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语料库批评翻译学概论【2025|PDF下载-Epub版本|mobi电子书|kindle百度云盘下载】

- 胡开宝,李涛,孟令子著 著
- 出版社: 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
- ISBN:9787040487879
- 出版时间:2018
- 标注页数:301页
- 文件大小:93MB
- 文件页数:323页
- 主题词:语料库-翻译学-研究
PDF下载
下载说明
语料库批评翻译学概论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第一章 绪论1
1.1 引言1
1.2 翻译与意识形态2
1.2.1 意识形态的定义与分类2
1.2.2 翻译与意识形态3
1.2.2.1 翻译文本选择与意识形态5
1.2.2.2 翻译策略与方法的应用与意识形态6
1.2.2.3 翻译文本语言特征与意识形态7
1.2.2.4 翻译文本的接受与意识形态9
1.3 语料库批评译学:内涵与意义11
1.3.1 批评译学研究的界定与属性11
1.3.1.1 批评译学研究的界定11
1.3.1.2 批评译学研究的本质属性11
1.3.2 批评译学研究的特征13
1.3.2.1 批评译学研究与翻译批评研究13
1.3.2.2 批评译学研究与翻译伦理研究14
1.3.2.3 批评译学研究与批评话语分析15
1.3.3 批评译学研究的主要特征16
1.3.3.1 以文本的比较分析为基础16
1.3.3.2 描写与解释并重17
1.3.3.3 微观分析和宏观研究相结合18
1.3.3.4 定性研究和定量研究相结合19
1.3.4 语料库批评译学研究的内涵20
1.3.4.1 语料库批评译学研究的缘起20
1.3.4.2 语料库批评译学的研究内容21
1.3.4.3 语料库批评译学的研究路径26
1.3.4.4 语料库批评译学研究的意义34
本章小结36
第二章 基于语料库的政治意识形态与翻译研究37
2.1 引言37
2.2 政治意识形态与翻译研究回顾38
2.2.1 政治意识形态对于翻译影响的研究38
2.2.2 翻译对于政治意识形态的反作用研究40
2.2.3 政治意识形态的再现与重构研究41
2.3 基于语料库的政治意识形态与翻译研究42
2.3.1 基于语料库的政治意识形态与翻译研究现状42
2.3.2 基于语料库的政治意识形态与翻译研究:路径和方法43
2.4 个案分析1:等级趋弱级差资源翻译重构的批评话语分析45
2.4.1 研究设计45
2.4.2 等级趋弱级差资源及其搭配的翻译重构46
2.4.3 等级趋弱级差资源及其搭配翻译重构的批评话语阐释51
2.4.4 小结53
2.5 个案分析2:当代中国政治文献英译中的“他国”形象建构53
2.5.1 引言53
2.5.2 政治语篇翻译中的“他国”国家形象建构55
2.5.2.1 数据采集及研究步骤55
2.5.2.2 当代中国政治语篇中涉及“他国”的评价修饰语56
2.5.2.3 当代中国政治语篇中涉及“他国”的评价修饰语英译58
2.5.3 当代中国政治语篇英译中的“他国”形象61
2.5.4 “他国”形象重构的意识形态阐释64
2.5.5 结语66
2.6 个案分析3:中国政治语篇英译中的中外国家形象建构比较研究67
2.6.1 理论框架与研究设计67
2.6.2 级差系统评价修饰语的分布及英译69
2.6.3 中国政治语篇英译中的中外国家形象建构71
2.6.4 中国政治语篇英译中的中外国家形象建构异同动因阐释72
2.6.5 结语75
本章小结76
第三章 基于语料库的性别意识形态与翻译研究77
3.1 引言77
3.2 性别意识形态与翻译研究回顾78
3.3 基于语料库的性别意识形态与翻译研究83
3.3.1 语料库在性别意识形态与语言研究中的应用83
3.3.2 基于语料库的性别意识形态与翻译研究:路径和方法84
3.4 个案分析1:文学翻译中的性别建构:以强势语为例88
3.4.1 引言88
3.4.2 强势语与性别89
3.4.3 研究设计90
3.4.3.1 研究问题90
3.4.3.2 研究语料91
3.4.3.3 研究步骤91
3.4.4 结果92
3.4.4.1 强势语在译本中的整体使用情况92
3.4.4.2 强势语在译本中的功能94
3.4.4.3 译文中的强势语与原文的关系96
3.4.5 讨论98
3.4.6 结论102
3.5 个案分析2:记者招待会汉英口译中的性别差异研究104
3.5.1 引言104
3.5.2 文献回顾104
3.5.3 研究设计106
3.5.3.1 研究语料106
3.5.3.2 研究步骤与研究方法107
3.5.4.结果与讨论107
3.5.4.1 男性译员和女性译员口译文本语言特征比较107
3.5.4.2 记者招待会汉英口译中性别差异的原因116
3.5.5 结语118
3.6 个案分析3:记者招待会汉英口译中的性别差异:以插入语I think和I believe为例119
3.6.1 引言119
3.6.2 文献回顾120
3.6.3 研究设计121
3.6.3.1 分类框架121
3.6.3.2 研究语料及步骤122
3.6.4 结果与讨论123
3.6.4.1 1think/believe的应用分布123
3.6.4.2 1think/believe和译员的性别差异124
3.6.4.3 动因分析127
3.6.5 结语129
本章小结130
第四章 基于语料库的民族意识形态与翻译研究131
4.1 引言131
4.2 民族与民族意识形态132
4.2.1 民族132
4.2.2 民族意识形态132
4.3 民族意识形态与翻译研究现状134
4.4 基于语料库的民族意识形态与翻译研究:路径与方法136
