
八、睡眠质量检测方法86
第二节 焦虑症86
一、概述87
二、焦虑的表现88
1.病理性焦虑情绪88
2.躯体不适症状88
3.精神运动性不安88
三、焦虑的原因89
四、焦虑诊断标准89
1.焦虑与焦虑症的区分89
2.焦虑与恐惧的区分90
3.焦虑症的诊断标准90
五、心理干预91
1.自我放松法91
2.认知重建92
3.自我反省93
4.转移注意力93
5.积极生活93
6.树立自信心93
7.调理应激94
六、药物治疗94
七、应对焦虑的策略94
1.认清焦虑状况94
2.克服焦虑的三原则94
3.学会放松自己95
4.运用想象减轻焦虑96
5.进行理性思考96
6.克服完美主义行为96
7.接受专业治疗96
第三节 恐惧97
一、概述98
二、表现98
1.场所恐怖症98
2.社交恐怖症98
3.特定恐惧症99
三、原因99
1.事件经验99
2.个性特点99
3.生活环境100
四、心理干预100
1.自我检查与监测100
2.体育锻炼100
3.练习100
4.获得帮助101
5.认知重建101
6.运用想象101
7.系统脱敏疗法101
五、药物治疗101
第四节 愤怒101
一、概述102
二、原因102
1.压力大、需求多102
2.挫折难以容忍103
3.缺乏弹性心理103
4.悲观103
5.抑制104
6.扳机作用104
三、心理干预104
1.识别愤怒情绪104
2.使用逻辑性和合理性104
3.换个角度顺顺气105
4.注意自身修养106
5.学会发泄106
6.忍让可以制怒107
7.精神胜利法108
8.吃亏是福108
9.学会放弃108
10.保持健康的生活方式108
第五节 抑郁108
一、定义与分类110
1.定义110
2.分类110
二、表现110
1.主要症状111
2.躯体症状111
3.其他症状112
三、常见原因113
四、诊断与鉴别诊断114
1.诊断114
2.鉴别诊断115
五、治疗116
1.心理干预116
2.药物治疗118
3.消除抑郁法119
4.自我强化法120
第六节 疼痛120
一、概述121
二、原因121
1.工作压力大121
2.抑郁122
3.焦虑123
4.心理因素123
三、心理干预123
1.心理治疗123
2.控制情绪123
3.转移注意力123
4.减轻或消除疼痛124
5.记录疼痛日记124
6.自我鼓励124
第七节 吸烟124
一、吸烟现状125
二、吸烟危害126
1.对个体的危害126
2.被动吸烟的危害126
三、吸烟成瘾理论127
1.生物医学观点127
2.心理社会理论128
四、戒烟128
1.戒烟障碍128
2.药物戒除129
3.现代电子烟129
五、吸烟的预防129
1.心理行为治疗129
2.预防教育130
3.公共控烟130
第八节 饮酒130
一、概念131
1.适量饮酒131
2.社交饮酒131
3.酗酒131
4.酒精依赖132
二、酗酒的危害132
1.危害身心健康132
2.交通事故133
3.社会犯罪133
4.家庭关系恶化133
5.对女性和胎儿的影响134
三、成瘾理论134
四、干预措施134
1.早期干预134
2.心理疗法135
3.药物治疗135
4.物理刺激方法135
第九节 应激135
一、概述136
二、应激源137
1.躯体性应激源137
2.心理性应激源137
3.社会性应激源137
4.文化性应激源138
5.工作性应激源138
6.环境性应激源138
三、对身心健康的影响138
1.应激反应138
2.对健康的双重影响140
四、应激对策140
1.正确认知应激141
2.保持乐观情绪,培养坚韧性格141
3.时间管理141
4.幽默142
5.松弛训练142
6.灾难性应激干预142
五、药物治疗145
第十节 亚健康145
一、概述145
二、亚健康的表现146
1.临床症状146
2.心理表现146
3.社会表现147
三、导致亚健康的原因147
1.环境污染148
2.高楼和空调148
3.机体调节失衡148
4.心理压力大148
5.社会支持缺乏149
6.不良生活方式149
7.滥用烟酒、药品149
四、亚健康的心理调节149
1.心理调适150
2.心理治疗151
五、药物治疗152
第六篇 微环境与心理健康153
第一节 家庭环境与心理健康153
一、概述153
二、家庭应激原因154
1.家庭应激事件154
2.家庭变迁154
3.离婚家庭155
4.家庭暴力155
三、应对方法155
1.改善夫妻关系155
2.改善子女关系156
3.改善父母关系157
4.杜绝婚外恋157
5.消除家庭不良行为158
第二节 职场环境与心理健康158
一、概述159
1.职业生涯159
2.职业对健康的消极影响159
二、机关人员职业心理特点159
1.职业危机感增强160
2.成就动机较高160
3.工作满意度和职业优越感较高160
4.自我价值实现感不强160
三、职业倦怠160
1.定义160
2.表现161
3.应对162
四、职位变更163
1.职位轮换163
2.职务晋升164
3.心理调适165
五、职场人际关系166
1.不良心理166
2.心理调适167
第七篇 应对挫折的自我调适169
第一节 概述169
一、挫折情境170
二、挫折认知170
三、挫折反应170
第二节 常见挫折反应171
一、积极性挫折反应172
1.坚持目标,继续努力172
2.挫折能提高个体认识的水平172
3.挫折磨炼人的性格和意志172
二、消极性挫折反应173
1.冷漠173
2.焦虑173
3.影响实现目标的积极性174
