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中国工伤保险制度研究【2025|PDF下载-Epub版本|mobi电子书|kindle百度云盘下载】

中国工伤保险制度研究
  • 黄乐平著 著
  • 出版社: 北京:法律出版社
  • ISBN:9787519715762
  • 出版时间:2018
  • 标注页数:208页
  • 文件大小:82MB
  • 文件页数:220页
  • 主题词:工伤保险-保险制度-研究-中国

PDF下载


点此进入-本书在线PDF格式电子书下载【推荐-云解压-方便快捷】直接下载PDF格式图书。移动端-PC端通用
种子下载[BT下载速度快]温馨提示:(请使用BT下载软件FDM进行下载)软件下载地址页直链下载[便捷但速度慢]  [在线试读本书]   [在线获取解压码]

下载说明

中国工伤保险制度研究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

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第一章 中国工伤保险法律制度的发展1

一、1951年2月至1996年9月,《劳动保险条例》的实施与工伤保险制度的曲折发展1

二、1996年10月至2003年12月,《企业职工工伤保险试行办法》的实施奠定了中国工伤保险制度的基础;《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病防治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安全生产法》的出台为工伤预防工作提供了重要支持,在立法中强调了工伤职工享有工伤保险待遇——发展与问题并存6

三、2004年1月1日至2010年12月,《工伤保险条例》的颁布实施9

四、2011年至今,《社会保险法》的出台,《工伤保险条例》及其他法律法规的修改,进一步推动了工伤保险法治化11

五、国家机关、事业单位工伤保险制度的发展27

第二章 中国工伤保险制度模式与构建31

第一节 中国工伤保险制度概述31

第二节 混合构造的工伤保险基金33

一、构造模式33

二、实施功能34

三、监管体制36

第三节 工伤预防38

一、关于工伤事故预防的一般规定38

二、安全生产事故的预防39

三、职业病的预防41

第四节 行政—司法双轨处理机制46

一、工伤保险处理流程和公共部门职责46

二、工伤处理机制的特点47

第五节 工伤保险保障水平的影响性因素50

一、保障对象范围50

二、工伤认定标准50

三、工伤保险待遇54

四、制度渊源63

第六节 工伤保险法律责任64

一、关于骗取工伤保险待遇或工伤保险基金支出法律责任的规定64

二、关于未参保单位法律责任的规定64

三、关于对用人单位不协助社会保险行政部门对事故进行调查核实法律责任的规定66

四、非法用工单位的赔偿责任66

第三章 工伤认定标准及司法救济68

第一节 工伤认定概述68

一、认定工伤的前提是具有劳动关系68

二、认定工伤须具有法定情形72

三、认定工伤应予排除的情形74

四、认定工伤的行政主体是劳动保险行政部门74

第二节 工伤认定的处理程序86

一、工伤认定申请的提起86

二、工伤认定申请的受理89

三、工伤认定的调查90

四、工伤认定决定的作出90

五、不服工伤认定决定的救济91

第三节 因日常工作遭受伤害的工伤认定91

一、因生产安全事故遭受伤害的工伤认定93

二、因预备性、收尾性工作遭受伤害的工伤认定96

三、在工作时间和工作场所内,因履行工作职责受到暴力等意外伤害的工伤认定96

第四节 遭受交通事故伤害的工伤认定101

一、上下班途中发生的非本人主要责任的交通事故伤害如何认定为工伤102

二、认定是否属于上下班途中的关键因素是合理时间、合理路线的认定105

三、因工外出期间受到的交通事故伤害的工伤认定106

四、职工驾驶本单位(非)机动车发生交通事故的工伤认定107

第五节 因工外出受到伤害的工伤认定108

一、职工因工外出期间因为工作原因遭受意外伤害,应当认定为工伤108

二、因工外出期间为解决必需的生理需要而发生的意外,也应当认定为工伤109

三、因工外出期间发生事故失踪或长期下落不明应当认定为工伤111

四、被派遣出境工作期间的工伤认定问题111

第六节 职业病的工伤认定114

一、我国现行的职业病种类115

二、职业病的诊断118

第七节 视同工伤的工伤认定120

一、在工作时间和工作岗位突发疾病死亡或者在48小时之内经抢救无效死亡的可认定为视同工伤121

二、职工在抢险救灾等维护国家利益、公共利益活动中受到伤害,应该认定为视同工伤123

三、伤残复转军人旧病复发,应该认定为工伤123

第八节 工伤认定的举证责任123

第四章 劳动能力鉴定制度129

第一节 劳动能力鉴定制度概述129

一、我国劳动能力鉴定制度的历史变迁129

二、劳动能力鉴定的法律定位131

第二节 劳动能力鉴定的功能与局限133

一、劳动能力鉴定委员会的性质133

二、劳动能力鉴定委员会的机构设置与工作规则134

三、劳动能力鉴定申请权的性质与内容135

四、劳动能力鉴定申请主体136

第三节 劳动能力鉴定程序137

一、劳动能力鉴定的程序与流程137

二、劳动能力鉴定的内容139

三、劳动能力鉴定标准的评价140

第四节 劳动能力鉴定结论的法律功能142

一、劳动能力鉴定结论的性质142

二、劳动能力鉴定结论的可诉性探讨144

三、劳动能力鉴定结论的法律地位与规则完善——从诉讼证据角度考察145

第五节 域外劳动能力鉴定制度比较147

一、劳动能力鉴定主体的职责147

二、劳动能力鉴定程序和规则比较研究148

三、关于劳动能力鉴定结论的比较149

四、关于劳动能力鉴定结论作为诉讼证据制度的比较150

第五章 工伤保险待遇——标准确定与责任承担152

第一节 工伤保险待遇概述152

第二节 工伤保险待遇的计发标准156

第三节 工伤保险待遇的基数确定163

第四节 工伤保险待遇的给付主体164

一、工伤保险基金承担的工伤保险待遇165

二、由用人单位支付的工伤保险待遇166

第五节 未参保职工的工伤保险待遇给付167

第六节 工伤保险待遇先行支付174

一、工伤保险待遇先行支付制度出台的背景174

二、工伤保险待遇先行支付制度的主要内容176

三、工伤保险待遇先行支付存在的主要问题及争议177

四、工伤保险待遇先行支付的法律判定179

第六章 第三人侵权所致工伤的法律适用:冲突与竞合194

第一节 第三人侵权所致工伤的问题由来195

第二节 国际通行的赔付模式考察197

一、国际上通行的四种模式197

二、国际通行模式借鉴的启示199

第三节 第三人侵权所致的工伤法律适用——以交通事故为例201

一、第三人侵权所致工伤的赔偿模式201

二、第三人侵权的交通事故所致工伤适用双重赔偿模式是对法律的正确适用203

三、用人单位侵权的交通事故所致工伤只能适用工伤赔偿204

第四节 构建统一工伤赔付模式205

一、实行双重受益模式必须衔接立法,改变各地现行做法206

二、实行补差模式必须确立代位追偿权制度207

三、确立补差模式更适合我国国情208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