4.5 个案分析1:当代少数民族题材小说中民族文化英译的历时性研究137
4.5.1 引言137
4.5.2 研究设计138
4.5.3 结果与讨论139
4.5.3.1 婚丧习俗的英译处理139
4.5.3.2 宗教祭祀的英译处理142
4.5.3.3 民族传说及民族史的英译处理145
4.5.3.4 当代少数民族题材小说中民族文化英译的历时性趋势147
4.5.4 动因分析148
4.5.4.1 文化互通背景下的读者需求转变148
4.5.4.2 中西方文学翻译策略的转变149
4.5.4.3 译者主体性的差异150
4.5.5 研究小结152
4.6 个案分析2:民族意识形态与少数民族题材小说翻译——以《右岸》英译为例152
4.6.1 引言152
4.6.2 《右岸》及其英译本154
4.6.3 《右岸》汉英平行语料库155
4.6.4 徐穆实的民族意识形态155
4.6.4.1 生活经历与民族意识形态156
4.6.4.2 学术兴趣与民族意识形态157
4.6.4.3 徐穆实民族意识形态在《右岸》翻译中的体现158
4.6.5 结语168
4.7 个案分析3:《穆斯林的葬礼》英译中民族形象的再现与重构研究169
4.7.1 引言169
4.7.2 文献综述170
4.7.3 研究设计171
4.7.3.1 语料选取171
4.7.3.2 研究方法与步骤171
4.7.4 语料分析与讨论172
4.7.4.1 行为动作173
4.7.4.2 心理活动175
4.7.4.3 外貌、能力、个性等以及他人对人物行为的评价177
4.7.4.4 民族特征178
4.7.5 民族人物形象变异原因分析180
4.7.6 结语182
本章小结183
第五章 基于语料库的翻译与个体意识形态研究184
5.1 引言184
5.2 个体意识形态的界定与内涵185
5.3 翻译与个体意识形态研究现状186
5.4 基于语料库的翻译与个体意识形态研究194
5.4.1 基于语料库的翻译与个体意识形态研究理据及界定194
5.4.2 基于语料库的翻译与个体意识形态研究回顾195
5.4.3 基于语料库的翻译与个体意识形态研究:方法与路径200
5.5 个案分析:基于语料库的个体意识形态与《棋王》英译本翻译风格研究202
5.5.1 引言202
5.5.2 研究设计204
5.5.2.1 研究语料选取204
5.5 2.2 研究方法204
5.5.3 两译本翻译风格分析205
5.5.3.1 两译本语言形式参数205
5.5.3.2 《棋王》文化特色词的翻译208
5.5.4 两译本翻译风格差异与个体意识形态216
5.5.5 结语217
本章小结219
第六章 基于语料库的翻译与中国形象研究220
6.1 引言220
6.2 中国形象的界定与特征221
6.2.1 形象221
6.2.2 中国形象的界定与特征221
6.3 中国形象研究:现状与问题222
6.3.1 中国形象变化的总体趋势研究223
6.3.2 媒体中的中国形象研究223
6.3.3 文学作品中的中国形象225
6.3.4 翻译与中国形象研究226
6.3.5 中国形象研究存在的问题227
6.4 基于语料库的翻译与中国形象研究:内涵与意义229
6.4.1 基于语料库的翻译与中国形象研究的主要研究领域230
6.4.2 基于语料库的翻译与中国形象研究的路径232
6.4.3 基于语料库的翻译与中国形象研究的意义234
6.5 个案分析:记者招待会汉英口译中的中国政府形象构建236
6.5.1 引言236
6.5.2 搭配与形象建构相关研究237
6.5.3 研究设计238
6.5.4 数据分析及研究结果239
6.5.4.1 感知动词241
6.5.4.2 意愿动词242
6.5.4.3 口译文本特有搭配词243
6.5.5 口译中的政府形象构建讨论245
6.5.6 结语247
本章小结248
第七章 语料库批评译学:现状与未来249
7.1 引言249
7.2 语料库批评译学的现状251
7.2.1 研究文献回顾252
7.2.2 现有研究述评256
7.3 语料库批评译学的未来展望264
本章小结267
参考文献268
热门推荐
- 1984944.html
- 1456858.html
- 3754471.html
- 2672153.html
- 3750100.html
- 1174940.html
- 2370402.html
- 177975.html
- 3168338.html
- 1639799.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1936563.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3190763.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2798405.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2774123.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1736197.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1561454.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821574.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759487.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3292711.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148136.html