4.降低创造性思维活动的水平174
5.逃避与幻想174
6.有损身心健康174
7.减弱自我控制能力174
第三节 挫折产生的原因175
一、事业型挫折175
二、人际关系型挫折176
三、生活型挫折176
四、自然环境因素177
五、个人挫折承受能力177
第四节 如何战胜挫折178
一、正确认识挫折178
二、提高对挫折的耐受力179
三、要勇于、善于面对挫折179
四、心理宣泄与心理预期180
五、挫折承受力测试180
1.挫折承受力测试内容180
2.测评分析181
第八篇 应对压力的自我调适183
第一节 压力源183
一、社会环境压力184
二、理想与现实压力184
三、信息潮与快节奏压力185
四、职场竞争压力185
五、工作压力185
六、家庭压力186
七、其他压力186
第二节 正确看待压力187
一、积极心理反应187
二、消极心理反应187
1.表现方式187
2.消极应对方式188
三、心理压力的表现188
四、压力测试189
1.测试内容189
2.测评分析191
第三节 科学减压191
一、消除过度压力191
二、克服过度压力191
三、乐观对待压力192
四、积极化解压力192
五、豁达对待压力193
六、管理压力情绪194
七、弱化压力194
八、消解压力195
九、减缓压力195
十、释放压力196
第四节 运动减压法196
一、机制196
二、方法197
1.运动处方197
2.运动方式198
3.运动量、时间及环境199
三、经络按摩与减压199
第五节 休闲与减压200
一、减压机制201
1.缓解压力201
2.修身养性201
3.获得工作以外的满足201
4.完善人格202
二、休闲方式202
第九篇 疗养与心理健康204
第一节 疗养的作用204
一、消除疲劳205
二、维护机体健康205
三、促进学习与记忆206
第二节 景观与心理健康206
一、视觉效应206
二、心理效应207
三、生理效应208
四、景观与情绪208
五、治疗作用209
第十篇 常用心理疗法212
第一节 心理分析治疗法212
第二节 行为治疗法213
第三节 生物反馈疗法214
第四节 格式塔疗法216
一、格式塔疗法“九项原则”216
二、格式塔疗法“三要点”218
第五节 系统脱敏疗法219
第六节 疏导疗法220
第七节 暗示疗法221
第八节 冲击疗法223
第九节 放松疗法224
一、松弛训练224
1.渐进性肌肉松弛法224
2.瑜伽225
3.自主训练法226
4.冥想疗法227
二、运动疗法229
1.打太极拳229
2.登山运动229
3.散步229
4.骑自行车230
5.游泳230
6.健身操230
7.球类运动230
三、调整呼吸法231
四、音乐疗法231
五、色彩疗法232
六、气味疗法235
第十节 催眠疗法236
第十一节 森田疗法237
第十二节 支持疗法239
第十三节 漂浮疗法240
第十一篇 心理健康自测评定量表243
第一节 情绪自测243
一、情绪变化的测量243
二、情绪类型的测量246
三、情绪稳定度的测量250
第二节 症状自评量表252
一、概述252
二、临床意义及所含项目252
三、90项症状自评量表内容254
第三节 心理压力自我测试257
一、心理压力自我测试内容257
二、测评分析258
第四节 机关人员心理健康的标准259
一、情绪稳定259
二、正确的自我意识259
三、生活态度积极,热爱生活259
四、和谐的人际关系260
五、正常的智能、环境适应性强260
六、恰当的社会角色期待260
七、良好的心理承受能力261
八、积极的社会行为261
九、自我期望适度261
十、完善的社会人格261
热门推荐
- 3803626.html
- 2251135.html
- 3502249.html
- 2203882.html
- 2690778.html
- 1755957.html
- 3903109.html
- 2429866.html
- 611885.html
- 3602071.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3154500.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2966898.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2489824.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1934738.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278752.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1768558.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2834276.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1899879.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1093150.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54277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